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暑假了,我正在恶补奥数 [打印本页]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7-3 15:02
标题: 暑假了,我正在恶补奥数
女儿九月升5年级了。这个假期,觉得压力陡增。女儿从小不喜欢奥数,一直表示不愿意学这个,我也就一直没有让她学。放假前,女儿的数学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定要学的。没办法,我去书店买了几本奥数,这几天,我自己正在恶补(奥数亦非我的强项),然后再慢慢教女儿。
      很迷惘啊,为什么一定要学奥数呢?
      我们的教育能谈得上是素质教育?学奥数仅仅是为了增加升中学的砝码吧?
作者: menghuan    时间: 2008-7-3 15:37
辛苦的妈妈,现在做家长可真累啊,为什么以前的家长就把我们都交给教师了,而我们就让老师把孩子交给我们了呢?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7-3 15:54
数学是我的强项。

回忆小时候我父亲辅导我数学时,用的就是中国古代算术的百鸡问题、鸟兔同笼等,这个在奥数题目里边都有。这些问题用初中的方程来解非常简单,用算术来解有难度。当时我父亲平时在单位住,一周回家一次,每次回来都要给我讲解几道题,然后留下一两道思考题,我可以用一周的时间来思考。所以从小学到大学,数学一直是我的强项。

建议楼主每天讲解完以后,也要留一两道新的题型,让女儿思考,可以慢慢培养兴趣。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7-3 16:21
欢迎随时出一些题目来这里讨论,jiangying版主数学特棒!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3 16:42
标题: 回复 #4 qdylz 的帖子
现在忘差不多了,只有到时候再拣回来
作者: menghuan    时间: 2008-7-3 16:51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7-3 16:42 发表
现在忘差不多了,只有到时候再拣回来

还谦虚呢?
作者: fgcp102    时间: 2008-7-3 17:19
原帖由 menghuan 于 2008-7-3 15:37 发表
辛苦的妈妈,现在做家长可真累啊,为什么以前的家长就把我们都交给教师了,而我们就让老师把孩子交给我们了呢?

因为学校都搞素质教育去了。
作者: tianqunping    时间: 2008-7-3 18:48
以前我也是觉得没必要非学奥数不可,看自己和孩子的脑瓜了,我对是奥数不太擅长,今年才让上四五年级的儿子来试一年级的奥数,只能学简单的,复杂的实在不敢教,自己的头先大了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7-3 20:18
咱就会解方程,不会奥数.咋办呀?
我看到这个坛里有1年至6年的奥数题.

我女儿的幼儿园开了一个外国数学全脑开发.
我想外国小孩好象上5年级都搞不明白加减法,就没给女儿报名.
女儿会100之内的加法,20之内的减法.
经常扳手指头,有时也用竖式.
每天老师留一篇作业.

中国的教育一点创造性也没有.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7-3 22:42
偶偷懒,让儿子做课后笔记,我看他笔记学习,看得懂就看,看不懂就问,他给我讲得清楚就行。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8-7-4 01:19
交给课外班吧,如果教孩子前都得自己筛筛滤滤,等孩子小学毕业,楼主可以再去高考了。

还有一办法,下载些奥数的软件,让孩子自己看,自己学。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7-4 16:08
呵呵,是啊,我想等我女儿初中毕业时,我就能成为一名讲师了。至少给小学生、初中生补课没问题,熟悉教材和考试内容。
作者: zhouqing    时间: 2008-7-4 17:30
我对这个奥数也感兴趣,孩子也一直在学.感觉总是不入门,我讲她也不懂.各位有没有好的奥数方面的书或软件介绍一下.决心努力学习帮助孩子.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8-7-7 09:06
我准备坚持到4年级,5年级再学,说不定到我家孩子5年级的时候中国都不流行奥数了。。。。。

瞎折腾。。。。。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7 09:49
原帖由 梦幻妖精 于 2008-7-7 09:06 发表
说不定到我家孩子5年级的时候中国都不流行奥数了。。。。。


我也这样想,到时候全国就我家孩子研究奥数,多好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7 09:52
前几天,几个家有高年级的孩子的同事聊到了奥数,给人的感觉是奥数已经成了必修课了,看来奥数也得超前学习了,哪个版本的奥数书好,推荐一下,我先研究研究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8-7-7 11:51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snowyiyi2008-7-7 09:31金钱+2我原本也是这么想的,可惜我没有赶上好 ...
snowyiyi2008-7-7 09:31威望+2我原本也是这么想的,可惜我没有赶上好 ...


不过我现在买书让孩子自己看,不报班,还是要先打个基础。。。。。。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8-7-7 11:56
看我那个1年级书架那个帖子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7 13:09
snowyiyi 2008-7-7 12:35 威望 +2 版主的数学是强项,可以当家教,收入可 ...
snowyiyi 2008-7-7 12:35 金钱 +2 版主的数学是强项,可以当家教,收入可 ...

