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调查:童年不让玩后果严重
[打印本页]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8-4-23 08:13
标题:
调查:童年不让玩后果严重
2008年3月初,北京某重点大学大一学生周超在寒假结束返回校园时,最大的感受就是“翻身得解放!”新生的青涩褪去,也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的节奏。他开始体验和高中完全不同的生活。 从大一第二学期,他不光加入了
足球
队、篮球队,对魔兽、征途、CS等网络游戏也样样着迷。
每天平均有四五个小时在打游戏,有时候整天憋在宿舍里玩游戏或聊天,饿了吃片面包或者叫个外卖。
“反正天高皇帝远,父母老师都看不见。再说我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任务,考上了重点大学,也该好好犒劳自己一下了。”周超有些报复似地说。
近日,被评为“最牛愤青教授”的浙江大学教授郑强在一次演讲时说到,中国学生上大学后沉溺网络,盲目恋爱,是因为小时候没机会玩造成的。
这番热辣言论自然引起无数争论。中国孩子的童年真的如此压抑?孩子到底该不该玩?
4月14日~18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一项在线调查(1155人参加)显示,45.8%的人感觉高中以前偶尔能玩得比较开心,多数情况下提心吊胆玩不好,19.9%的人感觉没时间玩,52.2%的人由于小时候不能玩,上大学或者长大后出现了“反弹”,开始大玩特玩。
“我不想学!我想出去玩”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孩子,说起弹玻璃球、捉迷藏、扔沙包、跳房子、挑冰糕棍儿这些游戏,人人都有一肚子的经验和美好回忆。可是,今天的孩子还有几个能享受到这些老游戏的快乐呢?
今年已经6岁的博雅听记者说起这些游戏,羡慕地直摇头。
“妈妈今天让我学钢琴,明天安排我学英语,后天又带我去画画,反正一会儿也不能让我闲着。我其实什么都不想学,我想出去玩!”博雅哼哼唧唧,撅着嘴跟妈妈做着这样的反抗。
博雅的妈妈冯女士也很无奈,现在很多重点小学招生都要求有获奖证书、考级证书,你不学能行吗?
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7年5月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4~12岁的城市儿童都过着忙碌的“上班”生活。在4~10岁的儿童中,51.6%的人上了课外学习班或是特长班,其中近三成上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课外班。在10~12岁的儿童中,“上班”的比例达到61.9%。
四川教育学院王彤副教授认为,家长应改变心态,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让他快乐,把孩子当做容器,一味填鸭未必能给他带来快乐。
本次调查中,31.1%的人感觉自己童年没有玩够是由于父母不允许,27.2%的人认为是学习太紧张,没有时间玩,13.5%的人是因为老师不允许。
据各种调查显示,学习压力过大及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成为孩子们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41%的孩子认为压力来自老师,31%的孩子认为压力来自父母。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8-4-23 08:14
标题:
不要剥夺孩子游戏的权利
当问到你曾经想玩什么被父母阻止过时,参与调查的公众给出的排名依次是:看电视(33.9%),玩电脑或网络游戏(30.2%),跟小朋友一起玩传统的户外游戏(16.0%),玩什么都受限制(10.3%),参加打球等
体育
活动(5.7%)等等。 “游戏其实不是玩”
周超说自己现在如此“堕落”,是因为小时候被压迫的太厉害造成的。
他上小学时就迷上了
足球
,每次他想出去踢球,都得软磨硬泡地哀求妈妈的批准。妈妈大部分时间都不会通融,原因就是怕影响学习。
“你不好好学习怎么考高中?考不上高中怎么考大学?不上大学哪有好工作?”周超对妈妈当年这一连串的质问头疼不已。有时候他也会以扔书、不好好吃饭等方式进行抗争,但基本上没什么作用。
“我唯一的兴趣,在跟他们一次次的激烈交锋后都被扼杀了,更不要提去玩别的什么了,从小到大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他们的字典里只有‘考大学’这三个字。”周超至今说起来还有点儿愤慨。
调查显示,22.1%的人认为孩子该玩的年龄就应该让他们玩,不能过分约束,52.2%的人表示由于小时候被压制不能玩,上大学或者长大后出现了“反弹”,开始大玩特玩的现象。
“中国的传统教育使很多家长抱有这样的想法,玩就是浪费生命,早点开始学习是件好事。多学点将来才会有出息。”有参与调查的网友这样留言。
调查中,当问到小时候有没有因为贪玩被父母批评过时,49.1%的人表示偶尔有,42.9%的人则是经常有,只有8.1%的人表示从来没有。
郑强认为,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出现荒废学业、玩物丧志的情况,是由于超量灌输知识极大地挫伤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摧残了孩子到大学后的发展潜力。18.4%调查参与者赞同郑强的观点。
“孩子们简直快乐的不得了!”有一次,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专业的王韶华副教授和几个家长带孩子去原始公园玩,他们给蚂蚁找家,去喂牛,跟牛打招呼,摘花摘草,玩老鹰捉小鸡等好多简单的游戏,玩到很晚很累,都还不想回来。让家长们没想到的是,如此简单的游戏,孩子们竟然可以玩得这样开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撰文《怎样做父母》,告诫父母要让孩子有玩游戏的时间,不要剥夺孩子玩游戏的权利。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小孩子只喜欢两件事,—件是吃,一件是玩,玩比吃还重要。
