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诵读真经真典,开启大慧大智 [打印本页]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08-7-18 12:22
标题: 诵读真经真典,开启大慧大智
诵读真经真典,开启大慧大智

在推广实践经典诵读的时候就要注意掌握一个特点,孩子们八岁之前都是纯粹的先天阶段,对于“经”的知识接受是复印机式的。但是到了八岁以后,特别是换了乳牙以后,后天的智识系统就大量的开始启动了,这个启动,有个转换期,八岁到十五岁就是一个转换期。也就是从自己人生的先天直觉认知,转向经验思维认知,后天智识逻辑推理认知的这样一个发育阶段。

这个发育阶段,如果我们既能够将能量提供给他,将如何做人的品格教育规范他,两者结合的很好,那么等到了十六岁,他自己就能够很顺利的校正自己的人生了。顺利通过我们现在教育学上和心理学上所说的孩子们的一个不稳定期,危险期,青春危险期,实际上他都可以顺利渡过的。

我们原来的教育只是比较机械式的教育,是根据现代的一些研究得出来的智观科学性的教育,而不是进入到每个人心灵当中,捕捉到那个直觉和灵感,以及精神领域营养的教育。因为每个人实际上是两套系统,一个是肉体系统,再一个是精神系统,精神系统需要的营养是一种德性能量,这在《黄帝内经》当中就早已经揭示过了,天赐人是五德能量,大地给我们的是五谷的能量,天德养的是我们的精神,地谷养的是我们的形体。只有同时把精神的能量和营养我们肉体的能量同时都获得了,那才能够说你这个人的性命真健康了。

生命健康实际上包括着精神健康和肉体健康两个方面,但是营养的来源是不同的,身心领域的营养在十六岁以前完全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积累过程而且还是悄然无知的,人的后天智识不进入先天系统,是感知不到这个能量逐步的积累的,积累到十六岁仓库就满了,如果十六岁以后人们没有办法主动去获得营养精神系统能量的话,那么每七年、八年就会消耗掉六分之一的仓库储备,女性到了四十八岁就消耗光了,男性到了六十四岁也消耗光了。

我们古人在揭示精神层面的营养和肉体层面营养这一方面,他们已经达到非常高的境界中。可能有些人不相信,认为不可能,古人说的这些都不见得。实际上《黄帝内经》里面还有个记载,我不知大家看过没有,黄帝早就说过,地球是浮在宇宙空间的。你想想看,在那个时代,五千年前为什么古人会知道地球是浮在宇宙空间的“大气举之”?而且知道这个地球是球形的,古人说过天圆地方,地球外面还有一个肉眼看不到的一个方格子罩着地球?以前儒家就乱解释,就说古人这些说法都是胡说八道,实际上古人早就观察到了地球是圆的而且浮在宇宙空间。

古人既然能观察的这么细致,想想他们当时的那个水平,没有现代科技的仪器,他们凭什么?他们就是凭自己的大智慧,而大智慧怎么获得呢?那就是需要精神营养。我们抓住孩子们的德慧智教育,规范他的品德,品格,提高他德性的能量,那么他的慧性就能提升,他后天智识就能够丰富,结合起来就会使每个孩子在德慧智教育中获得一个完美的升华,使我们整个民族的人文精神面貌发生根本的改变。

我们来看一看历史,在唐代要求人人都诵读经典,无论仕俗,也就是说读书人,当官的,还是老百姓人手一册《老子》五千言,要凭你诵读他来取仕,不光是读其他的经文,或者说“书”。这个《老子》也列入了教育的重点之一,国家教育将《老子》的纳入,并且作为重点突出起来,那么也就惠泽整个民族,使当时众多的文学、诗歌、散文以及科技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鼎盛的时期,民族的创造力也进入了一个巅峰,出现了一个百国来朝的景象。实际上这里面的潜移默化作用,我们应用现代的生物学,医学方面的研究,科学成果再返归到历史的源泉当中去解释,都还是可以理解的。 转载于http://www.03330.cn/



鸟附言:仅作一文本格式编辑,方便阅读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2-8 07:24 编辑 ]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08-7-18 13:18
11岁男孩在北大表演正背倒背老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2日02:42 新京报 李洪彬正在背圆周率。他除了痴迷背诵古文外还能背诵圆周率。本报记者袁峰摄   本报讯(记者耿小勇 实习生吴晓晶) 一名11岁男孩,将《老子》81章倒背如流。近日,这位名叫李洪彬的五年级小学生在北京大学电教中心表演了正、倒背诵《老子》81章。   主持人一声“开始”,李洪彬双目微闭,口中念念成诵:“《老子》第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当背到第1章最后一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时,他沉吟了一下,说道:“倒背。”随口又背过去了:“门之妙众,玄又之玄……”原来他又要将《老子》81章倒着背诵。   李洪彬的父亲称,儿子李洪彬去年对古文产生浓厚兴趣,就开始逐个背诵《老子》、《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易经》等经典古文,现在又开始背诵《新概念英语》课文。“我背诵时就好像照着大脑里的一张图念下来,没有你们想的那么难。” “我背诵时就好像照着大脑里的一张图念下来,没有你们想的那么难。” 请大家注意这句话,我认识的一些超记忆者都是这样的,我认为历史上的神童也是这样记忆的,他们脑子里有台“复印机”,自然存在着,照读就可以了,我们大人千万不要灌输笨的有为方法,提示他观想就可以了。 李 洪彬到背老子.jpg (10.18 KB)
附件 20080325_d33b55b19fa938545845WFV11xXzG5te.jpg (10.73 KB) 2008-7-16 12:49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08-7-18 14:22
不是上面的孩子有什么独到之处,八岁以下的孩子读经典都能观到经文中的字,我们大人千万不要灌输笨的有为方法,提示他观想就可以了。
方法很简单,让孩子先背熟《德道经》45章觀眇和第一章论德章(在熟读时,最好是让孩子指着书上的字读,有助于孩子认字)后,再让孩子诵读时微闭上眼睛读(为什么要微闭上眼睛读呢?,小目也)这两章,《德道经》45章觀眇(帛书甲本中是觀“眇
”,而不是“妙”,就是告诉大家如何觀)中也告诉了大家开启慧性之门的方法。微闭上眼睛诵读有利与身心的清净,心和身整体、全部地溶置于经典之中,孩子在微闭上眼睛诵读时,能清楚的观到经文中的字,有时是间体字,有时是繁体字会自动出现,孩子们脑子里有台复印机,自然存在着,让您的孩子试试看,孩子们诵读经典能达到孔子提出的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的最高学习境界。


