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案例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6-19 13:33
标题: 案例分析
A市是一地级市,B市是A市所辖的县级市。B市在A市中以教育好而闻名,曾有一年高考达线人数占了A市的半壁江山。C区是A市所辖区,在A市中教育垫底,曾有在B市中学校成绩垫底的学生转学到C区,成绩竟然达到中等偏上水平。

B市搞的是题海战术,老师也比较敬业,从小学开始,老师除了讲述课本知识以外,还精选各地的练习题,让孩子反复训练,并对各种题目进行分析、讲解。初中、高中延续这种传统,更把在校时间加长,初中有些住校的,设早自习、晚自习,早自习一般是朗读语文、英语,晚自习一般三节课,各科老师根据课程安排到教室巡视,大约到晚上9:30结束,上了高中,更把星期六、星期天安排为自习,一个月只准休息一个周末。就这样,题海战术加时间战术,把学生一个个都训练成了应试高手,升学率年年在A市排第一。老师的奖金和升学率挂钩。

C区搞的是“素质教育”,老师比较相对B市轻松一些。小学基本讲述课本知识,根据课本内容布置作业。初中设置极不合理,在主城区搞了一个超大初中,把主城区的所有孩子均容纳进去,再就是在各个办事处设置了几处小初中。初中也是只讲述课本知识,老师8小时工作制,实行阳光工资,教好教坏一个样,学校学习氛围不浓。高中加了晚自习,也搞题海战术,但由于小学、初中的基础不牢,加上选择题目不典型,高考升学率极低,仅相当于B市的1/5(未做调查,估计)。

近几年,C区的好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大计,纷纷把孩子送往B市就读,一般选择高中借读,更有初中就把孩子送到B市的。最终送去B市只能算少数,大部分孩子还是留在C区。

C区相比B市,应该说更符合国家的减负政策,但是却不能将更多的孩子送进大学。B市靠一贯的强化训练,掠夺了C区及其他区市(甚至省内其余地市)的升学资源。在C区,每年家长都有这样的争论,到底送不送出去?是留在C区继续接受“素质教育”,还是去B市接受题海+时间战术?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19 13:38
C区那是伪素质教育

B市那是差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无素质,应试教育不应试

如果家长有能力,在哪里都无所谓,如果家长没有能力,还是去接受差应试教育的好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19 22:48
没人接招?
作者: xinyuer    时间: 2008-6-19 23:39
B市和我们这里的学校一模一样  我 们这经济不发达地区只能靠这个来跳龙门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6-20 09:31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6-19 13:38 发表
C区那是伪素质教育

B市那是差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无素质,应试教育不应试

如果家长有能力,在哪里都无所谓,如果家长没有能力,还是去接受差应试教育的好

俺很想知道相对僵硬说的“差应试教育”,好应试教育是什么样的?哪里有?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20 09:36
标题: 回复 #5 嘀哒嘀 的帖子
目前没找到,只有自己搞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20 09:40
以前的几篇文章,希望有点用,不过估计没用,你那学校太变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26d31010009qk.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26d3101000a3p.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26d3101007y8h.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26d31010009k9.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26d31010009k4.html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08-6-20 09:43 编辑 ]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20 09:48
昨天在QQ群里有个选择性听课的想法,还不是很成熟,而且也不敢写成博客或帖子,怕孩子看见,认为上课不听讲的天经地意的事情.而且叫孩子上课不听讲,估计当老师的都要骂我了.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08-6-20 09:50 编辑 ]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8-6-20 09:49
百分之八十的人们都要经历这种应试教育并受其影响,这也没什么,毕竟要适应社会大环境,社会上毕竟还是百分之八十的人在勤勉中平稳的渡过生活。
另外百分之二十里还是有精华的出现的。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8-6-20 11:01
到底是不是素质教育确实很难分辩,但是要不要去适应应试教育这是个问题

当一个社会,在高考的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时,比如在美国或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会出现以下的变化:第一,在考大学考生报志愿时,不再拿分数作为最高的选择原则,而是选择自己更喜欢、更适合的专业,要高于选择更合适自己分数的学校;第二,不愿意接受太高的学历教育、甚至放弃上大学的人会增多,不会像在中国,有这么多的本科生一定要读研究生;第三,职业技术教育成为每个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而在中国,那似乎是低人一等的学历。

