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敬礼娃娃”的心理障碍该让舆论脸红
[打印本页]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8-5-29 13:25
标题:
:“敬礼娃娃”的心理障碍该让舆论脸红
:“敬礼娃娃”的心理障碍该让舆论脸红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8-5-29 13:26
连日来,曾感动了无数中国人的“敬礼娃娃”郎铮始终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不仅有众多媒体赶到西安探访正在治疗的小郎铮,有很多名人在郎铮的照片上签名送给他留念,而且还有众多网友力挺小郎铮担任最后一棒火炬手,在鸟巢点燃主火炬,以此“既表明汶川不会塌下,因为他被祖国和人民稳稳托起。
也表明汶川不会消亡,在十三亿中华民族这个巨人肩头,点燃新生的火焰!”(5月28日《竞报》)
就在很多人陷入“敬礼娃娃热”不能自拔的时候,一个令人不快的消息却传了过来。据报道,正在西安治疗的小郎铮出现了心理障碍,唐都医院的心理医生刘睿说,目前郎铮老是想房子垮塌的情景。郎铮不喜欢说话,很恐惧,不愿离开母亲、不愿接触陌生人。郎铮来到西安后,很多人前往看望他,导致他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也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对他的情绪也有一定影响。刘睿因此呼吁:希望关心郎铮的市民不要再来探望他,给他一个安静的休养环境。
在医生面前,郎铮先是一个普通的需要静养的小病人,然后才是闻名全国的“敬礼娃娃”,但在舆论面前,这个很正常的秩序却似乎被颠倒了过来——郎铮先是应该配合舆论的小名人,然后才是一个正在疗伤的孩子。我不知道当小郎铮在病床上一遍又一遍地回答了媒体千篇一律的提问,他会不会感到厌烦?我不知道整天被舆论聚焦的小郎铮,希不希望自己能多一点时间听妈妈讲故事,跟小朋友们做游戏?才几岁大的小郎铮,他又懂不懂得担任最后一棒火炬手点燃主火炬的重大意义?答案并不难得出,毕竟,郎铮只是一个几岁大的孩子。在被救出废墟的那一刻,他出于儿童的淳朴感恩之心和一丝丝调皮,敬了那个感动中国的队礼。我们被这个废墟上的敬礼感动了,我们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生的勇气,这就够了,何必一次次地追问这个几岁大的孩子,你为什么要敬礼?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又何必时时刻刻把这个小男孩放在聚光灯下反复打量?
相对于一个才几岁大的孩子来说,舆论是处于绝对强势地位的。对于才几岁大的小郎铮来说,他现在只是希望在家人的陪伴下尽快忘却那恐怖的一幕,尽快忘却倒塌的房子、逝去的玩伴,尽快回到平静的生活中去。但处于强势地位的舆论,却一次次通过千篇一律的提问,甚至通过“最后一棒火炬手”的巨大荣誉将这个孩子拖入到回忆那段残酷记忆的恐惧中去。这样强加于人的过度聚焦,说是一种舆论暴力,似乎并不为过。
现在,曾经感动中国的小郎铮已经因为舆论的过度关注出现了心理障碍,网上居然还有人说这个小孩不够坚强,何等残忍?够了,小郎铮只是一个几岁大的孩子,他只是希望能够安静地走出灾难阴影,只是希望像其他孩子一样平静地生活,我们就不要再让聚光灯长时间停留在这个孩子已经惊恐的脸上了。
(本报评论员 赵勇)现代快报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08-5-29 13:31
有点常识的人都该知道,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尤其是刚刚有了这种痛苦经历的孩子。其实这些记者也都知道这些常识,可为了工作,谁还在乎孩子的心灵创伤呢?有时候媒体真是没有良知。我要是孩子父母,我就坚决拒绝采访。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5-29 13:58
这次媒体一方面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高效率,但同时也暴露出某些职业准则的缺失。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5-29 14:07
岂只敬礼娃娃,那天看到采访蒋敏,我心里都在痛
作者:
tietie
时间:
2008-5-29 14:23
还孩子一个安静的空间。那个闪光灯照来照去的,对视力有影响的。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5-29 14:26
父母应该出来替孩子挡住,在这种时候,唯有父母适合站出来说话!
作者:
yanyi
时间:
2008-5-29 16:25
呼吁停止对幸存孩子的参访,每一次采访就像是揭开刚刚止血的伤口,孩子的父母应该站出来保护孩子。
作者:
雪人姐姐
时间:
2008-5-30 18:02
昨天电视上又看到,
拜托他们不要再去伤害他了
作者:
三宝妈
时间:
2008-5-30 20:44
岂只敬礼娃娃,那天看到采访蒋敏,我心里都在痛!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