第一章 論德(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①;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②。
    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③。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④。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⑤。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⑥,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⑦。
第四十五章 觀眇(1)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①。


名,可名也,非恆名也②。


无,名萬物之始也③。


有,名萬物之母也④。


故恆无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⑤。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有玄,眾眇之門⑥。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08-7-18 20:07
双一长音频
http://www.daode.biz/html/jingdian/dedaojing/20070811/338.html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08-7-18 20:15
熊春锦先生 校正版《德道经》德篇    第一章 論德(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①;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②。

    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③。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④。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⑤。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⑥,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⑦。

    ①德:《說文》:德,升也。品格與能量升華。《經典文字辯證書》:“春秋說以人十四心爲德。”德字由雙人傍,十、四、一、心五部分組成,意爲德乃一心爲眾人做到十種善行,遵守非禮勿言、聽、視、行,四項行爲準則。《黄帝内经·灵枢》:“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炁也”。揭示德的生命能量性。  句義:上德是居道“无”而用德“一”,淳德一尚未樸散成五德,所以有德。

    ②无:《段註》:“蓋其義謂上通元始,故其字形亦用元篆上母於一”。王筠《句讀》:“此說字形也。元在二之下,无之一豎撇通於二之上,故雲然”。无即道之象意,此乃全篇用“无”而不用“無”的原因。但古文“无”與“無”通假近義。故應靈活把握。  句義:下德狀態,德一已經樸散爲五,爲防止繼續丟失而修德,所以不言其有德。

    ③攘臂:捋起袖子,露出胳膊。  乃:通行本作“扔”。乃,出詞很難。語氣出口困難的樣子。  段義:上仁是本性的善,自然流露;上義則需教化遵從。上禮如果沒有上仁上義的支撐和信德的基礎,就需要振臂疾呼,即使如此也難長期守住。

    ④泊:不厚也。有淺淡之義;亦通“薄”。通行本作“薄”。後句同。  首:通行本作“始”。首,既含“始”義,同時在性命之學中,心爲神臟,腦爲神腑。首含腦義,司意識,用腦不用心則愚。心主禮德火明,禮德失則陰意擅主腦中意識。故用“首”不用“始”較妥。

    ⑤愚:《說文》:从心从禺。禺,猴屬,獸之愚者。愚與智相反義。  段義:人類在失道以後,必然按照失德、失仁、失義、失禮不同社會階段下滑,隨著忠信的嚴重喪失,亂象頻生,也就進入最後的愚智時代。

    ⑥居:《說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金文字形,象人曲脛蹲踞形。居住,處於,當,占等義。尸,《說文》:陳也,象臥之形。古文中尸不僅有屍(今簡體同尸)體之義,亦有神像、神主之義;古時祭禮中亦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通行本作“處”。

    ⑦皮:甲本殘缺,乙本爲“皮”。通行本作“彼”,作“皮”更接近原意的膚淺、表面、淺薄。  段義:所以有志於身國德道復興的人,要把握住信德厚實之土,忠信不惑;把握住智德陽水,棄陰水的愚。才有復興德道的希望。

    〖註音〗

    攘:rǎng音壤;

    乃:nǎi音奶;

   泊:bó 音伯;

    愚:yú 音娛。

   【繁簡對照】

    論(论),

    爲(为),

    義(义),

    禮(礼),

    應(应),

    後(后),

    亂(乱),

    識(识),

    華(华),

    實(实);

    書(书),

    無(无)。


第四十五章 觀眇(1)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①。

    名,可名也,非恆名也②。

    无,名萬物之始也③。

    有,名萬物之母也④。

    故恆无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⑤。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有玄,眾眇之門⑥。
    ①句义:道的象意爲“○”爲“无”,即数的“0”。古文道字,由首寸會意。道是宇宙形成之前就存在的,不可名状的物质、能量和环境。她生成并长养著宇宙万物(包括人),貫穿於萬事萬物,萬物亦皆含有道性的物質。道雖是強名之,但以道路之道名之,義在人當遵行,並可實踐獲得與道合一的境界;道雖不可用語言表述清楚,但可以領悟及部分性地闡釋,並且可以傳播於他人,故曰可道。  恆:長久,常也。古文恆从月,由心由舟在天之間上下往返而會其意。心以舟施。漢代因避皇諱而將經中“恆”字改爲“常”。 非恒道:要用无爲思识才能感格致知,不是后天的意识理念。不是普通的道理及所遵行的道路或法則。   也:《說文》:“也,女陰也”。古體“也”形似女陰,生生不息之義也。通行本作“道可道,非常道”。

    ②名:對道的命名、定義,用後天的意識能夠掌握的理念,強名稱其爲道。通行本作“名可名,非常名”。  句義:道,超越後天意識認知的範疇,需要用无爲思識進行觀察體悟。道的命名,是強名,而不是一般的、普通的命名。

    ③句義:无,即是天地萬物尚未誕生出現前的先天的、不可名狀的,無法用意識充分表述的“无”和“○”狀態。“无”與“○”即道的象喻。“无”是萬物初始的道性物質能量形態。參見第四章註③。  萬物:通行本作“天地”。“天地”亦萬物之一。

