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南方雪封座座冻城 全球都在变暖为何中国上冻? [打印本页]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8-2-4 00:08
标题: 南方雪封座座冻城 全球都在变暖为何中国上冻?
“正因为全球逐渐变暖,我们通常不会料到会出现更严重、更频繁的极端寒冷天气。”
“拉尼娜”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而且变得越来越不规律。”
连续低温,难改全球变暖总趋势

连续低温,难改全球变暖总趋势 文章来源: 路透社2008-02-02 15:44:30

澳大利亚科学家说,已造成60余名中国人丧生的雪灾与气候变化并无直接关系,只是由寒冬冷空气及“拉尼娜”现象所引发的极端天气。

中国气象专家说,“拉尼娜”把暖湿气流带到本就气温很低的南方地区,导致了强降雪。

澳大利亚气候学家彭尼・惠顿表示,中国对暴雪天气的解释很正确。
她补充说,恶劣天气与气候变化无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IPCC)去年分阶段发表了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惠顿在第四份报告中写了《区域性气候预测》这一章节。 惠顿说:“这样的天气是自然现象,每隔几年几十年,各种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极端天气。”
惠顿告诉该社记者:“我认为,这是自然现象,与气候变化没有特别关联。气候变化模式并未预测会增加这样的强降雪天气。”
她说,由于全球变暖,中国的气候可能也不会那么稳定,很多地区都在遭遇干旱加重、雨水增多、气温升高或热带风暴更频繁等恶劣天气。
她说:“正因为全球逐渐变暖,我们通常不会料到会出现更严重、更频繁的极端寒冷天气。”
但是,随着中国变暖,冷空气活跃的北部地区由于大气湿度增加可能会有更大强度的降雪,就像现在南方的暴雪一样。

澳大利亚气候研究中心气候分析主任戴维・琼斯说:“冬天下雪的次数可能会减少,但强度可能会更大。”
他说:“我们看到,在加拿大北部等地,近几十年来雨雪几乎增加了一倍。这正是我们所预料到的。”
琼斯还表示,与洪涝、高温、火灾等由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所引起的极端天气不同,中国的雪灾与气候变化没有直接关系。
他说,“在北半球,冬季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极端天气,一向如此,将来也还会如此。”
湖北日报:“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是“圣女”之意,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拉尼娜”会带来反常的气候现象。因而,“拉尼娜”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拉尼娜”一般3年至5年出现一次,少数情况下也有隔10年出现一次的。上一次出现在2003年,去年正好是“拉尼娜”较强的年份。
1月以来,北半球欧亚地区高纬冷空气不断分裂南下,较强的副热带系统阻挡着南下冷空气,使得冷暖空气交汇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形成雪灾。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副主任周月华说,我省属于受“拉尼娜”影响比较敏感的区域,历史上的“拉尼娜”年中,冷空气活动频繁,多数年份冬季气温较常年偏冷,今年大雪并不奇怪。 连续低温,难改全球变暖总趋势
气象专家说,“拉尼娜”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而且变得越来越不规律。
这几年的暖冬,使得人们产生错觉,防寒意识消减,政府“防寒机制”也相对薄弱,在大雪到来之时,有些措手不及。

“其实,全球变暖只是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暖冬成常态,并不意味着寒冷不再。”省气象局陈正洪研究员说,变暖,是就全球的平均状况而言的,少数地方、某些时段反而变冷,是完全可能的。
省气象局局长崔讲学说,气候变化是一个过程,有的年份会比较暖,有的年份会比较冷。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全球变暖,这样有利于防灾减灾。 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化防寒意识、修复“防寒机制”,这项任务迫在眉睫。

气候可行性认证必不可少 早在大雪一来,省委、省政府就及时发出通知,各地在抗雪防灾上也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但由于雪灾范围广、强度大、持续久、危害重,人们受雪灾的影响还是较大:飞机停飞,高速封闭,电线杆倒塌,水管爆裂,菜价上涨……“这暴露了基础设施防雪抗灾能力的不足。”崔讲学说,要针对南方特殊的极端气象灾害特点,进行抗灾救灾技术研究,以对抗南方特殊的极端气象灾害。“增强基础设施的防灾抗灾能力,对建设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认证必不可少。”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主任汪金福说,2006年3月,国家就要求对大型建设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认证,但目前这一工作开展得不尽如人意。 所谓气候可行性认证,就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气候影响评估。比如输变电线路建设时,应该评估气温、雪压、风力等气候因素的影响。

[ 本帖最后由 dawnch 于 2008-2-4 00:14 编辑 ]
作者: 全慧升    时间: 2008-2-4 02:39
据说恐龙的灭绝与气候的陡然变异有密切的关系。人类在自己的繁衍进程中对自然界包括气候逐步形成了规律性的认识——那就是科学。但人类对欲望的非理性追求促使科学的进展和应用变得很功利。美国国务卿赖斯评价次贷危机不会对美国的经济产生根本的影响,中国政府警惕股市和房价的泡沫,今天清华大学教授对北京大学学生做的演讲是为何使用武力手段遏止台湾的分离主义,其依据之一是战争的死亡人数未必多于意外死亡的人数,依据之二是台湾现在有6成的人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依据之三促使美国对台湾某种“暧昧”态度的明朗化。那么对长江流域大范围的雨雪灾害没有做出较为精确的预报是否是人为的原因呢?香港人士对中国电力设施的设计提出了疑问,也建议中国有关部门借鉴加拿大对雪灾的处理措施。最不幸的是那些在广州车站候车的民工,哀号:“从早晨等到夜晚,就是坐不到车!”  那么,人类对欲望的非理性追求就看得一清二楚了。
作者: 懒羊羊1    时间: 2008-2-4 09:37
可是昨天看新闻联播,北半球都在闹雪灾。现在的现象不能用全球变暖那么简单的看法来总结,气候问题越来越让人担心了。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8-2-4 13:32
标题: 回复 #3 懒羊羊1 的帖子
电影《后天》,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影片开头科学家在南极考察,因为全球变暖而使冰原开裂。
后来,教授在白宫讲解了他的全球变暖与反常天气的理论,并提醒美国总统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之后,全球出现了反常天气,北美暴发了极寒天气。

现在有一些观点,认为是全球变暖是导致近年来各种反常天气的原因。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2-4 22:26
<后天>这部影片我看了感觉不错,提出了一些环境问题和人类在突然其来的灾害面前的应对措施,我让女儿也看了一遍.里面的情景和现在北半球的雪灾有点象,
我倒是希望科学家能真正拿出一些有说服力的观点来.近几年国内的灾害天气出现的较频繁,到底是不是全球变暖所至?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自编自导一个全球变暖的记录片,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看似有点道理.
看过史书的人都知道,历史上灾害天气也是会在一段时期频繁出现,那时还没有"全球变暖"这个说法的.
我有一个观点:气候灾害被人为的"放大"了,冬冷夏热是大自然的规律,人类越是生活在文明时代,越会感受气候极限的反差, 实质上,气候还是那个气候,变化的是人类自己,人类越文明就越会感觉到自己生命的脆弱!
作者: 龙妮    时间: 2008-2-5 00:02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