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人定胜天 [打印本页]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8-5-25 07:53
标题: 人定胜天
新华视点: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

  新华网四川安县5月24日电 题: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
  他矮,胖胖的。
  他所在的中学,是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在绵阳周边非常有名。学校因教学质量高,连续13年都是全县中考第一名,周围家长都拼命把孩子往里送。学生最多的班,有80多名学生,最前排的学生几乎坐在老师下巴前。
 地震来临时,他正在绵阳办事。大地震动,他站不稳,只好与学校的总务长互相抱着。
  手机打不通,电话断了,第一波震荡过去后,他立即驱车往地处重灾区的学校赶。
  车开得飞快,路上他一句话也不说。
  他惦记着学校那栋没有通过验收的实验教学楼,心里最怕的是那栋楼出事。
  上世纪80年代中,那栋楼建设时,学校没有找正规的建筑公司,断断续续地盖了两年多。到后来,没有人敢为这栋楼验收。
  新的实验教学楼盖好了,老师和学生谁也不愿意搬进去,哪个都知道没有人敢验收的楼,建筑质量是什么样的成色。
  当时,他还是普通教师,是学校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别人不敢搬,他只好带头搬。
  搬进新楼时,新楼的楼梯栏杆都是摇摇晃晃的。灯泡各式各样,参差不齐,教室本应雪白的墙上,只有底灰,什么都没有。
  后来,他当领导了,下决心一定要修这栋楼。
  1997年,他把与这栋新楼相连的一栋厕所楼拆除了。因为他发现,厕所楼的建筑质量很差,污水锈蚀了钢筋。他怕建筑质量不高的厕所楼牵连同样质量可疑的新楼,要求施工队重新在一楼的安全处搭建了厕所,这样,虽然高层教室上课的同学上厕所不太方便,但是,孩子们安全。
  1998年,他发现新楼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他生气,找正规建筑公司,重新在板缝中老老实实地灌注了混凝土。
  1999年,他又花钱,将已经不太新的楼原来华而不实、却又很沉重的砖栏杆拆掉,换上轻巧美观结实的钢管栏杆。接着,他又对这栋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重新灌水泥,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他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加粗了15厘米。
  这栋实验教学楼,建筑时才花了17万元,光加固就花了40多万元。
  学校没有钱,他一点点向教育局要,领导支持,他修楼的钱就这样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5万元的化缘而来。
  教学楼时刻要用,他就与施工单位协调,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蚂蚁啃骨头般,一点点将这栋有16个教室的楼修好。
  对新建的楼,他的要求更是严。楼外立面贴的大理石面,只贴一下不行,他不放心,怕掉下来砸到学生,他让施工者每块大理石板都打四个孔,然后用四个金属钉挂在外墙上,再粘好。建筑外檐装修的术语讲,这叫“干挂”。
  因此,即使是如前些天的大地震,教学楼的大理石面,没有一块掉下来。
  他知道,教学楼不建结实,早晚会出事,出了事,没法向娃娃家长交代。
  不是没有见过出事的学校,有的学校墙没弄结实倒塌砸到学生,有的学校组织不好,造成学生踩踏事故。
  他不能让这样的危险降临在自己学生的身上。于是,他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
  会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娃娃们具体不知道是哪一天。等到特定的一天,课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
  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学校早已规划好。两个班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站在自己的地方,不会错。
  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走哪条通道,娃娃们早已被事先教育好。孩子们事先还被告知的有,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
  学校紧急疏散时,他让人记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
  刚搞紧急疏散时,学生当是娱乐,半大孩子除了觉得好玩外,还认为多此一举,有反对意见,但他坚持。
  后来,学生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他对老师的站位都有要求。老师不是上完课甩手就走,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要站在适当的位置,他认为适当的时候是: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放晚自习和紧急疏散时——都是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他认为适当的位置是:各层的楼梯拐弯处。
  老师之所以被要求站在那里的原因是,拐弯处最容易摔,孩子如果在这里摔了,老师毕竟是成人,力气大些,可以一把把孩子从人流中抓住提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娃娃。
  每周二都是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时间,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他管得严,集体开会时,他不允许学生拖着自己的椅子走,要求大家必须平端椅子——因为拖着的椅子会绊倒人,后面的学生看不到前面倒的人,还会往前涌,所有的踩踏都是这样出现的。
  那天地震,他不在。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
  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门。
  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老师站在楼梯上,喊:“快一点,慢一点!”
  老师们说,喊出的话自己事后想想,都觉得矛盾和可笑。但当时的心情,既怕学生跑得太慢,再遇到地震,又怕学生跑得太快,摔倒了——关键时候的摔倒,可不是玩的。
  那天,连怀孕的老师都按照平时的学校要求行事。地震强烈得使挺着大肚子的女老师站不住,抓紧黑板跪在讲台上,但也没有先于学生逃走。唯一不合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护送着怀孕的老师同时下了楼。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
  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90多位教师的房子都垮塌了,其中70多位老师,家里砸得什么都没有了。
  他从绵阳疯了似地冲回来,冲进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四周是教学楼。
  他最为担心的那栋他主持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那座楼上的教室里,地震时坐着7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
  老师们迎着他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们都没事。
  他后来说,那时,他浑身都软了。55岁的他,哭了。
  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会扯着大声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说话时眼中噙着泪。
  他的老师们收入都不高,教师平均月收入1126.78元。学校的墙上写着:“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那时,在大震时分布四处的学生家长们的伤亡数尚在统计中,学校墙外的镇子上,也是房倒屋塌,求救声一片。但是一个镇里的农村初中,却在大震之后,把孩子们带到了家长面前,告诉家长,娃娃连汗毛也没有伤一根。
  他叫叶志平,是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 
作者: 美妈妈    时间: 2008-5-25 08:47
这校长厉害,佩服,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8-5-25 09:31
又丧事办成喜事了

