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纽莫法 23)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
【预防的疾病】肺炎球菌感染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且是肺炎、脑膜炎、中耳炎的主要病因。有资料表明,镰状细胞性贫血的患儿患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的危险几乎是正常儿童的600倍。
【使用对象】A、成人接种
①慢性病人,特别是伴有呼吸道感染发病增加的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肺疾患的病人;
②急性病人,特别是伴有肺炎球菌疾病或其并发症危险的脾功能障碍、无脾症、何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肝硬化、酒精中毒、肾功能衰竭、慢性脑脊液漏出症和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
③50岁以上健康的老年人。
B、儿童接种:2岁以上体弱儿童。
C、其他人接种:确定要进行脾切除的病人,应至少在术前2周接种疫苗;确定要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或准备接受器官移植的受者,疫苗的接种与开始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时间应尽量延长。
D、是否需要再接种?
已接种过23价疫苗者,一般不主张进行再接种。但对下列人群可以考虑再接种。
(1)具有慢性疾患并可增加致命的肺炎球菌感染危险者,以及有明显的肺炎球菌抗体水平下降者,如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和接受器官移植者。
(2)在4年前或更早接受过肺炎球菌疫苗接种而无严重接种反应,现在又有肺炎球菌感染高度危险者。 (3)在6年前或更多年前接种过疫苗的高危人群。
【使用方法】直接于皮下或肌内注射0.5ml,但不能注入皮内或血管。
【免疫效果】接种后的第3周,抗体的产生达到高峰,免疫持久性目前尚不能确定,现有资料表明保护性抗体至少可持续5年。
【接种反应】接种疫苗后少数可出现注射部位的疼痛、红肿等轻微反应,小于1%的受种者可出现低热(<38.3℃)、肌痛和严重的局部反应。严重的接种反应,如过敏反应极为罕见,发生率约为5/100万次。患有其他已稳定的自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的病人接种疫苗后,偶尔会出现复发。
【禁忌症】①对疫苗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②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
③具有严重心脏病或肺功能障碍的病人;④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
【注意事项】1、当患有任何发热性呼吸道疾病或其他急性感染时,应推迟使用疫苗,除非医生认为不接种疫苗会造成更大的危险;2、2岁以下的儿童接种疫苗后效果不理想,不应给2岁以下的儿童接种疫苗。
狂犬病疫苗 (Rabies Vaccine)
【预防的疾病】狂犬病,流行性广,病死率极高,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人狂犬病主要通过患病动物咬伤、抓伤或由粘膜感染引起,传染动物主要是犬(超过90%),其次是猫。 人被动物咬伤后接种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是预防感染狂犬病的主要方法。
【使用对象】可分为两种:一为咬伤后预防,二为无咬伤预防。
⑴咬伤后预防。 任何可疑接触狂犬病毒,如被动物(包括貌似健康动物)咬伤、抓伤(即使很轻的抓伤),皮肤或粘膜被动物舔过,都必须接种本疫苗。
⑵无咬伤预防。 在疫区有咬伤的高度危险或有接触病毒机会的工作人员,如疫区兽医、动物饲养管理人员、畜牧人员、屠宰人员、狂犬病毒实验人员、疫苗制造人员、狂犬病人的医护人员、岩洞工作人员,以及与其他哺乳动物接触频繁人员及严重疫区儿童、邮递员、去疫区旅游者,均应用狂犬病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使用方法】(1)咬伤后预防。 对一般咬伤,即皮肤无流血的轻度擦伤、抓伤或破损皮肤被舔舐,应于0(第1天,注射当天)、3(第4天,以下类推)、7、14、30天各注射该疫苗1安瓿,儿童用量相同。对严重咬伤,除应按上述方法注射该疫苗外,应于0、3天注射加倍量疫苗,并在0天注射疫苗的同时用抗狂犬病血清(40IU/kg体重)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IU/kg体重),浸润咬伤局部和肌内注射。凡联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者,必须在疫苗全程注射完毕后,再加强注射2~3针疫苗,即在全程注射后第15、75天或第10、20、90天分别加强注射1针。
凡注射疫苗1天前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慢性病人如肝硬化、免疫缺陷症、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老人、严重营养不良和咬伤后48小时才开始免疫等7种情况,均应于初种时加2~3倍疫苗量,分部位注射,才有较好的免疫效果。此外,有的虽属轻伤,但侵入的病毒量较多或伤及富含神经部位,亦可出现潜伏期短而单用疫苗无效病例。最近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建议,不论任何部位的破皮咬伤均应合用抗血清。
