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滥用抗生素警钟 老人小孩是受害主体 [打印本页]

作者: xfddl    时间: 2008-6-24 20:48
标题: 滥用抗生素警钟 老人小孩是受害主体
 深读指引:中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抗生素的负作用会使身体器官受损,而且滥用抗生素将会破坏体内的正常菌群,使病菌耐药性增强而导致疾病无药可治。

  我们当中许多人都有滥用抗生素的经历,滥用抗生素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除了医生水平及患者缺乏医学知识这些医学因素外,在中国:医药不分、以药养医导致医生乱开药、开贵药;药店无需处方可随便买到抗生素;药厂过多一窝蜂重复生产抗生素,导致无序竞争;滥用抗生素无“法”监管等体制、法律方面的因素,都使滥用抗生素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一上来就用高档的抗生素


  26岁的李小姐结婚才一年多,老是出现泌尿系统感染。最开始发生尿频尿痛时,她去看医生,医生问她是自费还是报销。在外企工作的李小姐可以报销90%的医疗费用,所以平时看病都不计较开进口药还是国产药:“没关系,你就开好一点的药吧。”于是,医生大笔一挥就开了三盒抗生素××胶囊,一盒六粒二十多元。李小姐回去一吃果然就把感染控制住了。但没过多久,李小姐又出现了同样的症状,这次她“聪明”了,不用去医院排队挂号,自己把上次剩的药吃了,病又好了。

  李小姐索性到药店去买了十多盒这样的抗生素,放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如此操作三四次,她就发现药不太灵了,于是自己加大了剂量,还是好不了。

  后来,李小姐也觉得情形不对,去找了一位做医生的朋友。朋友一看就皱眉头:“怎么一上来就用这么先进的抗生素?”他告诉李小姐,医生给她开的这种药,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就是不管你是什么细菌造成感染,用这个抗生素基本都能抗感染。

  后来李小姐在朋友的指导下,吃了几块钱清热、利尿的中药,很快就好了。

  李小姐的经历许多人都有过,一位医生说:“这就是典型的滥用抗生素,我女儿生病的时候,我自己给她开药,从来不用先锋,最多只用到青霉素,几块钱就搞掂的那种。现在抗生素滥用得太严重了,像过去得了扁桃体炎,打点青霉素就可以了,可是现在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了,怎么办呢?医生就用更高档的抗菌药,还是不行,这样一级一级地往上,走进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这样的结果就是人类又要回到抗生素发明以前的黑暗时代。一个普通的细菌性肺炎都会成为致命的可怕的绝症!”

  一名在急诊一线工作多年的医生痛心疾首地向记者讲述了行医生涯里所见所闻的一些“用药怪现状”:

  有的医生手术前三天就让患者服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还有的医生加大剂量,延长疗程,如规定剂量为0.1克-0.25克的药品就选用0.25克最高剂量;

  规定疗程为3-7天的就选用7天,甚至10天。


  每年8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


  滥用抗生素的后果是严重甚至致命的:

  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中心主任郑彦云称,目前国内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又有40%死于抗生素滥用。

  国际上一组最新数据可见一斑:目前世界各国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其中的5%出现致残、致畸、致死、住院时间延长等严重后果,住院死亡人数中有3.6%-25%是吃药吃死的(药源性致死)———悲哀的是,许多患者家属还认为病人是生病致死的,而不知是“药”死的———郑彦云认为,保守地估计,药源致死的国内住院病人至少在20%以上。

  赵香兰教授则告诉记者一个真实案例:前不久北京一位病人做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为了预防感染,医生给他用了大剂量的抗生素,结果过量抗生素的使用引起了腹泻。医生又用抗生素止泻,结果腹泻越来越厉害,生命垂危。专家会诊后,诊断是滥用抗生素导致的“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立即停用抗生素,并采用生态平衡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一开始就选择高档、先进抗生素的结果就是细菌们对抗生素越来越有“抵抗力”了。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赵香兰教授举了几个例子:

  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耐药率已经达60%-70%;

  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曾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现在是70%肺炎球菌耐药。

  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无效引起的。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首先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死亡达50多万人。

  与细菌对抗生素迅速产生的“抵抗力”相对应的,是研究开发一种新抗生素时间的漫长。据悉,医学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


  医生、患者、厂家、商家“合谋”滥用


  有专家在检讨目前造成我国抗菌药物滥用的主要原因时,认为除了作为“治病救人”的医生难辞其咎外,患者、商家、厂家在这场“社会灾难”中也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


