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当年的神童在哪里? [打印本页]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4-5-17 19:31
标题: 当年的神童在哪里?
记得八十年代初那些神童吗?如今发展最好的是大学教授吧,神在何处?早期教育的结果可不是培养神童呀,家长们,注意,神童不能代表快乐人生!
作者: 梅边吹笛儿    时间: 2004-5-17 19:40
早期教育培养正常的快乐生活的人。
作者: 泽    时间: 2004-5-17 20:49
梅边吹笛儿+-->引用:梅边吹笛儿 早期教育培养正常的快乐生活的人。
同意,可以望子成龙,但万万不可以逼女成凤。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4-5-17 20:52
泽+-->引用:泽 同意,可以望子成龙,但万万不可以逼女成凤。
呵呵~呵呵~
作者: 顾非    时间: 2004-5-17 20:58
何出此言?
作者: 顾非    时间: 2004-5-17 20:59
早期教育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4-5-17 21:03
》早期教育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对,孩子17天就该开始认字了。
作者: 好运妈    时间: 2004-5-17 22:58
jianl+-->引用:jianl 》早期教育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对,孩子17天就该开始认字了。
孩子17天开始认字?真的是超级神孩子了,按照杜曼的理论,17天大的孩子是看黑白轮廓图的,尚没有能力focus,怎么去认字? 早期教育和胎教一样,重要而且有效,但是应当用科学的方法。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4-5-18 08:26
好运妈+-->引用:好运妈 孩子17天开始认字?真的是超级神孩子了,按照杜曼的理论,17天大的孩子是看黑白轮廓图的,尚没有能力focus,怎么去认字?

早期教育和胎教一样,重要而且有效,但是应当用科学的方法。
这里有个朋友试图把17天的孩子搞醒,教他点东西啊。
作者: 好运妈    时间: 2004-5-18 08:31
其实给新生儿看黑白图,在欧幕洁的书里也有啊,只是看的方法不一样,欧幕洁的书强调的是挂在婴儿视野可及的床边,好像记得还看到过网上有卖布制的这种黑白图案的玩具。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4-5-18 08:46
有很多家长的错误观念在于,早期教育就是开发智力,多教授孩子知识,大错特错!这样的家长们自己不会享受人生,又要让自己的孩子品味人生苦短!最高深的教育者,是教会孩子如何快乐生活!说实话,自己也不能做到,惭愧!
作者: chineye    时间: 2004-5-19 02:38
同意楼上的,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健康健全的童年,帮助他们性格,人格的完善,而不单纯是智力上的开发,我们现在应该看到情商对于人的重要性啦。
作者: 里仁    时间: 2004-5-19 08:34
[转]我国超常教育步入世界前列

新华社消息来自权威部门的消息说,我国对于智力超常者的教育实践和研究已经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形成了大、中、小学相联系的超常教育体系,对智力超常者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成效显著。


据了解,自1978年以来,我国有13所大学、20所中学和一些小学相继开展了超常少儿教育研究,这些学校在大范围内有组织地成批选拔天才少儿,对他们进行集中、系统和严格的特殊培养和教育。


中国科大率先探索


24年前,经中国科学院批准,21名不满15岁的“神童”经过严格考试,成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首届学生。如今,少年班已毕业的700多名学生中,80%以上考取了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研究生,10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这一比例远远高出普通本科生。


科大少年班还培养出了中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1岁)、最小的研究生(15岁)、最年轻的博士(23岁)、副教授(26岁)、教授(30岁)。少年班的优秀毕业生正在国内外学术科研和经济领域中崭露头角,出色的成绩令世界瞩目。


“神童”大多出自教师家庭


在我国,大学少年班往往被蒙上神秘的面纱,少年班学生更是充满传奇色彩。对大多数人来讲,少年天才就是“神童”,是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其实,这些神童并不“神”,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才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朱棣文实验室工作的庄小威博士,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87年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她的父亲庄礼贤和母亲朱仁芝都是科大的教授。两位教授说:“我们从没有给小威以特殊的教育,也从不强加给她额外的学习内容,我们要做的是尊重和引导她的爱好,让她学得轻松,玩得快活。”