我这个人性子比较急,不适合当小孩子的老师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7 13:11
原帖由 梦幻妖精 于 2008-7-7 11:56 发表
看我那个1年级书架那个帖子



网上搜了一下,封面上就说这个不是奥数的嘛.不过还是找时间到书店研究一下
作者: 水瓶子    时间: 2008-7-7 13:55
请问,奥数和华数是一回事吗
难为情,不懂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7-7 16:47
不是一回事,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有很多竞赛什么的。具体的还请坛内高人指教。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8 09:41
梦幻妖精 2008-7-8 09:28 金钱 +2 优等生数学不是奥数吗,自己去研究
梦幻妖精 2008-7-8 09:28 威望 +2 优等生数学不是奥数吗,自己去研究


如果说“奥数”是提供给4%的优等生,那么本书是提供给20%的优等生。如果你已经是优等生,不妨一读,如果你想成为优等生,不能不读!

上周看了一下 华罗庚数学教程.小学一年级, 感觉简单. 也许奥数没有想象中难
作者: tc4261    时间: 2008-7-8 10:18
小女二年级,我是同步开始捡回来曾经学过的,看来跟楼主的性质一样,只是提前下手了,呵呵,还是不想给她报班儿,每天进行一点点
作者: 水瓶子    时间: 2008-7-8 10:31
我在网上搜了一阵子,选择了一册华数三年级,给三年级已经毕业的女儿自学。
暑假开始她每天做一讲,兴致勃勃。后面的习题做一部分,没有全部做。
我也只会用方程,不会用数学的脑瓜子来解题。孩子行!
不会也有好处,孩子对我不屑一顾,她自己学去!

奥数的书可真是形形色色啊,真的很难选择!我也求好的教程。因为自己这方面实在不懂,至少要给孩子选一本好教材,以免白花费时间。
作者: wsliping    时间: 2008-7-8 11:15
孩子本来就是我们的,主要是以前学校管的太多了,太累了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7-8 11:55
认为父母应该教孩子为人处事,学校主要教授学科性知识。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8-7-8 11:55
请教高人,一年级的有必要学吗?要学学什么教材好呀?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8-7-8 15:51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7-8 09:41 发表
梦幻妖精 2008-7-8 09:28 金钱 +2 优等生数学不是奥数吗,自己去研究
梦幻妖精 2008-7-8 09:28 威望 +2 优等生数学不是奥数吗,自己去研究


如果说“奥数”是提供给4%的优等生,那么本书是提供给20%的 ...


这本书说的“奥数”是提供给4%的优等生,这个概念在现在目前的中国是错误的,在中国奥数是让至少90%以上的人学的,所以这本书提供给20%,还是比一般的奥数要难一点点
作者: 走啊走    时间: 2008-7-8 17:00
听同事说孩子上了奥数班怎么怎么好,也想了解一下,专门到书店看了看,各式奥数书真是太多了,晕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8 17:11
网上研究了一下这个教材,看着这么多,实际就是两个人在折腾

熊斌和单墫

搞清楚两个人的书哪个好,就可以了

梦幻妖精 的两本书 奥数典型题-举一反三 是 单墫的  优等生数学 是熊斌的

看来梦幻妖精是 拥熊派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7-8 17:16
优等生数学我看过了,其实是很简单的。奥数的海洋无比深沉啊。
作者: fgcp102    时间: 2008-7-8 18:14
我儿子在读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办的数学学校,那里用的是自编讲义,同时老师推荐单墫的书补充。我选了一本,书名《奥数教程》,好象不是很难,不知买对没有。现在放暑假了,我让儿子拿这本书自学,当是复习。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7-8 20:26
哈哈,我也正在看奥数教程,感觉也是比较一般,和优等生数学大同小异。不过,由于我女儿奥数基础不好,只能先从基础学起。具体哪套书好我觉得也因人而异,如果孩子有兴趣,天赋好,那可以选择程度深些的,像我女儿这样的孩子看看优等生数学就不错了。
作者: fgcp102    时间: 2008-7-8 21:20
要难一些的,可以直接找华赛、奥赛题集学。
作者: 小狗一只    时间: 2008-7-8 23:10
中国很流行奥数
是必修课吗?
我这里的孩子听过奥数的没几个(会看银行户口小数点前后的数字代表什么的倒有一大把
奥数=素质教育?
作者: 墨香沉    时间: 2008-7-9 00:18
奥数目前是冲刺名校的敲门砖。

越是提倡素质教育,却越来越多的父母对奥数奥语奥外趋之若鹜。因为,学好了这些,在小升初的时候可以硬气些择校。如果提倡给予快乐童年,在小升初的时候却有很多无奈。天涯论坛有一帖曾经讨论过类似问题,一个综合素质十分优秀的孩子因为没有语数外的竞赛证书被名校拒之门外,令人惋惜无奈。希望等到我的孩子读书的时候能有改观。

周围很多同事的孩子在学奥数。所以有了一番感慨,陕西教育的奥数举一反三还不错。推荐一下。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8-7-9 08:26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7-8 17:11 发表
网上研究了一下这个教材,看着这么多,实际就是两个人在折腾

