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求教]孟子的妈妈为什么不让孟子学杀猪? [打印本页]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7 09:10
标题: [求教]孟子的妈妈为什么不让孟子学杀猪?
写下这个帖,真是有点儿脸红,就这么一个小小小小的问题,我回答不上来了,不知怎么说才是,各位高人在闲暇时若能赐教一二,不胜感激!

这是发生在昨天的事:

猫儿在看三字经(他能自由阅读,他在看注释.)
妈妈趁机:"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后来孟子有一回不学习跑回家,妈妈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剪断......"
猫儿:"孟子搬到学校后不是爱学习了吗?为什么又跑回来了?"
妈妈:"孟子又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了.想退缩."
猫儿:"哦,那孟子的妈妈为什么不让孟子学杀猪和办丧事?"
妈妈:"这个......"
叫来爸爸
爸爸:"因为他妈妈觉得学杀猪和办丧事不好."
猫儿:"他妈妈为什么觉得杀猪和办丧事不好?猪不是可以吃的吗?"
妈妈:"........"
爸爸:"........."

稍倾,猫儿道:"我知道了,孟子的妈妈是怕孟子学杀猪以后,把珍稀动物也杀光了."

妈妈晕倒!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12-7 10:03
孟母认为,杀猪是下等人干的事情。

通看论语孟子,很多都是对从事生产的人看不起,所以圣人只能过清贫的生活,不是想过,而是不愿意干活,不得不过。

这是儒家最大的糟粕。

玷污圣人,罪过罪过
作者: 三宝妈    时间: 2007-12-7 10:07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12-7 10:03 发表
孟母认为,杀猪是下等人干的事情。

通看论语孟子,很多都是对从事生产的人看不起,所以圣人只能过清贫的生活,不是想过,而是不愿意干活,不得不过。

这是儒家最大的糟粕。

玷污圣人,罪过罪过

我们不也是说:不好好学习只能扫大街!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12-7 10:34
原帖由 三宝妈 于 2007-12-7 10:07 发表

我们不也是说:不好好学习只能扫大街!


美国人不会这么说.

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以前的圣贤会这么说. (这话有问题,21楼有注解,不好改了,留这里吧)

而白杨的孩子暂时不会这么说,以后估计也会这么说的.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07-12-7 16:41 编辑 ]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7 10:41
标题: 回复 #4 jiangying 的帖子
其实我也想这么直白的说的,可是我想了一圈儿又一圈儿,这话就没敢这么随便的说出口,的确,这里面隐含着对职业的歧视.
我们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让天真无邪的孩子一下子提出来了!
那么,到底是直白的让孩子了解,还是.......

这真是个难题,还是继续请教中........

谢谢僵硬和三宝妈的参与!

[ 本帖最后由 风中白杨 于 2007-12-7 10:50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7 11:26
怕因此让小孩失去人好学好思之品性。
问小孩,多少会扫地?是不是一般人都会扫地,是不是扫地这工作对人各方面的要求都不高。如果一个人按会扫地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会扫地而不再去学习别的东西,就会失去人好学好思的本性,人失去这品性就有点不象人了(严重的说法)。

不是不可以扫地、杀猪或办丧事,而是怕因此失去人好学好思的品性。反过来说,如果人不管什么时候都保持好学好思的品性,那么做什么都可以,你看我们还不是经常做洗衣服、晾衣服、收衣服、叠衣服等这些如扫地一样的活。

而且许多人杰出的人都曾以普通事情为职业,但他们一样杰出,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以做普通事情的要求为要求,一直保持人的好学好思品性。相应的例子应该很多吧,我一时想不出,大家自己想吧。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7 11:53 编辑 ]
作者: 新新唐人    时间: 2007-12-7 11:30
标题: 好问题!
白杨这个问题真是个好问题啊!

这个问题一展开可是个大问题了。三言两语还真是说不太清。

现在没时间以后有时间详细论述,但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也包含了深刻的中华文化内涵,包含了古人对教育的本质思想以及其他方面的内容。

在对孩子教育上,我们可以这样告诉他:我们现在主要是要学习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喜欢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而读书可以明理。所以要抓紧时间学习。至于杀猪之类的职业技能技术,等我们长大了再学不迟。孟母不让孟子学杀猪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在对孩子教育上,有时我们可以借题发挥,不要太拘泥于当前问题。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7 11:42
标题: 回复 #6 susan_1201 的帖子
苏三的头脑比我的好使!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7 11:47
标题: 回复 #7 新新唐人 的帖子
有智慧就是有智慧!我嘛,想了一夜,觉得自己难以说圆喽,就没敢开口,我告诉猫儿:"等妈妈向有智慧的人请教请教再告诉你."

