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我对目前的学校教育彻底失望了…… [打印本页]

作者: 天巴都    时间: 2007-12-14 23:19
标题: 我对目前的学校教育彻底失望了……
        长久以来,身边的一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的处世之道很让我疑惑。与我们那代人不同,除了学识过人、以及还有一些刻苦外,在他们身上寻找一些做人的优秀品质成为一项很困难的工作。
        一些有着眩目的文凭,怀揣着硬邦邦学位证书的年轻,刚迈入社会时,大多谦卑的过份,甚至有些低声下气,然而有了些许成绩后,就变得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我常常在想,到底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前几天,因为我那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成绩不好,我荣幸的被叫到学校接受儿子老师面对面的质询。最终的结果却是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彻底的失望了。
        一直以为在儿童教育中,“德、智、体、美、劳”五项,“德”应该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其它。
        然而我却看到,在学校里,只有成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
        就这种现象我不想多说,我想每一个有孩子在学校就读的家长都有切身的体会。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当前,政府行政普遍遵循着这样的原则:行政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的完善社会秩序,而是想方设法最大限度的减少政府行政的难度。
        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服务性部门纷纷以国家暴力机关的面目出现,他们尽其所能模糊本部门的权限,不论从制服样式上还是到行政手断上,一切向国家暴力机关看齐。这样,就出现了似是而非的准警察、准军人,行政手段也以查、扣、罚为主。
         例如,某地一直存在着一种叫返程车的出租汽车。他们往返于中心城市与郊县之间,四十公里以内每人只需十块钱,四座全满即走。可以说是方便快捷,收费低廉。但由于司机素质良莠不齐,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所以超速、越线、闯红灯、违规停车、越界经营等现象十分突出,并发生过几起重大交通事故。于是政府有关部门下定决定,要坚决将之取缔。
         要想出取缔的方法就不得不从返程车的由来说起。
        任何事务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返程车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往返于郊县与市区之间的长途客车有几项让人垢病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加密座椅,原来10排的座椅非要加到11排,甚至12排,坐在上面局促不堪。第二件事是压时行驶。热线长途客车的发车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左右,为了接到更多的客人,长途客车在发车后行驶的十分缓慢,出市区一般在三十分钟左右。要知道这是一个小城市,从客运站到市区边缘不到十公里。全程四十多公里的路途往要走一个半小时左右。而三十分钟够返程车跑到目的地了。
        因为这样,一些有急事的人会采取包出租车的办法,为了减少费用,他们往往会顺路再接几个乘客来分担车费。看到市场需求较火,一些头脑灵活的司机就专门开始从事这种运营方式。这就是返程车的由来。
        要打击这种有其生存土壤的新生事物有几个方法可以采纳。最费力的办法是成立国营的公汽公司参与竟争,从市场角度进行引导。这个办法需要有大笔的资金,还要协调政府、交通、客运各家衙门,难度不小。
        其次是从根子上断掉其生存的条件。也就是说要采取行政手段彻底整治长途客运市场,将车速提高,将条件改善。这样,客流回来了,返程车自然也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个办法最温和,效果也最好。但这也需要协调交通、客运、车主几方面的关系,复杂性不言而喻。
        然而,交通主管部门采取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扣车罚钱。采取严防死守,配以高额罚款来进行封堵。这样一来即省去了与其它部门沟通交流的麻烦,而每次五千元的罚款又增加了主管部门的财路。
        当然,需要强调一点。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虽然改革开放已进行了三十年,但当前国民的素质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国民的法律意识还十分谈薄,政府的行政难度也非常大。
        于是,在高难度的行政条件下,除了一些具有较大权力部门所采取的暴力手段外,其它权力较小或是权力管辖面较窄的政府部门,就采取另一项简便易行的手段,就是执行简单量化的标准来衡量所辖事务。
        再例如,某小城市因其地域所限,交通问题十分突出。于是政府一纸令下,所有80CC以上摩托车禁止上路。单从纸面上来看,这个政令的优点很多:一是能缓解交通拥堵,二是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三是减少城市空气污染。
        但是,政令制订部门却没有看到,虽然私人小汽车的拥有量每年以较大幅度增加,而下岗失业人员在市民中的比例也很可观。市民收水平两级分化严重。并且,城市的公共交通水平较低,公共汽车少而慢,并不能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大部分采用摩托车代步的人都有其自己必要的理由。
        于是,最终的结果是市面上一片大哗。大批的摩托车主集合起来,集体向市政府请愿,最终迫使市政府收回了此条政令。
        绕了这么大的圈子,我想说明的是:学校作为一项政府公办的民生机构,不可必免的沾染了政府执政中的一些不好的陋习。
        在学校所要达标的“德、智、体、美、劳”五项内容中,“德、智”两项最为主要。而在这两项中,最容易被量化考察的当然是有凭有据的成绩--也就是“智”了。
        学校有多少学生是可数的,每个学生考了什么样的成绩是可查的,于是一个名词就是应运而生了,那就是“综合成绩”。
        从这个名词上看,当初提出这个名词的人肯定是有把“德、智、体、美、劳”五项内容综合评定的初衷的。但耐何落花虽有意,流水却无情。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又影响着经济基础。由于主管部门衡量下属单位成绩的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来衡量所谓的“综合成绩”。这就引导着教育的最终实施者—学校和教师也采取同样的办法来衡量学生。
        我曾经说过,人类进化的动力是自私,社会进化的动力的懒惰。从这件事上再一次证明我是多么的有先见之明啊。
可以想象的到,若干年后,随着各种有才无德的“青年俊才”充斥社会,除了所谓的“智”以外,“忠、孝、仁、义、礼、信”将只能从字典里找到。也许到时候,我们最大的苦恼就是如何向孩子解释为什么十二道金牌就能让岳飞乖乖的回去送死?为什么苏武留胡十数载终不改志?为什么董存端会舍身炸碉堡?为什么烈火烧身邱少云会一动不动?
        也许每一个孩子不能都成长为笔直的栋梁,社会上也没有那么多房子要建。一些长着优美弧线的歪梁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只要不被那些瘪脚的园丁修改成歪不歪、直不直的朽木,那么我才由天生,必定有人用。
        天才乎?奴才乎?只存于一线已。