(2)对未咬伤健康者预防注射,可按0、7、21天注射3针。1年后加强1针,以后每隔1~3年再加强1针。
(3)该疫苗供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儿童应在大腿前内侧区肌内注射。
3.伤口处理:(1)就地及时(最好是在咬伤后几分钟内)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对预防狂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伤口不宜包扎、缝口,开放性伤口应尽可能暴露。
(3)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或精制破伤风抗毒素。
(4)严重咬伤者伤口周围及底部需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5)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或属严重咬伤,建议联合使用干扰素,以增强保护效果。
【免疫效果】该疫苗的预防效果以中和抗体水平和保护率为主要指标。初次免疫,中和抗体在接种疫苗开始7~10天出现,5针免疫后均能达到保护水平(要求≧0.5IU/ml)。抗体维持时间至少半年。全程接种半年以后再次咬伤者应重新进行全程免疫。
【接种反应】局部反应:少数有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搔痒,甚至水肿、淋巴结肿大。 全身副反应罕见或轻微。
【禁忌症】治疗性接种:由于狂犬病是致命性疾病,为挽救生命任何禁忌症都是次要的,故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后预防无禁忌症。
预防性接种:在保证近期不会有接触传染源及狂犬病毒机会的前提下,妊娠期及有急性疾病、过敏体质、使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者可推迟接种。对链雷素、新霉素过敏者慎用。
【注意事项】1、注射疫苗期间可照常工作,但切忌饮食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进行剧烈劳动,以避免引起反应。 2、严重咬伤者一定要联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
精制抗狂犬病血清(Purified Anti-rabies Serum)
【预防的疾病】狂犬病。精制抗狂犬病血清是一种马血免疫球蛋白制剂。
【使用对象】 被疯动物严重咬伤后,使用本品愈早愈好。在48小时内使用,可减少发病。对已有狂犬病临床症状的患者,注射本品无效。
【使用方法】(1)注射前必须做过敏试验。观察30分钟,若无异常反应再将全量注射于皮下或肌内。
(2)过敏者需要用脱敏注射法。
(3)抗狂犬病血清的注射量均按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注射4OIU(特别严重者可酌情增至80-100IU),在l~2日内分数次注射,注射完毕后开始注射狂犬病疫苗。亦可同时注射狂犬病疫苗。但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病疫苗的注射部位必须分开。
(4)门诊病人注射抗血清后须观察至少30分钟方可离开。
【免疫效果】单独使用效果不好,应与狂犬病疫苗联合使用。
【接种反应】抗狂犬病血清为异种血清,注射后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和血清病。
【禁忌症】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曾注射过马血清制剂者,均须特别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
【注意事项】使用抗血清须特别注意防止过敏反应。注射前须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曾注射过马血清制剂者,均须特别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
流行性感冒疫苗(Influenza Vaccine)
【预防的疾病】 流行性感冒(流感)
【使用对象】1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预防流感的主动免疫。疫苗特别推荐用于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慢性肺部疾病和糖尿病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幼儿园及中、小学学生、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者、军人、教师、医务工作者等重点人群。
【使用方法】12~35个月的儿童接种两针,间隔一个月;36个月以上的儿童及成人,接种1针。儿童和成人均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绝不能静脉注射。可与其他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前后任何时间或同时接种,但需接种于不同部位且不能在注射器中混合。
【免疫效果】全程接种流感疫苗后要在2周后产生抗体,可以保护与疫苗毒株抗原性类似的毒株感染发病或减轻发病症状。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接种反应】人体对流感疫苗耐受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为注射局部疼痛、红肿,但均可自行消失。