说到底,还是自已站得不够高,脑子也慢.

网络真是好,没有这网络,我就想程门立雪,也没地儿去呀!

随时恭候新新唐人老师再次赐教!
作者: newagua1    时间: 2007-12-7 13:59
jiangying君,你看看新唐人君的回答吧。职业歧视你都想得出来了,古往今来这么多读书人怎么可能想不到?还有什么资格讲“仁”?
“糟粕”如果真的这么容易看到,儒家在东亚、南亚有这样的影响,简直是对东亚、南亚古往今来的读书人的歧视,显得好像众人皆醉你独醒,你的智慧特高。何不花点时间,好好读书呢?真正的怀疑者,最常怀疑的是自己坚信的“理性”是否真的是理性,而不是以一种“审判者”的高傲。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7 14:06
标题: 回复 #10 newagua1 的帖子
又来一位大侠,我坐板凳当学生了。。。。。。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12-7 14:20
标题: 回复 #10 newagua1 的帖子
新唐人的说法,不过是个权变措施,暂时让小孩避免往这个方向想而已

这样的说法无法避免以后说出"不好好学习只能扫大街!"的话.

根深蒂固的观念是无法改变的

美国人是不会说出"不好好学习只能扫大街!"的话

有糟粕,不可怕,我们可以象新唐人的说法那样进行回避,纠正,怕的是不承认

我不希望什么都上升到道德和什么歧视的高度

说经典有糟粕的,我不是第1人,说孔孟不重视生产的我也不是第1人,不存在歧视其他读书人的问题

就是论事而已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07-12-7 14:22 编辑 ]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7 14:30
标题: 为什么不让我评分呢?
超郁闷,我占的楼层净水份。。。。。。
作者: 新新唐人    时间: 2007-12-7 14:43
标题: ”职业歧视“ 与 ”歧视职业“
孟母认为,杀猪是人干的事情。而孟母想让孟子成圣成贤。

读书志在圣贤,所以孟母让孟子读书。如果杀猪做生意能成圣成贤,我想孟母也会选择让孟子学杀猪做生意。

中国古人没有”职业歧视“,但好像有点”歧视职业“。我古人自古重德轻技,重修养道德轻技能技术。现代人看古人似乎迂腐,但实际上古人抓住了做人的根本。
作者: 霏霏    时间: 2007-12-7 14:51
标题: 回复 #14 新新唐人 的帖子
您从昨晚到今天的帖子让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作者: stffa    时间: 2007-12-7 15:00
原帖由 霏霏 于 2007-12-7 14:51 发表
您从昨晚到今天的帖子让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发个赞叹都有字数限制啊。
同赞。
作者: newagua1    时间: 2007-12-7 15:27
美国人不会这么说.

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以前的圣贤会这么说.
===========
世人的浅陋全部怪在圣人头上(世人的意思是圣人的意思吗?根本不是一回事)。美国人歧视黑人,难道是美国贤人、哲人,乃至于欧洲哲人、甚至是圣经的教诲?你也别以为美国人就不轻视扫大街,这是人的劣根性,庸俗的人总是看着社会地位、金钱财产,而不是德行。他们不过嘴上不多说,因为那是违法的!再说,这些法律也不过是二十世纪才慢慢有的,你批判错对象,你怎么不说中世纪欧洲的黑暗是柏拉图的“糟粕”呢,是《圣经》的糟粕(我是从价值之源的角度来类比,你别说孔子不是上帝)?

唉,你说的糟粕是世人的浅陋,你就把经典的内容跟世俗的流弊混在一起,检视一下自己的思维吧。思维的问题不仅仅是思维的问题,更加是你学习的 太少,所以讲话层次分际混乱。

这次讲话没那么多讲究,但都是真诚建议你多学习。

[ 本帖最后由 newagua1 于 2007-12-7 15:34 编辑 ]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12-7 15:46
标题: 回复 #17 newagua1 的帖子
"美国人歧视黑人,难道是美国贤人、哲人"

这话还说对了,就连林肯都歧视黑人.

