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大脑处方》多动症探究 (美)丹尼尔.卡门
[打印本页]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3-14 23:25
标题:
《大脑处方》多动症探究 (美)丹尼尔.卡门
《大脑处方》多动症探究
一,前额叶皮层
前额叶皮层,位于大脑前端的皮层区域,长久以来被认为在协调复杂思维和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功能障碍似乎导致大脑执行能力的丧失。它破坏我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破坏对重要信息的记忆能力,破坏行为计划能力和对冲动的控制能力。
前额叶皮层功能: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坚忍不拔、判断、控制冲动、组织、自我监督、解决问题、批判性是思考、预先思考、从经验中学习、感受并表达情绪的能力。
前额叶皮层可以帮助我们在说话和采取行动之前深思熟虑。对面临的形势进行缜密思考,并根据我们的经验选择最佳解决途径。例如:前额叶皮层状态良好的学生都知道,要实现一项长期计划,就必须早点着手,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时间。然而,前额叶皮层状态不佳的学生,往往不会从以往的挫折中学习,总是把什么事情都往后推,他们总是一再重复同样的错误,他们的行动不是依据经验,而是他们临时的愿望和需求。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08-3-15 00:24 编辑
]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3-15 00:22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有赖于短期记忆和学习,前额叶皮层通过与大脑其他部分的联系,共同帮助我们坚持不懈的完成工作。当我们想要专心工作时,前额叶皮层就全会向大脑发出“安静”的信号,并减少来自大脑其他区域的干扰。如果前额叶皮层不够活跃,我们就很难集中注意力。
在从事注意力集中的工作时,例如进行数学运算,正常的大脑的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就会增加。然而,注意力不足症的大脑在遇到使用智力方面问题时,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反而会减少。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3-15 00:23
二,多动症
多动症是因为前额叶皮层内神经功能失调所造成的。当患者想集中注意力时,前额叶皮层的活动不会像正常大脑一样增加,相反的,这个部位的活动会减少。
研究发现,多动症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遗传的前额叶皮层疾病,还有一小部分是由于大脑缺乏神经传导物质dopamine而引起的。
越想把事情做好,事情反而越糟
研究表明,多动症患者越想集中精神,精神反而越无法集中。他们的前额叶皮层的活动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如果父母和老师一再怪罪,那么他们的压力会更大,行为会更加不可思议,往往会让人觉得他们是故意做出来的。所以对多动症患者赞赏和鼓励非常重要。在有趣、激励以及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多动症患者会有最佳表现。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
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是这种病症的最明显特点。他们注意力往往四处游荡,注意力往往离开手头的工作。心思想的或手头做的却是其他事情。但是,患者并不是在每件事情上的注意力都是短暂的,所以普通医生并不能准确判断。例如玩游戏、看动画,遇到新鲜有趣的、刺激的或可怕的事物他们的注意力能持续集中很长时间。因为这些能刺激前额叶皮层,使它变得活跃起来,从而使患者注意力能够集中。患者比较反感规律性、日常事务,家庭作业、学校课程、家庭杂务等。平凡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他们需要刺激性和趣味性的东西来激发前额叶皮层的功能。
注意力不集中
前额叶皮层可以将“抑制”信号传达给大脑的其他区域,并将外界环境干扰阻隔开来。如果前额叶皮层活动缺乏,就无法阻隔外界干扰,大脑会受过多刺激,所以多动症患者在上课、开会或听别人讲话时,他们往往会走神,他们目光游离,表相极端不耐烦,忘记谈话的主题,而且时常插进一些毫不相干的话。
无事生非
多数多动症患者通常会无意识挑起冲突,借此来刺激他们的前额叶皮层。常见的方式有:好动、无法安静、自言自语等,另一种方式是制造混乱,如果父母或老师被逗得气急败坏,神经质地朝他们大喊大叫,他们就会有一种满足感。我们明白,这并非是一种有意识现象。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08-3-15 00:25 编辑
]
作者:
tietie
时间:
2008-3-15 08:55
学习中,谢谢楼主!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8-3-15 09:55
哈哈,看来我是典型的多动症。