  医院:用高档抗生素“撒大网捞小雨”

  王育琴认为,抗生素滥用更主要是来自医生的因素:一是医生一上来就用抗生素、用高档抗生素的“撒大网捞小鱼”的错误做法既有医生业务水平局限的因素,也因为受到患者的压力因素,病人要求使用抗菌药物、用新药、贵药、要求多开药、开好药等;此外医生出于对治疗效果的担忧,如希望一次或一针必须治好病,怕出事担风险,也倾向用抗生素。

  还有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在目前国内医药不分的情况下,一些医院和医生靠销售药品的收入维持生存,或要获取药品“回扣”,也导致多开药开贵药。

  广州市的三甲医院购入的全部药物中,抗感染药物以26.8%的比例居于首位;1996-1998年广州地区35家医院抗感染药物用药结构比为33.85%,总的使用率在上升,反映了医生对抗菌药依赖程度较高。

  而一位曾在国内行医、后考取美国医学博士的美籍华人医生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尖锐地指出,在国内,甚至有些医生吃完饭后回医院做手术,明知带菌操作的后果,却懒得对自己严格消毒,一切给患者大量服用(或打点滴)抗生素“搞掂”细菌。

  药店:卖处方药不用看处方

  记者随机对广州部分平价药房做了调查,发现大多数药房实行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开销售仅流于形式,药房对消费者购药都是“来者不拒”———市民在处方药柜台可随心所欲买到任何级别、任何用量的抗生素,消费者仅看说明书自己判断病情按想象中的“需要”买药,药店里担当“用药指导”的驻店药师除了推荐消费者多买药外,没有一家药房的药师发出“一定要按量、按医嘱服药”忠告和建议。

  一些受访市民甚至不知道“抗生素是处方药,应有医生处方才能购买。”

  而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目前许多药店里的营销员药品销售的提成远高于工资,为了多卖药,谁也不会主动向购买抗生素的消费者提出“出示处方”的要求。

  有人统计,现在药店销售人员70%以上没有经过正规的医药知识培训;而80%以上的购药者会向药店销售人员咨询,其中大多数最后会采纳其意见选药。

  患者:头痛脑热都会自用抗生素

  由于平价药房的普及,在我国一些城市,80%的家庭小药箱内都有抗生素储备,人们习惯一有头痛脑热或喉痒咳嗽就自用抗菌药物。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王育琴分析认为,患者滥用药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赶时髦吃药,看广告吃药,不懂科学用药知识,不按医嘱用药;或仗着自己“有钱”,单位报销要求医生用新药、贵药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药厂:一窝蜂生产抗生素

  药品生产和商业企业的“混战”也为抗生素“流行”造就了条件。

  目前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有四千多家,流通企业有数万家,而国内企业生产经营的抗生素大多是“仿制药”,重复生产严重,如“阿莫西林”一种,国内生产的企业就超过100家,“先锋”的生产企业就超过200家,这就直接导致药品流通渠道混乱、无序竞争严重。

  企业为了生存,就违规以广告(抗生素属处方药,按规定不准在大众媒体打广告)、蒙骗、送回扣、价格战、产品说明书少讲药品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方式,千方百计将抗生素卖到消费者手中。

  另外我国目前农牧业中广泛滥用氯霉素等抗生素,人吃了这样的食品导致体内耐药情况加剧。


  儿童是滥用抗生素最大受害者


  一项对数座城市居民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的调查显示,广州居民的耐药程度达17%,高于国内15%的平均水平,广州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提供的数字显示,广州儿童该项耐药率更高达50%。对儿童随便使用抗生素是否更容易受到伤害,记者就此问题本周采访了广东医学会儿科分会会长李文益教授。

  李文益说,儿童是滥用抗生素恶果中的最大受害者,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儿童身体里面细菌耐药率增高。

  其次最严重的问题是,由于儿童身体内的各种器官发育还不成熟,而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和杀灭人体正常菌群的危害性,那样很容易残害或者潜在地残害儿童的身体器官,例如许多抗生素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滥用抗生素就容易造成肝脏功能的损害,又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容易造成儿童的耳聋和肾损害;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等对儿童软骨有潜在损害;氯霉素则可导致骨髓抑制和儿童灰色综合征。