熊斌和单墫

搞清楚两个人的书哪个好,就可以了

梦幻妖精 的两本书 奥数典型题-举一反三 是 单墫的  优等生数学 是熊斌的

看来梦幻妖精是 拥熊派


我没有看过单墫的举一反三,我那本是陕西教育的,是学校老师在奥数课外班用的教材,和优等生数学比起来题目出的比较浅


最新买了套奥数教程,也是熊斌
我看了鼠版那个上小学前的准备的帖子,里面有对单墫的举一反三的说法,如果学前孩子可以把这本做为准备的话,这个书肯定会比优等生数学浅
作者: 糖果和巧克力    时间: 2008-7-9 08:35
我本来没打算让孩子学奥数的.一年级上学期时,看看别的小学都在办一年级奥数班,他们学校没有.我还挺高兴的,自个儿买了一本奥数书和他玩.在我看来,让他有数学概念和兴趣比出考试成绩更重要.他确实也玩得很开心.谁知道,学校在下学期开始办了,老师狡猾的,当时在班上宣布只有期末考一百分才有资格参加奥数班.结果这下拦都拦不住.孩子哭丧着脸说,我都靠一百了,你为什么还不让我上呢?晕.这次暑假,老师故技重施.声称这次在区里获奖的孩子才有资格参加暑期奥数班,还特意给我们发了短信.结果...
我自己买的那本好象就是陕西教育的奥数举一反三,确实不错,循序渐进.孩子不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暑期班用的是华赛的二年级教材.一则他们连二年级的数学都还没学.二则教材稍难,且进度快,一天一讲,(老师打算一个月时间把这本消灭呢)每天的配套作业又多,所以眼看着孩子有点兴致缺缺了.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8-7-9 08:45
基本上外面办班的,说奥数学的比较难或者自编教材的,都是跳了1级的,比如把3年级的内容讲给2年级孩子,其实这个是非常错误的,就如举一反三1年级最后几篇需要用到2年级的乘法和除法,对一年级的孩子只能用加法,难度自然就高了。。。。。

奥数教程是熊斌和单墫共同编的

4年级之前应该都没必要报班,可以让孩子自己在家学习,家长也不用辅导,到了56年级再报班突击一下。这样也可以养成自学的习惯。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9 09:01
标题: 回复 #40 梦幻妖精 的帖子
其实这个是个导向,优等生就应该超前学习.也不是什么错误,关键问题是,如果基础没有超前,奥数超前,就有问题了
作者: 糖果和巧克力    时间: 2008-7-9 09:08
他们暑期班便是这样啊!
作者: zhouqing    时间: 2008-7-9 13:25
我给孩子用的也是陕西教育的奥数举一反三,孩子基本自学.如果实在不理解,就放弃.用了一学期,孩子还是有点进步的.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9 13:28
原帖由 梦幻妖精 于 2008-7-9 08:26 发表


我没有看过单墫的举一反三,我那本是陕西教育的,是学校老师在奥数课外班用的教材,和优等生数学比起来题目出的比较浅
http://images.amazon.cn/m/md_zjbk088023.jpg

最新买了套奥数教程,也是熊斌的
...


你反对题海战术,还买这么多?

看来也是个两面派.

我只会选一套书,不会搞这么多.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8-7-9 15:47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7-9 13:28 发表


你反对题海战术,还买这么多?

看来也是个两面派.

我只会选一套书,不会搞这么多.



不买怎么知道哪本好

要不等你研究出来,再决定也不晚
作者: zhouqing    时间: 2008-7-9 17:23
支持楼上的,jiangying快点研究一下,我们也好省钱少买几本对比.
作者: fgcp102    时间: 2008-7-9 18:54
也来等待jiangying版主的指点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10 09:39
各位:
大家最好还是不要等我的研究.因为:
1.我家洋洋明年才上一年级,从时间进度上没有紧迫感.我即使春节后开始也是大大的超前学习了.
2.我也没打算亲自上阵教孩子学,如果什么都要人教,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工作能力强不到哪里去,我赞成99的,让孩子来教家长.


不过这里提醒大家一下.选书的时候不要自己想当然的理解题的难易程度.成人和孩子能力侧重不同.成人分析能力强,孩子综合能力强.奥数不一定适合成人,但是适合孩子,所以有些东西你不会做,不要认为孩子不会是正常的,更不要说别人的题变态.

