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转帖】  什么样的乳制品最有益健康? [打印本页]

作者: 丫丫妈妈    时间: 2004-5-27 19:35
标题: 【转帖】  什么样的乳制品最有益健康?
乳业乱成一锅粥 专家说法加剧口水战


  中国经济时报

  什么样的乳制品最有益健康?一个简单的问题在业界再度引起轩然大波。自无抗奶风波之后,杀菌乳与灭菌乳之残、还原奶与早产奶之辩、奶粉功效之忧再度登场,关于乳制品安全与营养的话题似乎没有休止符。
  随着原有军团的壮大、地方势力的崛起和进入者的增多,这个诸侯争霸、群雄竞起的朝阳产业似乎乱成了一锅粥。在众多厂商的概念营销、不同专家的现身说法和各路媒体的推波助澜中,牛奶消费者的相关知识日益丰富,但似乎又越来越无所适从。
  牛奶营养价值排行榜空投“炸弹”
  今年10月14日,一家专业媒体(《健康报》)发布的一份牛奶营养价值排行榜声称,“鲜奶是金,酸奶是银,奶粉是铜,常温奶是铁”。
  作者杜群军在文中指出,鲜牛奶中含有各种生物活性物质(有人称之为“命脉素”),其含量虽少作用却大,不过它们都十分怕热。科学家巴斯德通过大量科学实验证明,如果加工时温度超过85℃,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就会被大量破坏,因此人们将低于85℃的牛奶消毒法称为巴氏灭菌法,并将其视为牛奶最科学的加工工艺,采用巴氏灭菌法生产的鲜奶营养价值和原奶基本相同。而常温奶(即超高温灭菌奶)采用130~150℃超高温灭菌后灌装,不仅会破坏鲜奶中全部生物活性物质和大部分维生素,还会形成不易被人吸收的络合物。常温奶曾
  在一些国家流行过,但目前发达国家已禁止采用超高温工艺加工牛奶。如果按包装来评价牛奶的营养价值,则屋型纸盒鲜奶100分,玻璃瓶和塑料袋装鲜奶90分,用原奶发酵的酸奶80分,强化型奶粉60分,用奶粉发酵的酸奶50分,常温奶40分。
杜群军解释说,酸奶比常温奶打分高,是因为它不含抗生素,并含有益的乳酸菌;奶粉比常温奶打分高,是因为奶粉中添加了多种维生素和钙、铁、锌等矿物质,洋奶粉之所以价格昂贵,卖的主要是品牌。而常温奶之所以在国内流行是广告煽动非理性消费所致,方便、草原概念、生产日期近、味道香浓一般是其四大卖点。
  此文一出,无疑给了伊利、蒙牛等常温奶大户及其包装供应商瑞典利乐公司当头一棒,而跨国巨头雀巢和国产奶粉状元三鹿也感觉“很受伤”。
  但杜群军并非棒击常温奶、还原奶的第一人。
  从事乳品工作几十年的上海奶协副秘书长顾佳升曾直称常温奶为“奶渣”,但他同时也强调要正确看待常温奶和还原奶,“它们与鲜奶相比是奶渣,但与各种饮料相比,营养价值最高,无品能出其右。”上海奶协秘书长陈新则建议其 “错位竞争”,即和各种饮料竞争,产品的目的不是营养而是消暑休闲,如此也能创造辉煌和利润,就像伊利、蒙牛等企业,用奶粉做的冰激淋和冰点一年也能卖10多个亿。
  乳品协会“全面反攻”
  “这种比较方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如是说。
  对于杜群军扔出的这枚“重磅炸弹”,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起了全面反攻,为杀菌乳、还原奶、奶粉“拨乱反正”。12月2日,乳品协会在京主持召开了“乳品技术专家研讨会,”宋昆冈现身说法,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郝煜、北京中乳精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渝、雀巢(中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金泰焕等专家学者和企业相关人士也到会现场助阵。
  陈渝认为,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杀菌乳和灭菌乳在乳蛋白、乳脂肪、非脂乳固体、碳水化合物等方面采用同一标准,因此两者在营养上没有实质性差别。“超高温瞬时灭菌、无菌灌装技术是20世纪世界乳制品加工领域的重大技术进步,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灭菌都是当今世界上成熟且广泛应用的液体乳制品加工方式。有充分数据表明,灭菌乳和杀菌乳一样都是推动我国液体乳发展的主要力量,厚此薄彼不利中国乳业健康发展。”乳制品协会在发给媒体的新闻通稿中一再强调。据其介绍,目前杀菌乳主要在中国大城市消费,而依托无菌灌装技术的灭菌乳则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促使乳品消费从奶粉向液体乳转换,2002年我国灭菌乳总量已经占到了液体乳的半壁江山。世界前十大包装液体乳市场中,巴西、西班牙、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灭菌乳总量超过了杀菌乳。
  对于“奶粉是铜”的说法,雀巢(中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金泰焕借会声明,奶粉的新鲜度和质量并不取决于最终加工成品的形态是液态乳还是乳粉。而乳品协会在新闻通稿中则声明,“乳粉优点独特用途广泛前景不可限量,恶意贬低乳粉将误导消费”。
  早产奶与还原奶之惑
  在“乳品技术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的矛头并不仅仅指向惹出“祸端”的牛奶营养价值“金银铜铁论”,也在致力于为声名狼藉的早产奶和还原奶“恢复名誉”。
