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吃苦体验夏令营 [打印本页]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6-17 14:26
标题: 吃苦体验夏令营
女儿长到现在11年了,没有吃过苦,不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偶尔会流露出抱怨这个,抱怨那个的想法。每每把报纸上描述那些山区孩子生活的文章、照片给她看,她也总是看看生动,想想激动,做做没有行动。很想让她去山区,贫困地区真正地看看,那里的孩子生活多么不容易,学习多么勤奋。(这只是我初步的想法)主要目的是想让女儿珍惜目前的生活,懂得感恩,拥有平静的心态。但是,好像没有类似的夏令营。
      现在的夏令营都是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或者什么旅游胜地。有这方面的咨讯提供吗?谢谢。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6-17 14:27
如果有门穷亲戚,倒可以走一走,个人以为。
作者: 倚风无语    时间: 2008-6-17 17:37
“成长”今年的夏令营好象有条线路是去山区的。
作者: menghuan    时间: 2008-6-17 17:42
好象以前还听过什么换位,就是这家的孩子到那家,那家的孩子到这家.可能让你家小孩子到穷人家养养就知道生活的艰难了吧?
作者: fanxing    时间: 2008-6-17 17:43
看来大家的想法很一致呢,我同事也这么说想孩子去体验一把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6-17 19:15
成都去年由媒体搞过几个,但报名的人特别多,很挤的。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6-17 19:18
我们没有参加过那些夏令营,但曾经让儿子在八月天卖过一天报纸,50份,卖了一天,挣了5元钱。

卖到13份时说:“妈妈,我不卖了嘛,反正以后我会好好学习,长大不会以卖报纸为生的。”

今年春节时让他卖了回蘑菇,比上次卖报纸要老练多了。
作者: wendyl    时间: 2008-6-17 21:40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8-6-17 19:18 发表
我们没有参加过那些夏令营,但曾经让儿子在八月天卖过一天报纸,50份,卖了一天,挣了5元钱。

卖到13份时说:“妈妈,我不卖了嘛,反正以后我会好好学习,长大不会以卖报纸为生的。”

今年春节时让他卖了 ...


我梦想让我女儿卖糖果,学学美国小孩。可至今是梦想。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6-18 07:56
我知道湖南卫视搞过变形记这个节目,就是让城市和乡下的孩子对换家庭,体会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当时看得好感动。
作者: 心香如意    时间: 2008-6-18 08:45
查一查宋庆龄儿童基金会,好像每年都有专门吃苦的夏令营,而且是国际的,有很多国家的儿童,但是要报名,具体如何我也不知,我听别人说的。
作者: xfang126    时间: 2008-6-18 09:30
原帖由 snowyiyi 于 2008-6-17 23:56 发表
我知道湖南卫视搞过变形记这个节目,就是让城市和乡下的孩子对换家庭,体会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当时看得好感动。



那乡下的孩子体验完再回去怎么想?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6-18 10:55
觉得只有靠自己的奋斗才能将家乡建设得更好,那期节目中,乡下的这个孩子很纯朴,没有因为在城里呆了一星期就心生不满。我特别佩服那个孩子的心态。
作者: menghuan    时间: 2008-6-18 11:10
原帖由 xfang126 于 2008-6-18 09:30 发表



那乡下的孩子体验完再回去怎么想?

湖南卫视《变形计》 真实记录两家庭互换生活 http://ent.tom.com  2007年05月30日 14时41分 Tom 专稿 李哲 关键字:变形计 湖南卫视