  再次,对儿童滥用抗生素,最恶劣的影响是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的破坏,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进而引起二重感染,所谓二重感染是指人首先有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经大量使用抗生素以后,出现真菌感染,例如鹅口疮、念珠菌肠炎、全身性念珠菌、曲菌感染等

  还有,滥用抗生素增加了药物引起人体过敏的机会。如最近新华社的消息,儿童哮喘病的增多,就与滥用抗生素有很大关系。


  抗生素滥用无法监管

  既然在抗生素滥用及药品不良反应问题上医生、患者、厂家、商家都有责任,那么如果患者身上发生“因药致病或致命”该由谁负责呢?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处处长颜敏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明确责任的归咎问题,首先要划清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事故、药品质量事故的界限。

  假劣药和医生违规超范围用药,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药品管理法》以及《民法通则》等“紧箍咒”管理。而药品不良反应是医学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用药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的,不是由审批不严、药品的质量或医生的处方有问题造成的,国内医生普遍存在的“合法不合理”滥用抗生素情况,国内至今无法规监管,全靠医生凭良心、水平和自律约束。

  但是,在我国,对付抗生素滥用的一些措施也在逐步实施:

  明年7月1日起,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药师处方才能销售。

  本月至明年1月,广东省将在全省推行“加强抗菌药物监管,促进合理用药”大型系列公益宣传活动,包括钟南山在内的一批医药界权威人士都积极参与抗生素滥用“纠正运动”中。

  一些医院也开始行动,如广东省人民医院就专门成立了院内使用抗生素调查组。专门针对抗生素使用临床监管的相关法律也正在酝酿出台。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大国


  国内已有多名专家纷纷痛陈一个严酷的现实: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抗生素滥用问题已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因感染造成的死亡病例中,呼吸道疾病、感染性腹泄、麻疹、艾滋病、结核病占85%以上,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对一线药物的耐药性几乎是100%(这也是最近肺结核在世界一些国家死灰复燃的原因之一)。

  而与世界其它国家比,我国已成为抗菌药使用大国。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使用量、销售量列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我国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在15%-30%)。WHO的最新资料也显示,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滥用抗生素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抗生素就是消炎药,牙龈、咽喉、扁桃体,什么发炎、头痛脑热都可以用。


  专家: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它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而对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病毒引起的炎症,如病毒性感冒等炎症就没有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有害无益的。而引起“头痛脑热”最多的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用抗生素也是无效的。


  误区二:越贵的抗生素越能“杀”细菌。


  专家:抗生素的确有低档、中档和高档之分,临床上叫“窄谱”、“广谱”。窄谱就是应用范围窄,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细菌的,广谱则对各种类型的细菌都有效,不过广谱药的耐药细菌更多,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

  另外,“药品越贵越好”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其实每种抗生素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比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也便宜,再加上人们不经常使用,疗效反而可能更好。而且老药有什么不良反应都比较明确,新上市的药物则不同,它的一些较为罕见的不良反应人们还没有发现,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由于人们对其没有认识,造成诊断上和治疗上的困难,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


  误区三:抗生素用的种类越多,越容易防止细菌漏网,从而更有效地控制感染。


  专家:临床没有明确指征不宜联合应用抗生素,不合理的联用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机会。过多的药物联合应用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用药种类越多发生率越高,如合用5种药物不良反应率为4.2%;6-10种为7.4%;;11-15种为24.2%;16-20种为40.0%;21种以上不良反应率高达45.0%。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6-24 21:44
尽管大家都知道滥用的害处,可是决定权不在咱手里,也很无奈。去年BB咳嗽吊水,大夫开的就是先锋,俺问能不能开青霉素,医生立马就来脾气了,把病历往俺跟一推:“你要是能开你就开吧!!”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8-6-25 00:02
标题: 可 怕
太 可 怕   
我 儿 子 看 病  医 生 就 经 常  可 以 说 是 每 次 都 开 抗 生 素  有 时  我 们 家 长 也 不 知 道  问 了 医 生 才 说 是   心 里 真 的 是 非 常 着 急  吃 了 对 身 体 不 好  不 吃 又 不 行  
我 的 观 点 还 是 尽 量 不 要 吃
作者: halfcent    时间: 2008-6-25 01:50
我们的医生倒是不滥开抗生素,可是每次孩子嗓子疼都非得抠嗓子取样化验是不是链球菌感染,孩子现在怕极了这一招。
作者: xfddl    时间: 2008-6-25 10:47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1、青霉素类:为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疗效高,毒性低。主要作用是使易感细菌的细胞壁发育失常,致其死亡。人、哺乳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因此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哺乳动物机体细胞几呼无影响,因而对人体副作用较少。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药有: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仙)、苯唑青霉素等。