    ④句義:有,指道動化生德一,虛无生萬有,母於德一。道誕生宇宙萬物,最初是進入有名的德“1”狀態,道用德一生萬有,成爲萬物生化長養的根源,生成之慈母。在有名狀態中,道形成“無形”和“有形”,“炁”與“器”兩種形態共存。

    ⑤恆:通行本作“常”。  欲:泛指後天有爲意識心念。  眇:通妙,一目小也。美好,年少、幼小;神妙,精微,奧妙,巧妙。通“渺”,遼遠,遙遠,高遠;高,高於。《管子·水地》:“察於微眇”。通行本作“妙”。  噭:《禮記·曲禮》:毋噭應。噭應,高聲呼應。在此則指微妙如呼喊聲,一現即逝,應及時把握它的稍縱即逝。通行本作“徼”。  段義:明德體道,應當常在沒有後天有爲意識活動和幹預的狀態下,運用无爲思識仔細體悟和觀察其中的妙象。當處於後天有爲意識活動爲主時,注意隨時捕捉和發現稍縱即逝的微妙現象,及時進入无爲思識狀態進行體悟和實踐。

    ⑥玄:《說文》:“玄,幽遠也。象幽而入覆之也。”隱蔽而深遠。黑而帶有赤色叫玄。象幽暗而有物覆蓋著。玄指高維空間的現象,突破太極双重弦线才能觀察到的现象统称之爲玄象。  有:與“又”古相通。  此段甲乙本同。通行本作“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段義:道與名,无與有,眇與噭都源出於道○和德一。名稱雖然不同,但所反應的實質都是道和德。把握太極陽魚弦線和太極陰魚弦線,知白守黑地突破這兩重玄,從太極中央突破,使太極複歸於德的“⊙”態和道的“○”態。這個突破點,就是淳德歸道之門。

    〖註音〗

    眇:miào音秒;噭:jiào音叫;毋:wú音吾。

    【繁簡對照】

    觀(观),恆(恒),萬(万),兩(两),異(异),謂(谓),眾(众),門(门);陰(阴),體(体),復(复),並(并),諱(讳),書(书),義(义),遠(远),聲(声),響(响),應(应),縱(纵),禮(礼),鳴(鸣),與(与)。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08-7-18 20:18
标题: 回复 #4 回归自然 的帖子
是双一章音频,不双一长音频,打错字了
作者: yy_anny_nico    时间: 2008-7-19 02:00
好文, 很受启发!!!
作者: wq2002wq    时间: 2008-12-8 10:33
新手,想问下为什么要只背熟第一章和45章呢?其它的章节不用背就可以吗?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08-12-8 19:50
标题: 回复 #8 wq2002wq 的帖子
先背熟第一章和45章,再背其它的章节
例十:为什么要不断地诵念双一章?
熊 春 锦先生答曰:

    不断诵念第一章,积累参悟的能量。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基础,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地瞎念。传统文化的学习,关键是灵感的思维,心和身融汇在其中。
  我们几十年来采用的是西方式的学习逻辑方法,可得出结论的方法。几十年在思维领域建立的完全是西方科学的方法和模式。现在我们要继承祖先们留下的传统文化,要把传统文化学习掌握在大脑里,就要采用祖先们的学习方式。
    祖先们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把心意调到中间状态,处于有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前人留给我们的理形科学,其中包括念诵经文和理气科学的基础。这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理气科学基础,再来研究理形科学。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是具有明显东方特点、中华特色、华夏特征的科学,而不是西方科学那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在学习祖先们遗留给我们宝贵财产的时候,一定要调适到符合这种科学框架的状态之中,不能以我们在学校学习时的那种模式,来衡量对待现在学习、研究的《德道经》。
   我们花那么多时间来讨论《德道经》第一章,为什么呢?也就是要尽快地把心意调到这种中间状态,调到符合理气科学和理形科学学习方法的状态。
   大家以前积累的知识全部是按照西方教学的模式,积累和沉淀在大脑中,要想马上将这种模式和方法放下来,很多人做不到,这有一个学习替换的过程。我们反复的强调,希望印到心里去,而不是无缘无故地停留在第一章上,让大家反复的品嚼。
    你感觉心烦参不进去,那就要找原因。为什么我几千遍地读《德道经》第一章,还觉得很有味,因为它是一个开门。你要进入一个殿堂,必须首先经过大门,门推不开你怎么能进去?就像老话说的:你连门都没摸着,如何去登堂入室呢?我们的潜意识对第一章肯定是重视的,只是看你感觉到没有?体悟到没有?是不是真地按照我们祖先研究自然真理的模式,进入到其中?

[ 本帖最后由 回归自然 于 2008-12-9 09:18 编辑 ]
作者: 随风就走    时间: 2008-12-9 08:23
说的很好,学习了
作者: wq2002wq    时间: 2008-12-10 10:04
谢谢你,我懂了。
作者: 小龙哈彼    时间: 2008-12-10 10:28
谢谢,孩子这方面以后要抽空好好看看
作者: yike    时间: 2008-12-10 11:22
读经能让人有一种文化的沉淀,也就是让人有“根”,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迷失,这是我的理解。为什么现代的人有时会空虚,会迷惘,找不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原因就是没有找到真正的人生方向。我要与孩子一起读,一起成长。
作者: siwu88    时间: 2008-12-10 11:31
非常感谢!非常感谢!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08-12-11 18:25
谢谢朋友们的参与!!!

祝愿孩子们都能诵读真经真典,开启大慧大智,德才兼备!!!

[ 本帖最后由 回归自然 于 2008-12-11 18:31 编辑 ]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08-12-13 10:51
我们要想真正的读懂圣贤们的书,开启大慧大智,必须要先学习圣贤们的学习方法,老子的"眾眇之門",孔子的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的学习方法都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至道无二理,妙法皆相通。都值得我们研究、继承和应用,使中华道德文化的承传,步入健康发展之路而兴国家旺民族,再创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

孔子提出的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的学习方法,孔子在学琴的故事中进行了实践.