在温饱问题很容易解决的当今社会,人在价值观上逐步会发生上面3点变化。当生活的主要精力不再是投入到生存奋斗中的时候,社会将出现了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向。当这个转折发生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如果没有和变迁的社会同步的话,只能说它麻木不仁,它感受不到、洞察不到即将发生的重大变化。那样的教育将是对不起大家的。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20 11:12
标题: 回复 #10 梦幻妖精 的帖子
前半部分基本同意,但这个实际上并不是单单教育部门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本来按照现在这个阶段高考的毛入学率就不应该达到50%以上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6-20 11:23
标题: 回复 #7 jiangying 的帖子
刚才拜读了僵硬的几篇文章,严重同意以下几个观点:
1、反复的强化训练使人具备对枯燥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越早越好,“尽早认字,尽早阅读”。
3、将时间管理理念引入教育,用重要度和紧迫度来衡量孩子目前面临的任务。
4、基础知识也是竞争力。

仅补充一点:创造力更是竞争力,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创造力的培养。
美国的教育尤其是作业方面更适合创造力的培养,无论理科还是文科,老师的作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让学生自由发挥,不设标准答案,对于各种新奇甚至是古怪的点子都给与肯定。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6-20 14:33
分析一下B市和C区:

B市
1、注重了强化训练
2、在时间管理方面只注重紧迫度
3、过度强化基础知识,严格限制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空间。

C区
1、强化训练强度不够
2、时间管理方面既没有考虑重要度,也没有考虑紧迫度。
3、基础知识不扎实,但学生的社会经验比B市丰富一些。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6-20 22:18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6-20 09:40 发表
以前的几篇文章,希望有点用,不过估计没用,你那学校太变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26d31010009qk.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26d3101000a3p.html

http://blog.sina.com.cn/s/ ...

我们那个学校,实际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小城市的小学状况,在给小学生减负这一方面,大城市做的是比较到位的,跟其它政策一样。

很想搞明白的就是:学生的压力已经从当时的初中到了幼儿园。这究竟是不是逐步减少的应试教育的过错

僵硬的看法,感觉说服力还远远不够。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20 22:30
标题: 回复 #14 嘀哒嘀 的帖子
你错了,大城市的孩子负担同样重。这几天考察学前班,其他家长都说要到小学的学前班去,不然上小学跟不走。这是系统性的问题。

但话说回来,你看看晒作业的那贴,其他孩子的作业虽然多,但不至于过分,你那学校只有用变态形容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20 22:33
原帖由 qdylz 于 2008-6-20 11:23 发表

刚才拜读了僵硬的几篇文章,严重同意以下几个观点:
1、反复的强化训练使人具备对枯燥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越早越好,“尽早认字,尽早阅读”。
3、将时间管理理念引入教育,用重要度和紧迫度来衡量孩子目前面临的任务。
4、基础知识也是竞争力。

仅补充一点:创造力更是竞争力,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创造力的培养。
美国的教育尤其是作业方面更适合创造力的培养,无论理科还是文科,老师的作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让学生自由发挥,不设标准答案,对于各种新奇甚至是古怪的点子都给与肯定。


创造力更是竞争力,但我们绝不应该向美国基础教育学习创造力。

美国的
创造力来源于整个社会的规则性和他们优秀的高等教育。我们常常称赞的美式教育是垃圾教育。

基础教育还是应该学习英国和德国。美国产生精英的私立中小学基本都是英式教育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08-6-20 22:34 编辑 ]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6-21 16:56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6-20 22:30 发表
你错了,大城市的孩子负担同样重。这几天考察学前班,其他家长都说要到小学的学前班去,不然上小学跟不走。这是系统性的问题。

但话说回来,你看看晒作业的那贴,其他孩子的作业虽然多,但不至于过分,你那学 ...