它破坏我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破坏对重要信息的记忆能力,破坏行为计划能力和对冲动的控制能力。
重要信息的记忆能力,是不是重要信息我不知道,反正我没有真正背下一篇课文。做事没有计划,想干的事就非常想做。
然而,前额叶皮层状态不佳的学生,往往不会从以往的挫折中学习,总是把什么事情都往后推,他们总是一再重复同样的错误
这点用来说我可是太恰当了。
注意力往往离开手头的工作。心思想的或手头做的却是其他事情。例如玩游戏、看动画,遇到新鲜有趣的、刺激的或可怕的事物他们的注意力能持续集中很长时间。患者比较反感规律性、日常事务,家庭作业、学校课程、家庭杂务等。
这点也是很恰当。
多动症患者在上课、开会或听别人讲话时,他们往往会走神,他们目光游离,表相极端不耐烦,忘记谈话的主题
这点与所说刚好相反。
最后发现,有些症状非常象有些症状相反,因此有可能是多动症,有可能不是多动症,所以刚开始所说的典型的多动症印象不是非常恰当。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8-3-15 10:21 编辑
]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3-15 11:36
三,前额叶皮质疾病评估表:
评分标准如下所示,如果有五项以上得分3或4,表示前额叶皮质很可能出现问题。
评分标准:0=从来没有,1=偶尔,2=有时,3=经常,4=非常频繁。
评估项目:
1,不注意事情的细节。
2,无法专心做家庭作业、家务、处理文件等。
3,无法专心倾听别人。
4,无法按时完成工作,工作效率差。
5,无法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
6,注意力不易集中。
7,无法制定合理计划。
8,缺乏明确目标。
9,不善表达感觉。
10,不善表达对他人的同情心。
11,白天容易感到疲倦。
12,不耐烦。
13,做事情缺乏动力。
14,嗜睡。
15,思维混乱。
16,无法安静下来。
17,无法静静坐着。
18,惹事生非。
19,要么喋喋不休,要么沉默寡言。
20,抢别人回答问题。
21,无法耐心等待。
22,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谈话或游戏等)。
23,冲动(说话或做事前不加思考)。
24,不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犯同样的错。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3-15 11:39
四,前额叶皮质疾病的治疗方法
方法一:“一页奇迹”法。
根据对事业成功人士的研究,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有明确的目标。利用“一页奇迹”法练习,可以帮助指导你的几乎所有思想、语言及行为。我(作者)曾亲眼目睹它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
这项练习是这样的,先在一张纸上清楚写出你人生的主要目标,如下:
我对人生有何期望?
姓名: 人际关系:
其他家人: 朋友:
学习:(我努力成为优秀的。。。)
自我:(力求做一个最健康的人)
身体:
意志:
精神:
把这张卡片放在每天看得到的地方,容易督促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这些目标。你的行为将变得更加自觉。
方法二:每月制定进度表,列出清单,帮助处理事情有条不紊。
方法三:利用脑电波。
多动症儿童主要问题在于无法把“贝他”波表现出来,而他们的“西他”波过于频繁。(果行注:国内似乎还没有这种治疗仪器,读经原理似乎与这类似。)
方法四:家长切勿大喊大叫。
这种治疗方法简直可以说神奇,通常讲多动症患者往往通过制造事端惹你生气,但如果你能不受他的情绪影响,而以一种平静的态度去面对他,经过一段时间,他们的情况会大大好转。(果行注:作者自己有两个多动症孩子,他的方法值得借鉴。)
方法五:药物治疗。
如利他林等。(果行注:作者说这些药立即见效,没有副作用。但我听说过停药后孩子马上复发的例子。)
方法六:合理营养。
推荐高蛋白、含低碳水化合物及低脂肪的食物。瘦肉、低脂乳酪、豆类、蔬菜等。尽量避免摄取单糖食物(如蛋糕、糖果、冰淇淋、饼干等),以及可以避免容易转化为简单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面包、米饭、面食、马铃薯等)。
方法七:聆听音乐。
莫扎特的音乐对治疗儿童多动有显著疗效。选曲是《百首经典》第三集,其中包括《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第二长笛协奏曲》歌剧《唐乔万尼》等,听音乐,儿童“西他”波明显减少,有70%儿童在此实验结束后,病情好转。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08-3-15 11:58 编辑
]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3-15 11:42
重点部分全部录完,希望对正确认识多动症儿童有所帮助。“病不讳医”,我接触许多家长,对于孩子多动,很不愿意承认孩子大脑有病,也不重视到医院检查,结果越拖越久,孩子病症越严重。甚至明明医院检查出了多动症,家长死活不愿承认这一客观事实。此帖是美国一位多动症父亲的医理探究,希望我们都来关心这群被病痛折磨的孩子。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08-3-15 11:55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8-3-15 12:13