《史记 孔子世家》(原文)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08-12-21 14:39
请实践孔子的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的学习方法的朋友在实践中有什么疑惑请发短消息给我,谢谢你的参与.

[ 本帖最后由 回归自然 于 2008-12-21 19:52 编辑 ]
作者: 德润天地    时间: 2008-12-21 15:23
haowen
作者: xiaoxiaomm    时间: 2009-10-29 10:34
说得不错 回家跟孩子一起学
作者: wkl0975    时间: 2009-11-1 14:46
谢谢谢谢 谢谢楼主分享呀
作者: 得一    时间: 2009-11-2 11: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bgsj    时间: 2009-12-4 10:23
出发点都是好的
作者: 宽裕温柔    时间: 2009-12-4 10:53
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们这样教孩子观想,太偏了!还是小心点好,人的智慧本有,自然就好,以平常心对待就好,努力认真读就好。

易经上也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作者: 得一    时间: 2009-12-4 11: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10-1-29 00:35
非常受益,多谢!多谢!
作者: khitan    时间: 2010-1-29 02:49
学习了,谢谢
作者: 得一    时间: 2010-4-8 17: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hr    时间: 2010-9-3 15:27
顶起来,让读经的有机会看看!学习了。
作者: CICICHENG    时间: 2010-9-3 17:45
有走火入魔的感觉;不知道写书的人是不是神仙;反正这么去读的;多半是当他是神了.
作者: 得一    时间: 2010-9-3 22: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14-3-24 17:23
一位德慧智孩子的日记摘录点评

   2014年3月10日

晚上诵读《德道经》后,妈妈拿了《诗经》,说感兴趣的话,每天可以读一首。我读了第一首后,感觉很开心。有一个不知道名字的爷爷还来告诉我其中一句话的意思。我感恩了爷爷。

【评析:德慧智孩子的教育,重在正善治,予善信对意识、身识、口识的教育,重在关注“为学者日益”的教育与提升。在以诵读《德道经》为本的前提下,适当、适量、逐步地拓展学习的空间,给孩子以新鲜和兴趣的激发,特别是对那些慧识被得到保护的孩子,更应把握住这其中的度、数、信。这位孩子的体会,对于什么是慧识,为什么不必大人先弄懂,才能教孩子去读懂,其中的“无为之有益”,我相信对大家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2014年3月11日

   今天晚上诵读后,我把整本《诗经》一页一页地翻过去,装进脑袋里、肚子里。平时上学的路上可以腹读。

         【评析:保护慧识能够成就孩子们的图象思维,保护性识能够成就孩子们的童话思维。当孩子们具备着慧识与性识的时候,学习与掌握腹读的艺术,也就唾手可得。】

     2014年3月12日

    今天晚上诵读《德道经》后,按照这几天的安排,妈妈要教我诵读一首《诗经》。当妈妈拿起书时准备教我新的内容时,我说不用教了,这几首我都能背了。我就背了三首没教过的给妈妈听。

妈妈说:"这是因为你已经装进肚子里,平时腹读了就记住了。这就是孩子的图像思维能力,可以把书以图像的形式记在脑子里。以后啊每天必须认真坚持诵读《德道经》,这样才能把图像思维能力巩固下来。"我说:"好的,我会认真坚持诵读的!"

【评析:图象思维,腹读记忆完全与意识记忆功能不同,绝不能相提并论和等量齐观,要避免以意识误解慧识的各种现象。超限记忆,强闻博记,在德慧智教育正确贯彻执行的孩子们身上,都应当会取得一致的效果,关键是看家长和老师的意识是否能真正扭转,在自己的立信启智中迈开最关键的一步,对德慧智教育的认同和耐心辅导,陪同诵读,以及在恭熟基础上的内观诵读,尤为重要。这位妈妈在正确贯彻德慧智教育上,把握得比较正确,也就进入了成功教育的大门。】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14-3-24 17:27
我有最强大脑记忆大师杨万里,用右脑图像记忆,第二期,第一期的强记忆用的是九宫记忆
http://v.baidu.com/kan/tvshow/?i ... qq-pf-to=pcqq.group
有时间看看呀,

[ 本帖最后由 回归自然 于 2014-3-26 15:55 编辑 ]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14-3-24 17:30
陪儿子玩《络书开慧识只系统》


周五晚上,是儿子最放松身心的时候了,因为第二天是双休日不上学。儿子忽然跟我说,老子《德道经》识字卡片很长时间已经没有玩了,想再和我一起玩一下。我跟儿子说,最近正在学习《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别把孩子教笨了》,里面讲了,识字卡片不是用来一个一个识字的,而是要摆在河图器或者洛书九宫格里面来玩的,主要是为了开发和保护立体图文思维和平面图文思维。
刚好家里有一套《洛书开慧识字系统》,是九宫格的,玩一下倒挺合适的,儿子听了之后觉得挺好也就同意了。于是从书架上取来《洛书开慧识字手册》,里面的九宫格上都是老子《德道经》全篇的金文大篆文和相对应的繁体字。以前玩的时候主要是为了认金文大篆字,效果挺好的。今天玩主要是为了进行测试右脑,看儿子的记忆力如何。玩的时候从第一页开始,每翻开一页,让儿子快速看一眼,然后把识字手册拿开,再找一个和手册差不多大小的透明九宫板,指着相应部位考上三个字,比如左上角是什么字?右下角是什么字?最中间是什么字?、、、、、儿子要求考繁体字就行了。刚开始,儿子没有完全进入状态,表现的不太完全满意,有几个字没有回答正确。玩了几页之后,儿子的右脑开始慢慢进入工作状态,也就没有继续出现错误了,回答的全部正确,有时即使一页考上四五个字,也同样正确,而且速度很快。又考了十几页,仍然回答正确,于是不再玩了,改天再继续接着玩。
玩《洛书开慧识字系统》对开启慧识图文思维右脑极有帮助,能够增强记忆力,可以很好地帮助学习。星期四下午,儿子他们还进行了英语测验,结果儿子又得了个满分。英语老师还别出心裁地安排学生们比赛,背诵英文字母比较长一点的英语单词,儿子又遥遥领先,英语老师特别高兴,专门给儿子奖励了两个小贴画,惹的班上其他同学都羡慕的不得了。我对他们英语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是挺认同的,英语老师是个很有爱心的好老师,几乎从来没有给儿子他们布置过什么家庭作业,有时顶多也就是安排一点点英语诵读,或者背几个单词而已,作业基本上在课堂上都已经全部完成了。这一点比较符合德慧智教育所倡导的理念,让孩子们在轻松玩乐中学习,在快乐开心中学习,在愉悦祥和中成长,所以儿子英语一直挺棒。之前一段时间,英语老师还给儿子安排一项任务,把一个英语成绩很差的同学交给儿子辅导,儿子还比较胜任,把那位同学的英语成绩提高了不少,彼此皆大欢喜。