[ 本帖最后由 天巴都 于 2007-12-14 23:28 编辑 ]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2-14 23:54
“德”不是学校教出来的。
让学校来承担这种义务是不现实的,把这种责任推给学校也是不合理的。

“一些有着眩目的文凭,怀揣着硬邦邦学位证书的年轻,刚迈入社会时,大多谦卑的过份,甚至有些低声下气,然而有了些许成绩后,就变得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这是人之常情!

要求别人象圣人一样地完美,反观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
看别人有成绩自己不舒服是吗?
别人即使成功了也得装孙子自己看着才舒服是吗?
是让别人的德行给自己享受吗?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12-15 00:18
楼主还能看到“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我怎么就招不到这样的人
作者: 天巴都    时间: 2007-12-15 00:28
看来你是一个受到过高等教育的教育工作者。
那么你教育中, “教“的责任在学校,而“育“的责任则是在家长了?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改名子?
即然他们顶着教育的名头,那么就应该在教书的同时,和家长同时承担起育人的责任。
我们不能过分要求教师们去教孩子礼仪廉耻,我们当家长的只求满墙的小红花有几个是因为孩子扶起跌倒的同学、是因为问候生病的老师、是因为捡起乱飞的塑料袋而颁发的。我们只要求老师,当孩子说自己不舒服的时候不要总是说:“少装像了!”,当孩子问问题的时候不要说:”没看见我正忙着吗?”。我们只要求教师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先说一句:“你是一个好孩子,但你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对。比如……”
为人父母者,小处不可随便。为人师表者,小处更不可随便。
我小时候,会因为某个老师的优秀品质而将之当成自己的偶像。但看看现在的孩子,有几个能把老师当成偶像的?为什么?
另外,你所指的那些人之常情我的理解却不同,为什么他们在一百五十个人的单位中却找不到一个朋友,比如我的年轻同事们?为什么人不能有一些平常心的常情呢,比如你?
将别人想像得龌蹉不堪,听到一些逆耳的言论立刻勃然大怒,这正是我所知道的那些年轻人的首要表现之一。
谁教过他们忍耐?谁教过他们反思?谁告诉过他们平常心是个什么玩艺?