奥数本来是个好东西(我们小时候没有这个名字).可惜的是,由于搞素质教育,本来该学的东西变简单了,好的学校为了拉差距,把奥数变成必修,搞得大家都很烦.我认为如果家长是为了孩子拿奖才学的,那就没有必要了,你自己都不认可,怎么指望孩子喜欢呢?即使拿了奖,对他以后的学习也没有好处.名校的敲门砖还有其他的,比如学乐器,至少乐器考级不是和别人比,自己努力就可以了.
作者: liuxindi    时间: 2008-7-10 10:28
(转)
    生于1949年的丘成桐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22岁就获得博士学位,34岁时荣获
被称为世界数学领域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至今他仍是华人中唯一获得此奖者。
  在美国任教多年的丘成桐说,“奥数”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的确有一定好处,美国也有一些学生参加“奥数”比赛,他邻居的儿子就在“奥数”班上学得很好。但他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去学的,通常是寒暑假的一两个月,平时还是正常上学。
      丘成桐认为,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的方法局限性很大,“奥数”更是如此,就像培养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选手一样,只让他学习数学方面的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很少学习。真正好的数学家对于数学以外的其他学科都有很全面的了解。“奥数”不考微积分,于是许多学生就不去学微积分。但微积分是现代数学的基础,不学好微积分怎么会成为好的数学家呢?
    “知识面窄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不利,有的人因此毁了前途。”丘成桐说,他曾带过一名博士后,这个人12岁就考上大学,20岁就拿到博士学位,但不到2年后就发疯了,后来又想自杀。原因就是他没有一个朋友,从小就很少交往,十分孤独,知识面狭窄。这虽然是个例,但“奥数”只在一个科目上训练学生,大量培养远离群体的孩子,也是很可怕的。

  作为一代数学大师陈省身的学生,丘成桐回忆起老师与“奥数”的一段往事。那时陈省身教授还在南开大学任教,有一些孩子手拿着“奥数”的题目来请教他,陈省身看了看说:“不会做。”

  讲完这段小故事,丘成桐说,出“奥数”题目的很少是一流的数学家,而且这些题目出得很偏。对于学生来说,解决非一流数学家出的问题,没什么特别了不起的。更严重的是,学生们习惯于解决别人出的问题,而不是自己发现的问题,他们以后不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作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近年来带了许多从中国内地考去的学生,其中许多人就曾是“奥数”金牌得主。就是这些被中国教育界视为数学天才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合乎丘教授的要求,全部需经重新训练后才能开始数学研究。

  丘成桐认为,中国国内的媒体前些年热炒“奥数”,加剧了家长和学生对它的追捧。著名高校的免试录取进一步加大了它的吸引力。其实,学生会做一些稍难些的题目,并没有多么了不起。但社会的热捧使那些“奥数”冠军们自以为很了不起、很成功,不再刻苦学习了,他们将“奥数”当成了学习数学的目标。他说:“做这些小题目,怎么能出大数学家呢?”

  丘教授说,中国要出大数学家,就要有真正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和老师,还要有鼓励自由创新、发展的体制,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对学术的欣赏能力、对老师的批评能力等。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10 10:37
标题: 回复 #49 liuxindi 的帖子
丘教授是站在培养数学家的角度说这番话,其前提就是认为大家学奥数长大要当数学家,这个前提并不存在.所以丘教授的这翻话作为反对奥数学习的论据,并不充分.

他举的陈省身教授的例子很正常,成人和孩子能力侧重不同.陈省身教授不会做奥数题不能说明奥数不适合孩子.

但是,丘教授看到"中国国内的媒体前些年热炒“奥数”,加剧了家长和学生对它的追捧。著名高校的免试录取进一步加大了它的吸引力。其实,学生会做一些稍难些的题目,并没有多么了不起。但社会的热捧使那些“奥数”冠军们自以为很了不起、很成功,不再刻苦学习了,他们将“奥数”当成了学习数学的目标。他说:“做这些小题目,怎么能出大数学家呢"这才是现在全民奥数的问题所在.

所以我在前面的帖子提到"如果家长是为了孩子拿奖才学的,那就没有必要了,你自己都不认可,怎么指望孩子喜"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7-10 16:59
我的确不欣赏奥数,可惜我又在中国,逃不了的宿命。我也不要孩子达到多么伟大的水平,只要她能懂些皮毛罢了。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7-10 17:02
标题: snowyiyi 注意了,不讲理论了,来点实际的
山上山下各有一童子放羊,山上童子曰:“把你的羊给我一只,咱俩的羊一样多。”山下童子曰:“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的羊是你的两倍多。”问:山上几只羊?山下几只羊?

这个问题如果用方程来解,很简单

设山上有x只羊,山下y只羊

则x+1=y-1
   2(x-1)=y+1

得x=5
   y=7

可是用算术怎么解?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10 17:12
标题: 回复 #52 qdylz 的帖子
这个我第一反应还真是用算术来的,不过是笨方法,因为一眼看出数字不大,列方程更花时间

1.把你的羊给我一只,咱俩的羊一样多 得山下比山上多2只

2.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的羊是你的两倍多,从3开始带入(1,2就不用了,1的话给别人一只就没有了.2的话不给就是2倍,一眼就淘汰)

带入3次,到5搞定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7-10 17:31
1、原来山上山下的羊数用线段表示

           
                  

2、山下给了山上1只后








说明山上比山下少2只羊

3、山上给了山下1只后

        





相比原来的状态,山上比山下又少了2只羊,共少了4只;
那么山上给了山下1只后的数量应该等于山下比山上多的数量,就是4只。
山上原来应该有5只,山下7只。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7-10 17:36
线段发上怎么变样了?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10 17:42
标题: 回复 #54 qdylz 的帖子
对,这样的方法最好

这道题很典型.成人一看就想列方程,是因为成人脑袋里有思维定式,这样的题就应该用2元1次方程组解(这是分析能力强,综合能力受限的表现)

实际上,如果笔算,这道题用1元1次方程解最快,算术方法凑数第2快,用2元1次方程组,又要设未知数,又要消元,带入,反而慢.

