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求助帖--完美主义者 [打印本页]

作者: ptsamm    时间: 2008-10-21 08:47
标题: 求助帖--完美主义者
发一个求助帖
各位妈妈,请看看以下的日记,并给小女子提一点意见,你们的孩子有同样的情况吗?我所引述的情况严重吗?我需要正视问题吗?


完美主义者
究竟完美主义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想凡是都有两面的,但某一个性格到了极端都会带来问题。

一直都留意到宝宝对一些事情过分偏执,例如送菜在饭面上要分开摆放;水果盘上的每种水果都要两块,多一块不吃、少一块都要啰嗦;她的图画纸、练习纸上,不容许别人涂上一笔;怕脏:虽然她不太愿意洗澡,但每当我们说不洗澡了,她却不同意。。。

对于宝宝这些怪异的要求,很多时候都让我不胜其烦,而且这种要求似乎越来越多,达到让人担心的程度。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一位母亲讲述自己的女儿,小时候的怪脾气跟我家宝宝一个样,但她一直都没发觉不妥当,到孩子15岁,情况越发严重,早上必须7点整起床,左脚先下地,看电视的声音必定要双数,还有更多更多怪异行为,母亲一直以为孩子太霸道,到最后女儿哭着求助,母亲才找专家确定出属于一种病态,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幸亏治疗后恢复正常。

究竟宝宝这些行为是否异于常人呢?我是否过分杞人忧天呢?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作者: 结绳记忆之然然    时间: 2008-10-21 09:20
我不太懂,但蒙氏里说的秩序敏感,你的宝也许只是这一个阶段吧,如果你不胜其烦了,可以正面引导,漠视她的部分要求,慢慢改善.....
作者: 盛夏919    时间: 2008-10-21 09:30
想知道你家宝宝多大了?语言能力如何?你说的症状和我一个朋友的孩子的非常相似,他也是对一些事情十分偏执。建议你如果不放心的话,还是带孩子去请教一下儿童专家。
作者: ya0903    时间: 2008-10-21 09:31
我以为需要重视,你家宝贝几岁啦。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呢?是不是有什么原因呢?如楼上所说,先正面引导,漠视她的部分要求,慢慢改善.....看能否,如不行是不是要找心理医生问一下呢。总之小时候有什么问题是比较好解决的吧,等到大了就麻烦了呢。不过不要太着急,小孩子生长阶段真是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出现呢。
作者: flycloudjhy    时间: 2008-10-21 09:33
还真是不知道,我也是看蒙氏的书说宝宝一般都有这样一段敏感期
不知道你家宝宝这种情况持续多久了
至于宝宝是不是同那篇文章的女孩一样由于缺乏安全感,
要靠楼主你这个跟她最亲近的人来感觉了
作者: ptsamm    时间: 2008-10-21 10:10
标题: 回复 #3 盛夏919 的帖子
宝宝3岁半。
语言能力。。。怎么说呢
说强么!她在外国生活了一年,上的是英文幼儿园,到现在才浮现一点英文口语能力。。。
说强么!无论什么语言,她的发音一直是一个大问题。。。
说弱么!她说起母语来,又是那么的口齿伶俐。。。

你家孩子多大了?
作者: ptsamm    时间: 2008-10-21 10:17
谢谢楼上多位的回复。

宝宝的这种情况是一直都有的,这一年尤其为甚,希望真的是你们提到的秩序敏感期,

我给她的安全感,应该不会少吧,但她走到路上必定要牵着我的手才放心走路,走到木桥上也会双腿发软的。。。
作者: ptsamm    时间: 2008-10-21 10:23
再请教一下
蒙氏的书有否建议怎样面对这种行为呢?
我刻意打乱她这种秩序感的做法是否正确呢?
作者: zhangsh    时间: 2008-10-21 10:29
楼主先不要把你的担心表现出来,慢慢的淡化她的古怪需求,先引导一段时间看看吧。
作者: 结绳记忆之然然    时间: 2008-10-21 10:58
标题: 回复 #8 ptsamm 的帖子
据我泛泛的看的蒙氏了解来的,应该是尊重孩子的,如果对秩序敏感,应该会随时间变化转移地,并且你提到的上路必牵手,可能也是比较谨慎的孩子,而你平时对孩子的是不是比较的保护不太放手?