关键字:变形计 湖南卫视
2007年的春节,我们踏着匆忙的步伐,真实记录了两个家庭的生活互换,这两个主人公,一个是长沙的金达世杰,被人称为“金公子”,一个是广西的秦干,父母亲人早已离她而去,从小在姑姑含辛茹苦的抚养下长大。
在中国亿万家庭都沉浸在幸福祥和的春节气氛中时,我们在感动自己,感动春天……
不跟我们说话,不愿意摄象机拍他,这是金达世杰到达广西南村后给我们发出的第一个“信号”——非暴力不合作,睡觉成了他对抗秦干家艰苦环境的最大“法宝”。
没有对环境产生任何的不适应,没有对城市里奢华的生活产生好奇心,也没有表现出我们想要的不适应,12岁的秦干平淡地对待着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她似乎知道自己只是人来人往中的一个过客,对这个城市丝毫没有动感情的念头。
在南村,奶奶终于打破了僵局,一句问候就卸下了金达世杰所有的防备,但是金达世杰的心门究竟打开了多少呢?他会如何面对姑姑、猴哥的相继接触呢?
即使奶奶跟金达世杰语言交流困难,即使金达世杰说的奶奶也不懂,但是善良的感情又何需语言的表达呢?金达世杰能体会到奶奶心理的想法,他总是用微笑报答奶奶“无言”的关怀。姑姑可没有关心金达世杰在城市里到底是个什么孩子,到了南村他就是自己的侄儿了。采药、杀鸡,连家里全年的荤菜——五块腊肉,到最后只剩下三块。
在南村,一个卖鸡蛋的女孩感动了金达世杰,当金达世杰把准备逃跑用的两百块钱掏给女孩后,金达世杰万万没有料到小女孩会对他下跪。而在长沙,秦干终于告诉了我们,她不希望活在社会的同情目光中,也不希望为了得到一点帮助,就必须表现得听话、懂事、楚楚可怜,她需要的是在亲人怀里撒娇,不开心的时候有父母可以替她做主。
变形结束,长沙的父母一再挽留,想留下秦干在长沙读书,而秦干的心里想着奶奶和姑姑。金达世杰对奶奶的感情,对姑姑的感谢,对这个美丽小村庄的爱,让他不停的驻足、回头,二个不同的世界,二个不同的小孩,也许发生在这七天里的生活他们可以一辈子不忘。
他们受到了心灵震动,他们彼此感恩、感动,就是对我们节目组所有工作人员工作的肯定,2007的春天,我们没有白费那些千里跋涉、刺骨寒风中的追拍、日夜加班的制作、形影不离的守护……
感动春天,感动你我。
作者: xfang126    时间: 2008-6-18 11:26
标题: 回复 #13 menghuan 的帖子
谢谢介绍得这么详细,放心了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6-18 15:57
水晶孔雀皇冠 2008-6-18 12:54 威望 +2 想听买蘑菇,说了什么
水晶孔雀皇冠 2008-6-18 12:54 金钱 +2 想听买蘑菇,说了什么


简单讲一下卖蘑菇的始末。

他姑父的学校为教学生技术,种植了蘑菇,教学生手艺的同时还可为学校食堂提供菜蔬,多余的由工人送到市场上卖还可以增加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寒假期间,学生们回家了,蘑菇没人摘,也没人吃没人卖。

我们听说后就申请带孩子去摘蘑菇。姑父同意。

孩子摘蘑菇时那个高兴啊。在工作间里蹿东蹿西,找到一朵大的就高兴得不得了。最后,最大的、最漂亮的都由他摘得,他很是得意。

看着摘下来的十来斤蘑菇,我们一家人是无论如何吃不了的,便说让孩子试试去市场上卖。于是招呼孩子来剪掉蘑菇的脚子,用塑料袋装好,称好,1斤1两或者1斤2两一袋,装了十袋。和孩子一人抬一边往城里市场上走。一路上教他要先去问问行情,然后比别人的略低点卖,还要给别人强调这是自家种的。他一一应着。

快进城时他去路边有的菜摊问了问,知道市场价格是5元5,于是自己盘算着要卖5元。

快到菜市时,他看见路边一挨边儿的麻辣烫店,问他爸:“老爸,我可不可以卖给这些店里呢?”

“可以呀,你要去问别人要不要三。而且店里收的价要比市场价低的。”

“但是我可以一次就卖完,他们那么多客人,需要很多才够。”说完他便跑到店里去找老板。

先进去的一家是个女老板,后来跟我讲,说儿子进去后问她:“阿姨,你们要不要蘑菇嘛?我们自己家种的,绿色食品,外面卖5元5一斤,我便宜点5元一斤卖给你好吗?”老板开始不敢要,以为是孩子偷的东西,但看看孩子也不象小偷,便随着孩子出来,看见远处的我们,才知道是孩子体验生活的,便跟孩子讲起了价。这一切我们都是远观着,没有插手。