如果心算,算术方法是最快的,用方程脑袋都要搞昏

孩子脑中没有那些方程定式,估计做这样的东东比成年人更快更准
作者: 小狗一只    时间: 2008-7-10 23:21
原帖由 liuxindi 于 2008-7-10 10:28 发表
(转)
    生于1949年的丘成桐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22岁就获得博士学位,34岁时荣获
被称为世界数学领域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至今他仍是华人中唯一获得此奖者。
  在美国任教多年的丘成桐说,“奥 ...



“学生们习惯于解决别人出的问题,而不是自己发现的问题,他们以后不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这一句值得深思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7-11 08:50
平时工作中,成年人也是这样,解决问题多,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反而困难。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11 09:42
标题: 回复 #57 小狗一只 的帖子
拜托,不要以数学家的标准要求所有人好不好?

但毕竟人家丘教授是针对他招的学生说的,他招的学生本来就是想当数学家的. 而且人家丘教授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的数理化基础太差.

发现问题的能力不足,不是中国人独有的问题,是全世界人民的通病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08-7-11 09:43 编辑 ]
作者: 可人妈妈    时间: 2008-7-11 09:58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8-7-3 22:42 发表
偶偷懒,让儿子做课后笔记,我看他笔记学习,看得懂就看,看不懂就问,他给我讲得清楚就行。


发上来个课后笔记让偶们学习学习,好么?
你这想法太好了:把父母培养成奥数“老师”不如把孩子培养成奥数“老师”
作者: cw8888    时间: 2008-7-11 10:24
奥数对于开拓孩子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帮助。在南京,基本上好学生都在学习,有点民办小学,将奥数作为一门课程。
时代在发展,对知识的要求也在提高。

我的意见:从一年级开始就可以接触奥数了。

在南京,拿冬奥数一等奖和信息奥赛一等奖,可以免试录取南外。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7-11 11:39
标题: 回复 #60 可人妈妈 的帖子
在学校教育版里想这么做来着,结果这几天时不时出差什么的,没来得及。哪天有空了抄上来。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11 11:52
初中时候,我的几何就是这么学的.

许纯鲂初等几何4种

父亲要求我每天学点做点题(只写思路,不做完).然后他下班回来看我写的,看不懂就要求我讲解.

刚开始的时候,我写得不是很清楚,要花很长的时间讲解,后来就完全不用讲解了

开学后,平面几何的教科书对我来说,小儿科了
作者: 小狗一只    时间: 2008-7-12 09:00
标题: 回复 #59 jiangying 的帖子
僵大人,我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想,当然没有数学大家的要求。
我不懂奥数,我也搞不清鸡兔为何要同笼,是否可以同笼 ,所以肯定也算不出鸡多少只,兔多少只。

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上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因此,数学也就是problem solving 的一环。
数学的发展,源自于古人为了记录生活上的点滴而演变。
没有数字的时代,古人会以打结、堆石或刻画树皮来记载其量和发展十进制等概念。
后至有了数字代替打结等非正式计算,数字符号才正式衍生。

幼童学数学,生活上上问题比比皆是,能否解决才是关键。
家中五人,平日用餐就摆上五双筷五只汤匙。假如来了阿姨一家四口,叫孩子帮忙开饭,他是否能正确无误的摆上适量的餐具,抑或要成人提了又提才拿对?

万丈高楼从地起,基本概念是最重要的。
假如家中要做一个三层置物架,采用三角剪铁(那种L形铁,按要求剪)让高中生去设计买材料完成的话,他是否能自行设计和完成一个稳固的置物架?

我想的就是这种生活数学而已,用以解决生活琐事,哪能参透大师数理概念呢
作者: autumn    时间: 2008-7-12 15:23
其实学奥数目的,应该是培养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只有解方程一种方法.像我看到问题只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小升初时为什么会注重奥数的原因了。
我的数学是很差的,脑子不灵活,所以希望孩子不要像我,所以我赞成把孩子送到外面的培训班学习,可是好像效果不佳。看来我要学习一下99的方法,以及姜爸爸的教法了。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13 22:53
标题: 回复 #64 小狗一只 的帖子
大约25年前,我还是个小学低年级的幼童.厂里有个老太太,膝下儿女有五.人人说她不识数,我不懂什么叫不识数,问她,有几个孩子,答5个,拿出3个核桃,问几个,答:3个,再拿出一个,再问,答:很多.想她有五个孩子,5总该知道吧,于是再 拿出一个,答案仍是很多.于是明白了什么叫不识数.原来她只知道3以下的数.也知道有5个孩子,却不知道5个核桃.

