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现场老师们都很有经验。谈到幼小衔接,老师们也都注意到,不是123或是ㄅㄆㄇ会不会的问题而已,而是更多孩子身心各层面的准备,所以,会从生理或心理等各面向帮助孩子及家长共同做好准备。诸如:
一、心理层面:培养自信、独立、动力、好奇心、毅力、合作态度、自我约束、关心他人等态度。
二、生理层面: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作息与生理时钟调整、基本体能与耐力(背书包或坐校车)等。
除了这些,若是我们就学习的层面仔细的思考,可以发现,大部分的重点还是落在幼儿的数学及语文的学习准备,所以多数的学校或是老师,会在上小学前花一点时间,进行一些模拟小学的教学课程,期望帮助孩子降低进小学的不适应状况,同时也减少家长的焦虑,亲师共同帮助孩子在学校生活及学习课程上都有所表现。
但是我们必须认真的思考,究竟在幼儿阶段,语文的学习有哪些重点?当园所或老师进行所谓「幼小衔接」课程时,语文学习的教学该包含哪些?可以运用哪些素材或是方法来达到这些目的:
(一)幼儿应具备良好语音意识与正确发音能力:幼儿从平时的聆听中,已逐渐练习分辨语音的差异,并且从中熟悉语音及分辨语音中的不同成分,渐渐感受声调的不同且养成四声声调的顺序习惯,所以,平时老师可以从听音辨字的游戏开始,让幼儿透过游戏及活动感受语音与声调的变化,而非直接强调或仅局限在拼音的历程。若要带领幼儿学习声调,建议应搭配肢体动作,将抽象符号与动作或身体结合,帮助幼儿理解。
(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分析、比较、分类的能力:老师们大都使用图卡或字卡,带领幼儿认识简易的国字,但汉字在结构上,常会因为多一笔或少一笔而有所不同,所以多利用各种场合及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进而分析比较异同,强化幼儿分辨汉字的结构。在过程中,可以透过归纳与分析,认识汉字的共同部首、偏旁,这对于幼儿将来进小学之后查字典的能力很有帮助。
(三)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特别是方位知觉,小学生会因为对于空间及方位的混淆而发生写字时的困难,所以在幼儿阶段宜多多进行辨别方位的游戏,例如:田字格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掌握汉字结构,大多数练习书写的簿册上,会加上田字的虚线格,也是帮助幼儿书写时更能掌握字体结构的作法。
(四)让幼儿习惯听形象性、描述性的词句:平时多加强幼儿听和说的能力,幼儿常因为听不懂小学老师的概括性语句,而无法完成指令或任务,造成挫折。日常训练幼儿传递或重述教师的语句,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理解及表达能力,并且确保幼儿表达与教师传递的讯息相同。
(五)培养幼儿的阅读技巧及兴趣:先引导幼儿有良好的阅读技巧,有助于提升阅读速度,所谓的阅读技巧,包括按页码、按顺序看画面,还有横排版和直排版的阅读顺序等。掌握幼儿的好奇心特质,在此时多提供不同的文体与大量阅读机会,将是一个培养阅读兴趣的良好时机。
(六)加强幼儿小手肌肉能力,奠定写字的基础。幼儿写前练习,不单单只是线条、点的练习,应是透过许多强化上臂、整只手臂力量的动作,以及手腕的平衡、手指间的灵活等能力的综合表现,所以重点不在于书写或练习的量,而是整个生理的成熟程度以及写前的运动准备。
最有效率的学习,往往来自于对学习保有热情与动机,对一个老师而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掌握幼儿学习的兴趣之外,能够有好的教学工具来协助教学,将会帮助老师省下不少功夫,对于幼儿的语文学习,尤其是在即将进入小学前的这一两个月时间,除了注音符号的认识、名字的习写之外,建议您不妨增加幼儿阅读的素材及不同体例的文章,除了熟悉的儿歌之外,童诗、新诗、散文、经典童话故事、自编故事等皆可鼓励幼儿阅读。
最后,为了增加幼儿对汉字结构的进一步探究,您可以视幼儿的程度,带领幼儿认识字典或辞典,一方面认识字典(辞典)的功能,熟悉工具书的使用,并且认识汉字部首、偏旁,结合国字的认识,增进幼儿的文字辨识能力,对于衔接小学的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