我有12个3或4分
。
4,无法按时完成工作,工作效率差。
5,无法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
7,无法制定合理计划。
8,缺乏明确目标。
9,不善表达感觉。
10,不善表达对他人的同情心。
13,做事情缺乏动力。
15,思维混乱。
20,抢别人回答问题。
22,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谈话或游戏等)。
23,冲动(说话或做事前不加思考)。
24,不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犯同样的错。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8-3-15 12:18 编辑
]
作者:
snowfall2001
时间:
2008-11-24 22:52
我儿子好象是多动症,明天正准备带他去检查。
以下他都是3分或4分
1,不注意事情的细节。
2,无法专心做家庭作业、家务、处理文件等。
3,无法专心倾听别人。
4,无法按时完成工作,工作效率差。
5,无法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
6,注意力不易集中。
7,无法制定合理计划。
8,缺乏明确目标。
10,不善表达对他人的同情心。
12,不耐烦。
13,做事情缺乏动力。
16,无法安静下来。
17,无法静静坐着。
18,惹事生非。
19,要么喋喋不休,要么沉默寡言。
20,抢别人回答问题。
22,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谈话或游戏等)。
23,冲动(说话或做事前不加思考)。
24,不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犯同样的错。
不知道果行老师现在还上不上这里了?豆豆现在怎么样了?
作者:
2ndream
时间:
2008-11-26 22:25
我怀疑我自己有多动症。呵呵~~先留下来,明天细细看。
作者:
lilyl
时间:
2009-11-16 15:50
学习了,尽量克制自己不大声跟孩子说话...
作者:
chenximother
时间:
2010-2-6 09:21
标题:
转:儿童多动症的原因概述-儿童多动症的发病机制
虽然国内外对儿童多动症的认识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初期并不为人们所重视,直到50年后,文献报道才日渐增多,继而采用药物治疗,有效的比比皆是。但是,各位专家对儿童多动症的判断并不是完全统一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学述论点。随着科学的进步,国内一些专家认为,多动症儿童的一些症状主要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意志和毅力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也就是个性或性格的问题。自1990年以来,各位专家经过临床观察及反复深入研究,对多动症的发病机理取得许多研究成果。从西医而论认为:
1.与轻微脑组织损害有关,如母亲妊娠时病毒感染,服用一些对胎儿脑组织有损伤的药物,婴幼儿颅脑外伤,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缺氧、缺血、中毒等;
2.与遗传因素有关:认为遗传因素是导致发病的基础;
3.与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有关:认为多动症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递质多巴胺系统(特别是去甲肾上腺素)代谢障碍有关;
4.与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糖代谢障碍有关;
5.家庭环境不良及教育方法不当也是儿童多动症的诱因。
此外,铅污染(如含铅玩具)或微量元素的缺乏(如铁、锌)也是导致本病的原因。
而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多动症的发病机理,则可以一目了然:
饮食:加工食品中的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等是诱发本病的直接因素;
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是由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如果阴阳失调,人就会发病。在多动症中主要表现为脏腑功能的失调,主要是心、肝、脾、肾四脏,常表现为肾精不足,肝阳偏旺,心脾气虚,水份缺乏导致水火不调,心阴不足,心火上炎。因此,每日的进水量要达到2000----3000ml。
一、 遗传因素与儿童多动症
曾有人对多动症的遗传产生过怀疑,但国内外的事实资料表明:遗传是多动症的重要因素:(1)1975年《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报道,在研究18例患有多动症儿童的家庭史中,发现多动症儿童的同父母同胞兄弟姐妹的发病率比异父母或异母的兄弟姐妹高,后者又比普通人高;(2)1985年有专家报告了814例多动症患儿中,40%的亲属中有神经精神病或性格障碍等;(3)1990年张宪斌教授对800例多动症患儿进行研究,发现14.2%的病例有本病家族史,有11对双胎同时患病。这充分证实了遗传因素与多动症有密切的关系。总之,遗传因素是本病的内因,其它原因所致的脑损伤及环境因素也是诱发和加重本病的重要原因。