但是就这个老太太,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一样可以准确无误的摆出正确的筷子数.对她,你能说数学就是生活?

托新中国的洪福,我们这一代以及我们的next generation不可能再出现这样的人了.

不可否认,基础的重要性,但是重复的训练基础有没有必要?

解决问题,要看解决什么问题,摆筷子的问题也太小儿科了吧?估计丘教授要的不是这样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这是这样的低要求,估计全世界不是数学家的人都成熊猫了.

至于第二个例子,更是让我觉得搞笑,我不知道现在的高中生究竟有没有这样的能力,我读高中的时候,和同学一起自制电棒赚了点零花钱的.我是在二年级算过鸡兔问题的.

故,有无这样的能力,和二年级的时候有没有研究鸡兔同笼没有因果关系.

用没有因果关系的果来驳斥没有因果关系的因,这样的推论实在是有点奇怪.

话说回来,设计这么个架子,也不是什么难事,也算不上什么发现问题的能力,顶多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估计大多数中学生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还是在最后的动手上吧
作者: 小狗一只    时间: 2008-7-13 23:52
标题: 回复 #66 jiangying 的帖子
僵大人,老太知道有五个孩子,也许不是他自己算出来滴,是身边人告诉他,他记住了。但凡有人问他,他就回答五。

她的数数能力或许只到三,所以三过后就是很多了。

他的数学启蒙只有“三和很多”的概念而已。
家里来了客人,他会正确无误的摆放筷子,或许他采用的是“一对一“概念,并不是加减法。
无论是用“三和很多”(幼儿数学是学“一和很多”概念,这个“三和很多”是我为老太假设的)以及一对一概念都是数学的基本概念,都应用在生活上了,怎能不说数学即生活呢!

正如我说数学大家的数学概念是我所没有的,当然也知道丘教授不会要这种小儿科的能力。我思考的是幼儿数学概念而已(估计是职业病)。重复的训练基础有没有必要,是指笔和纸作业吧?纸笔训练固然重要,让孩童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也是不或缺的。

在数学学习中就是让孩童去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比方说,学校要去郊游,早上八点集合,小朋友要什么时候起床,用多少时间梳洗、换衣、早餐和准备其他才不会迟到?

唉!说起这个置物架,我曾看过一个高材生,剪了铁回来要架起来时,才发现缺少一些横的竖的,螺丝也不够,问他缺什么还答不准,跑了几趟才凑齐材料,这让我觉得好莫名其妙。我估计,他画设计图时是根本发现不了问题,所以也别说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作者: 不解    时间: 2008-7-14 01:38
看完大家的讨论挺长见识的,佩服!“小狗”的观点好像和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一致。别的不知道,反正我们这儿的孩子学习奥数的动力大都是升学。
另有一事:我们孩子用的是马传渔主编的“中国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对一点有些迷惑甚至反感:书中有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应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这些初中的知识,有没有必要让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掌握?我不喜欢,在家辅导时就让孩子按自己的理解去做,用的方法其实和公式一样(毕竟公式是根据方法总结的嘛),我觉得给小孩子总结好公式去套,是不是违背了“奥数”的本意?我还不喜欢给应用题归类,什么归一问题、行程问题、植树问题。。。这都有“套”思维的嫌疑!这也许小时候俺老师没这样教有关系,现在孩子也严重反感这个,我知道这和我的态度有直接关系,请教各位的看法,别误导了孩子啊!
作者: 晴天如去如来    时间: 2008-7-14 05:59
看见恶补两个字,我的心里就凉凉的,孩子反感时正常的,不反感就说明孩子已经对这样的恶补麻木了。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7-14 08:25
现在的孩子们放学一回来,就开始埋头完成各种各样的回家作业,不管有意义的还是没意义的。学校也不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其实,在学生阶段学习的各种基础知识,就是为了将来生活中能够应用呀。而现在呢?毕业了的大学生有很多什么都做不来,但英语6级、8级、中级口译考试、各种证书的考试都可以轻松应付。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14 09:24
标题: 回复 #67 小狗一只 的帖子
我也觉得大量的重复没有必要,真因为大量重复没有必要,所以才要学点更难的

另外前面我也说过,如果家长自己觉得学奥数都没有什么意义,是为了升学,还不如不学.

反正我的孩子一定要学,升学不考也要学.就象当年我学一样(当年升学也不考).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7-14 10:23
僵版主,问你个问题。如果你的孩子对奥数没有兴趣呢?你也一定要让孩子学?那你肯定有方法让孩子对奥数产生兴趣咯?这秘籍是什么?烦请赐教。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14 10:52
标题: 回复 #72 snowyiyi 的帖子
很遗憾,这个问题无法回答.