“一些媒体将生产日期拖后这种属正常的日期标注方法视为不正常,主要是不了解这种产品的特性。”郝煜表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所有预包装食品都必须标示生产日期,但对于各种不同的乳制品如巴氏杀菌乳、灭菌乳、酸牛乳、炼乳如何标注生产日期,业内确实有不同的看法。
  据他介绍,即将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采用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对生产日期给出的定义: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而巴氏杀菌奶、灭菌奶、酸牛乳、炼乳的生产日期包括了冷却降温时间、发酵型酸牛乳后发酵时间和产品检验时间。“这些时间到底有多长,应由企业实事求是自行确定。”
对于此前被中国奶业协会有关专家揭开的“还原奶真相”和难产的“鲜奶标识”, 郝煜表示,用生鲜乳生产的酸奶、灭菌奶,与还原奶生产的酸奶、灭菌奶相比,其乳蛋白质、乳脂肪、非脂乳固体的含量基本一致。但是其中的维生素有没有差异,差异多少,目前国内没有任何单位作过对比试验,提不出数据,因此不能随意就下结论说是还原乳的产品就比生鲜乳产品的营养价值低。他透露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委托相关科研单位着手做对比实验,不日将向公众公布可靠数据。
  但国家乳制品标准同时要求,还原奶产品标签上必须予以注明。对此与会专家的观点是,“关于复原乳的标识并非从营养价值上来考虑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眼下复原乳的标识执行的很不理想,许多企业制作的标签不符合国家标准,今后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他们不否认有的企业违规使用部分复原乳生产纯牛乳,但量是多少,比例有多大没法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复原乳生产液体乳的做法‘十分普遍’、‘有近半’显然是夸大其辞。”
  口水战加剧 专家论道利益说话
  “牛奶营养价值排行榜”的出炉让杜群军近来的日子有点烦。
  “11月19日有位自称‘中国乳品工业协会’的人打电话,说我外行,不懂乳品,胡说八道,让本人登报道歉,并要起诉我,还说这个‘排行榜’会搞垮中国乳品加工业(杜群军注:设备业,非指乳品厂,或可能也包括)!”杜群军告诉本报记者,电话里对方不容自己说话,他知道这一定是因把常温奶排名靠后“惹的祸”,而根源在于“排行榜”不仅触犯了常温奶大户的利益,更得罪了某包装巨头,而他们和乳品协会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
虽然自称“乳业两龄童”,但杜群军并不认为自己是个纯“外行”, 谈到牛奶本质与人体健康问题,自己至少是“二流内行”而非“三流内行”。他1990年开始从事免疫活性物质的研究,后来在沈阳药科大学攻读微生物学和生化制药专业的硕士学位,曾获国家专利六项并承担某项国家新药基金课题研究。2001年底退役不久应聘进入沈阳辉山乳业,12月底进入蒙牛沈阳分公司,2003年4月进入蒙牛乳业研发部并于5月离开。
  “本着对中国人民健康、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中国奶业健康发展负责的目的,本人提笔致信给你们,中国广大奶民作‘旁听’,也许会惹更大的祸。”随即杜群军给本报发来了洋洋2万言的《致中国乳品工业协会的公开信》,从常温奶之热、奶业之迷雾谈起,从科学解释、科学实验、科学理论、科学态度等多种角度分析,论证鲜奶是万食之王、命脉素乃王中王、超高温“阉割”鲜奶“命脉”、 细菌死亡蛋白必变性、乳业发展需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等观点。
  “这是常温派和鲜奶派的又一场口水战!也可以看作是乳品协会和奶业协会、资源型企业和城市型企业之间的利益争夺战。鲜奶派认为是告诉消费者真相,常温派则指责其炒作概念。”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乳品协会多为常温派,奶业协会人士多为鲜奶派,而在其背后,草原奶系伊利和蒙牛主要靠常温奶、雪糕打天下,而鲜奶、酸奶一直是光明、三元等城市奶系的制胜王牌。据悉,在乳品协会召开“技术研讨会”之前,今年中国奶协、广州奶协、上海奶协已经三次召开“鲜奶论坛”,讨论奶业如何走向健康之路。
  对于两派无休无止的口水战消费者如何作想?家住北京玉海园小区的唐女士表示,自己举家喝鲜奶是SARS期间形成的习惯,不过为图省事大多买的是枕装常温奶,但以后还是准备买纯鲜奶,“我们喝奶是冲着营养,为了提高免疫力,可不是冲着什么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有着近10年牛奶消费习惯的首都某高校秦教授表示,与隐瞒欺骗消费者相比,他宁愿忍受概念炒作,“毕竟真理越辩越明,知道的越多,自己判断的正确性越高。”
作者: 丫丫妈妈    时间: 2004-5-27 19:41
内幕曝光逼液态奶改邪归正 大企业在“捣鬼”?
--------------------------------------------------------------------------------