我家孩子有时不开心不顺她意的事,会声嘶力竭的大哭大闹,直到自己愿意平静下来才可以像平时一样沟通,我漠视等她平静,她发脾气就越来越少了.觉得还是不着急,像摆放水果这种可以让她自己来,多少都是她自己的事......
作者: ptsamm    时间: 2008-10-21 11:37
标题: 回复 #10 结绳记忆之然然 的帖子
我是比较放手的,但两岁半前一直被老人“保护”着。


作者: changannaonao    时间: 2008-10-21 12:00
标题: 回复 #11 ptsamm 的帖子
我也感觉是孩子是到了秩序敏感期。
对于安全感,我想补一句,不能对孩子严厉,或者发脾气。我一向是特别护孩子的,所以多说这一句。
作者: soleking    时间: 2008-10-21 12:23
原帖由 ptsamm 于 2008-10-21 08:47 发表
一直都留意到宝宝对一些事情过分偏执,例如送菜在饭面上要分开摆放;水果盘上的每种水果都要两块,多一块不吃、少一块都要啰嗦;她的图画纸、练习纸上,不容许别人涂上一笔;怕脏:虽然她不太愿意洗澡,但每当我们说不洗澡了,她却不同意。。。


从你列举的例子来看,这是正常宝宝也会出现的情况。别心急!这是正常滴。
在两岁半之前由老人带有一种情况是受太多限制,那么当你带宝宝给她自由时,宝宝会把以前的不自由都补回来的。当然一直下去也许不好,你或许可以:吃水果时,你说:这是我喜欢的水果,我要多吃一块。这个我不爱吃,我要少吃一块。画画时,也许可以说:我也来画个妈妈的图画,我喜欢这样。给宝宝强调不同的习惯,大人是孩子的榜样,宝宝或许也会了解到,完美不是一个模式的。但是你一定要顺应宝宝的要求,别压制她的美好感觉。
最后说一句,这种完美的表现,如果适当,也是一个较好的敏感个性,也许是个艺术宝宝。
作者: 笑笑宝宝    时间: 2008-10-21 12:44
楼上正妈分析得很到位

亲爱的ptamm:我也觉得跟你带孩子之前的老人的保护太多有关。建议你花点儿时间到孙瑞雪论坛(也许是李跃儿的更好我不太清楚 )去咨询一下,或者只是去看看。
作者: wuhaitao_tl    时间: 2008-10-21 13:32
建议多带孩子在室外活动,引导孩子把对细节的关注转移出来。
作者: 快乐常随    时间: 2008-10-21 17:13
怎样对待追求完美的孩子

追求完美的孩子在生活中往往不易相处,他们的家长也常常为他们伤脑筋,因为这些孩子一门心思想把每件事情做到最好的程度,但是事实上却很少能达到自己的高标准。 
 
  年轻的完美主义者一般都希冀得到成人的首肯,但是他们却又常常拒绝称赞与正面评价,你称赞他某一场篮球打得出色,他很可能会回答“我打得还算可以,但是我失去了好多容易得分的机会”你恭维他某个课外作业作得好,他会嘟嘟哝哝地抱怨拼错了许多字或者手工太差,这种对负面的强调很可能使家长大感头痛。 
 
  完美主义者一般根据他们的成绩来判定自我价值,当他们做的出色的时候,自我感觉就好,当他们犯错或者未能体验到成功的时候,情绪就低落,他们的标准常常是订得如此之高,以致于他们很少能体验到他们所需要的成功的感觉。 
 
  完美主义者不崇尚开拓精神,尽量避免那些他们无法胜过别人的活动,他们也很少自告奋勇。在卷入一项新的活动之前,他们情愿先在那里小心地评估他们取得的可能性,否则就做出避免失败的安全选择,我所认识的一个8岁的小女孩在学校里写作文时总是避免使用较大的字眼,因为她不愿意拼错任何字,不错,她是没有犯什么拼写错误,但是由于她不愿意进取,结果她的词汇量非常有限,另一个在传统的听读写读方面很出色的孩子避免所有与艺术有关的活动,他说“我不喜欢艺术,艺术很没劲。”在上课的时候,他不断地做到一半又重新开始,来避免显出他的缺点。 
 