老板最后跟他讲成3元一斤,而且只要了7袋。

原本说去菜市场上卖掉最后的三袋,但刚去找好摊位没多久就开始下雨,于是只好回家。春节期间自家人吃掉了剩下这3袋蘑菇。

整个过程中,孩子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第一,知道要去卖东西时要把产品包装好,才利于刺激别人的购买欲望;
第二,从学校到市场很远的路,尽管很累,但知道要自己挣钱,还是要自己抬,大人可以轮流来抬,他一定得自己坚持;
第三,知道少挣点钱可以节约时间;
第四,理解了王婆的“夸”的必要性;
第五,能深刻理解市场征收管理费的意义,他谓之“交税”;
第六,有合作伙伴(表姐),知道收入要和合作伙伴分享;
第七,知道做一件事情时需要向相关人员了解相关情况。(现在儿子出门,有什么事情需要询问工作人员的话,他会很大方地去问。)

也有不足的地方:
当我问他为什么只卖3元,不跟老板讲讲价时,他说:“我是卖东西的,是她跟我讲价呀。”我说:“她讲价后你还可以讲回去呀,你就说4元三。”他很无奈地说:“她说4元就不买了呆嘛。”看来还需要再锻炼才能学会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实力。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8-6-18 17:10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8-6-17 19:18 发表
我们没有参加过那些夏令营,但曾经让儿子在八月天卖过一天报纸,50份,卖了一天,挣了5元钱。

卖到13份时说:“妈妈,我不卖了嘛,反正以后我会好好学习,长大不会以卖报纸为生的。”

今年春节时让他卖了 ...


身体力行。。赞同!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8-6-18 17:13
原帖由 snowyiyi 于 2008-6-18 07:56 发表
我知道湖南卫视搞过变形记这个节目,就是让城市和乡下的孩子对换家庭,体会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当时看得好感动。


变形记就晚了。。

要在变形前搞。。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6-19 17:08
如果没有这样的夏令营,在暑假里除了做家务,还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呢?
作者: menghuan    时间: 2008-6-19 17:14
暑假又不用上课,你真的是可以让孩子去卖报纸呀,或者卖别的什么你觉得合适的东西呀,就算没赚到钱,至少会让孩子知道赚钱不容易,这样,目的不是就达到了吗?不一定非要参加什么吃苦夏令营的.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8-6-19 17:56
标题: 转一贴
像壮咪妈,公主一样长大的,和我们论吃苦??俺先就不服!
在成年以后,真正能忍受苦难的,不在于童年少年是否吃了壮咪妈说的那些甜甜的“苦”,而在于是否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是否有支撑自己挺过苦难的精神气质,这就是张教授所谓文化传承的意义了。
说起来似乎很飘渺,俺先来举几个例子,或能让大家明白一点。
例一,   大家说到知青。我听到有去黑龙江插队的上海知青感叹,在苦寒的北大荒,最能坚忍,且在最痛苦的时候不放弃生活的希望,依然还能给别人带来希望的,甚至让环境显示出某种优雅来,让小伙子们敬重的,每个连队总有那么一两个姑娘,且她们往往来自家境优裕的高知家庭,读书多是她们的共同特点。
例二,   ZG早期的叛徒中,绝大部分竟是工农出身;相反,烈士中却大部分出身学生。我乍知这一点,很惊讶。后来明白了,工农参与“造反”,多半为了改变自身的现实境遇;而学生投身革命,则出于拯救国家拯救民众的宏大理想。在生死关头,就掂出两者的轻重了。
例三,   俄国十二月党人举事失败,被沙皇发配西伯利亚,他们出身贵族的妻子或女友,放弃名誉、富有和社会地位,坚决要求千里寻夫,最终远离生活优渥的贵族圈,来到荒凉的西伯利亚,甘心也成为戴着脚镣的苦役犯,最终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为什么?因为她们相信爱情!
    上述三种人,都是童年少年时“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的,却远比能生活自理的人敢于拥抱苦难。至少,给大家提供另一种思路。当然,我绝不反对诸位增强自己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但这和张教授试图讨论的话题,似乎不是一回事。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6-20 07:48
并行吧,除了自理能力,耐受能力,还有内心做人的道德操守。楼上观点很新颖,很受启发。
作者: tianqunping    时间: 2008-6-20 08:21
我觉得楼主的想法不错,赞同。
作者: xlyjb    时间: 2008-6-20 14:38
看到告诉儿子讲价还价那里笑了,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往小了讲是卖袋蘑菇,往大了讲就是做人的哲理了,生活体验确实很重要!
作者: mountdin    时间: 2008-6-21 18:29
学习中.............................
作者: 我的豆豆    时间: 2008-10-21 14:09
直接到贫穷的农村就可以了,以前看过湖南卫视的  变形计 真的非常棒,好多孩子都是受益匪浅 值得尝试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