  近来,牛奶的黑幕被频频曝出:用奶粉勾兑的还原奶冒充纯牛奶;在加热时超时超温严重破坏营养结构,盒装奶很多有“黑箱质量”问题;加钙过量,已经有引起儿童肾结石的病例;生产日期普遍提前印,有的牛奶厂职工自己不敢喝自己加工的牛奶……


  对于牛奶的质量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原因是标准缺失,农业部也已经表示,纯鲜奶管理有关规定即将出台。但长期关注和研究牛奶行业的广州某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傅洪林投书本报,表示牛奶业根本的问题是走上了“邪路”……


  牛奶业走上了“邪路”?


  今年7月初,北京三元牛奶启动所谓“纯鲜战略”,打破“行规”和默契,不仅否定了自己的“历史”,同时也是给整个行业的一记耳光。可以肯定,三元下此决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主动揭穿这一谎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按照目前的标准,只要是每100毫升蛋白质含量≥2.9克,脂肪≥3.1克就算合格纯奶,但三元给自己的“纯鲜奶”制定了5个标准:1.优质奶源以及先进的技术检验,保障纯鲜牛奶的品质;2.巴氏杀菌法有效保留了纯鲜牛奶的营养成分;3.不添加香精、增稠剂和防腐剂,保证纯鲜牛奶的纯正;4.高于行业标准的营养指标(蛋白质≥3.0克,脂肪≥3.4克);5.更快捷专业的冷链配送体系。以上标准给自己加了五层紧箍咒,成本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而三元的承诺是不涨价。


  尽管按要求还原奶必须注明,但牛奶业内一牟姓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是不是还原奶根本无从检查,一般情况下只要脂肪合格就可以标上纯牛奶。“之所以这几年牛奶行业有这样一个‘默契’,是因为大家都有低成本扩张的需要”,该牟姓人士说。由于看到了牛奶业的巨大消费潜力,牛奶业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投资狂潮。除了原来的光明、伊利等老品牌,新希望、汇源也杀入牛奶行业,另外三鹿、完达山、娃哈哈等奶粉、乳饮料企业也纷纷加入液态奶行业,而奶业新贵蒙牛更是以年增长20倍的速度狂飙突进。


  傅洪林认为,目前的牛奶业走向了以品牌为导向的“歪路”,忽略了品质建设,这是牛奶业真正的症结所在。


  近两年,全国仅砸向牛奶的投资就有上百亿,各牛奶厂商在忙于开疆拓土,牛奶市场总体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各个竞争对手无暇对顾,因此,都不愿意捅破这层窗户纸。傅洪林说,在今年3月4日中国奶业协会主办的2003年中国乳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她和中国第一军医大学教授安靓对与会的牛奶企业代表进行了质疑,结果大家无言以对。


  会上傅洪林说,“中国的奶牛每年被挤出来的奶量是远远不够中国企业的加工产能的,但我们的乳品仍然成堆地堆在各个超市里。国外的纯奶每一加仑卖17元人民币,而我国某大型品牌的高温灭菌奶原来每1000毫升卖8元多,现在降到了5.3元,工厂肯定还是有利可赚,他们的利润是怎么来的呢?是勾兑出来的低价奶吗?国外的奶牛饲养是一个非常标准的过程,我去看过,他们从挤奶到加工整个流程都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房内进行,每一个细节都尽收观众视线里,很规范。我国的企业什么时候也能邀请大家去看看?”会场一片沉默。


  是大企业在“捣鬼”?


