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转帖]家教启示录:被喂饱的熊 [打印本页]

作者: ramos    时间: 2008-8-7 21:12
标题: [转帖]家教启示录:被喂饱的熊
我觉得这篇文章发人深省,所以转来给各位父母看下。
====================================
在加拿大山区驾车旅游,经常看到路边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A fed bear is a dead bear,意思是被喂饱的熊是死熊。刚看到不太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熊被喂饱了反而是死熊了呢?就问同车的伙伴,伙伴说:过去很多人在路边看到熊,就十分好奇,从车里扔东西给熊吃,熊尝到了甜头后,就老在路边等人施舍食品,慢慢就失去了自己觅食的本领,到冬天没有人去喂它们食品时,有的熊就会被冻死饿死。  所以加拿大政府在路边竖了很多提醒人们的牌子,告诉大家,把熊喂饱了,实际上是把熊喂死了,所以说 A fed bear is a dead bear
  由此联想到我们的家庭教育。很多为人父母者,出于对子女的过分爱护和关心,也正在把孩子当作喂饱的熊对待。

  在家庭里,母亲要承担更多的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是,女性的许多性格特征却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例如,女性的认真和细心,反而限制了孩子自己的感觉功能和组织能力,孩子一切都依赖母亲,自己则丢三落四,粗心大意;女性的勤劳忍不住要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代替,而使孩子的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女性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使孩子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女性的敏感、紧张,对孩子身体和学习的过度关注,容易使孩子变得神经质;女性的唠叨让孩子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己的价值观
……
  在家教中很多做母亲的实在太勇敢能干,经常犯爱心
的错误,他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做一切,过分照顾,过度保护孩子。
  这种过分保护、过分关注的母爱,不正像把熊喂饱最终导致它死亡的施舍食品吗?

  现代心理、教育、社会科学的研究以及大量的调查表明:家长的
过度保护恰恰忽视了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培养,也扼杀了孩子创造的灵性,窒息了孩子自主发展的精神。由此培养出来的孩子依附性强,很难具有努力探索以解决问题、迎接生活挑战的能力。在青少年期甚至在儿童期,就会表现出许多不适应症,就如我们现在做老师、家长的常常会感觉到现在的独生子女身上有许多毛病:如娇生惯养、倔强、任性,在家像条龙,在外像条虫;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自立意识差,依赖性大,做事被动、消极、胆怯,显得十分幼稚,表现出某些不适应年龄特征的行为,出现心理倒退现象;适应新环境能力差,自私,只求别人照顾,不会关心他人,社会责任感弱,情绪波动大,易走极端等等。
  亲子之爱,人皆有之。望子成龙,将来在社会有所作为,也是人之常情。但许多家长不顾客观实际,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处处溺爱孩子,使孩子成了养尊处优的
小皇帝,这恰恰忽视了孩子们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面对困难、挫折的拼搏是在完善、锻炼自己。其实,优裕的生活容易养成孩子的现代懒惰,容易消磨孩子的意志,扼杀他们的奋斗精神,无益于孩子成才。
  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它要求幼儿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通力合作。而且,除了正面教育以外,还有必要对孩子适度适时地施加一些负面刺激。

  所谓负面刺激,是指那些令人产生不愉快或不舒服的刺激,也可称劣性刺激。一般来说,对孩子实施劣性刺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该碰的钉子要让他碰。孩子初来人世,单纯幼稚,假如家长处处都替他安排得天衣无缝,他就不会对这个世界有真正的了解,将来就很可能会碰大钉子。正如鱼儿生下来就要在水中闯荡一样,如果好意为他套上一个救生圈,后果会怎样呢?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生活条件优越,平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往往是不知所措。有一个孩子,自己将裤子穿反了,在幼儿园无法解小便,被尿憋了半天,居然不会想办法把裤子换过来,而忍受憋尿之苦,回家后又对着父母大哭大闹。可以看出这些孩子面对困难只会怨天尤人。我们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设置一些困难,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会有利于增强孩子的生活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  二、该绕的弯路要让他绕。家长提供的捷径孩子未必买账,即使走在捷径上他也不一定能踏下心来,反而会对自己设计的路难以忘怀。而且,没有过程的结局、没有挫折的成功,就像凭空给了中国足球队一个世界冠军称号,有什么意义呢?

  三、该受的苦累要让他受。要让孩子知道一切幸福都来之不易。否则,他就不会珍惜它、理解它,导致身在福中不知福。平时适当地给孩子实施点劳累刺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参加一些运动量适当的体育活动和公益劳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在劳动中增长智慧、体验他人工作的辛苦,从而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四、该动的脑子要让他动。孩子有自己的思维,应该给他们一定的空间,一来可以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二来也可以让他们懂得生活的甘苦。

  五、该受的批评要让他受。许多处于
众星捧月地位的孩子,骄横傲慢,他们偶尔受到批评,便会大使性子、大哭大闹或者丧失信心。对于这样的孩子,及时适当地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其缺点与不足,并予以适当的约束是非常必要的。虽然这些孩子在接受批评时心里是难受的,但这种心理磨难正是克服骄、娇二气的良药。
作者: moondream3003    时间: 2008-8-9 01:44
同意同意, 我家小儿两岁开始, 现在已经三岁了, 每天午睡后都要做点家务才可玩玩具, 平时吃饭也要先帮忙呢, 也懂得洗碗洗菜了.  很能干, 也满有自信的, 常常能体谅爸爸妈妈的辛劳, 是个好孩子.
作者: 月色水晶心    时间: 2008-8-9 22:26
原来以为为孩子的付出是自己应该的,看完了这个帖子更多的应该是反省!
作者: ztxzx    时间: 2008-8-10 22:40
我觉得作者说得太过肤浅,要想让孩子“建康”成长,自己应潜下心来好好正视自己的若干观点,剖视自己的性格,学一些儿童的心理学。这样才可能不至于在使用何种方法对待孩子时,凭想像凭主观,才能更多一点把握。
作者: mayer_ma    时间: 2008-8-17 11:03
记在心里,好好体会。谢谢
作者: usjerry    时间: 2008-8-20 16:36
A fed bera is a dead bear!
作者: yuanjiang    时间: 2008-8-26 11:03
宝刃锋从磨砺出。
作者: 今天交报告    时间: 2008-8-26 11:50
有道理,平时我很不注意,就帮孩子做了很多事,四岁了,早上我还抱他去卫生间.
作者: 忆乡    时间: 2008-8-27 15:00
自己在事情自己做,一直这样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