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转并讨论“运动感”
[打印本页]
作者:
jjhs
时间:
2004-5-16 14:25
标题:
转并讨论“运动感”
“ 开讲专家/班马 而原来,最初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本来并不缺少这种气质的:中国教育源头当属孔子,而孔子一直非常崇尚“运动”,尤其是“运动感”的培养。孔子其实并不迂腐,他本人就是优育家和旅行家,他提倡的“六艺”其实都是运动和技艺,他还要求学生们“游于艺”,并将其上升到“修身”的人生高度--把童年期的成长训练“约之以身”,把一系列的“教育”,比如竞争,比如相处,比如自我控制等等,暗示、暗藏在童年的“身体”行动和行为之中。 这一来,运动感成了一种人生哲学,暗含着孩子长大后将面临的社会规则,也开启了他一生行为气质的训练。 遗憾的是,它被我们遗忘了。我们注重的教育更多的是在“脑”的方面,而不怎么看重“身体”,更没有看到在这童年“身体”和“运动感”之中所蕴含的气质培养。 我们可对“运动感”的培养做些什么呢? 全家推崇“运动”的生命状态 我们可以亲身参与“运动”,我们也可用精神来崇拜“运动”。在身边已经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属于运动型的了。哪怕仅仅是有一个每天坚持晨跑的妈妈,便可想见这个家庭里的小孩会有一种什么样的生命状态。 提示体育运动中的“节奏”和“律动感” 我们可以在运动中(特别是亲子共同运动)认识和体察“身体”与“心灵”的奥秘。呼气,吸气,步伐或爆发力,身心状态的调节--都含有许多未来人生中的平衡与控制的感觉系统基本训练,也将对孩子未来的性格动静甚至处事节奏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告知体育精神的“规则” 正如“玩耍”之中含有“游戏规则”一样,体育运动也充满着非常重要的“比赛规则”。而对于孩子来讲,更重要的在于它们实质上是在训练孩子适应未来的社会规则。比赛开始之前,我们不妨对孩子讲明这点:今天这样打球,明天这样做人。 张扬女孩的舞蹈天性 不少家长习惯将女孩拒之于运动的大门之外:太激烈、太危险,姑娘家受不了,而且会学野。这其实是对运动的曲解:舞蹈激烈吗?危险吗?受不了吗?会学野蛮吗?几乎每个女孩的童年时代都有舞蹈的热情和天赋,而舞蹈恰恰就是一门独特的童年运动之课。别以为女儿当不了舞蹈家就不用学习舞蹈,舞蹈真正的培养要义是孩子成人后那股灵动、优雅的精神气质。 走向“棋艺”,走向内敛 “游戏化”和“运动感”或半导致好动和粗话的担心有时也在男孩家长身上体现,那就不妨试试训练内功和内敛的运动形式,比如孔子“六艺”中的棋艺。它可以将运动感内化,同时也举足轻重地塑着男孩未来的气质。 将运动感提升到音乐的层面 看起来两者关系不大,但同样上溯到孔夫子那里我们会发现:他讲的“乐”本业就是音乐感、诗感、舞蹈感、律动感所统合组成的身心运动感。它将深刻影响并将有力帮助一个孩子未来的精神气质,引领孩子走向那种或行进,或停顿,或高潮,或迂回,或上,或下,或穿行,或飞翔,心中操控有致而处出不惊的人生。” 借这个帖子发表我的一点理解:第一次看见帖子感觉非常不错,但回复中都是谢谢之类的言语,大家不要见怪,我没有攻击任何网友的意思。回帖是礼貌的象征。但这个论坛吸引大家的决不是娱乐而已。为什么回帖都说好呢?因为确实有新意。那么为什么我们不继续讨论自己的想法?平时我发现我的宝宝和其他宝宝不同的地方,在周岁前,从来没有跳的意识。其他宝宝在抱他掖下时,腿会有跳跃动作,我们没有,去儿童医院咨询过,医生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这个问题随年纪增长而消失了,但每个孩子的特质在我看来都离不开家长的有意识开导。怎么才可以有效果的对孩子进行上述潜能进行开发,是我转此贴的主要用意,这些理论我们可以看懂,但不代表有合适的机会和方法去做,如果没有做企不是浪费。想一想,一天中你能时刻抓住每一件事来对孩子进行教导吗?我想是不可能的。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各式的玩具,大家推荐一下那些有什么优缺点?运动的精神包含很多的内容,上文把运动又提高了一个层次,离开了肥胖婴儿简单的减肥运动,健身运动等。我们被钢铁水泥的城市包围着,也许该提供新的玩耍天地给下一代。当你没有时间带孩子去郊外,去大自然,我们该做些什么?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