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觀念是,每個人都很特別(Everyone is special.)。1993年我剛到美國的時候,接觸到基督教文化,也看了一些美國的兒童節目,我很驚訝的發現:他們都不斷的強調:「You are special.」他們告訴孩子:「你很特別。每個人都很特別。」尤其是巴尼和朋友(Barney and Friends)兒童節目裏,有一集專門講到You are special,而且還有一首歌,歌詞的內容是「You are special. You are the only one. You are the only one like you. There isn’t another in the whole wide world who can do the things you do. Oh, you are special. Everyone is special. Everyone is in his or her own way.」當我帶著孩子唱這首歌的時候,我自己也深深的受到感動。真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跟你一樣,做同樣的事、喜歡同樣的東西、吃同樣的食物、說同樣的話,你就是那獨一無二的。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這個獨立的過程也就是一個慢慢與父母分開的過程,我們幫助孩子成長獨立,也就是幫助他與我們分開。不知大家是否想過這個問題?孩子遲早都會與我們分開的。有一句英文The parent-child attachment is the preparation for separation. 意思是說「親子關係是為了將來的分離做準備。」想一想,孩子有一天會離開我們的生命,他要獨立去過自己的生活。聖經上也提到:「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也就是孩子長大成熟後,他會開始建立自己的家庭,做父母的,要有面對這種狀況的心理準備。
所以第四個觀念,就是要請大家先做好心理建設,等到孩子長大時,才能勇敢的面對孩子離開我們的那一天,並學習放手。我這裡有一首英國詩人路易斯(Cecil Day Lewis)所寫的名詩,叫做「從我身邊走開」(Walking Away)。他寫到當他送孩子第一天上學,看到孩子猶豫、遲疑的走向校門,心裡突然覺得很痛。那種感覺就好像衛星本是繞著行星運轉的好好的,卻突然間越繞越遠,漸漸地分開。不知大家是不是也有第一次送孩子上學,心裡很痛的感覺?詩人說:
我曾有過更慘的離別,
但沒有一次椎心刺骨甚於此,
或許只有上帝才知道其中的道理—
只有離開,自我才能開始,
而放手讓他走,才見愛之深。
重點就在這最後一句話:「And love is proved in the letting go.」放手讓孩子走才是真愛,才見愛之深;放手讓他走,他的自我才能開始。所以我們要謹記,分離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人生問題,現在就要先做好心理準備,同時,努力協助孩子發展獨立的人格,以適應未來的人生挑戰。作者: 思想的筛子 时间: 2008-7-28 13:28
陪伴成长的孩子才是独立的
中国自古以来父母都是陪伴孩子长大的,一直要到孩子结婚生子。可是现在教育有一个说法就是经常陪孩子,孩子会不独立。于是乎很多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大人自己也为自己的懒惰找到了借口。
其实家长是要耐心陪自己的孩子成长,陪的过程不是管束的过程,是教导的过程,这样的陪,孩子将来才会独立。
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从建立到定型是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习惯建立也许只需要几个星期,但习惯的定型却需要比建立多百倍的时间。就好像我们制作一个植物盆景,要想让小树按自己想要的形象生长,就要用较粗的铁丝固定,固定一个型是花不了多少时间的,但是如果要想把样子完全固定就需要两三年时间,要枝干变粗才可以的。孩子习惯的养成也是这样,我们经常发现,一个小学学习很好的孩子,到中学却成绩一落千丈,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父母觉得孩子成绩很好了,学习习惯很好,不需要陪伴了,于是,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不经意地加入了玩玩铅笔,摆弄一下其它书本的行为,无意识中好的习惯被打破了,这不是孩子的错,是家长不了解习惯的定型很难。
我们看武侠小说都知道,上山练功,老师都是时时陪伴的。练过太极拳的朋友一定知道,如果初学时不和老师在一起,一段时间后架子就会走形,没有十年的练习,功夫是不能稳定的。一旦有了功夫,有一天,老师就会说:“徒弟啊,你的功夫可以了,不用我教了,你下山去吧!记住,江湖险恶啊,呵呵!”这时,你是真正独立了。
我们对孩子的独立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有冒险色彩的独自闯荡;一种是学成之后的胸有成竹。我们中国的文化是仁爱的文化,更崇尚后者。我们陪孩子是要教会孩子父母所知道的一切,这需要极大的耐心,这不是包办,不要把孩子应该学会的东西都代替做掉,这是愚蠢的父母,应该要认真教导他。
不要用“陪孩子,孩子就不独立”成为自己懒惰的借口,欺骗自己的心,放弃自己的责任。13岁以前的孩子是一定要陪的,陪不是把他的事都包办了,而是教会他做。其实中国人陪孩子的习惯是很好的,一直要陪到孩子结婚生子,如此孩子会真正的象父母,并且完全能够理解父母的心思,所以这就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有感情有孝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