校长可能是个好校长, 但是四川安县桑枣当地本身伤亡很少, 要考虑震区的位置不同.

狗屁个人定胜天 , 1951年地震北川放弃原旧县城, 2008年地震放弃现县城, 在考虑经济基础的前提下遵循自然规律.

少搞形象工程, 估计所有灾区的城市广场全部可以改成临时学校了.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8-5-25 09:32
“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多简单的话,却诠释了这个学校教学水平、师生平安的所有原因。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8-5-25 09:37
标题: 回复 #3 klcz2002 的帖子
把一座没有敢住的危房变成地震不倒是坚房,本身不说明问题吗?

虽然校舍有倒塌,却未伤及一个老师和学生,本身不说明问题吗?

不是搞形象工程,坏的我们指出来,好的也不能无睹吧。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8-5-25 09:39
不过,题目用“人定胜天”,也未免把话说得太满了。

故去的那个时代的字眼,咋听咋别扭。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8-5-25 09:39
制度高于道德
系统高于个人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8-5-25 09:46
原帖由 klcz2002 于 2008-5-25 09:39 发表
制度高于道德
系统高于个人

理论层面的东东、或者说应该层面的东东,离实际差以千里。

不适用于还处在SHZY初级阶段的中国,特别的经济不很发达,管理不很规范的地区。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8-5-25 09:54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8-5-25 09:37 发表
把一座没有敢住的危房变成地震不倒是坚房,本身不说明问题吗?

虽然校舍有倒塌,却未伤及一个老师和学生,本身不说明问题吗?

不是搞形象工程,坏的我们指出来,好的也不能无睹吧。


安县除了旧民房新的建筑基本都没有倒塌, 说明不是重灾区.

看看这校舍其他学校的倒了没? 安县其他学校师生有伤亡吗?

我是搞建筑的, 工作领域横跨领域的各部门, 觉得报道的危房改建论比较可笑(改造靠谱吗?), 难道这世界沦落至此, 按规范办的是先进, 不收礼的都是好官, 不嫖妓的都是好男人???????????

最是可恨无良新闻工作者, 不去报道灾民的安置与款项的流向, 不去监督危房是如何形成与避免的反而是黑暗中出发光点了.       当地的宣传部门很可恶, 杀无赦!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8-5-25 10:10
标题: 回复 #9 klcz2002 的帖子
刚看了弟弟发的PP,一楼的这种文章就再也不想看了。
作者: 水晶孔雀皇冠    时间: 2008-5-25 11:36
标题: 回复 #1 education2008 的帖子
向看到不足,解决不足的好校长致敬
作者: 水晶孔雀皇冠    时间: 2008-5-25 12:26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8-5-25 10:10 发表
刚看了弟弟发的PP,一楼的这种文章就再也不想看了。


如果只是加固危房也许我也不想看了
可是还有安全演习
我就不得不产生敬意了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8-5-25 12:54

  不光地震
  其他时候的安全也很重要

  作为家长
  孩子送这样的学校比较放心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8-5-25 13:18
看本文关键是看态度,不是看技术层面的东西。比如加固危房到底有多大用处。
就是这个安全演习就很让人感动。有多少教育者能做到?

