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莫让教育抹杀了男孩的灵性 [打印本页]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9-20 10:28
标题: 莫让教育抹杀了男孩的灵性
莫让教育抹杀了男孩的灵性
  前几日, 偶遇许久不联系的两个朋友, 他们夫妇现在都已是复旦大学的副教授, 寒暄之后, 我们谈到了普天之下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谈及此话题, 两位朋友无不羡慕我有一个成绩优秀又听话懂事的儿子, 而他们自己的儿子却让他们非常头疼。对此我感到非常惊讶, 因为前几年我曾见过他们的儿子, 那是一个很聪明可爱的孩子, 在班上总是考前三名, 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很多古诗词, 并掌握了许多英文单词, 他是一个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的孩子……在我看来, 这样的孩子理所当然是家长的骄傲、教师的宠儿, 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居然会为这个孩子的教育而担心。
  原来是这样: 朋友的儿子上课时总是坐不住, 喜欢问问题, 家庭作业也常常不能按照教师规定的格式完成, 于是在学校越来越被边缘化, 受到了教师的冷落和同学们的嘲笑, 导致了他的强烈厌学情绪和成绩的直线下降。现在的他, 已经变成了一个表情木讷、目光呆滞、沉默不言的后进生。朋友很困惑, 他们不知道是孩子不适应现在的教育, 还是现在的教育没有真正为孩子提供自我实现的舞台。
  由此我想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问题, 我们的中小学教师是不是真正合格的教师?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 我几乎从来都没有想到男孩的呼声, 没有考虑到男孩的特殊需要, 没有给过男孩任何一点特殊的鼓励和特别的优待, 我总是直观地认为男孩子成绩好就是因为聪明, 成绩不好就是因为笨或贪玩。现在想来, 我真的错了。我们的教育研究和实践, 在追求公平的道路上给了女生太多的关注, 我们总是在想方设法地提高女童的入学率, 提高女生的学业成就, 而忽视了当前学校中的男生已经变成了弱势群体, 他们也需要关怀。近日, 浙江省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在小学阶段 60%的男生自愧不如女生能干, 小学生干部中男生只占 15%, 各项活动中只有 10%的男生表现较好。我的教学经历让我非常认同这个结果, 在我所带的班级中, 大多如此,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目前, 男生的学业成就偏低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运用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 针对全世界范围内 15岁青少年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一项为期三年的研究。结果显示, 女孩在所有教育评分上都胜过男孩。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教育者的深思。男孩的问题, 我们的教育体系、我们的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的教育抹杀了男孩应有的灵性, 让他们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上课的时候, 我们总是希望男孩像女孩一样安静, 而忽视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 布置作业的时候我们没有考虑到男女生时间安排和管理能力的差异, 一味地一视同仁, 造成了很多男孩经常要为功课忙碌到深夜;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考试, 题目越来越简单, 内容越来越刻板, 女生凭借死记硬背和仔细认真的特质就可以轻松取得很好的分数, 男孩善于探索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特长根本得不到发挥; 在评价学生的时候, 老师们总是喜欢给听话、文静、干净的女孩更好的评语, 而对不听话、调皮、不守纪律、不讲卫生的男生评价却很糟糕。试问这样的教育体系下, 男孩的灵性如何保持和发扬?
  我突然想起儿子考上研究生后跟我说过的一句话: “爸爸, 我现在所取得的成绩, 你和你们学校所有给我上过课的教师的功劳加起来还不到 1%, 如果没有你们, 我肯定能够取得比现在更好的成绩。”我当时觉得这只是儿子开玩笑的一句话, 但是现在看来, 这句话也许真的是儿子内心的真情告白。
  面对男生偏低的成绩和越来越木讷的眼神, 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师真的应该反思了, 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予男孩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施展才华的空间、更多的宽容、更多的鼓励?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到男孩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 我们是不是应该让男孩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快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改变旧有的观念, 正视男女的差异,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做到 “因性施教”、“因性评价”。教育要谋求每一个人的发展, 我们要在教育的路上倾听到男孩的呼声, 真正体现出男女有别, 千万不要让教育抹杀了男孩的灵性。