  夏季是牛奶的消费淡季和产出旺季,这也是三元为什么在7月曝出黑幕的原因之一。第一个拉起品质大旗的是光明牛奶,也是在去年夏季,当时光明提出的“无抗”概念几乎引起了业内翻天覆地的争论。今年“两会”期间,娃哈哈集团总裁宗庆后、黑龙江省奶业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唐修亭、完达山集团董事长王德胜等纷纷提出“国家应对鲜奶制品实行统一标识”的建议,提出要对鲜奶实行政府指定标识授权,强化牛奶业的绿色产品意识。


  这些知名品牌给人的感觉是货真价实。但据上述牟姓人士介绍,恰恰是一些大企业在搞“还原奶”。据他介绍,用奶粉还原如果要达到营养结构标准,不仅不能降低成本还要增加成本,小企业根本无力承受。他举例说,原奶成本是每公斤1.7元,而奶粉是每吨15000元,按1:7.5勾兑,成本要每公斤2元。谁会干那样的傻事?


  该牟姓人士认为,近年来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使各大企业达成的“灰色质量”默契逐渐瓦解,由价格战开始自揭内幕,反正谁先揭谁主动,这只能说明市场竞争的升级,牛奶作为一种大众普及食品应该还原它的本来面目。


  “事实上,牛奶的行业标准就掌握在大企业手中,推动质量建设企业是主导力量”,该牟姓人士说。目前我国的牛奶强制性标准不仅较松,而且不完整。比如目前我国的牛奶细菌指标要比国际高出几倍。当然,各个协会出台了各种“标准”、“规则”,但这些都是参考性的,起不到多大作用。为什么各种强制性标准得不到加强?一知情人士一语点破:协会与牛奶企业是利益共同体,企业当然不愿意给自己加紧箍咒了。而一般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出台往往首先由行业组织,牛奶企业和行业协会“从中国牛奶业的现状考虑”,普遍主张还是先“放水养鱼”。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加钙奶的问题。第一军医大学教授安靓说,许多所谓高钙奶问题就很多,本来牛奶就是高钙食品,况且加入的钙多为化学钙,不容易吸收,过量的补钙容易引起肾结石,安教授说她的病号里面就有因食用过量钙牛奶而引起肾结石的儿童。企业所以如此肆无忌惮,是因为目前没有关于加钙奶加钙数量、钙种的标准,企业为了制造概念、做出好看的营养结构表,就拼命往牛奶里加钙。


  走出牛奶“怪圈”


  傅洪林说,现在的牛奶业“精英”们都是在重复“做销售——占市场——打品牌——搞资本运作”这样的怪圈,没有源头的高品质,却有了高品质的“白色液体商品”。傅认为,消费者不讲究牛奶的品质只是暂时的,这种消费理念的不成熟“正好给了商家一个打擦边球的机会”。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近几年,国内牛奶巨头把市场搞得轰轰烈烈,但国外的品牌鲜有涉足甚至战略收缩,法国达能就从与光明的合作中淡出。牟姓人士说,难道国外的品牌不想赚钱?说牛奶利润薄,为什么在国外他们能赚钱?就是在目前的中国市场状况下他们根本没法做,许多标准都达不到,大家都在一味搞市场扩张,老百姓喝的叫牛奶,可国际巨头们根本做不出那样低成本的牛奶。一个号称全国规模最大的奶业博览会,但雀巢等外来品牌并没有参加。傅洪林说,“我想雀巢有他的苦衷,坚持国际品质从源头上就困难重重。”由于牛奶终端的价格压力,加工企业就要向奶源压低价格,在这种低价状态下,不可能按标准养奶牛。


  中国人养成喝牛奶的消费习惯时间非常短暂,牛奶企业也正是抓住了人们对牛奶了解不多的心理,浑水摸鱼。傅洪林说,首先要让消费者擦亮眼睛,主动去选择,要让牛奶回归以品质而不是价格、品牌等为中心的竞争格局。


  小股东状告郑百文


  专业人士认为,郑百文重组作为一个特例,今后的麻烦可能会很多


  本报记者 李 路


  庆祝郑百文复牌的欢呼声犹在耳畔,“不死鸟”郑百文又遇到了新一轮“轰炸”。7月18日开盘第一天大涨后,郑百文股价连续下跌,引起市场对大股东三联的普遍质疑。就在开盘同一天,郑百文小股东李香玲将诉状递到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状告郑百文侵犯股东财产权,要求返还被“强制回购”的股份。有专业人士认为,郑百文作为一个特例,隐患重重,今后的麻烦可能还不止这些。