进入科大的“神童”有几个共同特点,即家庭教育比较好;早期教育开发得好,基本上都上过幼儿园;学习习惯好,按时就寝;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中国科大少年班的一位班主任说:“神童70%以上来自知识分子家庭,其中父母是中小学教师的占多数。”他说:“中小学老师比一般的知识分子更懂得如何‘早期诱发’,启迪智力,特别重视培养和调整孩子的学习兴趣。”这位班主任批评说:“很多家长对教育的功能不了解,一味望子成龙,违背了教育规律。教育还是孔夫子说的要因材施教。”

十二龄童“跳”入科大少年班


戴着一幅圆圆的小眼镜,穿着可爱的卡通衫,走起路来又蹦又跳。12岁的夏阳(化名)看样子还是个小学生,事实上,他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002级的一名新生。


来自西北偏远地区的夏阳,是中国科大今年招收的年龄最小的大学生。天资聪颖的他,从小就一路“跳级”,小学只上了两年,初、高中总共才读3年,即以优异的笔试成绩和出类拔萃的口试表现,“跳”进了这所全国著名的理工科大学。


小夏阳将在这所大学完成四年学业,如果顺利毕业,他获得学士学位时将是16岁,而这只是其他孩子念高中的年龄。


中科大数百名“神童”成材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网大董事长黄沁、被授予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的卢征天、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纳米碳管的秦禄昌、世界上第一位认知学博士张家杰……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毕业生名单上,有着一连串炙手可热的名字。


“少年班成立20多年来培养出数百名杰出人才,他们活跃在国内外知名学府、科研机构和经济领域,一般在30岁左右就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兴奋地说,“理想远大,对在尖端科学领域赶超国际一流水平有一种紧迫感,是少年班毕业生的一个共同的特点。”
作者: 里仁    时间: 2004-5-19 08:36
以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诞生为标志,超常教育在我国已有24年的历史。据统计,目前已培育“神童”约290万。这些“神童”如今又在哪里呢?

    现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张亚勤,他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第二期,23岁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曾担任美国四大研究中心之一的Sarnoff公司多媒体实验室总监,31岁成为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1999年回国,加盟微软。

    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的谢敏则是14岁考进中国科技大学第二期少年班。15岁受国家公派,留学瑞典,先后就读于斯德哥尔摩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和利彻平大学。1987年,年仅23岁的他获利彻平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1991年他荣获“李光耀顶尖科研奖”。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4-5-19 12:17
希望他们都成材,而不是成神
作者: 用心才会赢    时间: 2004-6-3 13:19
“少年班已毕业的700多名学生中,80%以上考取了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研究生,10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这一比例远远高出普通本科生。 ”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成绩真不错!

“以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诞生为标志,超常教育在我国已有24年的历史。据统计,目前已培育“神童”约290万。这些“神童”如今又在哪里呢?”

290万啊!!!  其他“神童”的命运如何??
作者: Angle2001    时间: 2004-6-3 13:29
早期教育培养正常的快乐生活的孩子
作者: szanny    时间: 2004-6-3 15:50
为什么总有人认为智力超群的孩子就不快乐呢?就人格不健全呢?真是奇怪啊!

我在出差的飞机上偶遇一位“神童”的爸爸,他说他的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很快乐,因为学习轻松啊,虽然轻松却总是第一啊,这样的孩子比同龄孩子压力小得多,能不快乐吗?快乐的孩子人格会有缺陷吗?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4-6-3 22:09
里仁:据统计,目前已培育“神童”约290万。

那我们岂不是在仙境里?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4-6-3 22:11
问题:1、中国儿童与神童的比例?
      2、神童们都忙什么,还在培养神童?
      3、现在的中国需要神童多还是技术工多?
作者: polizia    时间: 2004-6-3 22:29
好运妈+-->引用:好运妈 其实给新生儿看黑白图,在欧幕洁的书里也有啊,只是看的方法不一样,欧幕洁的书强调的是挂在婴儿视野可及的床边,好像记得还看到过网上有卖布制的这种黑白图案的玩具。
我买了一个,说是让宝宝多看黑白图,可以对视力有好处。结果,宝宝一个多月挂出来的,当天晚上就哭闹着不好好睡觉。于是,宝宝她爹把责任都推在这个黑白图上,说是宝宝看了花眼。从此,黑白挂就锁进柜子了。xixi
作者: LMX9493    时间: 2004-6-3 22:30
那么doman教育是“神童教育”吗?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