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人才与思维方式 [打印本页]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8-9-2 12:54
标题: 人才与思维方式
考试考的是聪明,人生考的是思维方式。很多聪明人在社会上难以获得大成就,关键是思维方式问题。
一个博士的社会能力可能还不如一个小学毕业的闯荡者,关键是思维方式使然。

糟糕的教育最害人的不是少教了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了学生错误的思维方式。

一个社会底层家庭出身的孩子被培养出纨绔子弟的思维方式,是家庭的不幸。
一个高阶层家庭的孩子被培养出了小市民的思维方式,是社会的不幸。
把不同阶层的孩子放在同样一个教育环境中,接受同样的思维方式教育,是教育的不幸。

聪明的头脑加上错误的思维方式只能将错误放大。
真正的人才是正确的思维方式与聪明头脑的完美结合。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9-2 13:02
标题: 回复 #1 education2008 的帖子
"把不同阶层的孩子放在同样一个教育环境中,接受同样的思维方式教育,是教育的不幸。"

是不是教育也要按阶层来?

底层的孩子就要接受底层教育?高层的孩子就注定应该也是高层?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8-9-2 13:04
高阶层家庭的孩子被培养出了纨绔子弟的思维方式,幸?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9-2 13:07
晕,又一头老鲨鱼现身,发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帖子
作者: menghuan    时间: 2008-9-2 13:29
晕,我也不知道要把孩子送到哪里去接爱教育了,因为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阶层.
作者: zy811    时间: 2008-9-2 15:25
好复杂哟,能适应社会就好
作者: oliveryuqi    时间: 2008-9-2 15:39
一个高阶层家庭的孩子被培养出了纨绔子弟的思维方式,是个人的不幸。一个社会底层家庭出身的孩子被培养出小市民的思维方式,是他妈的不幸。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8-9-3 07:33
老易重出江湖。。。是论坛的大幸。。
作者: dzs2008    时间: 2008-9-3 08:15
说的好,但是谁又能定位自己的层次呢!!
作者: 橙橙圆    时间: 2008-9-3 09:20
好深奥,不知如何定位
作者: menghuan    时间: 2008-9-3 11:34
老将重出江湖,出来就是忽悠人的.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8-9-4 18:58
话说的绕可道理简单。

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将来多挣钱就早早跟孩子说明白,让他努力挣钱,报效家庭。怎么?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对赚钱不敢兴趣?这是经常碰到的情况,赚钱多累啊,竞争多残酷,很多孩子以兴趣为名躲避竞争,如果家长此时妥协了,这孩子可能就真的废了。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你一松懈就落到人家后面去了,别说挣大钱,自己的温饱都够呛。

这番话是有感而发。前几天跟一个三十大几的男孩子及其父母聊了半天。发现这对父母很可怜,家里本身境况一般,非常非常希望孩子能赚点钱。可这孩子呢?不仅占着老两口的房子赖着不走,而且还是满脑子的空想。三十大几的人了,还要追随自己的兴趣。这兴趣说来可笑,就是研究人脑的认知机制诸如此类。此人可是一点没有心理学的基础,大学学的是经济,硕士也是一样,现在以前的东西全放弃,另辟蹊径要为人类的知识累积做贡献了,我听了就想抽这个人一顿。都三十多岁的了,还满脑子空想,根本没有去想你的父母怎么想,你占着父母的房子,这房子租出去本来可以让父母的生活好很多。现在被这家伙啃着。

说白了,这是父母教育的问题,父母是知识分子,有点清高,没让孩子务实,结果,孩子最终真的变成了一个夸夸其谈,满脑子空想的主,现在再教育已经来不及了,只好顺其自然,所谓尊重孩子的兴趣云云。当然,这要放在大富之家,孩子要献身学术可能家长还求之不得,可惜这个家庭生活窘迫,是没有资本供养这种奢侈的爱好的。这样下去,也许这孩子可能继续混到40来岁,继续啃老,老两口有苦说不出,一地鸡毛而已。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9-4 19:55
大富之家的父母往往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独立和自我奋斗.
这些家庭通常有贵族血统,通常培养孩子的使命感,对社会也有责任感.

暴发户之家倒是容易幻想让孩子继续暴发着.除了显富,对社会缺乏必要的奉献和责任.