  38名不沉默的股民


  李香玲是郑州市供水节水办公室退休职工,2001年2月23日以5.89元/股的价格买入郑百文股份1000股。而郑百文2001年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关于公司资产、债务重组的有关决议。决议内容包括著名的“默示转让”:“默示同意”的股东将把50%股份过户给三联集团公司,而反对过户的股东将由公司按流通股1.84元/股,法人股0.18元/股的“公平价值”回购其股份。李香玲在规定时间限制2001年3月19日24时前做出了如下《股东声明》:明确表示既不同意将所持的郑州百文股份流通股1000股过户给山东三联集团公司,也不同意所持股份按“公平价格”1.84元/股被回购。


  像李香玲一样明示反对的还有37名股东,这38名股东声明不同意将自己的一半股份过户给三联,结果被“视为同意以公平价回购”。2003年6月24日,李香玲的1000股股票被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予以回购并注销。


  目前按照当时的重组方案,“默示同意”过户的股东账户除2个账户由于司法冻结没有过户外,其余全部转入三联账户。


  李香玲的代理人、民生证券邢霖认为,李香玲明确表示不同意过户也不同意按“公平价”回购,可最后其股份还是被“强行回购”,这是典型的对公民私人财产权的侵犯,是违反宪法的,因此要求郑百文公司返还其1000股郑百文流通股。


  其实关于郑百文的默示同意就已经遭到了法律界的普遍质疑,反对郑百文重组模式的南开教授韩强在郑百文复牌后说,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国家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但三联郑百文股东硬要把合法买的股票无偿让出来。


  另外,三联取得股份的方式与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相抵触:“股份过户”违反现行证券交易制度;“股票回购”违反股票回购制度和同股同权原则,“郑百文重组从局部来看似乎多赢了,但从全局来看不仅构成了对市场秩序和规则的破坏,更是对司法的挑战”。


  事实上,关于股东大会的决议能否代替股东个人的意志、默示转让能否可行触及了现行法律的盲点,郑百文重组方案的主要设计者、中和应泰董事长金立佐说,“我不希望郑百文成为一个特例,而应该完善有关于破产重组的法律法规,包括《公司法》、《破产法》、《证券法》等,使类似问题有一个可靠依据。”因为他知道,如果没有相关法律做保障,郑百文的麻烦可能会很多。


  可能遭遇更多官司


  武汉证券分析员余凯说,照目前的股市表现,郑百文可能会遭遇更多的官司。对此,郑百文也有心理准备,公司在“恢复上市公告书”上说“公司可能面临股东提起的诉讼”。


  余凯认为,当时大部分中小股东之所以同意过户50%,是基于对重组后郑百文在股市的乐观预期。当时曾经有消息说,郑百文重组后股价要在13元以上,这样股民股票二折一后不至于损失过大,但目前的不足8元的股价会使股民有较大损失,这显然违背了当时股民忍痛割爱的初衷。据余凯分析,现在郑百文中小股东的平均建仓成本在13-14元上下,折算后股价在25元以上才可能“解套”,即使按2001年3月停盘时的历史底部价位5.48元,按二折一股价也要到11元以上才可能被股民接受。


  邢霖作为李香玲的代理人,本人也是证券从业人员,他分析说,尽管三联声明没有抛出一股,但从目前的股价走势看不能排除三联在二级市场的操作与此有联系,因为除了目前公开的筹码,不排除三联可能还有其它筹码。


  至于郑百文将来股价的走向,余凯认为目前商业概念在股市上比较弱,效益的普遍下滑使股价一直软弱无力,据他统计,目前商业股的平均价位在6元左右。郑百文也一样,虽然历史上曾到过18元的高位,经过几年的变迁,目前的市场环境已是“物是人非”,价格很难再放异彩,除非公司有支撑股民信心的新题材和过硬的业绩。郑百文7月18日复盘当天冲高回落,此后几天持续下跌,到7月18日收盘时为7.31 元。“明庄”三联仍然声明:没有抛出一股。


  “郑百文的重组方式从前至后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中小投资者维权之路任重道远”,邢霖说。邢霖没有律师资格,在取证等方面有诸多不便,但他表示要坚持下去,“这个官司的标的额很小,对我个人来说打这样的官司物质收益将会是很少的,但我觉得这事关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数额虽小,但意义重大。”
作者: 丫丫妈妈    时间: 2004-5-27 19:43
光明、三元乳酸菌饮料细菌含量严重超标