[ 本帖最后由 天巴都 于 2007-12-15 00:31 编辑 ]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12-15 00:29
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是一定要做的,深深同情楼主,早知道这样或者干脆不要生娃,免得还要绝望下去。。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2-15 02:01
标题: 回复 #4 天巴都 的帖子
是说我吗?

我不是教育工作者。
我也不是为教育工作者或学校来维护什么。
而是你,以及很多家长都要清醒地认识理解教育的意义、学校的功能、老师的定位,以及家长与学校的权利义务范围。

什么是学校能做的,学校的能力有多大?
老师为什么就不能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为老师套上那些光环的意图是否有叵测的居心?

拉牛上树,缘木求鱼。很多事情都不是学校、老师所能承担所能覆行的,而你非得要他们去做到,这是很不正常的心态。

在我看来,学校、老师现在管学生不是管得太少,而是管得太多,管成禁锢了、抹杀了。
把教学搞好,这是老师的份内之事。意识思想老师则应该大大地放手、再放手,这是对学生的基本尊重,是人权。
毕竟,学生要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归根到底是他自己的事情,家长来管都有问题,更不用说老师了。

你是不是特希望有个模子,把人都往里一放,咔嚓出来之后,个个都符合你心目中好人标准?
纳粹党也希望这样呢!
CPC就一直这么干呢!
作者: 大耳朵图图    时间: 2007-12-15 09:35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12-14 23:54 发表
“德”不是学校教出来的。
让学校来承担这种义务是不现实的,把这种责任推给学校也是不合理的。

“一些有着眩目的文凭,怀揣着硬邦邦学位证书的年轻,刚迈入社会时,大多谦卑的过份,甚至有些低声下气,然而 ...

同意你的观点,
作者: 小狗一只    时间: 2007-12-15 16:13

是社会的产物
学校教育有问题
家庭教育出问题
问题出在


教育本质是好的
施教方式和方向
是问题的根本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12-15 18:25
还是更认可老虫的观点。


一些有着眩目的文凭,怀揣着硬邦邦学位证书的年轻,刚迈入社会时,大多谦卑的过份,甚至有些低声下气,然而有了些许成绩后,就变得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这个我也认为是很正常,不要说是年轻人,这帮老家伙也是从当初的年轻人过来的,只是老家伙往往忘记了当初,而看不惯现在。

对学校也不可要求过高,学校在讲求成绩和秩序的之外,对其他很可能难心兼顾,做得差强人意也很正常。

作者: 八根儿    时间: 2007-12-15 23:16
楼主看问题能看到根子!
赞!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12-16 01:57
这年头,对什么事都不能要求太高,哪怕是学校。
但也有底线,当老师是应该具备一定的“德行”,这是基本素质,是对这种“普通”职业的“特殊”要求。这只能说教师这碗饭不好吃了,做不好,即便是不“下课”,也会被人指责。

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基本行为举止,就是“教”德的过程,举个前两天的例子:

放学前,老师可能被学生气到了,或者心情不好,愤闷地对一名学生喊“滚吧!”,那学生吓得帽子没敢戴就走了,在寒风里委曲地跟等在校门外接他的家长说了经过,家长大怒要找校长被众家长劝阻…………

[ 本帖最后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12-16 02:00 编辑 ]
作者: wjx871    时间: 2007-12-16 11:24
实际上八根和袋子都对当前的教育给予正确评价,不管怎样我们为人父母和老师都希望每个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可是每个孩子有太多不同,我们对待一个都很头痛,何况老师要每天面对50多孩子是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有些不够我们家长要宽容,教孩子也要宽容。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我们才是最终的教育者。
作者: xfddl    时间: 2007-12-16 12:03
教育不是万能的!