就像当初南亚海啸的时候,一个外国小女孩救了很多人的故事,
这些安全教育的东西其实占用不了多少教学时间,关键是意识。

如果地震仅仅停留在悲痛的层面,对后人有何益处?已经到了深入反思的时候了。

人定胜天,不是不能,就怕不为。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5-25 13:28
原帖由 klcz2002 于 2008-5-25 09:31 发表
又丧事办成喜事了

校长可能是个好校长, 但是四川安县桑枣当地本身伤亡很少, 要考虑震区的位置不同.

狗屁个人定胜天 , 1951年地震北川放弃原旧县城, 2008年地震放弃现县城, 在考虑经济基础的前提下遵 ...

赞同。
这校长应该是个凭良心做事的人,。。。但是,就是这样的伤亡悲剧,也能说成抗ZJZ取得胜利,现场还有掌声,还有点头哈腰的笑容。。。。宣传表扬了这个校长,后面不知有多少跟风者,只要没S人,没塌楼,可能都能写出可歌可泣的故事,最后,真成喜事了。。。。。。。不是表扬的时候,应该是找原因的时候找应对方法的时候吧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5-25 14:25
只要不是逆天行事,人能胜天不是不可能的,只是这个字被那个年代用的太多了,颇有喊口号的意思。别的不说,就说地震的预测,火山爆发的预测,如果提前采取了躲避的策略,也算是胜天了-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8-5-25 14:32
标题: 举个例子,逃生训练的重要性
同学捡手机耽误逃生

  杨彬彬躺在病床上,向笔者讲述了逃生的经历。“我在北川高职08届电子专业学习。当时我们正准备上数学课,房屋开始摇晃起来,老师叫我们跑。全班同学从两个门跑入过道向外跑,我和几个同学从一个过道向外跑,前面人很多跑不快。一个跑在前面的同学手机掉了弯腰去捡手机,我怕撞到起,停了一下,所以就跑慢了一点。全班其他同学都跑出去了,就我们4个被压在里面,后来死了一个。我是15日晚上约7点被解放军救出来的。如果当时楼房再晚一秒钟垮,我就跑出来了。”

一秒钟的时间就是一条命。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8-5-25 14:43
我琢磨着该把 学校应急演习 纳入 课程。。素质教育,这不是素质教育么?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5-25 14:49
原帖由 woodhead 于 2008-5-25 14:43 发表
我琢磨着该把 学校应急演习 纳入 课程。。素质教育,这不是素质教育么?

当然是应该的,在日本,连幼儿园都有这样的训练课程,咱们中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提上议事的日程,尽管这方面的教训不算少了。

不知道那些人大委员们提案,连馒头应该是圆的都能考虑到,为什么对孩子们的事情却绝少有人想到?
作者: sun_tuotuo    时间: 2008-5-25 14:54
不管他是不是做秀,至少孩子们没事,平时的安全教育还是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
作者: 一叶小舟    时间: 2008-5-25 18:02
我孩子的学校出现过学生放学下楼时人踩人的事故,  这文章准备编辑打印出来给他们的校长参考一下.
作者: shinbard    时间: 2008-5-25 20:59
不管如何这位校长尽力了
不管如何孩子们都安全
不管写这篇报道的人的用意如何,至少我们知道了在灾区又有一所学校的孩子幸免于难这就足够了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5-25 22:05
安全演习这点很重要,冲这一点,这个校长就应该宣扬,以促使更多的学校这样做。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8-5-26 09:32

  不光是震区
  每个学校的楼梯转弯处都很危险

  安全是每个学校每个人的事
  预防的具体措施可以不同
  但这个学校的做法应该全国推广

 
作者: 子云    时间: 2008-5-26 09:46
校长做这事不是一年两年,以前不报道,现在报道,可见还是有报道的必要(是不是现在报道更能引起重视?!)。

校长的训练值得推广,紧急预案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化为意识,化为行动才是需要的。
作者: menghuan    时间: 2008-5-26 09:51
地震这么久了,我又一次被感动了,这个校长太伟大了.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