2、头孢菌素类:本类抗生素自6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习惯上依据时间及对细菌的作用,分为一、二、三代。常用的有: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头孢唑啉(先锋霉素Ⅴ)、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Ⅵ)、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曲松(罗氏芬)、头孢噻肟(凯福隆)、头孢哌酮(先锋必)等。


3、氨基糖苷类:本类抗生素性质稳定,抗菌普广,在有氧情况下,对敏感细菌起杀灭作用。其治疗指数(治疗剂量/中毒剂量)较其它抗生素为低,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耳毒性。常用的有:链霉素、庆大霉素、霉卡那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4、大环内酯类:本类抗生素均含有一个12—16碳的大内酯环,为抑菌剂,仅适用于轻中度感染,但是为目前最安全的抗生素之一。红霉素为本类的代表,临床应用广泛,对青霉素过敏者常以本品治疗。近年来研制开发了许多新品种,临床效果显著,如阿奇霉素(泰力特、希舒美)、克拉霉素、罗它霉素、地红霉素等。常用的还有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等。

5、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本类抗生素可沉积于发育中的骨骼和牙齿中,反复使用可导致骨发育不良,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良,自妊娠中期至3岁,危险性最大,并可持续至7岁甚至更久,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8岁以下小儿禁用。


6、氯霉素类:本类抗生素特点是脂溶性高,易进入脑脊液和脑组织,并对很多病原体有效,但可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包括氯霉素、琥珀氯霉素等。

7、林可酰胺类:包括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8、多肽类及其它抗生素:本类抗生素结构复杂,按结构特征难以归类,如万古霉素、多粘菌素E、磷霉素、制霉菌素等。


临床上还有一些广泛应用的合成抗菌药物,主要有磺胺类(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等)、喹诺酮类(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及其它合成抗菌药物(痢特灵、甲硝唑、黄连素等)。
作者: zhaoyz    时间: 2008-6-25 13:11
真详细,虽然早知道抗生素不能乱用,但现在医生倒是把抗生素拿来当常用药,医生有一定的责任,但我觉得跟家长自己也有关,象病毒性感冒发烧都要有个过程,少的得两三天,长的要五六天才能好,但经常听到很多人在说怎么这么多天还不好,骂医生真烂的话,也经常听妈妈们说哪个医生很历害,吃一下药第二天马上好,可不知道太过容易的好其实都是用了较强的抗生素。每次去医院偶都让医生少开抗生素,有次问医生为什么抗生素都不能乱用,但每次都要用,医生是这样回答的:孩子抵抗力弱,病几天都会有炎症,有炎症了就要消炎。消炎也就是要用抗生素。
洋洋好象做过青霉素过敏检测,会过敏,但偶不知道阿莫西林就是青霉素类药 ,还偶尔给他吃阿莫西林,仔细对照了一下,洋洋用过阿莫西林、头胞、阿奇霉素、林可霉素 ,还挺多的,以后还是要尽量少要些。
作者: 清香森林    时间: 2008-6-25 14:23
对孩子的自身抵抗力要有信心,别一有咳嗽留涕就想着往医院跑.
作者: iceplant    时间: 2008-6-25 20:04
知道副作用大,对小孩不好,可是不按医生的处方办能怎么办,自己又不会看病
作者: asyzyq    时间: 2008-6-26 21:44
有时间多看看萧言生的《儿童经络使用手册》这本书不错,宝宝生病总得有个过程,平常我们多给宝宝按摩脊背,多通通小手心,每个手指头都是一个穴位,相信会对宝宝有用处的。
作者: wufan    时间: 2008-6-26 21:58
是啊,如果吃了抗生素感觉头晕晕的,人很饿的感觉
作者: tuton    时间: 2008-6-27 20:25
对孩子的自身抵抗力一定要有信心!
作者: xfddl    时间: 2008-6-29 22:58
对于现代社会的绝大多数人来讲,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听起来似乎很玄。如果从生物和化学的角度来解释中医药,大家似乎更容易接受。所以,从化学和生物的角度来跟大家分享一些医药常识吧。
先谈谈被现代人overuse的抗生素(antibiotics)。
人体自身有防御系统——免疫系统。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像一个军队,即帮助我们抵抗外界的侵入(例如细菌、病毒等),又能镇压内乱(细胞癌变等)。当免疫力很好的时候,人就不容易生病,即使是感染到细菌病毒也能很快自身恢复。可是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保养自己,让自己的防御系统加强。反而是稍微有点小毛病,就服用抗生素,也不管是不是对证。