由返程车引发LZ浮想联翩.........


即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差也不能全怪罪于教育!


偶理解返程车的存在有起合理性,有些地区的拼车适合中短途的...

价格合理又舒适便捷!

为什么管理层不能管好这件事?

对于这样市民需要的形式加以规范化,严加审核,颁发营运执照....

凡是这种钻空子的,打擦边球的都有起生存的空间.......

大禹治水在于疏,而不是堵!


发展中的阵痛啊


金砖四国的高速增长,必然是高投入地产出

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保为代价的....

看看偏远地区的污染远比这些更触目惊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正确的,

当政府有钱了也有精力管好这种事

当百姓有钱了,这种拼车也应当消失了

[ 本帖最后由 xfddl 于 2007-12-16 12:08 编辑 ]
作者: 天巴都    时间: 2007-12-16 23:21
那个啥,俺那天写完这篇东西情绪有点激动,对所有受到俺刺激的人说声对不起了。
dawnch超版的一这句话我想了又想,觉的很有道理。
“学校、老师现在管学生不是管得太少,而是管得太多,管成禁锢了、抹杀了。把教学搞好,这是老师的份内之事。意识思想老师则应该大大地放手、再放手,这是对学生的基本尊重,是人权。毕竟,学生要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归根到底是他自己的事情,家长来管都有问题,更不用说老师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和家长在一些事情上是有管教过多的现象。比如在美国,孩子吃饭前吃个冰激凌啥的,父母一般都不会说会什么,但在国内就不一样。
     在这样的教育形式下,势必会桎梏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这也许是目前国内产业界新品很少,仿品满天下的原因吧。
      另外,我对年轻人的看法我没有说明白,光顾了激动了。我在这里解释一下。
      原文是这样的:“一些有着眩目的文凭,怀揣着硬邦邦学位证书的年轻,刚迈入社会时,大多谦卑的过份,甚至有些低声下气,然而有了些许成绩后,就变得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其实我是想说:“一些受到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虽然能编出复杂的应用程序,处理各种技术难题,却无法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能看得懂深奥的理论,却看不懂世事俗事,看问题总是偏激。”

    其实,还有一点我没有讲出来。当前,全社会都弥漫着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所以,一夜暴富的事例才会被人津津乐道,而那些苦干实干的成功人士一般不会得到人们的关注。现在,这种急功近利型的浮躁情绪也理所当然的表现在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上面。
    每当一个成功的孩子出现的时候,总会引起家长们一窝蜂似的追随。所以我说,当教育也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的时候,这个世界也许就没有未来了。

    最后审明一点的事,正在努力减少执政难度的是一些地方的地方政府,从近些年国家的举措来看,中央政府对社会秩序的规范已经逾来逾趋向人性化。但是,由于公务员素质良莠不齐,在执行上级决策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偏差,这种偏差有些是好心办错事,有些是理解错误导致的,更有一些干脆就是出于私心故意而为之的。这部分行为令我深恶痛绝。
    忘了是谁说过一句话:权力是尊循着“由谁赋与,向谁负责”的原则。所以,只有根本改变干部任免制度,改变监督机制,这种偏差才能最后解决。

[ 本帖最后由 天巴都 于 2007-12-17 08:55 编辑 ]
作者: rzwllgt    时间: 2007-12-17 08:27
我们得学校教育还是要改革的,弊病太多。
作者: 小狗一只    时间: 2007-12-17 09:59
原帖由 rzwllgt 于 2007-12-17 08:27 发表
我们得学校教育还是要改革的,弊病太多。