你错了,就小学的那点东西,只要学前稍用点心,保证入学后不会出现衔接困难的问题,根本不是个问题,只要小学减负能真正到位,大城市的孩子可以享受到丰富的课余生活,有选择的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还可以有条件选择专业的老师,比小学里面所谓的音乐美术老师强到哪去了!!!其实这也可以看成是类似美国的选修课了,而且自主性更强,不仅可以选择专业,还可以选择老师。中小城市的孩子即使学前提前学了小学的东西,在小学阶段仍然要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作业上,时间上的紧张就不说了,单是可选的项目和师资都实在是太少了。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6-21 17:39
还有你说的不然小学跟不走的问题,什么样的程度叫跟不走?这个本身就跟家长自己的要求有关系。比如说孩子现在的平均分都是97以上,认为没达到就是跟不走,我认为这根本就不是问题了。

话说回来,即使学前一点东西也不提前学,如果小学老师指导得法,根本不存在孩子跟不走的问题。按照我自己小时候的经验,学前既没认字也没上学前班,上学的成绩照样都是在前面。跟学前学不学根本没关系,就是因为现在都提前学,所以不学就成了问题了。而且这问题往住首先是在家长的心里,其次是在老师的心里,然后传到孩子的心里。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6-23 09:21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6-20 22:33 发表


创造力更是竞争力,但我们绝不应该向美国基础教育学习创造力。

美国的创造力来源于整个社会的规则性和他们优秀的高等教育。我们常常称赞的美式教育是垃圾教育。

基础教育还是应该学习英国和德国。美国 ...



对美国的基础教育了解不是很深,也不了解英国和德国。
但是知道美国的作业方式很特别,对于创造力的培养应该是有益的。
中国中小学目前的现状,能够学习美国的作业方式也很不错。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8-6-23 09:35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6-20 11:12 发表
前半部分基本同意,但这个实际上并不是单单教育部门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本来按照现在这个阶段高考的毛入学率就不应该达到50%以上


不是同意与否的问题,毛入学率达到50%,这是现状。

这个现状让我们的教育必需重新思考和定位。包括价值观的重新思考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6-23 09:44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6-19 13:38 发表
C区那是伪素质教育

B市那是差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无素质,应试教育不应试

如果家长有能力,在哪里都无所谓,如果家长没有能力,还是去接受差应试教育的好



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之下,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可以统一吗?可不可以找到一种教育模式,既使孩子轻松应试,又具备相应的素质?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23 11:27
原帖由 qdylz 于 2008-6-23 09:21 发表



对美国的基础教育了解不是很深,也不了解英国和德国。
但是知道美国的作业方式很特别,对于创造力的培养应该是有益的。
中国中小学目前的现状,能够学习美国的作业方式也很不错。



不知道别的地方,从我们这里来看,正是在学习这种方式.但是效果并不好.

另外纠正一点,我们的个人创造力远远强于西方人.这个是我多年工作中的经验,我们中国论创造力比欧洲人,美国人的能力强得多,欠缺是的法律流程意识.因此团体创造力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而已.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08-6-23 11:31 编辑 ]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23 11:29
原帖由 qdylz 于 2008-6-23 09:44 发表



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之下,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可以统一吗?可不可以找到一种教育模式,既使孩子轻松应试,又具备相应的素质?


不改变制度,除非让考试难度加上去,否则,系统上解决很难.

要减负,需先加正.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6-23 12:25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6-23 11:27 发表




另外纠正一点,我们的个人创造力远远强于西方人.这个是我多年工作中的经验,我们中国论创造力比欧洲人,美国人的能力强得多,欠缺是的 ...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最多,中国至今为零。难道不是创造力的缺乏?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23 13:52
标题: 回复 #24 qdylz 的帖子
为什么我们只看结果和其中一个原因,而不自己好好考虑一下其中的因果关系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最多原因是什么呢?是小学孩子疯玩吗?

我认为只要是两条

1.美国大学教育好,对全世界优秀教授和优秀学生有吸引力.而这个大学教育恰恰是要求严格的英式教育.