因为他从1岁多开始,就对数字和汉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也不知道有什么秘诀.洋洋在3岁多的时候,已经知道正负数加减法和简单的乘除法概念,4岁就会做一步应用题和简单的二步应用题.现在培养他看表和计算找钱的习惯,小狗担心的不会在生活中应用是不存在的.说实话,这一年多,我们基本没有培养他的算术能力,我觉得已经够超前了,一直在培养他的短板.人际交往和运动能力.

我现在可以嘴硬,说孩子即使不感兴趣就不让他学,但是如果真不敢兴趣,我能否有这么洒脱?其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我只能说,我自己就喜欢这些东西,从内心里喜欢,内心认为这些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也许是遗传吧,也许是从小的灌输吧,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我不会当爸爸,不会几首儿歌,抱着孩子,只会背数学口诀

孩子一岁时抓周,用一只手同时去抓手机和计算器.现在他是家里手机玩得最熟的,呵呵.
作者: liuxindi    时间: 2008-7-14 11:16
我家孩子就没有专门去学奥数,只是业余时间做着玩玩,他自己觉得还是很有乐趣的。多给孩子一些空间,不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8-7-14 11:58
标题: 回复 #68 不解 的帖子
华数和奥数是不是还有区别?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14 14:40
标题: 回复 #75 梦幻妖精 的帖子
中午咨询了一下高年级家长,也不知道对不对.这是两个竞赛

奥赛要考察解题步骤,即使答案不对,都有可能得分

华赛不考察解题步骤,答错就全丢分.

其他方面都差不多.

目前成都小升初,如果能拿双一等奖,可保送479.任意一个一等奖,基本可以保送.

拿2等奖以上,有资格参加名校单独命题的入学考试.(打的奖学金考试的名义)
作者: autumn    时间: 2008-7-15 06:25
看了73楼的姜的贴,我更坚信,其实学这奥数还是需要一点天份的,有些孩子对数就是敏感,哪怕从没接触过,老师一点也就通了,而有些人狂补也难见效,现在教育发展到人人学奥数,做家长的也很无耐.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7-15 16:06
才发现进这楼。。。。。进来一看,呵呵呵,,,鹅最近正干着这些事,,,,上面大家谈到的奥数教程,奥数典型题举一反三,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没货了,网络找遍了,都没货,看来这两套书不错,。。。另外买了奥数一点通、奥数精讲与测试,奥数训练举一反三,还有仁华学校数学课本(原华罗庚学校)。。。。从内容上看,比较雷同,,,,后四套书,谁用过,给分析分析。。。。。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15 16:10
原帖由 autumn 于 2008-7-15 06:25 发表
看了73楼的姜的贴,我更坚信,其实学这奥数还是需要一点天份的,有些孩子对数就是敏感,哪怕从没接触过,老师一点也就通了,而有些人狂补也难见效,现在教育发展到人人学奥数,做家长的也很无耐.


不太同意,我一直认为什么都是可以培养的.只是我们没找到方法而已.只要找到方法,应该就可以.但是这个方法我还没找到.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15 16:15
标题: 回复 #78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典型的有钱人作风

天下文章一大抄,买这么多,做得完吗?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7-15 16:33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7-15 16:15 发表
典型的有钱人作风

天下文章一大抄,买这么多,做得完吗?

几元钱一本书,鹅还是潇洒得起的 ,,鹅就当废纸也把它买回来先,不买回来,怎么知道谁是珍珠谁糟粕,,,准备一年级的,浪费几块,,,找准了,后面就买一种好了。。。。所以,大家聊聊比较好,,,,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15 16:37
标题: 回复 #81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从以前的帖子看,鲸鱼的强项是英语,数学并不好,建议先打基础.奥数不急.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7-15 16:38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7-15 16:37 发表
从以前的帖子看,鲸鱼的强项是英语,数学并不好,建议先打基础.奥数不急.

数学还没学过呢,咋知道不好呢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15 16:43
标题: 回复 #83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现在都没学,就是不好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7-15 16:44
数学虽然没正式学,但鹅还是做了一些基础工作的,当初就是因为人曰:弹钢琴的孩子数学好。我就让小子早早学琴了      也是最近想着要上小学了,该做些什么呢,语文英语的准备,我就不在这里说了 ,关于数学,我就想到了奥数为突破口。   那些算术之类的,应该不是啥问题吧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15 16:48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8-7-15 16:44 发表
弹钢琴的孩子数学好。我就让小子早早学琴了


晕,缘木求鱼.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7-15 16:50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7-15 16:48 发表


晕,缘木求鱼.

找规律,万物都有联系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15 16:50
翻开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基本都是应用为主,真正的算术,占的比重已经很小了.本来就不是问题,但把奥数做突破口,不顾数学应用的基础.看来小狗的担心真不是多余的.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15 16:52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8-7-15 16:50 发表

找规律,万物都有联系


弹琴,听音乐对开发智力有帮助,这不假,

但是把弹琴当作学数学的准备,匪夷所思.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15 16:53
听君一席话,对鲸鱼未来的数学学习担忧中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7-15 16:55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7-15 16:50 发表
翻开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基本都是应用为主,真正的算术,占的比重已经很小了.本来就不是问题,但把奥数做突破口,不顾数学应用的基础.看来小狗的担心真不是多余的.