二、神经发育与儿童多动症
各专家对神经发育与儿童多动症的看法、说法不一,有人对68例极低体重儿和790例低体重儿进行验证,发现多动症儿童神经的发育较一般正常儿童发育晚,认为神经发育不成熟是多动症的一个发病因素。而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多动症儿童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可以延续到****,所以,并不能以神经发育不成熟一概而论。
人脑的正常发育从不成熟到成熟是有规律性的,有的发育成熟早一些,有的稍晚一些,但发育的最终结果,都会趋于正常,按重量计算,新生儿脑重约390克,占出生体重的8%;9个月时脑重660克;2岁时脑重900---1000克;至7岁时,脑重接近****;****脑重约1400克。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病因是注意缺陷,由于新生儿时期大脑皮层发育尚不成熟,随着时间的延长,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逐渐发育成熟,儿童的注意也开始由被动注意逐渐发展为主动注意,多动也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临床调查中大量的事实说明,虽然患者的多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甚至消失,而其多动症的核心症状自控力差、冲动任性等心理障碍因素并未消失甚至仍然相当严重。
三、脑损伤与儿童多动症
脑组织损伤与儿童多动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额叶损伤的病人,可出现注意障碍,行为冲动等异常表现。造成脑损伤的原因有:
(1) 母亲在妊娠其间营养不良、外伤、疾病、服药、情绪异常等;
(2) 分娩过程中的创伤、早产、难产、缺血、缺氧、分娩所致的脑损伤等;
(3) 新生儿期小儿体重过轻,营养不良等;
(4) 婴幼儿患有脑炎、高热昏迷、颅脑外伤等。
临床中通过对82例多动症患儿的母亲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发现有78.21%的儿童曾经有轻重不一的脑组织损伤,轻微者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困难等;较重者可能出现智力低下、发育不良等症,我们在临床中还发现,多动症患儿以剖腹产、窒息较为常见。
四、工业污染与多动症
随着工业的日渐发展,污染也随之接踵而来,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是铅中毒。铅中毒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在人体内长期蓄积,可以导致儿童智力低下,抑制小儿免疫功能,使小儿易患病(如感冒、肺炎、肝炎等)。同时,可对儿童中枢神经造成伤害,使其表现为烦躁不安、冷淡、嗜睡等,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等多动症的一些表现。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铅的接触是多方面的,有资料表明,婴幼儿每天通过吸吮自己的手指可食入尘土0.1-0.5g,而尘土中即富含大量的铅;用食品袋盛装食品时,食品上的印刷字、绘画的彩色油墨亦含有大量的铅;油漆、陶瓷用品、生活器皿上的绘画亦含有铅;含铅量过多的食物如松花蛋、爆米花等。此外,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污染也是儿童铅中毒的罪魁祸首,都与多动症有明显的关系。
五、 微量元素与儿童多动症
人们注意到了铅是必须禁止进入人体的物质,但锌却是人体内必不可缺的微量元素之一,锌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的吸收、伤口愈合、智力发育都有密切的关系。
另外,铁也是机体的重要营养元素,新生儿约为75mg/kg,每日需要量6-16mg,铁缺乏可引起贫血,造成各脏器的供血不足,即会影响大脑的发育,从而引发儿童多动症。
蔬菜和肉类含有大量铁元素,有的多动症儿童偏食,不愿吃肉和蔬菜,所以极易引起本病的发生。因此,多动症儿童有必要多吃一些含铁、锌的食品,有利于抵制多动症的发生。
六、家庭环境与儿童多动症
在当今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是家庭的主体,是家庭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启蒙老师,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乃至习惯、爱好等,都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良好的家庭环境能避免儿童多动症的发生或使多动症状减轻;不良的家庭环境是促发多动症的基础。可见,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就是父母要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以减少儿童多动症的发生。