清高的知识分子通常是小知识分子,不过多认了几个字而已.
把孩子养成那样,是清高的必然结果.

在传统教育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对个人的社会化影响作用较大.
现在有些不同了,教育本身都网络化和社会化了.高等教育也平民化了.
社会流动加速,以前明显的阶层界限也渐渐发生变化.
所以,那种分阶层的教育已经被大众难以接受了.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不能维成份论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8-9-4 23:16
EDU这番话是有感而发啊!

留洋归来淘金还顺利吗?

坛子的MM们看了你这帖,大不幸啊

她们好不容易积累的教育自信又要接受大是大非的考验了
作者: 君涵妈妈    时间: 2008-9-5 08:48
一看贴子,吓一跳。。。。易怪重出江湖了!!!
从此,江湖不再平静!!!偶等有好戏看了。。。。至少会热闹一阵子吧!!!

高兴高兴。。。晚上,请大家喝酒去。。。。。不来就算了,反正我请过了。
作者: 君涵妈妈    时间: 2008-9-5 08:50
再补充两句:
1、偶是易怪的支持者。。。。。但不是全盘肯定,也不是全盘否定。。。。支持楼主的思辩精神,和蛮打精神。
2、热烈欢迎。。。。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9-5 09:31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8-9-4 18:58 发表
话说的绕可道理简单。

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将来多挣钱就早早跟孩子说明白,让他努力挣钱,报效家庭。怎么?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对赚钱不敢兴趣?这是经常碰到的情况,赚钱多累啊,竞争多残酷,很多孩子以兴趣为名 ...


这段话说的好,什么是兴趣?饭都吃不饱拿什么钱去搞兴趣.

上学读书,长大挣钱养家是必须做的,兴趣是可有可无的.

我也不指望孩子长大了养我,养活自己养活他孩子,不啃我就行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9-5 11:47
刚看到楼主2008的帖时,一下就想起以前遇到的一件事.

有一次和老公到他朋友家搞聚餐,提到老百姓和国计民生等问题.
他的一个朋友就说:
社会阶层之间差距就应该拉大,富人就应该是富人,
穷人就应该过穷人的日子.政府用不着救济社会底层的.等等.
当然,还有一些论据.

因为大家比较熟悉,我立即予以反驳,回家后还和老公争论这个问题.

因为他的朋友大多出身于军人或官宦之家,从小就享受特权和占有社会稀缺资源,
所以,他们认为自己及后代还应该利用先天的资源继续侵占社会资源.
虽然我觉得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后代更多地享受祖辈的荫庇,
但是社会也应该为社会底层的人提供享有社会资源的机会.
否则又要有"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情了.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意思是,穷人有机会,社会才安定,吧

至于说的"先生存,后发展"的道理,估计家长都是这样教孩子的,
孩子自己做到什么程度,只能靠他自己了.
我觉得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独立谋生的.所以,即使娇生也不能惯养.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8-9-6 15:30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9-5 09:31 发表


这段话说的好,什么是兴趣?饭都吃不饱拿什么钱去搞兴趣.

上学读书,长大挣钱养家是必须做的,兴趣是可有可无的.

我也不指望孩子长大了养我,养活自己养活他孩子,不啃我就行


难得跟jiang大观点一致了一回。
作者: 汎朲ヽoo芴進    时间: 2008-9-6 16:40
我也只要孩子将来能养活自己就好了,别来啃我~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8-9-7 06:07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8-9-2 12:54 发表
考试考的是聪明,人生考的是思维方式。很多聪明人在社会上难以获得大成就,关键是思维方式问题。
一个博士的社会能力可能还不如一个小学毕业的闯荡者,关键是思维方式使然。

糟糕的教育最害人的不是少教了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了学生错误的思维方式。

一个社会底层家庭出身的孩子被培养出纨绔子弟的思维方式,是家庭的不幸。
一个高阶层家庭的孩子被培养出了小市民的思维方式,是社会的不幸。
把不同阶层的孩子放在同样一个教育环境中,接受同样的思维方式教育,是教育的不幸。