[ 本帖最后由 回归自然 于 2014-3-24 18:03 编辑 ]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14-3-25 11:25
德慧智腹读记忆法


http://www.daode.biz/html/tuwensiweijiaoliu/2012/0905/851.html



腹读记忆法是在内观诵读的基础上实践


太小的孩子一般不会闭目内观诵的,在教诵和听诵时主要应用好心脑合一教育,心音交流,也能达到开慧启智的效果。

[ 本帖最后由 回归自然 于 2014-3-28 10:42 编辑 ]
作者: wakinl    时间: 2014-3-29 18:24
谢谢你,我懂了。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14-3-31 13:30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14-3-31 13:31
洛书九宫格的作用


立体思维、快速记忆能力是我们人类共有的潜质,只是我们没有找到自己的金钥匙打开快速记忆大门,而九宫格就是恢复我们的快速记忆的最佳载体之一。根据慧性图文思维理念,人类的记忆能力出生以后一直处于一种倒退的状态。

    0---3岁处在立体记忆观感阶段,

    3---7岁处在平面记忆状态,

    7---15岁处在线性记忆状态,

    16岁以后退化成点状记忆。

    洛书九宫格根据"内取诸身,外取诸物"的宇宙全息理论设计而成,洛书九宫格的每个边都是独立的三,上下左右四方都可以用三来随意分合,反复进行合-分-合场景的训练。在此基础之上,每个边的三数再分解成三数,每边为九数,共为八十一格,进行分-合-分的强化训练,那么大脑的平面图像记忆就容易逐渐形成,有助于我们的记忆向平面记忆乃至立体观感上跨越,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不再是人间的神话故事。
使用洛书九宫格进行学习、阅读、学汉字,可以有效地开发大脑,成年人可以有效地从线性、点状的阅读和记忆上提升。

    儿童的阅读和记忆像照相一样,把所有内容"啪"地拍到大脑里,洛书九宫格有助于对儿童快速阅读记忆的保护和提升。洛书九宫格是中国古圣先贤大智慧的结晶,让我们携手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明!



体方法请参阅:《心明眼亮》观色学记忆训练系列指导书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14-3-31 16:08
慧性教育重在实现心脑合一
                                                    熊春锦

一、科学认知大脑(左右脑的局限性
美国科学家斯佩里认为:右脑记忆量是左脑的100万倍。
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认为:右脑是祖先脑,储存了人类500万年在进化过程当中所积累的智慧,赋予人以直觉、灵感、顿悟、创意等。其信息量,为左脑的十万、百万乃至千万倍以上。
从进化的角度看,低等动物只有右脑,没有左脑,高等动物才分化出左右脑。左脑是人的“本生脑”,记载着人出生以来的知识,这是大脑皮层信息的储存。右脑则是人的“祖先脑”,大脑质层藏识库储存着从古至今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因子的全部信息。

以左脑(大脑皮层)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是单色调的,因为左脑是以利害得失和愉悦感情统治的世界,用非常狭隘的视野观察人生和社会,人们难免迷失于纷纷扰扰的现实社会。