  我并不反对追求完美,有时我们需要完美,降落伞与避孕套的制造商最好把产品做得尽善尽美,因为在他们的行业中允许犯错的余地几乎不存在,但是追求完美对儿童来说就不一定是件好事,如果孩子们在学校的活动中,在运动方面或在其他领域里较富进取心,他们就会不可避免地犯上许多错,这本来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沉迷于追求完美并且拒绝任何值得一试的机会,那么不妨试试下列的办法。 
 
  检查一下你自己的态度,特别是你对待儿童所犯的错误的态度,年幼的学生必须理解到错误是学习与获得新技能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孩子们常常会看父母与其他对他们有影响的成人的眼色行为,因此你必须对他们的错误持现实的态度,好的老师欢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因为那是孩子们富于进取的明证。 
 
  避免过度的赞扬,把称赞集中于孩子所作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与所作的贡献,而不是结果。 
 
  确保你对孩子的期望与他们的能力相符,过高的,不现实的期望会导致孩子们过分追求完美,结果失去尝试新东西的勇气。 
 
  检查一下你自己的行为,你是否能容忍错误,还是一切都必须尽善尽美?如果是这样的话,考虑在家里争取一种“差不多就行了”的态度。 
 
  很多孩子在家里或学校里做的事情不需要达到很高的标准,也有的时候只有完美才算合格,诀窍是知道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标准。 
 
  麦克尔·格罗司 [澳大利亚]
作者: 快乐常随    时间: 2008-10-21 17:19
巧对宝宝的“完美敏感期” (专家/姜颖 上海浦东昌里幼儿园教师)

  宝宝的成长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其中有一个“完美敏感期”,你知道吗?

  两岁半到四岁这个阶段是宝宝的“完美敏感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宝宝,会非常在意周围的事物是不是符合他自己的审美要求、是不是完整没有缺陷,如果不是,便会哭闹,或是奋力将之恢复成自己心目中的模样。
  
  爸妈怎样来应对才可以平稳渡过完美敏感期?本文我们以辰辰的个案,请出他所在幼儿园的带班老师给大家解疑释惑。

  完美敏感期的一般表现是怎样的

  辰辰的个性非常要强而又敏感,想赢怕输到为了不输就不肯去尝试的地步。

  比如他的动手能力很差,别说做纸工了,就是撕边缘已经刻了齿印的简单图形也不行。每次自主活动时,很多宝宝都在那儿撕纸玩,但辰辰从来也不去撕,只知道当小司机,上周五我决定狠一下心,先陪他撕了个比较难的小狮子,然后让辰辰自己撕简单的鱼。结果,只开了个头,辰辰不小心把鱼头撕破了一点点,便开始哭哭啼啼地要求帮忙。这次我狠了心,怎么也不援助,最后万般无奈地拉下脸来说:“如果你今天不撕下这条小鱼,就不要吃晚饭了!”然后把他关在书房里随便他去。五分钟后,辰辰成功地把这条鱼给撕了下来,然而那天晚上,他情绪一直不好,也许是我第一次对他发那么大的火,总之他变得很敏感,小心翼翼又容易哭哭啼啼。

  以前我觉得这可能是个性问题,但最近发现辰辰是为了怕出错而不肯去做一些事情。姜老师,你觉得宝宝怕出错怕到这种程度,是不是有点不正常了?

  [TIPS] 姜老师解读:

  辰辰妈妈,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我劝你千万别用“不正常”这种定性的词语来评价成长中的宝宝。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在宝宝的成长阶段中有一种“敏感期”的说法?这是蒙氏教育中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说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对各种事物的敏感期。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秩序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等。像辰辰处于的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他努力要求自己什么都做到最好,样样求第一,如果做不到便会不开心,甚至像辰辰一样拒绝尝试没有把握的事物,哪怕只是吃一种新鲜的食物,这便是“完美敏感期”的表现。
作者: 快乐常随    时间: 2008-10-21 17:20
爸妈需要干预吗

  那么说,像辰辰这样的表现是正常的?我们不用着急去干预吗?

