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试听了几个版本的经典中文部分,我很失望 [打印本页]

作者: 草果    时间: 2008-8-7 12:09
标题: 试听了几个版本的经典中文部分,我很失望
试听了一下四海、绍南、育灵童的中文部分,实在不满意,感觉有点像在听“和尚念经”,速度有一点点稍快,最主要是感觉不够投入,朗读者好像在应付差事。
是不是我太挑剔了呀?!可是真的不喜欢,还没有我小学的语文老师念书好听呢
有同样感觉的妈妈吗?
自己录音用普通的录音机和磁带就行吧?有哪些要注意的细节,请大家指点,鞠躬----
作者: junning7475    时间: 2008-8-7 18:04
自己念录音当然更好,wq
作者: qxxyuan    时间: 2008-8-8 11:49
  推荐你去听听世和经典教育的中文版本,我给孩子听的是这里出的《论语》与《老子》,因为其它几种经皆是节选,才又买的吉林出的《国学小书院》系列,但感觉没有世和朗诵的好。

  世和的朗诵语速适中,又配有古曲,非常适合孩子学习!
  仅供参考。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8-8-8 11:55
别这么快就泄气,你觉得单调枯燥,“不够投入”,其实只是第一印象。你再耐心听一段时间,就会觉出好处来了。我以前听的是方明读的《论语》,后来又听到虹云读的《论语》和《诗经》,乍听之下虹云老师读得抑扬顿挫,很有滋味;但后来又听了一段时间,反而还是更喜欢方明老师的一些。

这其实不能叫做单调,这种平和中正才是最合适的方式。我们觉得平淡的地方,其实正是有功底的朗读者节制的地方。

经典就是经典,不应该由一个人加入太多主观的理解进去。对于朗诵者来说,他的朗诵就是用声音去理解。这些人的任务是把经典的原本面目呈现给听众,而不是让听众欣赏自己的声音表演才华。如果期望他们如同著名配音演员一般去演绎经典,那是不现实也不合适的。

譬如音乐家演奏经典曲目,如果加入过多个人元素来演绎,作为个人音乐会可以,作为标准教科书式的示范,则是非常不妥当的。又好比红楼梦是名著,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宝玉、黛玉的形象。但是如果有人描绘出一个形象,作为标准形象推向所有人,哪怕他画得再好也不行,因为他阻碍了别人发展出自己对于红楼梦的理解。

再说,这些经典讲述的是人生哲理与智慧,而不是跌宕起伏的故事,用华丽的语调去朗诵,未免失之油滑轻浮。

(育灵童的唐诗部分就有念得非常磅礴的,婉转的,很好听,也适合。)

说来好玩,我在当当网上买过一张十四行诗的朗诵碟片,是英国出版,中国引进的。我看到有读者评论说“怎么这么平淡,真是太失望了”,和你对中文经典诵读的印象差不多呢。我一开始也觉得有点闷,但是平心静气坐下来认真聆听,还是很喜欢的。朗诵者的语调越平淡,诗歌本身的丰富涵义越能宽敞地向我打开。如果朗诵得华丽,我也许就被华丽本身吸引过去了,反而会或多或少忽略诗歌的内涵。
(相信我,这些英国表演艺术科班出身的演员,都是功底相当好的。)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8-8-8 12:06
哦,对了,我觉得语速不快啊,我还嫌他们读得慢呢,呵呵。

孩子的适应性很强的,他们既然不会挑剔论语和三字经,也就不会挑剔快慢。读得快的,他们一样可以吸收的。

像我说话这么快的人,完全不符合育儿书里的原则,但还是一点也不妨碍我家孩子理解我啊。
作者: 草果    时间: 2008-8-8 15:54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08-8-8 11:55 发表
别这么快就泄气,你觉得单调枯燥,“不够投入”,其实只是第一印象。你再耐心听一段时间,就会觉出好处来了。我以前听的是方明读的《论语》,后来又听到虹云读的《论语》和《诗经》,乍听之下虹云老师读得抑扬顿 ...


说得有道理呢,我又听了几遍,好像感觉好点了,不会是听得有点习惯了吧?
作者: 阳光女人    时间: 2008-8-8 20:21
我也听了两个版本,一是四海,一是育灵童的。感觉四海的配乐声大,听朗读者声音费些劲。而育灵童的感觉好一些。
语速上刚开始也快,怕孩子跟不上,后来,当孩子跟着念的时候,又发现好象语速刚好。而且发音清晰,很好啊。
作者: h-o-u-love    时间: 2008-8-22 10:04
我给孩子听的是吉林摄影出版社的《中华传统文化儿童快乐唱读本》系列共五本。《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已经给孩子听了,很喜欢。《百家姓》《千字文》还没来得及听。放给孩子听听,听多了他自然就会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