聪明的头脑加上错误的思维方式只能将错误放大。
真正的人才是正确的思维方式与聪明头脑的完美结合。

EDU这帖子不够热闹,俺给他搅一下

天地间有两本书---有字书和无字书

考试考的是有字书,人生考的是无字书。很多读有字书的高人在社会上难以获得大成就,关键是无字书没读好的问题。
一个有字书高人的社会生存能力可能还不如一个天天读无字书却是有字书的低人,关键是书有没有字使然。

糟糕的教育最害人的不是少教了多少有字的书,而是培养了学生"唯有字书为高"而忽略无字书的重要。

真正的人才是有字书和无字书都读好的完美结合。

(PS:引文中"红字"是读有字书多后留下的精英标记记,剔除之)
作者: hutianyang    时间: 2008-9-7 22:05
晕死了,不懂你们在讨论什么呀。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8-9-8 03:46
再加一个糟糕的教育最害人的不是少教了多少有字的书,而是培养了学生"唯有字书为高"而忽略无字书的重要的例子


据《东楚晚报》报道,每天清晨,一个戴着眼镜的小伙子都会提着一个鼓鼓的公文袋,走进湖北省阳新县城环城路一个个垃圾堆,埋头捡饮料瓶子。早起的行人谁也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个“破烂王”竟是1996年阳新县的高考状元——王远。

两分之差无缘清华 痛哭3天

王远于1977年8月31日出生,家住阳新县城区张家垴社区。兄弟2人,他排行老大。

自幼聪慧的王远学习成绩一直出众。王远的妈妈饶新艳告诉记者,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儿子一直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成绩以第一名居多,“那时啊,我们全家以孩子会读书、学习成绩好而格外自豪。”

在阳新一中的3年里,从高一到高三,每次月考王远都进入班上前三名。全校同学都把王远当作榜样,老师也对王远寄予厚望,“他准是考上清华大学的‘料子’”。

1996年高考前夕,王远在高考第一志愿上郑重地填上清华大学。当年7月25日,高考成绩公布,王远考了641分,成为阳新县当年的高考状元。

命运之神却给王远开了一个玩笑。当年,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643分。王远因相差2分,无缘进入清华大学就读。王远呆在家中整整哭了3天,不吃也不喝。

对专业提不起兴趣 大二退学

当年8月,王远尽管收到了位于湖南长沙的中南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他没有半点喜悦。1996年8月20日,王远走进了中南工业大学。和同学一年多的相处中,王远了解到,班上31名同学中自己高考的分数最高,比他们普遍要高出70分左右。

1998年2月,已读大二的王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以自己体质差为名,向学校提出了休学申请。原来,王远不喜欢自己所学的“自动化”专业,他再也找不到继续学习的动力。一年后,王远本该回校继续学习。可学校来信催了多次,王远却置之不理。王远彻底放弃了学业,不想走进自己觉得枯燥的大学校园。

曾经闭门3年不出 无奈捡垃圾

王远离开校园后,在家中3年闭门不出。饶新艳对记者说,整整3年,儿子大门不迈,小门不出,把自己关在家中。白天看电视,晚上继续翻阅高中时的学习资料。

“真担心孩子闷出病来啊!”2002年的一天,饶新艳硬是把儿子强行拉出家门和自己一起沿街捡破烂。原来,饶新艳下岗多年,没有正式工作,和丈夫离了婚。母子俩的生活全靠她捡破烂支撑着。

懂事的王远见母亲在垃圾堆上忙碌着,跑回家躲在被窝里号啕大哭。从那一天起,王远决定外出找工作。可是,没有技术和文凭,王远屡次碰壁。

2002年3月的一天,母亲见王远拖着疲惫的身子失望地回到家中,知道孩子没有找到工作,决定劝儿子上街捡破烂,王远同意了。此后每天清晨,当大家还没有起床上班时,王远就开始“上班”;到了晚上10时,天色漆黑一片时,王远再次出门。王远选择这两个时间段,主要是为了避开熟识的乡邻和同学。王远特意选了一个蓝色的文件袋来装破烂。“即使遇到了熟人,他们看见我拿着体面的文件袋,也绝不会怀疑我在捡破烂。”王远笑着说。
作者: 彩云飘    时间: 2008-9-9 16:50
有点象绕口令啊,有点复杂和深奥哦!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