右脑(大脑质层)是人类遗传信息的巨大宝库,学会用右脑思考,就会基于人类亿万年遗传信息考虑问题,因而更豁达,视角更宽广。正确使用右脑,人生才能更加充实美好。

最近,美国脑神经学家吉尔·泰勒博士,在亲身经历过左侧大脑中风以后,总结出人类启用右脑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准确地说,人类需要重新认识开发大脑质层、启动阳我心神的重大意义。
大脑右半球的感觉,使得自身的能量和周围的能量相结合。我们都是一个个互相联系的能量体,如同一个家庭。此时此刻我们都是同一个星球上的兄弟姐妹,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而且,此时此刻我们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我们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我不知道我从哪里开始的,将从哪里结束。……我能分辨出来的只有这种能量,我觉得自己非常巨大而且非常膨胀,通过这些能量,我马上感觉到很美妙。”
平时,左脑总是在思想个人琐碎的问题,小我私识也是制约慧识是否能够得到充分提升的关键因素。在左脑废用以后,右脑却出现大爱、大我的精神体验,超越自己身体的界限,达到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正如吉尔·泰勒博士所言:“多花费一些时间,来运行我们右脑中深深埋藏的和平系统,我们就会对这个世界产生更多的和谐,我们的星球也会变得更加安宁。”
小我与大我”、“小爱与大爱”、“自私与大公”的精神状态,与我们是启动右脑还是左脑思维有关,与是阳我心神主理工作还是阴我心神主理工作有直接关系。
现代科学将大脑皮层、质层、核心三层结构混为一团,而以左右脑强行论之,偏离了系统论和一元论。
大脑皮层、质层、核心层,这三层结构具有统一性、分层性、左右共构性。
左脑、右脑思维特征的明显不同,现代医学的认定还仅仅局限于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由左右大脑的主宰者——阴我心神和阳我心神品质的本质不同所决定,也是启动和开发大脑皮层和质层信息的不同所定。
在研究如何慧智双运、提高自己智能水平时,必须要集合到道德修养问题来进行全面的认识。心脑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 本帖最后由 回归自然 于 2014-3-31 20:20 编辑 ]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14-3-31 16:08
二、大脑的主宰(心脑关系)
《黄帝内经》:“心为神臟,脑为神腑”。心脏是心神的宅舍,大脑是心神的工作区。心臟内的心神,才是人类大脑办公室内的真主人。
近代心臟移植手术中的神奇案例
,佐证了心神的客观存在:
英国《每日邮报》(DailyPost)报导,美国马萨诸塞州赫尔市47岁女子克莱尔·希尔维亚(Claire Sylvia)相信移植人的特征会随着心臟一起移植。
患者著有《心臟的改变》一书。
大脑的开关总枢都在心区,它们的联接是由气路开关控制。
这一修真生理学上的奥秘,还未被现代科学所揭示。德慧智心脑教育,必须抓住修心的根本。修养道德心灵,为慧智大脑提供充沛的能量。
脑科学研究的重点,不应放在大脑这个硬件如何升级和更新换代上;而应将研究和开发的精力,投放在对软件心神提升品和质的努力之中。心为神宅,脑为神府。在精气神三元之中,把握住心阳丹元、心阴首焱这个一体两面整体性的品和质的提升,使软件具备善、正、德的优秀品质,才是根本之法。
三、心神分类
中国有句成语:三心二意。人的确有三个心神、两个意神。
三心:真我心,叫真信之心;阳我心,叫正觉之心;阴我心,叫识神之心,就是阴我之心。
二意:阳意;阴意。(实际上,背后还潜藏着真意,也是三个。)
⒈心藏神。心神,共有三个:阴我心神,也叫识神(首焱)、阳我心神(丹元)、真我心神(自性佛/道)。
⒉心神在大脑工作时,主持着神经系统各种各样的生物反应,包括神经递质的传递,以及良性弧和恶性弧的反射。
⒊三个心神在大脑中,分别有不同的腑区(工作区):
阴我心神“首焱”,在大脑中的工作区是大脑皮质区,
也就是整个大脑的表层区域都属于它的领地。
①阳我心神“丹元”,在大脑中的工作区是大脑中间质层区,它处于整个大脑皮层区的深层之中。
②真我心神(自性佛/道),在大脑中的工作区是大脑的核心中央区,处于整个大脑的中央位置,也就是丹经中所说的泥丸宫。
③阴我心神在心宅中的位置,处在胸中心场的外层,将阳我心神和真我心神包裹在它的内层之中。它在脑腑中的位置,分布在大脑的表面层,覆盖着整个脑组织的表面,包括沟回之内。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14-3-31 16:09
四、心神品性简介
⒈阴我心神 首焱:
主理人体的“有为”理念,后天行为过程;运行的是逻辑思维模式,是智识逻辑反应。
由三个方面综合而成:一,历史记忆烙印的释放;二,从父母的遗传继承而来;三,最主要是通过后天的长期学习逐步积累而形成。也称为后天意识思维、主观思维、客观思维、智识思维、尘浊思维、凡欲思维。
⒉阳我心神 丹元:
主理人体的“无为”理念,先天行为过程;运行的是灵感思维,无为相应,心慧反应。
由三个方面构成:一,原始祖性的一点灵光真性;二,历世尘中反复聚散的灵光;三,攒簇五行和合四象培神后,师教、师赐的慧性真知。常将这一类的思维称之为灵感思维、潜意识思维、下意识思维、灵性思维、慧性思维。
⒊真我心神 (自性佛/道):
主理人体的“自然”理念,道性行为过程。
详细内容(略)
五、修心的意义
⒈对健康的意义: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心者,五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类经》中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别无不从心而发。”
心神功能的优劣决定着心脏机能的好坏,左右和影响着精神系统以及整个人体脏腑功能的兴衰。
净化调整五脏的实质,使五脏的生理机能和功能,向道的外显德性上转化。德化五脏,是为了向五脏的道化性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五脏中这种五德的净化与德化,能够产生集约升华,富集于心中而产生整体性的德性,从而主宰心身整体系统。
⒉对慧性的意义:
慧性灵悟,是经过阴我心神中的阳性区,进入阳我心神区和真我心神区而建立一个通道系统。以此为始,链接于其它各系统之中。在大脑中,则是大脑皮层左右思维区中符合大道特性的良性思维区的建立、形成和扩大。
所以,慧性灵悟是否能够产生和形成,取决于阴我心神区和脑中工作区内阳性区域的面积大小和能量高低。
人生观的改变,是根本性的改变 ,是建立符合自然的道生观的前提。
心区和脑区的浅层皮层,建立正见正识区,产生良好的生化生理作用,使大脑表层皮层与内层深层的通透性、交融性,进入一个崭新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有为与无为、后天与先天的同步性、稳定性,将会明显提高。
坚持正修正悟,心中脑内负面的东西才能比较彻底地在皮层中被清理出局,被及时删除掉。阴我智识心神被净化,其思维被正向性的良性思维所主宰,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为树立“道生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在整个大脑浅层区和皮层区整理出了大量的空间,阳性区域随之扩大,这样就为“有为”和“无为”的真正链结,建立强大的通道,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同气相求”,这种表层的阳性质变,必然与大脑深层(中间质层)所在的阳我心神的阳气,产生共振与互渗。通过这一区域稳定的紧密链接,最终阳我心神必然全面透发,灵慧之性全面启动,实现开悟。
六、认识意识
意识,则是指脾神在大脑中的工作属性。脾神,同样是一气含三,存在着一真、一阳、一阴三位。
后天的意识,由阴性脾神“妄意” 所主持;先天的意识,由阳性脾神“常在”所主持。
意识,具有极强的“中性”特征。善与恶、正与邪的取舍,全在于心神这个母所释放的信息能量作用力。
阴我心神(识神)首焱,决定着和左右着意识的“中性”变化。意识本身的“中性”浮动变化,则受平时“为学者日益”内容正邪的影响和制约。
眼、耳、鼻、舌、身、意六大前识之根具有的生理功能特征,是既接收,也外散(表达),具有双向功能。
六根中的意识,又对眼耳鼻舌身五根具有总揽而调度的功用。这一功用,具有极其鲜明的双向性:一方面,全息性地在大脑皮层这个整体的“相”上,整合着阴我识神首焱和阳我丹元的各类“办公”意见指令,使这些工作指令有序化和准确化;一方面,及时迅速地传达给眼、耳、鼻、舌、身,进行具体执行与展开。
前五根接收到的各种信息,同样会在这个“相”的系统中进行信息处理整合,然后反馈给首焱和丹元进行处理。
当首焱和丹元未上班或脱岗时,还会自动依照既往的工作“经验”、处理习惯,“自动”式地及时作出反应,处理各类信息。
由此可见,六根前识中的意识,就是生命体中的一个巨大的信息处理中枢站,相当于电脑中的CPU。因此,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信”字即将意识的本质囊括干净。
七、心脑合一
“心”,处于生命的实相中;“意”和“脑”,处于生命有相中。只有破掉了相,才会知道其中的奥秘。心脑合一的教育培养,全凭心意下功夫的生理特征,需要整体把握住“心”和“意”这两个环节。
心,为一身之大主;意,为一身之承载。心与意和谐,在大脑中的工作分工有条不紊,各尽其责,中气为和,身国内则会建立起一个符合道法的内环境,最有利于确立起以道为本、以德为本、以民为本的自然法则。
身国众生,在心意统一、符合善正德的管理机制中良性生存,则必将安居乐业,万众一心,同赴德道,使修身(内修)和开慧(外用)同步进入佳境。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14-4-24 13:05
单纯开发右脑的弊端
  