他认为,小孩可以从游戏中得到许多新的体验,这也帮助他们体验学习的过程。如果家长重视孩子的游戏,让他们充分游戏并予以良好的指导,提供有利的游戏环境和材料,那么不仅使快乐伴随着幼儿的童年生活,更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游戏其实不是玩,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给孩子自己作选择的权利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8-4-23 08:14
标题:
给孩子创造一个爱的环境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电视专业的研究生赵斌告诉记者,他高中时的文科成绩在班里排前3名,理科只排30多名,但是文理分科时,父亲坚持让他选了理科。父亲的理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同时,他的父亲还认为,只有搞技术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文科的东西都是华而不实的。 “我复读了一年,才考上山东理工大学。想当初有些文科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考上人大这样的名校了。”赵斌语气中略带抱怨,也许学理科挣钱多,可这不是他想要的。现在,他每天阅读文科类相关书籍的时间与做试验的时间差不多,相对来说,他更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而不是搞技术。
在本次调查中,32.5%的人认为应该适当让孩子自己作出一些选择,给他们一定的自由,26.9%的人表示父母应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我国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过:“不要在孩子不感兴趣或者还没有能力理解的时候,让他做任何不感兴趣的事情。”这个道理到现在为止,也只有一部分父母明白。
国家象棋大师谢军曾在12岁时与妈妈进行过一次严肃的交谈:“你很喜欢下棋,对吗?”妈妈问她。小谢军从没见妈妈这么严肃过,有点儿害怕,但依然点了点头。
“那好,你要记住,既然你选择了下棋,今后,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那一年,谢军面临着要么去棋队走专业棋手的道路,要么继续上学放弃下棋。她想上学更想去下棋,因为只要往棋盘前一坐,她就会无比畅快、兴奋。
可以说,谢军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与妈妈尊重孩子的选择密不可分。
如果当年妈妈硬逼着谢军读书,压制她对国际象棋的爱好,那么,现在我国就少了一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确实需要一种规则,但是这个规则的树立不能让他感到痛苦。”王韶华举例说,比如早上孩子不想起床,你放他喜欢的音乐,他可能就会高兴起来。久而久之,孩子适应了,规则也有了。
王韶华还认为,从心理学角度讲,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但是必须平等的环境。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你不能站在一个大人的立场,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想他现在希望得到什么。
作者:
酌言
时间:
2008-4-23 08:30
应该好好学习一下!……
作者:
pleasuretjf
时间:
2008-4-23 08:55
值得
好好学习一下!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4-23 09:12
我儿子上网打麻将和下国际象棋
作者:
menghuan
时间:
2008-4-23 09:13
说得太好了.
一早起来看到这样的好文章,真是好啊.
谢谢楼主.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4-23 10:58
楼上的说得好,好几天了,今天一来就看到这样的好文章,谢谢听语。
作者:
梁子1997
时间:
2008-4-23 11:17
我儿子打乒乓球、练跆拳道、下国际象棋,但他认为这些都不是玩,是练习。他认为玩是:看书、打游戏、自己做趣味数学题。
唉......
作者:
心香如意
时间:
2008-4-23 11:23
唉,我要是不限制孩子看电视,估计他每天基本上就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了,所以也是有个度量,我跟他说好周五完成作业后、周六练了琴后晚上可以自由看电视到十一点前,其它时间都不可以看电视,也算限制吧。
他现在的表现在是周五、周六看电视时如饥似渴,眼睛都不眨一下,尽可能地利用这每周仅有的看电视时间。
[
本帖最后由 心香如意 于 2008-4-23 11:24 编辑
]
作者:
早喻
时间:
2008-4-23 13:11
看来自己的思维还是需要调整一下
作者:
悠悠妈妈
时间:
2008-4-23 16:08
现在女儿(2岁半)很喜欢玩的,每次我都下班回家了,她还在家门口玩,吃晚饭都叫不回家,我正苦恼呢!现在看来,就算不吃晚饭也要给她玩了,玩比吃饭重要。
作者:
葵花籽
时间:
2008-4-23 19:06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4-23 09:12 发表
我儿子上网打麻将和下国际象棋
孩子眼睛能受得了吗?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4-24 09:07
标题:
回复 #13 葵花籽 的帖子
偶尔而已
眼睛80%是遗传,刻意保护没有意义
作者:
老等
时间:
2008-4-24 10:09
我时常和家长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小时候不让玩,大了就不会玩,有可能走弯路!