  南方都市报




  “三岛”牌纯鲜奶、“全佳”牌乳酸菌饮料细菌含量严重超标
  光明三元“超标奶”未流入广东

  日前,记者获悉,国内乳业两大巨头光明和三元旗下产品“三岛”牌纯鲜牛奶和“全佳”牌乳酸菌饮料相继被查出为不合格产品。有趣的是,这两个竞争品牌分别在对方的大本营——北京和上海被查。而且两次事件被媒体报道的时间相隔极短——前后只差5天。

  市场
  光明、三元产品相继出事
  按照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三岛”牌纯鲜牛奶菌落总数严重超标。
  据了解,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此次对北京市11家商场、超市销售的酸牛乳、灭菌乳、巴氏杀菌乳三大类32种产品进行检查,抽样合格率为90.6%。由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北京光明健能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三岛”牌纯鲜牛奶的菌落总数检测值为10000000cfu/mL,属于严重超标。按照国家标准GB 5408.1-1999《巴氏杀菌乳》规定,乳业产品菌落总数应“≤30000cfu/mL”。因此,该产品菌落总数超标达到惊人的300多倍。
  无独有偶。近期国家质检总局抽查了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多家生产企业的乳酸饮料,质检人员发现6种产品细菌超标。其中霉菌超标惊人的产品是上海三元全佳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全佳”牌乳酸菌饮料。
  据悉,“全佳”品牌乳制品主要在上海等华南城市销售,而“三岛”品牌产品的销售区域局限于上海、北京以及部分北方地区。因此,广东市场并无两者的超标牛奶出现。

  企业
  尚未接到不良反应投诉
  对于此次超标事件,光明乳业相关发言人表示,光明在获悉这一情况后,迅速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自检,但是还没有得到最终结果。从现在掌握的初步情况来分析,很有可能是冷链终端出现问题。该人士称:“质检部门是在终端销售处发现了超标产品,发现地点不是在生产车间,而产品在出厂前都经过了严格的检测。因此,可以排除生产环节造成超标的因素。
  该人士还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消费者有不良反应的投诉。”
  而北京三元食品股份公司暂时没有对此事作出反应。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历俊对记者称,还没有听说此事。

  专家
  细菌超标会导致食物中毒
  菌落总数和霉菌超标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北京某些专家甚至用垃圾奶来形容这些严重的“超标奶”。
  而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系教授陈永泉则表示,并不是所有细菌都对人体有害,但如果所含的是致病菌,则可能在体内产生毒素,引起不良反应。例如大肠杆菌等有害菌会产生肠毒素,痢疾杆菌则可能引起痢疾、腹泻等疾病。如果是更严重的细菌,则可能使神经系统或血液系统中毒。
  陈教授认为,即使这些细菌不是有害菌,细菌的生命活动也会引起牛奶变质,最终改变牛奶的营养成分,影响牛奶营养的吸收。
  本报记者 阮菊英
----------------------------------
乳业仍炙手可热

  南方都市报

  新增资本仅占一成,国内市场潜力未尽乳业仍炙手可热

  各大资本逐鹿国内乳业已是不争的事实。当资本急速膨胀之时,乳业投资会否出现泡沫便成为业界争论的热点。9月底,由上海市消费者协会主办的一场有关奶业的研讨会上,该话题再度成为焦点。而与会的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乳业产生泡沫的可能性不大。

  新增资本只占10%
  这些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与乳品行业的整体规模相比,新增资本所占比例显然很小。
  按照他们的估算,目前全国共有600多万头奶牛,即使不考虑其他奶畜和附属设施,所有奶牛的市值也超过了600亿元。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快报,去年规模以上乳品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50多亿元。因此,国内乳业产业链的市值当在1000亿元左右。
  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陈渝称,根据乳品行业某专业研究机构初步匡算,去年通过资本运作从行业外实际进入的资本不到40亿元。如果加上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投入——比如计委的食品示范工程、农业部的奶类行动计划、科技部的乳业科技攻关项目等——实际资金到位约10亿元。此外,银行对乳业的商业贷款约为40亿元,部分小额自有资本进入约10亿元。按照这种方法计算,去年进入乳业的资金总共为100亿元。
  毫无疑问,与乳业1000亿元的产业规模相比,100亿元的新增资本占比很小,所占份额只有10%。即使与乳品加工业每年30%左右的增幅相比,该比例也不大。

