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数学与生活结合
[打印本页]
作者:
月亮哥哥
时间:
2008-10-13 22:42
标题:
数学与生活结合
1.婴儿会走、会讲话以后,要经常带他数东西
比如把家中每个人抱一抱,数数有几个人;每个苹果摸一摸,摸一个数一个;走楼梯的时候,走一步数一数;在人行道上散步时,跑过去抱一棵树数一棵树……这样到了3岁左右,家中有几盏灯、几张床、几扇门、几个锅、几盆花、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双筷子,每个窗户有几块玻璃,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两只手有几个手指,3个人有几只耳朵,拍几下手,踏几下脚,弯几次腰,翘几个手指头等等,他都能搞得清楚,并且形成了世界是由数组织起来的观念。这种观念一旦形成,无疑比长大以后再去说教和灌输要牢固得多。
数东西时一定要注意,口数和眼看、手动必须一致,最后说出总数是多少。开始时要鼓励孩子跟在大人后面鹦鹉学舌似地数。
2.在广泛数数的同时,要经常比较有明显差别的物体
分清大小、长短、高矮、胖瘦、粗细、厚薄、宽窄、远近等,并掂掂轻重,分分左右,看看前后,辨辨上下。孩子能接受多少就算多少。如:玩任何玩具,首先要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这是最重要的。有位爸爸从单位借来了一把钢卷尺,不是丢给孩子了事,而是自己在家中先“玩”起来。他把钢卷尺抽出来,弹回去,又抽出来,又弹回去。这样一下子就激起了4岁孩子的好奇心,孩子跑来抢着也要玩。这时爸爸说:“别抢,别抢,这是件宝贝!它能长能短,拉出来玩又拼命要回家。它还能知道你长高了没有呢!还能知道我们房间有多长、多宽呢……”接着,用卷尺给孩子量了身高,也给妈妈量了衣服的尺寸。这小小的举动,神秘的表情,一下子就把孩子引上钩了。
孩子得到卷尺,欣赏着它小巧美观的外形,感受着它的弹性,并很快认识了一些度量单位。于是他开始爬来爬去量家具,量房间,量布娃娃有多高,量是奶奶的脚大还是妈妈的脚大等。在这种游戏中,他认识了厘米、分米、米,了解了十进制,强化了长、宽、高、面积、体积等空间观念,还增强了活动能力。
抓住家庭日常的集体活动,进行“活动教育”
例如饭后一家人吃苹果,鼓励孩子去洗、去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能受到学数数、辨颜色、分大小、掂轻重、热爱劳动、讲究卫生、尊敬老人、体贴父母、先人后己等炙种教育。
有位父亲夏天利用一家人吃西瓜的机会,教4岁的孩子学数学。
父亲叫孩子摆好桌凳,孩子情绪很高。父亲抱来一个大西瓜,边洗边问:“这是几个西瓜?”孩子喜滋滋地说:“一个大西瓜。”
父亲拿起刀问:“那么,我一刀切下去,你看变成几块了?”
孩子数着说:“一、二,切成两块了。”
父亲又问:“原来是一个西瓜,现在切成两块了,那么这一块是多少呢?”
孩子说:“这是半个西瓜。父亲说:“说得好。现在我告诉你,‘半个’还有一个名字叫‘二分之一’,懂吗?‘二分之一’怎么写呢?快去拿粉笔来,我告诉你怎么写。”
写好后父亲说:“你再看,现在我把这半个西瓜切成一样大的两块,把那半个也切成一样大的两块,你数数一共多少块?”
孩子边数边说:“一、二、三、四,变成4块西瓜了。”
父亲继续问:“那么,这一块是多少呢?(孩子瞪大眼想。)我告诉你,它叫‘四分之一’,是4块同样大的西瓜中的一块。现在我考考你,‘四分之一’怎么写?”
孩子想了想,高兴地从1/2中举一反三,写出了1/4。父亲表扬说:“没有学过1/4,也能写出来,唔,不错!今天你该多吃几块西瓜。”母亲也在一旁表示赞许。
就这样,在一家人切瓜、吃瓜的20分钟时间里,孩子就从1/2,1/4学到1/16。孩子初步掌握了分数的概念,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
作者:
shinezjl
时间:
2008-10-14 23:04
方法不错,做个有心人!
作者:
bo12bo12
时间:
2008-10-15 22:48
謝謝分享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