这已经是摊开的问题了,
但说的人多
谁在改?
自改自的
有着干脆让孩子离开正规教育
关起来读经算了

积极乎
消极乎
作者: rzwllgt    时间: 2007-12-17 10:03
现在的教育,也真是到了令人担心的境地了

我也有同感
作者: rzwllgt    时间: 2007-12-17 10:05
继续关注中
关注大家的讨论
作者: 天亦11    时间: 2007-12-17 10:35
说到德,好象家长的作用更大,所谓言传身教.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12-17 13:38
回14楼天巴都:

现在人们的急功近利,其实不是自己想的,是环境造成的。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官本位的国家。官大一级压S人、人微言轻、官位=权力、官位=收入。。。。

在这种环境下,还有多少人能潜下心来做学问、做实事,有那精力还不如擦擦鞋、捧捧臭脚。

其实在做这样的事的人,心里也不一定坦然,也许也在不耻呢,只是这样做的现实利益太诱惑人了。

整个环境如此,就别指望学校会是一块净土,也别指望谁能真正做到独善其身。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7-12-17 22:55
教育是讲政治的

在中国的教育中要认清事实,力求自保
作者: sxnf6662767    时间: 2008-2-14 02:53
我是一名教师,把“德”全都压在学校的头上是不对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各方面的因素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我们要在孩子的面前放一架秤,让孩子们自己来判断对与错,是与非。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2-14 09:27
标题: 回复 #22 sxnf6662767 的帖子
但放了称并不是他自己就会称了呀
总得教他怎么认称吧?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
1。大家对认法是各执一词的;
2。大家对怎么个教认称的方法也是各执一词的。

所以,只要世界还没有实现大同,
对教育的争论永远是会存在的。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2-14 13:20
学校教育令人失望,这是现实.但是恐怕学校和政府也有怨言,大环境就是要求升学率嘛!学校不搞应试教育,学生就跑了.只希望本坛的父母不要跟风,慢慢扩大影响,也许大环境会逐渐改善.

人们急功近利,这也是现实.现在于丹已经二讲论语了,要是有那些张丹 李丹一直讲下去,"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淡薄名利如颜回者多了,且有所成就,这种状况也会逐渐改善的.
作者: linyuan    时间: 2008-2-15 10:07
关注大家的讨论
作者: 东方中华    时间: 2008-2-15 14:14
学校、老师现在管学生不是管得太少,而是管得太多,管成禁锢了、抹杀了。把教学搞好,这是老师的份内之事。意识思想老师则应该大大地放手、再放手,这是对学生的基本尊重,是人权。毕竟,学生要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归根到底是他自己的事情,家长来管都有问题,更不用说老师了。“
我是教师,上述观点我赞成,现在教育、教学都存在教师管得太多的问题。例如,所有教师都要穷尽所能追求高及格率、高优秀率,合在一起就等于摧残学生。但这是现实逼迫教师们这样做的。我教学30年了,已经再无职称、饭碗之忧,我可以坦然些,尽力教会愿意学我所教的课学生,就知足了,排名倒数第一,无所谓。别的教师呢,我可管不着。
作者: icsoft    时间: 2008-2-22 07:45
哎.学校教育教学,哭不出笑不出!
作者: icsoft    时间: 2008-2-22 07:51
别说家长对学校教育失望,就是我们教师也一样.
作者: zgbsy    时间: 2008-2-22 16:09
吃饱饭了,有时间谈教育了,说明生活过的比原来好了,有更进一步的需求
现实总有许许多多问题,提出问题以后,还要想方法解决问题
作者: cxldll    时间: 2008-2-23 15:52

作者: 三宝妈    时间: 2008-2-23 17:17
原帖由 小狗一只 于 2007-12-17 09:59 发表



这已经是摊开的问题了,
但说的人多
谁在改?
自改自的
有着干脆让孩子离开正规教育
关起来读经算了

积极乎
消极乎

我想自己教,可又要挣饭碗。难难....
作者: vvzvvz    时间: 2008-2-24 11: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igerqiu    时间: 2008-2-24 13:12
1、孩子还不到3岁,希望到时候上学的时候能好一点点;
2、多存点钱,将来至少在孩子选择发展方向的时候,能尽量少受金钱因素的影响,嘿嘿。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