  产能并未增加
  同时,尽管乳品行业炙手可热,但与其他行业的投入相比,乳品行业涌入的资本并不算多,而且外资在乳业上并没有大的投资手笔。就目前的行业状况而言,资本并购仍为行业热点。
  “但资本的并购并不会直接增加乳品的供给。”另一乳品专家刘绍君认为,进入的商业资本有相当一部分是股份置换,某些资本进入的同时往往意味着另一资本的出局,并没有直接增加产能。刘举例说,新希望从四川省国投手中收购华西的股权,这个过程本身没有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不会增加乳品的供给。
  而且,并购企业即使凭借资本的实力也不可能瞬间扩大产能。“因为乳业产能的增加受制于原奶的供应,而奶牛的规模决定了原奶的供应有一定的限度。也就是说,资本从进入到产能增加需要一个过程,即使液态奶生产线可以在短短几个月内建成,但上游奶源基地的建设以及良种奶牛的培育起码需要3到5年的时间。”刘称,毕竟乳业是一个需要长时间耕耘的产业,涌入的资本发挥效应具有滞后性。

  市场高速增长
  此外,在乳业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消费市场也在急速扩张。有资料显示,在过去9年中,中国的牛奶消费量增加了66%。其中2001年中国乳制品的市场需求额为286.81亿元,比上一年同比增长37.9%。
  陈渝认为,这一快速增长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尤其是SARS这一突发事件之后,牛奶的营养价值被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并接受。同时农村消费者也将成为乳业消费新的增长点。无数研究结果表明,人均收入与奶类消费支出息息相关,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该市场将有非常大的挖掘潜力。据悉,目前农村人口人均乳制品的年消费量只有1公斤的水平,与城市居民20公斤的水平差距明显。因此,该市场极具诱惑力。   本报记者 阮菊英

  记者观察

  乳业强势不可逆转
  事实上,业界产生乳业投资泡沫的争论非常正常。原因很简单,目前乳业已经成为食品行业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光明乳业、伊利股份、新希望乳业、维维股份等上市公司挟资本之优势,纷纷以重金砸向乳业。三元也于不久前成功发行A股,在乳品行业蓄势待发。三鹿、完达山等也跃跃欲试。而摩根斯坦利也通过注资蒙牛开启海外风险投资进入中国乳业的大门。
  各乳品企业在央视广告招标中的表现也足以印证这一点。在中央电视台2003年黄金段位广告招标中,食品饮料行业以11.87亿元的中标额高居榜首,超过总额三分之一。其中,中标的乳品企业达10家之多。不但光明、伊利、蒙牛、三元等巨子投下重金,福建长富、青岛圣元、科尔沁乳业等乳品企业也不惜血本。
  在此背景下,甚至有人评论中国奶业疯了。对此,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怀宝认为:“中国奶业发展已经是强势不可逆转。” 阮菊英
作者: 丫丫妈妈    时间: 2004-5-27 20:00
市卫生局抽检乳制品结果http://www.bdtv.com.cn/lanmu/315/news00001.htm
作者: 丫丫妈妈    时间: 2004-5-27 20:02
为女性健康加杯奶




  牛奶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有益健康的食品。许多国家都倡导国民多喝牛奶,并积极采取措施扩大牛奶和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对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发挥了十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喝牛奶健身、喝牛奶补钙的意识逐渐增强。特别对女性而言,多喝牛奶还能起到生津润肤的美容作用。如果你没有喝奶的习惯,不妨从今天开始,每天为自己的健康加杯奶。

  蛋白质含量越高越有营养

  蛋白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牛奶中重要的营养成份。牛奶中蛋白质含量越高,对人体的益处就越大。蛋白质含量可以反映出奶牛的健康、饲养和饲料等情况,即奶源的质量状况。此次检验中,风行纯牛奶、太阳宝纯牛奶、燕塘纯牛奶、红星100%纯牛奶、雀巢全仕奶纯牛奶、维维纯牛奶100%、伊利纯牛奶蛋白质含量较高,统力100%纯牛奶蛋白质含量较低。

  钙含量越高越有益健康

  牛奶是补钙最理想的食品,对此已经日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重视。牛奶中钙含量越高,越有益于人体的健康。这29种样品的钙含量都非常高。其中,武汉香满楼乳制品工业有限公司出品的香满楼纯牛奶含钙最高,帕玛拉特脱脂奶、雀巢全仕奶纯牛奶、夏进100%纯牛奶、红星100%纯牛奶钙含量较高;子母100%纯牛奶、晨光100%纯牛奶、广美香满楼畜牧有限公司出品的香满楼纯牛奶的钙含量相对较低。