2.全国范围法律流程意识,可以把本国和移民来的外国精英形成合力.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6-23 17:08
标题: 回复 #25 jiangying 的帖子
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有移民、也有本土的,移民不是主要原因。

大学教育好也不是主要原因。原因应该是大量的课余时间孩子痴迷于某一方面问题提供了条件,论文式的作业使孩子从小掌握了深入研究的方法,宽松的家庭环境使孩子的迷恋得到了家长的支持而不是打击。大学教育再好,替代不了中小学教育,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是在中小学固定下来的,大学只是这种兴趣的延伸发展。从大学才开始接触和学习文学、物理、化学、生物是拿不了诺贝尔奖的。

顺便说一下,疯玩不好吗?乔丹不是从小疯玩篮球吗?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23 17:19
标题: 回复 #26 qdylz 的帖子
美国本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基本上都是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就打好了良好的数学基础的.他们的从小教育不是现在大家推崇的"美式教育",而是传统的英式教育.这样的基础再和他们良好的大学教育接轨,出人才.

而大多数美国人,靠的只是国家富裕而已,而并没有竞争力.这部分人恰恰就是接受的不负责任的"美式"教育.这些人中的极少数,成为乔丹这样的超级成功者.这样的超级成功者是不可复制的.

乔丹是从小疯玩篮球,但从小疯玩篮球不能都成NBA明星的.这个是不可逆.你这个反问逻辑不严密.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6-23 18:10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6-23 17:19 发表
美国本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基本上都是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就打好了良好的数学基础的.他们的从小教育不是现在大家推崇的"美式教育",而是传统的英式教育.这样的基础再和他们良好的大学教育接轨,出人才.

而大多数美 ...

我最近在看《人生设计在童年》这本书,作者高燕定是一个留美多年的中国人,女儿在他的培养下上了哈佛,现在是美国一位比较知名的律师,该书对美国的教育分析的特别到位,建议僵硬看看,对你应该很有好处的。

我同意楼上说的,小时候培养兴趣,在大学的延伸发展,最后的结果就是在这一领域会有所建树。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6-23 19:06
搜一下,这本书网上有很多电子书下载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6-23 19:27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6-23 17:19 发表
乔丹是从小疯玩篮球,但从小疯玩篮球不能都成NBA明星的.这个是不可逆.你这个反问逻辑不严密.


从小疯玩篮球不能都成NBA明星,但从小不疯玩篮球直到大学才玩肯定不能成为NBA明星,所以小时候玩是有必要的。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6-23 19:34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6-23 17:19 发表
美国本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基本上都是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就打好了良好的数学基础的.他们的从小教育不是现在大家推崇的"美式教育",而是传统的英式教育.这样的基础再和他们良好的大学教育接轨,出人才.




按照jiangying版主的说法,传统的英式教育是私立学校而不是公立学校。没有对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做过统计,版主统计过吗?美国本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基本上是从小上的是私立学校?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24 08:58
标题: 回复 #31 qdylz 的帖子
有人统计过,我没有,我现在也找不到

建议你看看薛涌的<精英的阶梯>,方帆的<我在美国教中学>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8-6-24 09:20
象高燕定那样设计人生,在美国肯定要出精英,美国是一个精英教育的典型国家,他的教育体制中很多东西是专门为精英设计的。

因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差异。在温饱问题很容易解决的当今社会,特别是欧美这些早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的国家,人的生活的主要精力不再是投入到生存奋斗中的时候,很多人根本就不愿意当精英,这是社会出现的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向。而在美国的华裔估计在3代以内是摆脱不了他的精英价值观的。

就如有的人1辈子就愿意当个酒保,或者1个快乐的蓝领工人,这对3代以内的华裔根本是无法想像的。

中西对教育的理解,自古以来就不同。中国人的教育基本就是朝着精英去的,西方则从古希腊开始,就把生活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核心。这种不同,经典地反映在高燕定的那本书上:美国白人家长开车送孩子去踢足球,华裔家长针对精英搞1套教育方案。许多白人家长对华裔的最大抱怨是:我们的孩子如果和华裔在读书上这样死拼下去,还有没有时间打球了?他们担心自己传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会因此丧失。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24 09:24
原帖由 qdylz 于 2008-6-23 19:27 发表


从小疯玩篮球不能都成NBA明星,但从小不疯玩篮球直到大学才玩肯定不能成为NBA明星,所以小时候玩是有必要的。


又出逻辑问题了,混淆概念

小时候玩是必要的,是正确.

小时候疯玩是必要的,未必.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24 09:29
标题: 回复 #28 嘀哒嘀 的帖子
早就看了,你认为他给高倩搞的是美式教育?你没看懂吧?