关于应用,就像英语,人家说要学语法,你却担心口语。。。。应用和奥数不是非此即彼的。。。算了,奥数俺还没经验,不辨了,还是回到奥数上面来,研究这些奥数书吧,,,应用是另一个话题,不要担心,智慧的家长都会注意的。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7-15 16:59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7-15 16:52 发表


弹琴,听音乐对开发智力有帮助,这不假,

但是把弹琴当作学数学的准备,匪夷所思.

真是一根筋,,,一箭还能双雕呢,,,,,,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15 17:09
奥数学习,其实就是要归纳总结,总结的结果是什么?是公式.

前面 不解 朋友不解为什么要学公式.

事实是这样的,我们现在小学高年级学的数学,在1千多年前数学家研究的东西,中学学的,是几百年前数学家研究的东西.上千年数学家研究的东西要我们10多年学完,什么东西都要自己去摸索,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就需要有公式串起来.但是这个公式不能死背,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然需要用的时候脑袋卡壳,就傻眼了.就象现在的会计,有几个会推年金公式?记得读书的时候考试,我是不喜欢背公式的,常常考试的时候脑袋短路,只得自己推,就是这样,一样可以提前交卷.
如果没有考试压力,确实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推,自己去想,自己去玩,一旦有了压力,就没这个机会了.所以,我认为要学就要早学,这样才有机会让孩子自己去琢磨,学完了,上什么奥数班,那是有压力的,老师只能填,这才会有不解的不解.补救的措施就是背公式的同时搞清楚公式是如何来得.

这个适合所有的理工科目,不单奥数.
作者: autumn    时间: 2008-7-15 21:31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7-15 16:10 发表


不太同意,我一直认为什么都是可以培养的.只是我们没找到方法而已.只要找到方法,应该就可以.但是这个方法我还没找到.

我是在我自己的学习和儿子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总结,我从小数学就差,我映象最深的是在初中有四则运算,一大题四小题共20分,这应该是不难的吧,但我有次尽考了0分.我花在数学上的时间比别人多,上课一样的上,同一班的其他同学就很好.人家很轻松就能掌握的知识点,我却事倍功半.所以我在我儿子身上很注意这点,我就担心他像我一样的脑子,所以我是从一年级就有意让他接触奥数,在与老师的沟通中也证实了我的观点.虽说勤能补拙,但我想要补奥数这拙不是一般的勤能补上的.
作者: dodo9427    时间: 2008-7-15 23:33
看了这个贴,学到很多经验,谢谢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7-16 09:43
原帖由 autumn 于 2008-7-15 21:31 发表

我是在我自己的学习和儿子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总结,我从小数学就差,我映象最深的是在初中有四则运算,一大题四小题共20分,这应该是不难的吧,但我有次尽考了0分.我花在数学上的时间比别人多,上课一样的上,同一班的其他同学就很好.人家很轻松就能掌握的知识点,我却事倍功半.所以我在我儿子身上很注意这点,我就担心他像我一样的脑子,所以我是从一年级就有意让他接触奥数,在与老师的沟通中也证实了我的观点.虽说勤能补拙,但我想要补奥数这拙不是一般的勤能补上的.


勤不见得一定能补拙,但是兴趣可以补拙,思考可以补拙。

数学的学习方法是不同于语文、英语的,我相信语文英语多读、多用功肯定有好处。

数学不仅需要多用时间,还需要得法。感觉你是带着压力、带着责任来学数学的,是打开书看着学的,不是合上书想着学的(不知这感觉是否正确?)。其实数学需要带着兴趣、带着思考学习,用你不看书或是没有书的时候来时常想想的,能坚持不看答案独立想出答案绝对有成就感,如此就培养了更高的兴趣和自信心,然后继续思考-有兴趣进入了学数学的良性循环。带着压力的学习方法是恶性循环。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7-16 09:46
标题: 回复 #94 autumn 的帖子
我在本楼#3帖子中有如下一句话,不妨参考一下:

建议楼主每天讲解完以后,也要留一两道新的题型,让女儿思考,可以慢慢培养兴趣。
作者: 跟风儿    时间: 2008-7-16 10:17
我没什么管过孩子,让在学校跟教师学,有时老师可能要求做点题,这时就有笔记,我从没看过她的,有时她会给我讲一点难题,一般我是不会做的,都是她教我。呵呵。但到了假期,我给她买相对年级的题让她做,一般是利用每年的两个假期一共做完一册就可以了。现在我们正在进行二年级的,这个假期一定要把二年级的做完才行呢。呵呵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8-7-16 11:57
我高中时候的数理化都比较好,学得比较轻松的那种

大学的高等数学、流体力学这些怎么勤都补不起来,都是低空飞过。。。。。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7-16 13:59
标题: 回复 #99 梦幻妖精 的帖子
那是因为你自学能力差,不适合大学生活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