  东方的内求文化,始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因为东方文化是诞生于心灵的德性、左脑的智识、右脑的慧识以及皮层的意识这四个方面综合在一起的生命科技。日本、美国、欧洲近代在开发右脑的功能,但是却没有真正深入到中国文化里面去发现心对左脑和右脑的生理功能和司理作用。所以,虽然目前西方按照开发右脑功能的技术和方法,在亚洲地区大量进行试验和应用,但是在欧洲本土还是对此方法持保守态度。

  我在德国时,有一个专家咨询我如何解决单纯开发右脑功能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很多孩子迅猛开发右脑功能以后,却相继出现了自闭症和孤独症。我当时指出,西方只研究了阴阳两种物质,而没有研究老子的“三生万物”。人的生命离不开“三生万物”,宇宙间的万物都离不开“三生万物”。西方研究丢弃了对心的研究 ,没有让心里面的能量进入大脑供给能量,只是机械片面和见木不见森林的孤立开发右脑,很快就会把右脑里面储存的能量消耗光。这样,孩子就会进入一种自我封闭状态,表现出孤独,表现出怪异。虽然记忆力可能特别好,但是性格却会迅速走向反面。

  这些现象,国内不知道统计出的情况怎样,但是西方对亚洲的一些小国家进行这种试验的时候,已经发现这一问题的存在了,单纯开发右脑的孩子有些心理疾病已经开始出现了。 

  西方只是把眼睛盯住了每个人的大脑,而没有注意到心灵。 《黄帝内经》中说:“心为神宅,脑为神腑”,或者说“心为神藏,脑为神腑”。在智识这个方面,主要是左脑完成,需要“学而时习之”,孔子也指出了这个特点,左脑主要指挥的是前识六根,可以直接指挥表层的意识和有相的世界。左脑里面的知识需要日积月累,而且还会表现出“肉腐智消”的特征。当肉体消失、腐烂以后,这种智能必定会同步消失。左脑智识只能创造外求的智能文明,左脑的创造性并不是最佳的,也不是最符合自然客观规律的。
慧识要通过“修之身,其德乃真”才能实现,老子提出来通过“修之身”的方法,达到“其德乃真”,使心灵的德性放出光明来。 这个光明的能量,能够朗照自己的大脑,在大脑里面产生真实的光明,也就是产生图像思维。

  中国祖先在文化文明当中已经创造出了用来达到这样一个境界的自我提升学习的方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只要心灵里面能够放出光明,智识能够明德,那么在大脑当中就极其容易出现图像思维。

以上节选自《德道行天下》2011年第二册P51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14-5-13 11:10
2014-05-12
☆沙☆ 7:55:12

昨天去我妈家,聊天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欣欣的视觉记忆能力居然超乎我的想象,她已经完全有了过目不忘的能力。
☆沙☆ 7:55:30

我和老妈在聊天,欣欣在看老版的西游记,正好看到多目怪那一集,有一个镜头是那个多目怪亮出自己身上那些眼睛,镜头就那么闪了一下,欣欣就扭过头跟我说“十一只。”
☆沙☆ 7:55:48

我问女儿“你是说他身上有十一只眼睛吗?”欣欣说“嗯”
☆沙☆ 7:56:02

我又问她,你是一个一个数的还是用什么其他方法?欣欣回答说,我是把那个画面印在脑子里,然后才数的。
☆沙☆ 7:56:42

如果真的照着屏幕一个一个数的话,镜头闪过的时间显然是不够用的。
☆沙☆ 7:57:20

你说说看,这是不是就是图文记忆??
☆沙☆ 7:57:35

欣欣还说,比如记单词的时候,她越是想要记住的就越是记不住,反而是没想过要记住的就记住了。我觉得她已经有了图文记忆的能力,只是自己还不能随时掌控。不能做到当自己需要这能力的时候就随时使用自如。
☆沙☆ 7:59:23