          [TIPS] 姜老师解读:

  这也不是。相对班级里的其他宝宝而言,我注意到辰辰的确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宝宝。他很懂事很听话,但同时也非常胆小、非常敏感。就如你前面说的,他从不去尝试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如果说这个阶段的宝宝要强是天性使然,那么辰辰的表现也有点太过了。

  我们应该看到宝宝争强好胜、懂事听话好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它的负面作用。对于辰辰这种比较敏感的宝宝,还是应该适当干预,以免将来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自己的主见,心理承受能力也太过脆弱。

  怎样去干预

  现在我真的很烦恼,辰辰好像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别人的感受了。

          [TIPS] 姜老师解读:

  在平时的观察中,我觉得你对辰辰的影响是很大的,他非常在意你的想法、你的感受,在意你看他的眼光,甚至有时候我觉得他有点怕你。不是说怕你打骂他,而是怕你不喜欢他、不觉得他是最棒的,所以他一直努力维护着自己在你心目中那个好宝宝的形象。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关注自己的宝宝多些是正常的,但过度就不好了,这也正是目前的宝宝普遍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起因之一。

  爸爸的作用是否更重要

  辰辰的爸爸工作很忙,能与宝宝交流的时间不多。我很担心这会不会让宝宝受了太多的阴柔教育,而少了阳刚之气。

  [TIPS] 姜老师解读:

  没那么严重,妈妈的爱对宝宝来说是最重要的。但是像辰辰这样的宝宝,我觉得你应该适当减少对他的关注。你要知道,即使你在旁边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光是看着他玩,宝宝都有可能会有压力的。

          另外呢,虽然辰辰爸爸的工作很忙,但你还是应该跟他谈一谈,制定一些活动计划,来提高爸爸跟宝宝在一起相处时间的效率,让爸爸给予宝宝更多的积极影响。

  适当的放手

  适当的放手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敏感的宝宝,其实他原来是可以接受自己的失败的,他只是不能接受被别人,特别是最爱他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失败。所以作为宝宝最亲密的人,应该减少在宝宝自主游戏时间里的陪伴,让他们自己决定怎么玩、玩什么。

  此外,现在家庭里看护幼儿时间较多的通常是母亲,宝宝在幼儿园里接触的老师也多为女性。女性的关爱太过细腻、琐碎,而宝宝的健康成长也需要来自父亲所施加的比较粗犷的风格。男性在很多方面比女性放得开,也想得开,这样的管理风格对改变辰辰这样的宝宝是很适合也很需要的。

  每次学习一个新游戏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让宝宝觉得这是对于他动手能力的一个挑战,而是崭新的一项活动,进行中应该着重表扬他付出的努力,表扬他在进行中的每个步骤,而不要一味地表扬他取得的成果,教会宝宝享受过程,而不是只关注结果。
作者: 快乐常随    时间: 2008-10-21 17:20
不要强迫宝宝

  没必要强迫宝宝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就拿前面所提到的撕纸事件来说,这只是我们训练宝宝小肌肉发展中的一项练习,而类似的替代游戏还有很多。如果宝宝明显已经对于撕纸有了抵触情绪,那么爸妈就别再逼着他撕了。换别的方式,比如用水杯倒豆子、捏橡皮泥、折纸工、练习用筷子,方法还有很多。在学习新游戏的过程中,尽可能保持他的兴趣,不要让他觉得这是一种有目的的训练。等他慢慢掌握了这些新的技能之后,再诱导他去撕一次纸,我相信辰辰肯定会发现,原来撕纸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啊!

  不要给宝宝心理暗示

  不要当着宝宝的面跟别人说“我们家宝宝手很笨的”之类的话,这会给他心理暗示,觉得自己的手真的很笨,于是更怕练习、更怕露怯。给他尝试的信心和机会,这样,宝宝才有可能慢慢学会不去太过在意结果,而开始享受整个事件的过程。  

  要不要表扬

  一表扬,辰辰就对自己要求更高,期望得到更多的表扬,以至于固步自封。姜老师,你看我是不是在家里对辰辰表扬得太多了,是不是有时候该适当打击他一下?