一般情况下,抗生素(antibiotics)只作用于细菌(bacteria),对病毒(virus)完全无用。如果你得了流感,却服用抗生素,那就是牛头不对马嘴了,因为引起流感的是病毒(virus),不是细菌(bacteria)。题外话,打感冒疫苗(flu vaccine)真的是完全没必要!我们得了一次腮腺炎,就不会得第二次;出了一次水痘,也不会出第二次。因为得了腮腺炎、水痘后,我们的免疫系统就记得引起腮腺炎和水痘的病毒的样子。下次它们再来入侵的时候,免疫系统就把它们通缉剿灭。可是没有人得了一次感冒就再不会得第二次。为什么?因为感冒病毒成千上万种,这次感染的和上次感染的不一样。所以,打了感冒疫苗后,也不可能产生针对这成千上万种感冒病毒的抗体,当然就是没用的啦。
另外,抗生素有抑制免疫系统(immune suppression)的作用。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军队。抗敌本是军人的职责,现在从外面请了职业杀手,军队的军人就不用工作了。长期下来军人就忘了本职,甚至变得敌我不分了。所以,长期服用抗生素,免疫力就会越来越低,当然就越来越容易生病。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就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现在越来越多的新病被诊断为“自身免疫疾病”,这与抗生素的滥用有着必然的联系。
服抗生素会产生抗药性,也就是说,服用一段时间后,这种原本很有效的抗生素对你就失效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在细菌和抗生素的战斗过程中,大部分细菌会被抗生素杀死,剩下的那小部分为了生存会产生变异,变成更强壮的细菌。变异了的细菌对这种抗生素就产生了抵抗性。这时候,需要更强的抗生素才能对付这些死里逃生的细菌。同样的戏剧会继续上演……研发越来越强的抗生素的最终结果是培养出一批超级无敌细菌。到时候就真的大祸临头了。
中药当中,不少药都有抗菌作用,例如黄连、黄芩、黄柏等等。可是,中药用了上千年,即没有产生抗药性,也没有抑制免疫系统。跟西药抗生素比,中药“抗生素”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一味中药就有上百种化学成分。一个处方又有好几味中药。一碗黑黑的汤药跟一颗抗生素相比较,其化学成分要复杂千百倍。这些成分当中,有抗菌的,有提高免疫力的,有利小便的,有刺激副交感神经的……它们就像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把细菌杀掉或赶跑,又不伤人体本身。也正因为这不是单兵独斗,而是团队工作,细菌无法同时对所有的成分产生抗药性,服中药也就不存在抗药性的问题了。另外,因为其中有顾及免疫系统的成分,所以不但不存在免疫力抑制的问题,而且会加强免疫力。
有趣的是,一些天然抗生素,例如黄柏里面的小檗碱(berberine,又名黄连素),不仅具有抗菌作用,而且有抗病毒和抗癌作用。那是不是应该把这些天然抗生素从中药中提取出来,纯化变成西药呢?这是现在的药物化学家做的工作。本人是药物化学出身,却不认同这种中药“西药化”的做法。除了小檗碱,黄柏还含有黄柏碱(phellodendrine),黄柏酮(obakunone),黄柏内酯(obakulactone)等等其它成分。小檗碱也是黄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黄连的10%左右)。懂中药的人都知道,虽然黄连和黄柏都是清热药,但是它们的作用不尽相同。黄连清中焦湿热,又善泻心火;而黄柏除下焦湿热,又能兼补肾阴。更何况中医治病时,往往是用多种中药配伍成一个处方,例如“白头翁汤”里不仅有黄柏和黄连,还有白头翁和秦皮。这也就说明,单纯一个小檗碱是不能全部代表黄柏和黄连的。黄连素在中国是已经上市的药物,可是它的药用只是黄连和黄柏药用的一小部分。
抗生素是西药学观点“single bullet, single target”的产物。100多年前,药物学家认为针对一种疾病(single target), 只需要一个化学药物(single bullet),就可以治愈这个疾病。所以,药物学家们致力于研究药力超强的药物(magic bullet)。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受体(receptor)被生物学家发现,现在大家越来越倾向于“multiple bullets, multiple targets”的新观点。而这所谓的新观点,中医却用了几千年了。可是,从化学和生物的微观学角度,化学家和生物学家怎么也搞不懂中医的处方是怎么开出来的。是的,从古至今,绝大多数中医不懂化学,不了解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不懂分子生物学,不知道什么是受体。可是他们却可以做到“随手拈来都是药”。那我们就不得不慎重思考用以指导中医开药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了。
    如果你平时很少服用抗生素,真正感染了细菌,又无法看中医时,服用药力缓和的抗生素(例如黄连素、鱼腥草素钠等)就足以解你燃眉之急。若是平时常服抗生素,到了真正需要的时候,恐怕强力抗生素对你也无用了。所以,请三思而后行。(待续中)