                 刘瑞成
            《教育科学论坛》2008 年第 2 期
作者: beansky    时间: 2008-9-21 11:45
非常赞同

我家的是男孩,我就非常不赞同老师不把男孩和女孩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分别教育
作者: szbanban    时间: 2008-9-21 12:53
如果想上述已经成为后进生,怎么办呢?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9-21 13:36
我有二个侄儿,小时都属于那种非常有灵性的孩子,在小学阶段,
一个调皮,当然成绩不好,就读本市实验小学,属于差生,老师为不影响全班考核(也许是怕影响自己的奖金),把我这侄儿硬是从小学"赶"了,无柰只能转入差点小学读书,现在这个侄儿长大了,小时的灵性调皮劲减了一些,学习成绩一般,被高中老师发现了"特长".这孩子表现也不俗,我能看出这孩子会有一个好的前程.
另一个特别爱学习,在小学长期是第一名,读初中后,没有原先的优势了,学习成绩只能算中等,没有什么特长爱好,只知读书,署假来我这玩,除了上网游戏有点兴趣,其它社会交往\户外活动都不参加,只在我这玩了一天,回去又去做那做不完了作业了,这孩子,我现在很担心了...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9-21 15:20
虽然男孩与女孩存在生理差别,但不代表女孩天生就是文静的,男孩天生就该调皮。
现在调皮的女孩越来越多,文静的男孩也多了。
是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期望迫使他们向着俗定的目标转变。

现在的教育压制了所有孩子的天性,不过男孩受到的压制确实更多一些,
因为家庭已经先把女孩子压制得很安静了,而没有对男孩子有这样的要求,
所以由学校老师完成一次成型。

我很羡慕西方国家的个性教育,不过谁让我们生在中国,
中国文化几千年都是这个模式,要不就造反了。
作者: 葵花谣    时间: 2008-9-21 15:38
就是,就是,儿子班里就这样,一个班56个学生,男生才18个,班干部,三好学生都是女的,孩子回来说就是公平选举的话,也选不过女的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9-21 17:18
在学校里老师只喜欢乖巧懂事守纪律的女孩子
作者: fgcp102    时间: 2008-9-21 21:29
听我家小子聊上学期班里评三好学生的事,本来有个男生榜上有名的,可就在快要放学的时候他和另一名男生打闹,估计是有点过分,惹恼了老师,当场被取消三好学生资格。 我家小子学习成绩在班里还算好,但平时总要犯些纪律错误,没有当过一次三好生,倒是每学期都被评为学习积极分子,(我对他说有这个也好啦 )。
作者: 带月儿    时间: 2008-9-21 22:55
可是这种事情家长单方的担心没有太多用吧,孩子总是得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除非孩子很幸运能遇上好老师,除非家长有能力让孩子从小就在国内接受不一样的教育.
作者: tianqunping    时间: 2008-9-21 22:59
还好,如果不是遇上有点水平的老师,俺又适当表示表示,常去学校看看,家里再上点劲,估计小儿子也跟文章中的孩子差不多了。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9-21 23:12
解决的办法即使彻底抛弃素质教育,加大应试难度

要考试从体力游戏回到智力游戏的本质来
作者: 老等    时间: 2008-9-22 10:10
一言难尽
对错难辩啊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9-22 10:45
别说在学校老师喜欢文静听话的孩子,
在单位也是呀?

有几个人能喜欢调皮捣蛋的孩子?
只是不能压制他们,应该引导他们。
把他们旺盛的精力引导到有利于他们成长的事物上来。

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家长也很难作到。

家长对自己一个调皮的孩子都头痛,
老师要对着30多个小孩,由着他调皮怎么可能。
电视不报道过老师打孩子的吗?
农村就那样。城里家长维权意识浓,老师不敢了。
训斥孩子,孤立孩子的事还是会出现的。
作者: beansky    时间: 2008-9-22 11:32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9-21 23:12 发表
解决的办法即使彻底抛弃素质教育,加大应试难度

要考试从体力游戏回到智力游戏的本质来



这能解决问题?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发展的节奏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9-22 11:41
标题: 回复 #14 beansky 的帖子
在竞争不能完全消除的时候不能完全解决,但可以缓解,不至于越减越负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9-22 11:48
呵呵,对待男孩子我们家长是任重道远地,如何协调纪律和成绩,如何让他达到“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境界,如何平衡学校压力和个性的发展?
作者: 水珠子项链    时间: 2008-9-22 12:30
本希望儿子能张扬一些,舒展一些,可是经过若干次的教训,他现在上课时基本保持沉默,完全不像刚上幼儿园时的样子,当时是回答问题最积极的,但回答完了基本是在地上坐着,一边玩一边听的。现在是坐得端端正正,心却早飞出去老远了。
作者: hylchen    时间: 2008-9-22 15:19
以前的男女分校是因为男女授受不亲,时代不同了,是否也可以根据男孩女孩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校?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9-22 15:27
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是不是在家里给孩子教了过多原本该在学校学的东西?