  酸度值越小越新鲜

  正常牛奶都有一定的酸度。牛奶腐败时,其酸度就会增加。如果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的18°T就可能出现异味、凝块儿等现象。酸度是牛奶新鲜程度的判断标准,酸度越低表示牛奶的新鲜程度越高。牛奶的生产工艺水平、包装材料、在销售过程中的储存条件等等因素都可以影响牛奶的酸度。统力100%纯牛奶、RCB牌超高温灭菌鲜牛奶的酸度比较低。

  铅含量越少越安全

  牛奶中的铅主要来源于奶牛的饲料和饮水,在生态环境日益受到污染的情况下,对牛奶中铅含量的测定尤为重要。过量的铅可以蓄积在人体内,引起慢性中毒。国标《食品中铅限量卫生标准》规定,鲜乳中铅含量不得超过0.05mg/kg。牛奶中的铅含量越低,对人体越安全。29个样品的铅含量在安全范围内。其中菊乐纯牛奶、华西100%纯牛奶、均瑶纯牛奶、乐百氏纯牛奶的铅含量相对较高。

  脂肪含量按需选择

  脂肪是提供热能的最高营养素,还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如维生素A、D、E、K等,只有溶于脂肪中方能被人体吸收。脂肪含量是反映牛奶质量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未脱脂的灭菌纯牛奶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添加水、糊精、奶粉等物质,其脂肪含量会相应降低。根据国标《灭菌乳》的规定,未脱脂的灭菌牛奶脂肪含量不能低于3.1%。

  有观点认为,牛奶中脂肪的含量越高,牛奶的乳香就越浓,口味就越好,但是这种观点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科学论证和公认。从营养学角度看,脂肪虽然是营养素,但牛奶中其含量越高并不是对人体营养价值越高。消费者应该视身体对脂肪和热量的需要量来选择不同脂肪含量的牛奶。如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童、没有肥胖症的孕期妇女,可以饮用脂肪含量较高的牛奶;而对于高龄消费者,患有高脂血症的消费者,则需要选择脂肪含量比较低的品种。此次检验的28种未脱脂的灭菌纯牛奶中,脂肪含量比较高的样品有维维纯牛奶、蒙牛纯牛奶、晨光纯牛奶、伊利纯牛奶、红星100%纯牛奶;脂肪含量较低的有RCB牌超高温灭菌鲜牛奶、三鹿纯牛奶。

  色香味清纯缺一不可

  灭菌纯牛奶的感官评价包括色泽、滋味和气味、组织状态三部分。感官评价邀请了国内多位知名的乳品和营养学专家。评分标准为:色泽要求呈均匀一致的乳白色或微黄色,占10分;滋味和气味要求具有牛奶特有的味道,没有异味,占60分;组织状态要求为均匀的液体,无杂质、无凝块,无黏稠现象,允许有少量沉淀,占30分。29种样品中名列前茅的有伊力纯牛奶、红星100%纯牛奶、蒙牛纯牛奶、三元纯牛奶、太阳宝纯牛奶。RCB牌超高温灭菌鲜牛奶的分数最低。

  如何正确饮用灭菌纯牛奶

  首先要根据消费者的身体状况选择牛奶,如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没有肥胖症的孕妇,可以饮用脂肪含量较高的牛奶;而对于高龄消费者、患有高脂血症的消费者,则需要选择脂肪含量比较低的品种,甚至半脱脂、脱脂牛奶。

  部分长期不饮用牛奶的人饮用牛奶后,特别是空腹饮用牛奶后,会出现轻度腹胀、腹泻等症状,这是乳糖不耐症的表现。因为这部分人体内缺少乳糖分解酶,导致牛奶中乳糖的分解代谢障碍。少量分次饮用牛奶,饭后或者吃饭同时饮用牛奶,可减轻上述症状。坚持饮用牛奶,1至2周后这部分人群可以逐渐适应。

  对于灭菌牛奶,在生产过程中经过高温瞬时灭菌,其卫生状况安全,可以“开袋即食”或稍微加热即可饮用,不要煮沸,否则会导致牛奶中钙物质沉淀、维生素分解,造成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损失。(张云)
作者: 薄雾轻笼    时间: 2004-6-7 09:15
晕了,不知道该喝什么奶了
作者: 耳朵妈妈    时间: 2004-6-7 09:35
好复杂呀!

每每看到这些,都不知道该喝什么吃什么好了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