就象一个不恰当的比方:结婚前没谈恋爱过的,出轨的几率比较高!
个人见解未必正确
作者:
mmoney
时间:
2008-4-24 10:13
标题:
回复 #1 听语漫步 的帖子
就是在美国的中国孩子也一样,中国人在哪都这样。
作者:
八根儿
时间:
2008-4-24 10:34
我有时在想:充分玩的娃娃,估计身体各器官(包括脑水)都长得很 舒展 嘎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8-4-24 11:23
我们现在每天至少三小时户外活动,偶尔去近处的风景区。
我觉得很好,孩子和我都很轻松,学习效率也很高。
孩子的眼睛,疑似有所好转。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4-24 11:33
这类文章很多,可是看看我身边的孩子,都是被家长安排得满满的学习行程。又有多少爸爸妈妈能洒脱地放手,让孩子痛快地玩呢?
作者:
kellylee420
时间:
2008-4-24 11:48
标题:
回复 #1 听语漫步 的帖子
我很赞同。
作者:
颀颀妈妈
时间:
2008-4-24 14:31
这个事例只是说明游戏太好玩了,比学习有趣而已,证明不了其它的东西.
那些小学,初中就沉迷游戏,逃学进网吧的孩子也是因为玩少了吗?
孩子上大学时也成年了,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明白自己这样做的后果,那么他自己的路自己走好了,跟本就不用再管什么了.父母责任已经尽到,孩子的前程好坏就随他去吧.
但孩子小的时候,个人意见,比较专政地说: 该让他上什么班还是要上什么班,该控制他玩什么还是要控制玩什么.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4-24 15:53
其实我对孩子的天性是玩这句话,不赞同.
我认为孩子的天性是探索.
孩子可以把一件大人认为很无聊的"实验"(他称为玩)重复数十次,不管每次做出结果是否一样,都乐此不疲.这就是以后做科学实验的基础.
所以,家长的责任,不是阻止孩子玩,去学习,也不是创造条件让孩子玩,少学习.
而是,要想方设法地把学习变成探索,这样就符合孩子的天性了.
作者:
一叶小舟
时间:
2008-4-24 16:10
在我们这里,玩是大范围的, 连我家这个学得多的每天都有将近一个半小时玩的时间(大概下午5点到7点,中午的还没算).
玩着的孩子很幸福,我非常非常地羡慕他们.
那些在大人们眼里都是些"无趣,无聊"的东西或者游戏能让孩子们玩上好久,乐此不疲,也许这就是童趣吧,我们真该好好保护呢.哪象大人,做什么都没趣.
作者:
freejzl
时间:
2008-4-25 15:04
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前几天看了<倾听孩子>这本书深有感触,我们父母真的该好好学习一下儿童心理了
作者:
涵儿
时间:
2008-4-26 11:38
这个贴子太好了,值得我们认真仔细的思考思考!
作者:
lws0624
时间:
2008-4-28 00:32
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家长管多了吧不是,不管吧也不是,让孩子们自己抵住各种诱惑,怎么可能?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8-4-28 13:41
怎么定义“玩”
对大人来说,琴棋书画只要不是以这个为职业,肯定算是一种娱乐
孔子的“诗,书,礼,乐,御,射”是对首先解决温饱问题的贵族提出的,如何进行娱乐和消遣,为了避免贵族堕落。
同理,西方的竖琴,唱歌,跳舞,雕塑,马术和体育也是贵族的一种娱乐方式。象苏格拉底他不仅是哲学家,他还是数学家,是天文学家,是运动天才和杰出的战士。
玩的两个方向:一个是堕落,再一个是升华
作者:
dongdongdongma
时间:
2008-4-28 17:00
这是整个教育体制的问题,根本的东西不变,家长也只能随波逐流啊!
作者:
mamin1121
时间:
2008-4-28 17:07
这么严重??? 看来要好好思考一下.
作者:
宝2争1
时间:
2008-4-28 22:37
给孩子自己作选择的权利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