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求医不如求己 [打印本页]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8-9-25 17:10
标题: 求医不如求己
http://player.ku6.com/refer/uYTABJ9NycsibPjF/v.swf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8-9-25 17:11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病初,下医治病重”,这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医者三境界。类似的话还有“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不过此为另一范畴,姑且不论。在此之外,从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医者的新三重境界。

 第一章 对待身体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疾病的发生就好像被人触动了某个开关,运行了某段程序;而疾病的愈合好转则像身体内运行的另一套自救的程序。疾病的发生与痊愈,就在于这个程序能否正常启动,像电源开关一样简单,因此古人形象地称之为“病机”。

 第二章 养生先从经络开始
  经络是联接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的网线和桥梁,也是我们通过体表来医治内脏的长臂触手。但是穴位众多,如何选取?穴有五行,如何搭配?穴有补泻,如何操作?这些皆是纷杂不清的事情。古人已众说纷纭,今人又各抒己见。

 第三章 自己才是药师佛
  人体气血总量在不同情况下是相对恒定的。按照生存的需要,气血首先要确保脏腑器官的需求,然后才是四肢百骸;就像一棵大树,要先长树根、树干,再长枝叶。脏腑又是确保气血生成与贮藏的源头,只有脏腑健康、功能相互协调,才会有足够的气血储存以供人体日常使用。

 第四章 慢性病可以这样去治
  人体的五脏六腑便都在这面镜子里了。当身体里脏腑器官发生问题时,这面镜子就以痛感或其他的方式显示出来,然后按摩这些敏感部位,疾病就解除了,就这么简单。
[/url]
作者: autumn    时间: 2008-9-25 21:09
借用一位朋友的MSN签名档:关注健康.
去买来看看.在电脑里看太累眼了.
作者: sally_smile    时间: 2008-9-25 22:05
真的很不错,有道理;尤其描述癌那段,很生动
作者: 小小辣椒    时间: 2008-9-26 10:01
我买了,最近正在看。
作者: ghb123ghb    时间: 2008-9-26 23:08
一直在看书,每没想到还有视频讲座。看看还不错,避免自己找错穴位位置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