他给孩子搞的题海战术.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08-6-24 09:38 编辑 ]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24 09:54
标题: 回复 #33 梦幻妖精 的帖子
基本赞同,但是事情情况是偏离了西方教育的美国教育已经培养不出合格的蓝领.

现在,不仅美国精英.连美国的普通白领和文化程次高一点的蓝领都看不起那些无文化的金字塔底座.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6-24 11:19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6-24 09:29 发表
早就看了,你认为他给高倩搞的是美式教育?你没看懂吧?

他给孩子搞的题海战术.

怎么你老想着美式教育?
从始至终我就没提过一个美式教育的字。
也不知你是怎么从中间读出题海战术的感觉来的。我赞赏这本书的精华是:从小设立人生目标,会激发出最大的热情。丰富的小学生活,大量的信息量,是今后成功的保证。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24 11:48
标题: 回复 #37 嘀哒嘀 的帖子
呵呵,认错

小学前应该多接触知识,越多越好
作者: pipiydq    时间: 2008-6-24 12:21
我这边的情况差不多,大部分家长都认为考出去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考不出去的时候才会去想别的办法.所以愿意到会考试的学校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6-25 08:31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6-24 08:58 发表
有人统计过,我没有,我现在也找不到

建议你看看薛涌的<精英的阶梯>,方帆的<我在美国教中学>



薛涌的<精英的阶梯>网上没有,到书店转了转也没有找到,但是看了网上评价很高,一定要陶一本看看。

方帆的<我在美国教中学>讲的是对差生的教育,不具有代表性。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6-25 08:36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6-24 09:24 发表


又出逻辑问题了,混淆概念

小时候玩是必要的,是正确.

小时候疯玩是必要的,未必.



对于乔丹来说,疯玩比玩更好。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6-25 09:27
标题: 三问jiangying:
1、        洋洋比我儿子可能大8个月左右,今年9月不足6周岁,我儿子明年9月才5岁半,已经上完大班。那天看了一个版主的关于给洋洋考察学前班的帖子,我想明年我儿子幼儿园大班毕业上一年读经班(看过版主和小鸟、果行讨论读经的帖子,不想再讨论读经的问题)。版主是否认为太早上小学不好呢?
2、        我所在的区域就是C区,所以采纳你的意见,只有我们多费心了。我打算让他跟班读完6年小学,同时根据情况辅导初中甚至高中知识,如果可能,在初中高中跳级。现在这只是我的初步想法,想听版主意见。
3、        版主从小就是快枪手,在那个扑克的帖子里知道你从小玩加减乘除24,除此以外,还有别的训练吗?这个问题想在你的博客里看到你的你的专门论述。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25 10:47
标题: 回复 #42 qdylz 的帖子
这么隆重?受宠若惊.以下为个人观点,不负任何责任.

1.我觉得孩子上学最好和同龄孩子一起,而且要遵守规则.现在规定9月6周岁,那就9月满6周岁去,早也不要,晚也不要.有人说"我孩子9月1号的,为什么不能早一天,为什么不改到1月1日前6周岁?"其实这是个伪命题.如果那样改1月1日的家长又要想办法早上学了.改户口我觉得也不可取,从小就弄虚作假,不是个好的教育方法.另外提前上学,如果成功了还好,失败了呢?孩子跟不走呢?很多问题不是智力上跟不上,而是孩子不成熟造成的,昨天就有个提前上学的家长问要不要重读4年级呢.小学的东西就那么多,主要是养习惯和学习方法.
另外现在的小学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了,我们那时候一年级才开始培养习惯,现在要是孩子进入一年级没有好的习惯,直接就会被老师另眼相看.这一年,不管读不读经,如果要走学校教育这条路,习惯很重要.

2.我赞同超前教育,但是超前教育应该自学为主,比如说孩子一年级学二年级的东西,不是家长教,而是叫他自己看,家长适当引导一下,学懂多少算多少,学不懂没关系,也许学到后面回过头来,前面就懂了,还不懂,也没关系,二年级老师会讲.孩子自学过一次,知道自己什么地方不懂,不懂的会很认真听讲.懂的不听就不听了,也没关系.这样还能锻炼孩子分清主次重点的能力,至于跳级,不是很赞成,可以学点其他的东西,为什么要限制在学校的书本上?初高中时如果学习轻松,编点程序,学学经济学,心理学,哲学,什么不能看呢?太早进入社会不一定就好.

