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0730|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学苑] 牟宗三著《中国哲学十九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27 14:4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牟宗三著《中国哲学十九讲》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

◎牟宗三

  
【序】

  予既寫才性與玄理,佛性與般若,心體與性體,以及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諸書已,如是乃對於中國各期哲學作一綜述,此十九講即綜述也。此十九講乃民國六十七年對臺大哲學研究所諸生所講者。當時口講本無意成書。諸同學認為將各講由錄音整理成文可供學者悟入中國哲學之津樑,否則茫茫大海,渺無頭緒,何由而知中國哲學之面貌耶?如是由陳博政、胡以嫻、何淑靜、尤惠貞、吳登臺、李明輝六位同學分任其責,而以胡以嫻同學盡力獨多。諸同學之辛勞甚可感也。吾順其記述稍加潤飾,期於辭達意明,雖非吾之行文,然較具體而輕鬆,讀者易順之而悟入也。於所述者盡舉大體之綱格,不廣徵博引,縷述其詳;欲知其詳,當回看上列諸書,知吾之所述皆有本也。無本而綜述,鮮能的當,此不得曰綜述,乃浮光掠影也,故多膚談而錯謬,不足為憑。綜述已,則各期思想之內在義理可明,而其所啓發之問亦昭然若揭。故此十九講之副題曰「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函蘊之問題」。簡述明固有義理之性格,問題則示未來發展之軌轍。繼往開來,有所持循,於以知慧命之相續繩繩不已也。此為序。民國七十二年七月。

  
目錄


第一講 中國哲學之特殊性問題
第二講 兩種真理以及普遍性之不同
第三講 中國哲學之重點以及先秦諸子之起源問題
第四講 儒家系統之性格
第五講 道家玄理之性格
第六講 玄理系統之性格
第七講 道之「作用的表像」
第八講 法家之興起及其事業
第九講 法家所開出的政治格局之意義
第十講 先秦名家之性格及其內容之概述
第十一講 魏晉玄學的主要課題以及玄理之內容與價值
第十二講 略說魏晉梁朝非主流的思想並略論佛教「緣起性空」一義所牽連到的諸哲學理境與問題
第十三講 二諦與三性
第十四講 大乘起信論之「一心開二門」
第十五講 佛教中圓教底意義
第十六講 分別說與非分別說以及「表達圓教」之模式
第十七講 圓教與圓善
第十八講 宋明儒學概述
第十九講 縱貫系統的圓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23:27:46 | 只看该作者
:) :)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1:50:09 | 只看该作者
再次顶起.这个帖子实在有必要反复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09:25:25 | 只看该作者
再次顶起.这个帖子实在有必要反复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4 19:15:49 | 只看该作者
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3 00:22:07 | 只看该作者
再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8-8-14 17:4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5 stffa 的帖子

应该是第四讲。

另,大前天晚上梦见书来了,是青色的封面,果然隔天书就来了,不过梦里所见不实,呵呵。
分批发的书,想看的还没到,先试试看心体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8-8-1 10:33:24 | 只看该作者
已回复,请查收。
我很高兴智慧得以流传,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8-8-1 09:58:47 | 只看该作者
人生悲欢离合真实之具体性如何演说“空”此普遍性?这个说法就体贴到了,我这里是事理俱不清晰,并不只是一方面的问题,后面的说法恰到好处。再鸟兄重新把强度抓出来送到眼前,不看都难,呵呵,以前都叫过先生了,就不言谢了。鸟兄记得回俺邮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8-7-31 15:14:49 | 只看该作者

培雯答得很有实感

我在乐学堂之《人心惟危》帖已经说明,很多东西,是不能被“概念化”地理解的。
概念化理解在很多时候都是抽象而静态的。
比如“黄毛狗”的概念,注意一下,你头脑里也许会出现一个图案。
这是指向实物的,以科学方法测度。

但另外一些东西,比如“真诚”,这是人生一真实体验,
但其相状万千,程度各异,无法真实地“静态概念化”。
你必须曾经“真诚”过,才知道他大概的意思。

“真诚”如何可能,则是工夫论范畴。
“真诚”为何是人类之美德,是人区分于动物之界限,则是义理。
此理,由人类来体现他,彰显他。
没人类时,这理还在不在?
在,只是无人体现、彰显罢了。故曰义理长存。

因此,牟宗三先生将真理区分为外延真理和内容真理。
内容真理也就是你上面提到的“具体的普遍真理”。
这“具体的普遍真理”指向生命实证诸境界(故曰生命之强度的)。
你证悟过,你就很明白,很体贴
没证悟过,你可以顺着这指向,
去认识自己的内在,去实践这义理,去实现这内在之光明

你现在的问题,应该是未明牟宗三先生之概念系统
为了 了明 这最艰难而又易生曲折的人生学问,他创造了很多词汇
所以我建议先看看他的自述与《生命学问》
再精读《理则学》,逐步可有进展

佛家曰“空”,亦是如此
龙树大师有一个著名偈子,即“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假名”意味着这是一个“内容真理”
无论你怎么用语言去“描述它”,都是不确切的,
那是一“生命之实证境”语,龙树实证此,故说此
首先你得先实证“自空”,方能由此而进入“现空双运”之般若中道
去体认龙树大师偈子之圣意

否则,皆是戏论

证“自空”,首先得去执
这方面法门很多,你应该知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3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19:51 , Processed in 0.08401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