再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是不是在孩子学前教了太多该在上学后学的东西?

所以,很多类似于伤仲永的现象:

上学前,或者是低年级时,
成绩非常好,
人也很“聪明”(这里的聪明是指记忆了许多超于这个年龄的东西,但仅仅是记忆,并没有理解)
结果上课不听讲,
不听讲总要发泄精力吧?
于是惹老师不喜欢,
于是……

这里面老师的责任有多大?
家长的责任有多大?
学生的责任有多大?
社会的责任有多大?

怕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9-22 15:29
我当年因为年龄原因没入得了小学,到幼儿园蹲班一年,那一年背小学课本背到了三年级的,结果“上课不专心听讲”的评语得了11年(小学5年,中学6年),现在很多时候非常后悔当年早学了那三年的课文。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9-22 15:29
给女孩开课:编织、绣花、作饭。。。。?
给男孩开课:种地、挑水、买菜。。。。。?
回到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

男老师教男孩,女老师教女孩,免得失去了个性。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9-22 15:36
标题: 回复 #20 happy_99 的帖子
呵呵,好象你是女的吧
关键是这11年的评价有没有影响你考上大学,找到工作,找到老公,生下孩子,并把他养大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08-9-22 15:38 编辑 ]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9-22 15:44
有一定影响吧。

好多时候听老师的课就听到一半,
自以为懂了,
一走神,
结果好多东西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高考时不敢填更好的学校。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9-22 15:55
标题: 回复 #23 happy_99 的帖子
填那么好干什么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9-22 15:56
标题: 回复 #24 jiangying 的帖子
当然要上进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9-22 16:01
标题: 回复 #25 wangtutu 的帖子
和上进有什么关系?
作者: menghuan    时间: 2008-9-22 16:24
名人之间的争吵,我来听听看。
作者: fchn608    时间: 2008-9-22 22:20
真希望所有小学老师生的孩子都是男孩子!!!这样他们就会注意到男女的差别了!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8-9-22 23:02
顺民是一个大环境,无法改变的。

哈佛的校训是真理,在真理面前,没有师生、没有权威、没有上下级。

但这个道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找不到生存的土壤。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9-24 11:43
呵呵,只能在家猛讲独立、责任感这些,在学校只能算做是挫折教育了
作者: wolf8202    时间: 2008-9-24 16:31
目前中国的大班制是无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稍微读过一些教育方面书籍的就知道,班级越大效率越高个性化越弱个体关注度越低。

只能说学校作为国家的教育基层,所做的一切为了孩子。否则孩子又不是自家的,那么费劲去“刁难”干什么?不负责的老师绝对不会为了孩子而生气。

我个人也认为目前的教育离为了孩子的一切还很远,一个孩子在家中是万众瞩目,是太阳是中心,在学校只是几千个学生中的一员,与50个同学听同一个老师的课做同样的作业,十多年后面对同样的高考。这时,你希望老师怎么做?

想下孔子这个公认的教育先贤,他每次授课面对50个学生吗?他的学生需要面对统一的高考吗?他的学生家长会来责难他不够重视自己的孩子吗?

美国一个班几个孩子?日本为何如此崇尚教师的地位?印度怎么推行精英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为什么很成功?英国的大学怎么就那么王牌?

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敬请拍砖。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9-25 10:51
“美国一个班几个孩子?日本为何如此崇尚教师的地位?印度怎么推行精英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为什么很成功?英国的大学怎么就那么王牌?”