3.博客里其实写了的,就是超前学习,孩子会难的,简单就会快,同时同学爱请教,老师爱提问,自信心很强.
小时候常做的有意思的东西,现在叫奥数了,变了点味,被广大家长朋友强力反对了.
重要的还有一个习惯问题.曾经有一次,我预测老师会布置的假期作业是抄某些课文,为了放假玩的时间多,放假前我就抄完了,结果预测失败,不过这种尝试我觉得很好.
要孩子快是个长期的过程,孩子的信心也很重要,从小我对学习上事情一直很有信心,即使小学高年级成绩(就是考试分数)不好的时候也有信心.别人不会的难题我会做,别人不知道的科学知识我知道.考得好有怎么样?平时还不是要参考我的作业.
如果家长多用的心在习惯的培养上,而不要陷入整天补习功课的恶性循环,孩子应该不会太慢.如果上学后,还在外面报补习课堂知识的班,那就真要当心了.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6-25 15:07
标题: 回复 #43 jiangying 的帖子
谢谢版主这么认真的回复

1、关于提前上学的问题。其实不用改户口,找找关系也能上。同意习惯养成和学习方法的说法,另外我还担心孩子小,尤其是男孩,体力上就会和其他孩子有差距,可能会集智力上的强者和体力上的弱者于一身,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造成影响。
读经肯定是找学校,如果找不到,那就上一年学前班。

2、关于辅导和跳级的问题。因为我们所在的C区,教学环境很差。所以我想辅导孩子一些知识,不是不重视自学,自学肯定更重要,想合理引导孩子的兴趣,辅导和自学相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毕业时基本达到初二、三水平。之所以想让儿子跳级,想尽快脱离那乱哄哄的学习环境,这可能C区家长的第三个选择。至于孩子年龄小,考大学就报考本区的三所大学,想住校住校,想回家回家;在完成学业之外,利用大学充分图书资源和充裕的时间自学感兴趣的知识,还可以和初中、高中的玩伴一起玩。大学毕业后,让他自己作决定,我们就不管了。

一会又要开会,第三个问题以后回复。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6-25 16:55
jiangying2008-6-25 15:40威望+10难度不小哦
jiangying2008-6-25 15:40金钱+10难度不小哦


正因为有难度,所以提前准备,加强训练,主要有三个办法:

1、读经;
2、提前辅导,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3、向您取经,进行快枪手的训练。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6-25 17:13
标题: 回复 #43 jiangying 的帖子
3、关于快枪手的训练。

这一点是我尤其欠缺的,所以要向您取经。我做难题不怕,就是速度不快,写字慢,中学、大学的考试基本上刚刚做完就到时间了,工作后参加的一些开卷考试,就是抄书,两个小时的考试同事要等我半小时。

你预测作业抄课文估计没有白抄,因为锻炼了写字速度。

“会难的,简单就会快”对我来说不适用。我计算能力差,上中学尤其讨厌化学计算题,一般是算式对,结果错。所以一直觉得你那个加减乘除24是个好办法,估计你计算又快又准吧?

回家先写作业对于快也有帮助吗?我以前都是假期临近结束才写,没有提前写的习惯。是不是因为提前写是一种动力(渴望写完了可以玩),而期末写是一种折磨(想着交不上作业老师会处罚)呢?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25 17:37
标题: 回复 #46 qdylz 的帖子
快枪手主要需要两条.

快速的反应能力和时间管理的能力.

1.快速的反应能力. 需要多练习和一定的头脑,智商测试和性向测试其实都不难,难的是速度快.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测试因为太简单,通过训练可以做到高分.这也是亚洲孩子不怕美国SAT和GRE考试的原因.中国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能力测试也是这样的考试,练了很久大家觉得难,所以看起来这项能力还真要从小培养才可以,成年人搞不定.