作者: xfddl    时间: 2008-7-3 14:15
抗生素使用的误区
  孩子得病,家长往往焦急万分,总是希望能马上用药且立即见效,由于对抗生素认识的误区,有时过于强调抗生素在病程变化中的作用,甚至在疾病的治疗中依赖抗生素,常见的问题有:
  1、发热即是有炎症,就应该使用“消炎药”。有的家长急匆匆带着高热的孩子到医院就诊,并告诉医生在家已经服用抗生素了;有些家长就诊时强调,孩子发热一定要用抗生素病才能好;
  2、不就诊,随意服用家中现有抗生素,缺乏选择性;
  3、几种抗生素同时服用或频繁换药;
  4、随意停服或间断服用,认为不发热即为病愈,或为省事不按药物说明服药,随意减少用药次数;
  5、预防用药,认为孩子病了,用上抗生素就安全了,就可以不出现合并症或并发症了。



抗生素该怎么用
  针对以上存在的抗生素使用误区,下面简要介绍抗生素使用原则。但是,由于小儿病情的多样性及多变性,孩子生病,还是应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病情作出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1、由医生来判断是否应用抗生素
  发热、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所致,而在感染所造成的疾病中,病原菌可能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对上述症状的原因作具体分析,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
  小儿患病应看医生,由医生根据小儿病史、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状况,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诊断,根据诊断由医生确定是否需用抗生素治疗。通常,在常见病原菌所致感染性疾病中,由细菌、支原体感染造成者需用抗生素,而病毒(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菌)感染造成者则不需使用抗生素。切不可孩子得病即用抗生素。
  2、病原菌不同用药也不同
  儿童期易患感染性疾病,但各年龄阶段、不同季节易感的病原菌不同,另外,发病季节及当时流行疾病状况对临床诊断亦有很大作用。通常根据临床诊断,医生可以推断病原菌的种类,或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如对病原菌诊断不明,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家长为病儿自选抗生素,缺乏针对性,可能造成疗效不佳或无效,并有可能诱发耐药菌的产生,造成后期治疗的困难或耐药菌的传播。
  抗生素无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判断药物好坏、高级低级是没有道理的。
  3、不能盲目同时服用两种以上抗生素
  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同时使用称为联合用药。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有可能造成用药无效的后果。通常,有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或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又或者较长期应用抗生素细菌产生耐药性可能者,以及联合用药可使毒性较大的药物剂量得以减少时,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用药。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疗的感染性疾病仅用一种抗生素即可,多用药多保险的想法是错误的。 
  4、药物剂量由医生来确定
  针对病原菌选药后,需从患儿病情、药物在体内代谢特点、给药顺从性等方面考虑,来决定给药剂量及方式。为确保抗生素很好地发挥作用而不对机体产生危害,掌握恰当的抗生素剂量是必须的,在儿童,药物剂量通常是由医生根据诊断、病情、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得出,另外,亦应考虑小儿机体代谢状态,对患有肝、肾疾病的小儿,除应避免应用具有相应毒副作用的药物外,还应仔细考虑用药剂量。认为儿童用药即为简单的成人剂量减半的概念是错误的。 
  抗生素治疗疗程因疾病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对现有治疗的反应等而异,具体应咨询医生,认为症状消失即为病愈的概念是错误的。
  5、一般不需预防用药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目的在于预防1~2种特殊细菌侵入伤口或血液循环而发生感染,部分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由此可见,通常情况下不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6、警惕不良反应
  应用抗生素应注意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及二重感染。过敏反应形式多样,轻者可出现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哮喘,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毒性反应可见由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庆大霉素等引起的耳聋等。由于抗生素应用后杀灭或抑制了敏感细菌,未被抑制的菌种可大量繁殖,发生菌群紊乱,因而在用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霉菌、耐药菌等引起的二重感染,此种感染可为较轻的局部,如口腔、胃肠道的感染,亦有可能发展为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 老鱼儿    时间: 2008-7-5 01:43
原帖由 asyzyq 于 2008-6-26 21:44 发表
有时间多看看萧言生的《儿童经络使用手册》这本书不错,宝宝生病总得有个过程,平常我们多给宝宝按摩脊背,多通通小手心,每个手指头都是一个穴位,相信会对宝宝有用处的。