能否详细谈谈?
作者: wolf8202    时间: 2008-9-25 12:17
美国的基础教育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一般每个班级不超过20人。近代的大量教育理论都是美国人提出的,关注的人很多就不多说了。

日本的教育说实话关注不多,而且似乎也到了一种变革时期,教师形象似乎随着AV在国内已经成了性发泄对象了,但是据留日的友人说,日本教师的地位依然很高,入行要求非常严格,社会福利也非常好,家里有人当老师是很有面子的事情。由于新仇旧恨的存在,咱们这个豺狼邻居还真不好评说。

印度的种姓制度大家都知道,但是印度的软件业相信大家业都略知一点,作为一个人口如此急速膨胀的发展中国家却能在世界最尖端的民用科技方面(谁说不能转身就成军用呢?希特勒的拖拉机厂半个月就能变成坦克厂)和世界第一大国不断缩短距离很可怕。
【中国虽然文盲比印度少但高级工程师的数量却只有印度1/2,印度在软件开发方面、教育投入方面以及基础研究的开发投入方面,比中国相对要多。印度拥有1400万大学毕业生,也比中国要多……在美国大学的印度留学生人数为8万,而中国是6.2万。”(《2006全球经济竞争力报告》)】
印度目前也面临着大量人才外流的情况,不过总比这几年大陆的“毕业即失业”强得多吧?


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在中国看起来好像就是普高和职业学校的区别,但是别忘了,德国的工人和中国的工人这个地位比起来……呵呵,不多说了,网上资料很多。(PS:本人原来读的是电子职业学校,后来转行的)

英国大学的信息随便一搜一大把,不过有两点:
一是文凭体系设置完善,满足各种教育需求   根据人们对不同的教育需求设置了从证书到学位的一系列不同层次的文凭课程,人们可以按照就业的需要随时接受教育,这就减少了那部分兴趣爱好与所受专业教育不符合的人数,拓宽了高校毕业学生的就业之路,而不是都拥挤在按专业找工作这条唯一的途径上。
二是不拘一格的考试方法  英国院校的考核非常灵活,可以采取实习、写文章和面试等各种形式进行。这样取得的结果,对一个人能力的考核必然是全面和丰富的。英国的考试体系和我们完全不同,不是集中在3天考完,而是把学生平时的作业、实验和考试三者相结合,把平时的分数全部积累起来,再作出评定。所以,更能够体现学生的实际能力。

凭印象随便描描,有些是道听途说,只不过觉得在中国有些东西值得思考思考。

[ 本帖最后由 wolf8202 于 2008-9-25 04:19 编辑 ]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9-25 13:03
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就是孩子们排好队一二一齐步走,可以领跑可是千万不要掉队,掉队老师基本上采取的是“找家长、讽刺挖苦、批评”,呵呵,享受到温柔鼓励的很少。小学学校重视的只有语数外三门主课,付课基本上是可有可无,眼睁睁的瞧着自已的孩子对美术课由上学前的喜欢到现在的讨厌,可是却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作者: 醉清风    时间: 2008-9-25 13:04
标题: 回复 #1 昨日乱昏山 的帖子
讲的非常有道理,男孩子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应该男孩子,女孩子什么都一样要求,要切实考虑男女的差异.
作者: 风之翼    时间: 2008-9-25 15:05
现在的学校,还在拼升学率,谁在乎别的呀,教育的重任还是家长担起来吧,不然孩子就毁了
作者: 豆丁儿    时间: 2008-9-25 15:38
楼主说的很有道理!!
作者: zhangwife    时间: 2008-9-25 23:16
标题: 强烈支持!
非常赞同
楼主的观点。现在的孩子教育完了都是和马路边的树似的。除了整齐没别的优点
作者: portia71    时间: 2008-9-26 09:21
教育体制不变,一切都是空谈,除非让孩子不上学了,自己在家学习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9-27 13:58
希望教育不要成为工厂里的流水线,孩子们也不要被轮为产品,呵呵,将来以型号论人才。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9-28 10:26
现在读书是会把人读“呆”,
我们市本科没有专科混的好,专科没有中专混的好。
读书与社会适应能力成反比,我们单位新招一个硕士,来单位不到一个月,人人厌气。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9-28 10:41
呵呵,是呀,不要把读书当成直接目的,其实人的一生还有更多精彩的事情

[ 本帖最后由 昨日乱昏山 于 2008-9-28 18:22 编辑 ]
作者: LZsidney    时间: 2008-9-28 11:03
为什么所有的老师都喜欢听话、乖巧孩子,而男孩子多问问题就会被老师认为是调皮、刁难,而从没有谁会把调皮、刁难用在女孩身上。
作者: LZsidney    时间: 2008-9-28 11:04
为什么所有的老师都喜欢听话、乖巧孩子,而男孩子多问问题就会被老师认为是调皮、刁难,而从没有谁会把调皮、刁难用在女孩身上。
作者: wolf8202    时间: 2008-9-28 11:27
但是大家再想想,一个聪明但是没有纪律意识不懂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孩子,等到他到了青春期开始对家里叛逆的时候,你该如何教育?这时恐怕学校、家里都没法管了,靠他自己顿悟吗?不是说不行,老师无所谓家长还不愿意呢。