2.时间管理的能力
这个应该有好几个方面.
首先,时间管理中按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度分成4个象限,最应该关注的是重要紧急的事情,但这样的事情多了,就说明时间管理做得不好.时间管理做得好的人做的大部分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你提到假期作业的事情,在前面做,就是重要不紧急的,后面做就是重要紧急.如果仅仅从这个事情结果来说,都一样,都完成了.但是这个先做后做,就能反映一个人对时间管理的态度.

其次,这4个象限中最迷惑人的是紧急不重要的事情.这样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分辨这个重要度的能力很重要

其实象我这样的快枪手很少见,至少到目前我还没见过比我快的.但是我这样的人注定成不了应试顶尖高手的.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6-25 17:54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6-25 17:37 发表
快枪手主要需要两条.

快速的反应能力和时间管理的能力.

1.快速的反应能力. 需要多练习和一定的头脑,智商测试和性向测试其实都不难,难的是速度快.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测试因为太简单,通过训练可以做到高分.这也是亚洲孩子不怕美国SAT和GRE考试的原因.中国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能力测试也是这样的考试,练了很久大家觉得难,所以看起来这项能力还真要从小培养才可以,成年人搞不定.

行政能力测试我觉得不难,但就是速度不快。

2.时间管理的能力
这个应该有好几个方面.
首先,时间管理中按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度分成4个象限,最应该关注的是重要紧急的事情,但这样的事情多了,就说明时间管理做得不好.时间管理做得好的人做的大部分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赞成。

你提到假期作业的事情,在前面做,就是重要不紧急的,后面做就是重要紧急.如果仅仅从这个事情结果来说,都一样,都完成了.但是这个先做后做,就能反映一个人对时间管理的态度.

我以前这样,所以让儿子吸取我的教训。

其次,这4个象限中最迷惑人的是紧急不重要的事情.这样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分辨这个重要度的能力很重要

这个要好好学习一下,目前还不懂。

其实象我这样的快枪手很少见,至少到目前我还没见过比我快的.但是我这样的人注定成不了应试顶尖高手的.

只是向你学习快的经验,不想比你还快,目的是又快又准。



还有一个问题,我LP觉得写字快不如写字好重要,想让儿子写一手好字,能写得又快又好吗?版主的字怎样?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25 22:45
标题: 回复 #48 qdylz 的帖子
你LP是对的.

我写字不快,而且奇差,如果现在写快了,简直别人看不懂.常常开会的记录只有自己能看.以前考试的时候为了卷面整洁一点,我写得很慢.

快不快在写字的速度上
作者: wendyl    时间: 2008-6-26 20:56
有人思维太快,写字跟不上思考,就会出现写字很潦草的迹象。久而久之,字一般就不好。
一板一眼地写字,我想,思考速度提不高。
大学里做笔记,我同学字如飞了一样,但是她的笔记很全;我的就不成,经常只能写半句,变成不知所云。
所以我认为写字快比写字好重要。

所谓“快,不快在写字的速度上”是有条件的。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27 09:40
标题: 回复 #50 wendyl 的帖子
如果是做笔记,完全可以简略记,别人写10个字,也许我就5个字,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这也是种能力,

而且还可以边听讲,边记,一心二用,这也是个能力.

字能写得又快又好,也是能力,只是这个能力我不具备,不仅不能又快又好,反而是又慢又差
作者: flycloudjhy    时间: 2008-6-27 16:08
看完大家的分析,很有启发,尤其是jiangying 版主的几篇文章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6-27 20:38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6-25 22:45 发表
你LP是对的.

我写字不快,而且奇差,如果现在写快了,简直别人看不懂.常常开会的记录只有自己能看.以前考试的时候为了卷面整洁一点,我写得很慢.

快不快在写字的速度上


不明白版主写字不快怎么能考试速度奇快?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6-27 22:54
标题: 回复 #53 qdylz 的帖子
除了政治,还有什么课需要不停的写?

以前考试的时候,就怕政治,除了政治,一般都能在规定时间的3/4内完成,快的时候,不到1/2时间.而政治基本上做完就没有时间检查了.

语文作文也要写很多字,考试的时候就没发打草稿了,还好,其他题花不了多少时间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2-11 16:18
陈年旧帖,最近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等比较时髦,自己顶一下,希望大家辩论。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