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转帖】赏识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孤独人生    时间: 2004-6-3 20:28
标题: 【转帖】赏识教育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赏识教育的内涵。

  (一) 赏识教育是一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奥秘在于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在家长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有两件事成功率最高,那就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赏识教育认为,家长们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心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家长教孩子学说话的奥秘在于承认差异。孩子学说话时,家长应承认孩子间的差异,并尊重差异,甚至欣赏差异。中国有句俗话:“贵人语迟。”安徽有位小男孩三岁半还不会说话,爷爷奶奶安慰孩子的父母:“没关系,据说乾隆皇帝四岁才会说话。”

  三岁半不会说话不要紧,说不定还是贵人呢!家长之所以尊重差异,是因为家长心中始终坚信一个“行”字。坚信孩子会开口说话,坚信自己能够教会孩子说话。

  家长承认孩子“行”的心态,缘于祖祖辈辈实践的结果,相信所有的孩子迟早都会说话。只是随着孩子的成长,随着时代的激烈竞争,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把所有的期望值都强加在孩子身上,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之间的差异。

  家长在否认差异的同时,对孩子的要求也苛刻起来。这种感觉便迫使家长去盲目攀比,盲目追赶。在追赶的同时,伴随着哀愁、抱怨、贬低,想尽一切办法刺激孩子,其结果是适得其反,差异越来越大,因为教育被扭曲了。

  教孩子学说话时,家长都很宽容。当孩子第一次把水说成“堆”时,父母欣喜若狂,认为自己的孩子如此聪明,已经懂得表达自己的要求。

  幸福感随着“堆”慢慢延伸。没有一个母亲在把水说成“堆”时,会教训孩子: “毛毛啊,四岁了才开始说话,人家隔壁小宝宝八个月就开口说话了,你好意思说,我还不好意思听呢!”

  “来,毛毛既然开了口,咱们笨鸟先飞,妈妈要对你高标准高要求,喝水时要跟妈妈讲‘妈妈,请给我喝一杯水好吗’,讲不清楚就不喜欢你,讲不完整就打你。”

  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妈妈?绝对没有,没有一个母亲会这样要求孩子。孩子正是在承认差异的环境中 ,说话越来越清晰,词汇越来越丰富,慢慢学会了说话。

  可是等到孩子长大了,大人的宽容对孩子来说,慢慢成了一种奢侈,尤其是面对分数的时候。家长开始怀疑孩子遗失了这一宝藏。

  家长在教孩子学走路时的教育宝藏是允许失败。我们都看过这样的情景:孩子跌跌绊绊地学走路,走两步就摔倒了,然后爬起来,然后又摔倒。家长们总是一如继往地鼓励,没有一个会斥责:你怎么这么笨?所有的孩子在家长的赞许和鼓励中,学会了走路,在大人营造的宽松的环境中,幸福成长。

  家长允许失败的态度也缘于家长坚信孩子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坚信孩子总有一天会坚定地迈出第一步、第二步。家长的坚信反映在行动中、笑容里。

  孩子被感染着,汲取着这种心理养分,轻松舒展地成长。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孩子在享受失败。正是这种允许失败,不怕失败,使孩子走向成功。

  家长在教孩子学走路时,父母都像一座座大山,总是给孩子无尽的力量。失败是每个孩子必须面临的人生课题,而孩子如何面对,反映了家长的心态。越是宽松的成长环境,孩子越不怕失败;而越是苛刻的成长环境,孩子越怕失败。

  孩子有一种小乌龟心态。好奇的小乌龟把头从盔甲中伸出来时,如果很安全,它便自由自在地观察着外部世界;一旦有危险情况,头便马上缩了回去。

  如果每次伸出来时遇到的都是危险,久而久之,它便再也不敢把头伸出来了。相反,如果每次伸出来时都是平平安安,久而久之,伸出来的头,便不会轻易地缩回去,因为它获得了安全感。

  后来,当孩子们开始学别的技能的时候,家长们便不能容忍孩子的失败了,因此也造就了更多的失败。

  其实,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也就是家长在心里坚信孩子“行”。正是这不掺一点水份的坚信让孩子们走向了成功。周弘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态下让女儿获得了成功,家长们也正是从这一点中重新找回了宝藏,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shshm    时间: 2004-6-3 20:53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作者: xvjianting    时间: 2011-7-14 13:28
认真看了,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