就我来说,上课时一个很原则的条件就是不能去影响其他同学,你可以认为自己有能力不听,那么直接丢期末的题目去做,完成了以后上课就可以在后排位置上(我不在教室上课,有多余位置可以临时调整)做自己兴趣的内容,带书来看玩游戏都可以,但是一定要安静不能影响别人听课。如果不是处于安全考虑,这种学生爱干嘛干嘛去,没必要绑着非在房间里不可。

而上课时接老师话头,没举手就发言,(说明都有在听嘛,很好)或者手上有点小动作,不坐着非要站着(只要不去拔电线就行)等等就不管了。
作者: 乌龙饺子    时间: 2008-10-5 00:06
非常赞同
作者: 清泉潭水    时间: 2008-10-5 07:41
谢谢转贴,非常吃惊:“我们的教育研究和实践, 在追求公平的道路上给了女生太多的关注, 我们总是在想方设法地提高女童的入学率, 提高女生的学业成就, 而忽视了当前学校中的男生已经变成了弱势群体, 他们也需要关怀。”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8-10-5 09:50
嗯。。男孩是祖国的未来的。。关键。。要引起重视。。
作者: zhangxinwen    时间: 2008-10-5 09: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10-5 10:02
标题: 回复 #49 zhangxinwen 的帖子
现在的教育情商占的比例太少了,做为家长应该起勇气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
作者: thwthw007    时间: 2008-10-9 09:27
是呀,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老师我们无法改变,只有我们家长改变了,正视男孩子的天性,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听话,安静
作者: 燕知草    时间: 2008-10-9 09:52
标题: 赞同
一次和朋友聚餐,大家都带小孩,4个女孩一个男孩,结果男孩被女孩给欺负哭了。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10-9 11:13
呵呵,现在的女孩儿都很历害的哦!
作者: xiems    时间: 2008-10-9 15:17
深有同感,我家侄儿就不在家教学校的东西,让他自由玩.但不知小白老鼠未来如何,也让人担忧
作者: YUYUANWANG    时间: 2008-11-20 10:29
现在学校的老师都喜欢听话、乖巧的女孩,调皮的男孩经常会受老师的批评,久而久之男孩的天性被掩盖了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1-20 14:04
教育的难度哦:
静如处子, 动如脱兔...

两方面很难兼得, 安静的孩子不爱运动, 爱动的孩子不容易安静

[ 本帖最后由 shanlon 于 2008-11-20 14:06 编辑 ]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1-20 14:06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8-9-22 23:02 发表
顺民是一个大环境,无法改变的。

哈佛的校训是真理,在真理面前,没有师生、没有权威、没有上下级。

但这个道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找不到生存的土壤。


新一代的父母应该向这方面努力哦........
家里的小小土壤, 应该也可以育成参天大树的..
作者: zzfeihua    时间: 2008-11-22 17:41
我家男孩就比较安静,愁啊愁。现在正和两个女孩在客厅玩呢,那两个女孩好象还要活泼一些。想着总比一个人在家玩好。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11-23 10:02
原帖由 wolf8202 于 2008-9-24 16:31 发表
目前中国的大班制是无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稍微读过一些教育方面书籍的就知道,班级越大效率越高个性化越弱个体关注度越低。

只能说学校作为国家的教育基层,所做的一切为了孩子。否则孩子又不是自家的,那么费 ...

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改变,在小班制的情况下,孩子只能受到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就是限制更多,限制的更死。因为老师有更多的精力来监督监管,绝不可能会把多出来的精力放在与孩子勾通和因材施教这方面去的。

问题的结症不在于大班制还是小班制,国家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是怎么样的,教育就会向哪个方向走。
作者: snailvi    时间: 2008-11-23 12:42
何止抹杀了男孩的,女孩也好不到哪里去!
哀悼下自己!
大班小班 不是关键(举个例子。不好意思,没有耐心仔细看贴),和我国的文化--人文,国家的制度等有关,最关键的是人.很多家长包括本身是做教师这一行的都只会说对我的孩子严厉点,从来没想过人们天天提到的因材施教是什么.
每个人都是个特别的个体,发展的路线也不一样.
棍棒底下出孝子误导了太多人!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