据了解,许多家庭经常出现不和谐的气氛;或者父母虽然都是中等收入,但他们却只会在吞云吐雾中不知疲倦地“筑长城”;或者在醉眼朦胧中侃大山;或在电视机前昏昏欲睡;或因工作忙、负担重,抽不出时间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对儿童缺少关心、缺乏教养;或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低,教育方法不当,如粗暴、溺爱、冷淡等易造成儿童心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不服管教、任性、学习成绩下降等多动症特征。
七、饮食习惯与儿童多动症
现如今,许多食品经过加工后,要在食品中加入添加剂、调味品、香料、防腐剂才能成为色、香、味俱全、能够长期保存的食品。经过研究发现,这些经过细心加工的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人工色素、亚硝酸钠及硝酸钠,这些添加剂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并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出现乏力、行为异常、脾气暴躁等。因此,儿童每天应有足够的天然新鲜食品的摄入,这对多动症儿童是非常有益的。
八、药物与儿童多动症
目前,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可分为两大类,即西药和中药。西药分为:中枢神经振奋剂(如苯丙胺、利他林,匹莫林、咖啡因);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通过积极的西药治疗,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副作用很大,至今难以解决。经过临床观察对消化系统等有损,主要表现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嗜睡、情绪激动、粒性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损害等。因此,本所针对多动症儿童的主要表现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困难等特点,为防止多动症儿童服用西药治疗时的一些副作用,开发出了特效系列中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新途径。
中医认为,儿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阴阳失调,易造成脏腑功能的失常。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易导致心肾不交、神志失控;后天失养、脾失健运,可致脾肾不足、阴虚阳盛,出现神不宁、魂不安、意不固、志不坚的症状;心阴不足,心火上炎,可致口干舌燥,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语多易动,五心烦热等。因此,治疗主要是以滋肾阴,平肝火,清心宁神,健脾益气为本。张宪斌教授通过对一千多例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8%,而且具有见效快、疗程短,对患儿身体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优势。
九、 教育与儿童多动症
多动症儿童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得依靠家长及老师的密切配合,良好的教育方式是杜绝和减少儿童多动症发生的重要保证。对孩子的不良教育方式有: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百依百顺,娇生惯养,不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使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老师及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行为过于苛刻,造成孩子心理紧张和情感压抑及行为异常,最终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发病。因此,老师和家长对儿童应进行耐心的培养和良好的教育。
十、 中医对儿童多动症病因的看法
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及总结前人经验,中医对多动症的病因,提出了较为明确的看法,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系指患儿母亲在妊娠期身体与精神调养失宜,特别是神经系统健康欠佳,致使儿童身体虚弱,出现阴阳不调等先天不足;后天调养不当,饮食因素:由饮食不节或营养调配不当,或过食生冷食品损伤脾胃,造成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或过食肥甘厚味,产生湿热痰浊,扰乱心神;外伤及其他因素:系指产伤及其他外伤,可致小儿气血瘀滞,血脉不畅,心肝失养而神魂不安,或病后,气血两亏,致心阴虚弱,神失所养等。
作者:
myhoneyqiqi
时间:
2010-2-8 12:56
谢谢了,很有启发!!!!!!
作者:
lsmzhn
时间:
2010-2-10 13:54
谢谢了,很有启发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