所以,有点小小的开心,希望这一年过去后,孩子能有新的进步,图文记忆能够做到习惯性图文记忆。
繁星一点 11:00:00

是图文记忆,孩子的慧识开启了,图文记忆会自然而成,用在学习上,就轻松多了
繁星一点 11:10:36

平时在观读经典的同时,让孩子在练习一下九宫记忆,过目不忘的能力慢慢会稳定的
繁星一点 11:14:01

祝贺欣欣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14-5-16 21:08
今日分享:

1、 大智慧生发的途径: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止、定、静、安、虑、得”六字,很好地论述大智慧生发、获得的完整路径:降伏自己的妄心、私欲,就能神闲气定;淡定自如就能心身无杂念,而专心专注;泰然处之就能有所觉悟,而收获大智慧去谋略;这种深谋远虑以修身为基础,以道德为根本,必有所得。没有一颗怀德静心,谋事必然仓促凌乱,而道德修养高的人,都能够处变不惊,化险为夷。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14-5-24 16:27
今日分享:
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先天五德不足,是一个自然的现象,但是,这种不足如果在它们没有后天转化以前,不及时加以改变,也就必然转化成后天信息植入形态,构成每个人的禀性特异气质。在先天禀性没有释放之前,或者释放之时,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机,及时加以修补、调节、矫正最为轻松,而且容易。在胎婴养虚和幼儿养性生命期时,这是一个最为容易完全的过程,正所谓“辛苦两三年,免却百年忧”。因为先天中补先天最易,先天中调后天不难。错过这一珍贵的时期,先天转化成为了后天,那么也就真的是一个“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的问题。而且,随着外因的强力影响,不良习性的沾染,也会迅速加重、加速这类禀性修改的难度。

    道是人类最终必然的归宿,德是人类最佳的精神营养。我们成年人挂在口边的“道德”一词,其实所言都是常道、常德的概念,而并非《老子•德道经》中所揭示的、必须在先天状态中才能感格、体悟与验证的德和道。成年人由于后天智识、阴我意识系统的屏蔽作用,如果没有真实的圣人之治的实践,返朴归真于先天生理状态,那么所言所行都只是一种后天的、常道的伦理道德概念。

    但是,七岁之前的婴幼儿却可以轻松地“感而遂通”,“感格致知”,“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这个七岁之前的生命期太珍贵了。七岁之前的先天生理极为重要,七岁之前的经典诵读教育,也最容易实现学习的最高境界。例如,儒学的“与古人居,与古人谋”,道学的“众妙之门”,释学的“灵”、“空”等上乘境界。
               ----摘自《国学道德经典导读》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14-6-1 19:26
今日分享:

    1、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到了,提前祝福孩子们“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备最快乐!”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向为孩子健康成长辛勤耕耘的爱心人士致敬。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别把孩子教笨了!

2、        孩子们的早教,人类所要牢牢地把握住的本质,绝对不是单纯的脑科学所发现的表象,而应当是孩子们极其珍贵的“本性无为透发,性慧无为显露,慧智无声表现,智能初生发端,慧智并行同存,智增慧隐转化”的重演律。这个人类孩子们所共有的六个慧智重演律,那才是早教中应当极其重视的灵魂。把握这六种人类慧智重演律中最珍贵的机缘,并不是如何去催促和强化孩子们智能的成长,而是要全面正确保护、维护、爱护、珍惜孩子们慧性的透发,引导其健康发展和稳定成长与全面展开,预防智能意识的识神,过早产生出具有阻挡心阳丹元进入大脑右侧办公室工作的能力,陷入唯智教育误区的可能性。

     道学的慧性教育,正是要求人们摆  
脱自身智能的束缚,走出智能思维的误区,珍惜自己已经错失掉的这个重演律,顺应和把握住孩子们非常珍贵的这一“重演律”,适时而又恰到好处地对生命的慧性,给予保护、引导、强化、维护。预防智能对它的伤损破坏,从品和质两个方面,注意不断地强化它。如果方法正确,并且坚持进行,那么孩子们就必定会慧智同步发育成功,而能够实现慧智共运。人类的智能,只有及时获得善、正、德的早期教育,在智能初生时就要同步跟上。正如老子所言:“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我想,老子的这一教诲,才应当是孩子早期教育中应当把握的精髓。

  保护孩子们的慧性,规范其智能,才能使孩子们真正拥有慧智;预防智能对慧性的毁损,那么智能才能真正达到巅峰,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修身生理中的真理。人类常常只是因为急功近利,而难以认识这一真理。现在社会上的人们,对古代圣贤们强闻博记、入耳不失、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常常是抱着不相信而否定的态度,普遍认为那些记载都只不过是溢美之词,不可能是真实的现象。现代人,由于丢失了对道德根文化的系统性了解,迷失了对人类生理功能逐步退化的真知,忘却了对道德根文化中性慧、图文(纹)、字形三大文化基因进行深刻认识,加上智能儒学教育的长期垄断*,老子的慧性教育法却被边缘化,因而产生这种错误的判断,否定人类曾经拥有并且也可能修复的潜在生理功能,也就是一种正常的难以避免的现象。但是,在当今社会历史进程中,我们应当通过自身对老子慧性教育法的实践,冲破几千年以来智能教育对我们的封锁,实践于自身,实践于家庭,推广于社会,打破智能儒学教育几千年来对教育的垄断和专制,复兴人类在2500年前早就已经客观存在的慧性教育法,应当走近老子,真正实现人类的德慧智全面发展。

   ----摘自《慧性图文思维》,感恩作者的教诲!
作者: sweetbaobao    时间: 2014-6-23 13:33
学习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