【禁忌症】对鸡蛋严重过敏者禁止接种;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应推迟接种。
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Vaccine)
【预防的疾病】预防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VZV初次感染人体的表现为水痘,并由此造成终生潜伏感染。潜伏感染病毒再次活动导致产生带状疱疹。一般正常儿童感染后症状较轻,但免疫缺陷儿童感染水痘病情严重,可发生出血性水痘,病死率较高。妇女妊娠早期感染水痘可导致婴儿死胎、流产和先天性水痘综合征。围产期妇女感染水痘可导致新生儿水痘。10%-20%的水痘病毒感染者可发生带状疱疹。
【使用对象】适用于对12月龄以上的健康儿童、青少年及成人(尤其是没有免疫力的育龄妇女)、高危人群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水痘预防的主动免疫。
【使用方法】推荐2岁儿童开始接种。1~12岁的儿童接种一剂量(0.5ml);13岁及以上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接种2剂量,间隔6-10周。儿童及成人均于上臂皮下注射,绝不能静脉注射。水痘减毒疫苗可与其他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同时接种。
【免疫效果】健康儿童接种一剂水痘减毒疫苗后血清抗体阳转率可达98.6%,白血病患者为90%,免疫缺陷患者为80%,因此,推荐免疫缺陷患者接种两剂量以获得持久保护。
【接种反应】在所有年龄组均有很低的综合反应原性,注射后偶见低热和轻微皮疹,但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微的且自行消失。
【禁忌症】急性严重发热性疾病患者应推迟接种。对新霉素全身过敏者、白细胞计数少于1200/m3者及孕妇,不得接种(接种后3个月内不能怀孕)。
伤寒Vi多糖疫苗(Typhoid Vi Polysaccharide Vaccine)
【预防的疾病】伤寒,典型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及肠穿孔。
【使用对象】重点用于部队、港口、铁路沿线工地的人员,以及下水道、粪便、垃圾处理人员,饮食行业、医疗防疫人员,或有本病流行地区的人群。
【使用方法】5岁儿童开始接种,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一针免疫,剂量0.5ml(含Vi多糖30ug)。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每支装量lml,供2人次接种。
【免疫效果】全程只需注射一针,保护率达71.3%,阳转率在90%以上,免疫持久性较菌体疫苗好,3年后约50%的人还有保护抗体。
【接种反应】精制的多糖抗原,较菌体疫苗反应轻微,局部也仅有轻反应,无一例全身反应。局部稍有红肿,个别有压痛感,偶有短暂低热。
【禁忌症】凡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病、肾病、活动性结核,过敏反应病史者,孕期、哺乳期、月经期妇女及发热者不可接种。
A/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预防的疾病】可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用于预防A或C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使用对象】 6个月~15周岁儿童,在流脑流行期间大规模应急接种运动中使用,还推荐脑膜炎球菌疫苗用于已知高危人群(例如部队、训练营或寄宿学校和到流行区的旅游者)和易患脑膜炎球菌病的免疫缺陷者(例如无脾者和遗传性免疫缺陷者)。
【使用方法】1、A群流脑多糖疫苗:起始接种时间为出生后6—18月,接种2针,第2针与第1针接种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3岁时接种第3针,与第2针接种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年。
2、A+C群流脑多糖疫苗: 接种对象为2岁以上的人群。(1)2岁以上者已接种过1针A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2)2岁以上者已接种2次或2次以上A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最后1针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3)按以上原则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三年内避免重复接种。
【免疫效果】A群和C群多糖疫苗对85%~100%的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有短期效果。C群多糖疫苗对2岁以下儿童没有可靠的免疫原性。对学龄儿童和成人,接种1剂A和C群多糖疫苗,可提供保护作用至少3年,而对4岁以下儿童,在接种1剂疫苗后头2~3年内,临床保护作用和特异性抗体水平迅速下降。
【接种反应】这些疫苗十分安全,明显的全身反应极为罕见。最常见不良反应一是注射部位红晕和轻微疼痛1~2天。1%~4%疫苗接种者,可出现超过38.5℃的发热。多发生于接种后6~8小时,局部红晕及压痛感,多在接种24小时后逐步消失。
【禁忌症】有下列情况者,不得使用本疫苗。
(1)癫痫、癔病、脑炎后遗症、抽搐等病症或有既往病史者、过敏史者。
(2)肾脏病、心脏病及活动性结核。
(3)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