  [TIPS] 姜老师解读:

  现在育儿书上都强调要让宝宝在掌声中长大,在赞美中成长,我觉得出发点是不错,但不能太过片面。我的原则是该表扬的时候表扬,该批评的时候也要批评,宝宝要受得起表扬、也要经得起批评,这样心理承受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不过呢,我是做老师的,每天要面对这么多的宝宝,出发点和管理方法肯定跟你们在家里只面对一个宝宝时有所不同,不管怎么说,家庭,尤其是妈妈的怀抱是宝宝最后的港湾,特别是辰辰已经很敏感了,所以适当减少无效率的表扬可以,但打击还是不要了吧。

  怎样表扬才正确

  表扬还有“无效率的表扬”一说,怎样把握其间的分寸才好?

  [TIPS] 姜老师解读:
   
  “无效率的表扬”就是指那些过度的、夸大其辞的、与宝宝所取得的成绩不相符的表扬。

  比方说,就我平时观察,辰辰在玩这种拼插积木的时候只知道拼枪,并不是他不会搭别的东西,而是因为他第一次拼出枪来的时候我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了他,说他拼得很不错、非常像。现在想来,那样的表扬可能是过火了,所以他宁可重复一千次这个“很不错、非常像”的东西,也不愿意去尝试拼新品种。

          现在的宝宝太在意每次游戏的输赢、每场比赛最后是谁得了冠军,甚至连吃饭他们都在暗地里较劲。所以要注意尽可能保持每个宝宝的积极性,五角星啦、奖品啦,尽可能大面积发放,让宝宝们多多体会,只要参与,就是胜利。

  家长千万不要去打击宝宝,但也不要一味地夸奖宝宝,尤其是那种无效表扬。在进行表扬的时候要分清程度、分清选项,哪项成绩该得到什么样的表扬,家长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只有当宝宝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成绩时,才有可能慢慢接受别人的批评。
作者: ptsamm    时间: 2008-10-21 19:49
谢谢楼上各位的帮助,这里热心的家长特别多,我早就应该把问题拿出来请教,不至于撇在心上困扰多时。

看完以上这篇文章,发现形容的跟我家宝宝情况完全吻合,惭愧自己文字的笨拙,无法说出各种现象,我之前甚至没有想过这种种“不愿尝试、怕输”的行为是追求完美的性格所做成的,现在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真的太感谢快乐常随的转贴了,让我学习了很多。
作者: 葡萄树枝子    时间: 2008-10-22 16:56
标题: 回复 #1 ptsamm 的帖子
给孩子吃苹果的时候,先切一大片薄的给她,让她拿很钝的西餐刀自己切小块,比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然后大家一边吃一边给孩子另一个大片水果......孩子的注意力在形状上,就不注意数量了。
或者,让孩子假假的喂动物玩具吃水果,玩具假吃,孩子真吃。
作者: anewmm    时间: 2008-10-29 08:35
这种情况在许多环境发生变化的孩子身上出现, 你提起孩子在国外呆过一年,不知道是几岁的时候, 虽然说孩子两三岁适应力会很强,很容易融入新的环境,但对部分孩子来说,却不是那么回事,离开熟悉的环境,如果性格又是那种内向性,适应会需要很多时间,加上如果成人没有给预足够的重视,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觉得父母的保护不够,被人爱得不够,从而形成人格上的一种逆反,希望能引起大人的重视和关注.我认为楼主要做的是让孩子回复安全感,让她觉得被人爱,每天可以多摸摸孩子,多跟她说话,多亲亲她,抱抱她,让她感觉你的爱,会有改善的.
作者: anewmm    时间: 2008-10-29 08:39
象吃饭菜的情况,你可以准备一盘跟她一模一样的, 告诉她,妈妈发明了一种新吃法, 这样吃起来饭菜特别可口,然后当着她的面把饭菜搅拌在一块, 然后大口大口的吃给她看, 要表现出吃得非常享受, 饭菜特别好吃的样子,洗澡这种情况就可以说妈妈跟你一起洗, 你帮妈妈搓背背, 妈妈也帮你搓,然后利用洗澡时陪她玩,泼一泼水,打闹打闹, 孩子就觉得洗澡是种快乐的事情而发生改变.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8-11-13 13:04
我想,要是孩子在情绪上没有显得特别脆弱,稍一点打击就消沉、生气的话,上面那些“症状”应该不算是问题。有可能是秩序敏感期,也有可能有些孩子天性如此,就好像有的孩子天生豁达,有的孩子天生敏感。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