这位妈妈,这本书你去网上GOOGLE一下。我在中医论坛看到的,是一本错误百出的书。行内的人评论很差。这个萧言生是做什么的,我到现在也还没有找出来这个人的具体联系方式。千万慎用。
作者: xfddl    时间: 2008-7-11 14:13
严格意义上讲,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比如说我们针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甚至抗肿瘤的药物都属于抗生素的范畴。但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医疗当中所指的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病毒微生物的药物它的种类是相当多的。大概可以分成十余种大类。在临床上常用的应该有一百多品种,比如我们常用的青霉素一类有很多的品种。头孢菌素、红霉素类也有很多种。每一种类都有自己的特点。

抗生素与抗菌药和消炎药的区别

老百姓一般所指的消炎药估计就是抗生素,但实际上严格意义上讲消炎药和抗生素应该是不同的两类药物。

我们所用的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来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斯匹林等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消炎药和抗生素的分別

过去国人遇到感冒或生病时,常常会自行到药房买药吃,而且一进去就指定要买「消炎的」,也就是「抗生素」。长久以来这个习惯不仅浪費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同时也造就了「台湾第一」的细菌抗药性,使得民众必須付出极大的代价。
事实上,在一般民众口中几乎成为「抗生素」代名词的「消炎药」,却是一种与「抗生素」完全不同的药物。只不过长时间下來的積是成非,
一般民众还是习惯在看病时,要求医师开具「消炎药」來吃吃。

医学上的发炎反应或称为炎症,是身体組织对各种原因所造成的损伤的一种反应,除了細菌感染之外,举凡过敏、扭挫伤、寄生虫感染、病毒感染、自体免疫疾病,都會引起发炎反应。然而抗生素却只能针对其中的細菌感染一向來加以治疗而已,不要说对过敏或自体免疫疾病无效,
就连一般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感冒都沒有办法治疗,所以「消炎药」与「
抗生素」是不同的药物。

在临床上,當病人因为发烧或酸痛就医時,医師常常会在处方中开一种处称为「非类固醇类止痛药(NSAIDs)」的药物,細心一点的民众可能会在药物使用手冊上发现这类药物有「镇痛、解热及消炎」的作用,这里所指的 消炎作用,就是借由減低上述所提到的各类发炎反应來缓解疾病的症狀。

至於抗生素則是针对細菌直接做攻击,可以杀死細菌或是抑制細菌的繁殖。但是因为会引起人类疾病的細菌太多了,而且每一种細菌都有其特性,所以一种抗生素也只能针对特殊的几种細菌有效。因此要有效使用抗生素就一定要有确实的細菌培养报告才能选用到正确的抗生素,但是因为细菌培养需要一段时间,当疾病初期时为了时效问题就必須让专业的医师根据症状来作为选择抗生素种类的依据,绝对不可以自行买抗生素來吃。因为一但选择错误的抗生素的話,对疾病的治疗根本不会有任何效果,同时又可能因此培育出更难治疗的抗药性细菌。

作者: 清香森林    时间: 2008-7-16 15:46
从孩子一出生(作为一个正常的新生儿)开始家长就对孩子的自身抗病能力有信心的话让其自己痊愈就自然少用药,抗病能力就自然提高.对一般的感冒发烧一开始就担心不看医生怎么办那当然就只好每次有感冒发烧都寄托在医院里了.而且演化到不看就肺炎之类的.
作者: 白云1    时间: 2008-8-7 11:02
做爸爸妈妈的也不想用抗生素啊,但是到医院,医生拉起来就开抗生素,有什么办法呢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