"欧洲的黑暗是柏拉图的“糟粕”呢,是《圣经》的糟粕"

我还真是这么想的,只是没机会说.

不过糟粕在这里的定义,我说下,和当前社会不兼容的,就是糟粕,促进社会发展的是精华

精华和糟粕是发展的.不是孤立的.

圣贤说错话正常,怕的是人乱推广,乱理解,乱崇拜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12-7 15:51
标题: 回复 #14 新新唐人 的帖子
对了,新唐人和我的意见一致.

只不过他认为好,我认为不好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12-7 15:53
我前面说
"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以前的圣贤会这么说."

这话随意了些,现在改正,其实这也是个鸡和蛋的问题,怪不得圣贤的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12-7 16:02
我不继续了,对于经典,我了解得确实不够

确实如子君所说,应该多学习

免得说出来说错了,害人
作者: newagua1    时间: 2007-12-7 16:14
标题: 回复 #18 jiangying 的帖子
。。。林肯算是圣贤吗?
你说马丁路德金还好点。
文化可以批评,但是没有一点功力的批评(你说的很多话都很空洞,所以我只能建议你多读含金量高的书),毫无意义。我上来这里逛本是打发运行程序的时间,看来你比我要闲多了。

不过看到jiangying君自省,我很高兴。

[ 本帖最后由 newagua1 于 2007-12-7 16:26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7 16:57
圣贤不是指人的时候,是什么意思,指人的时候他们又是什么样的人呢,不知道他们活着的时候他们觉得他们自己活得累和苦闷还是舒心快乐?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7 16:58 编辑 ]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7 17:11
标题: 期待继续
回头看我的帖,多么象凤姐的"一夜北风紧"呀!

无话可说,继续学习中.......
作者: 新新唐人    时间: 2007-12-7 17:17
标题: 回复 #23 susan_1201 的帖子
圣贤是人又非人,或者说圣贤非常人!(中华文化有时候好像是在饶舌,好像不符现代的科学逻辑。有机会我们还是想聊聊逻辑。)

孔子是圣人,孟子是亚圣,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他们就是这样吃五谷杂粮的,但又不是一般的人。

他们活得累活得苦闷吗?成圣成贤了,具足大智慧了,大自在了,怎么还累还苦闷呢?圣贤还累还苦闷谁还立志去成圣成贤啊?但是,他们是从常人不断修身学习,慢慢提高的,这个过程是累的、苦闷的、艰辛的,是一般人忍受不了的。要不谁都可以成圣成贤了。话又说回来,圣贤也有苦闷烦恼,但这不是我们一般人所遇到的那种苦闷烦恼,他们有他们层次的苦闷烦恼。

又在饶舌了,不知大家是否听明白了。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7 17:20
看明白了。
又问他们层次的苦闷是比一般人层次的苦闷大了呢还是小了呢?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7 17:32 编辑 ]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12-7 17:32
mayavati 2007-12-7 16:54 威望 +5 奖励
mayavati 2007-12-7 16:54 金钱 +5 奖励


我想斑竹误会了,我是说我不在对具体的经典进行评论
但是对于读经界的种种恶行还是要继续批下去的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7 17:37
标题: 回复 #25 新新唐人 的帖子
报告,听明白了!在这里上课,真够过瘾的!

不过,这两天有点儿营养过剩,一时消化不了,我得好好想想,才能理出点儿自己的东西......

[ 本帖最后由 风中白杨 于 2007-12-7 17:38 编辑 ]
作者: 新新唐人    时间: 2007-12-7 17:37
标题: 回复 #26 susan_1201 的帖子
问得好!

这里是不同的层次,没有大小的概念。大小是在同一层面才可以比较的。

一时想不出很合适的比喻,先看看咱有没有说明白。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7 17:40
标题: 回复 #29 新新唐人 的帖子
非常明白,但我就是不会解,不会象那个谁,香菱他爸爸解好了歌儿似的那么解!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7 17:47
没明白。
为什么不同层次就能比大小了呢?
我比一个看看:
把圣人比成大人,一般人比成小孩。
大人总认为小孩的苦闷一点都不值得苦闷,他们能够知道理解小孩的苦闷,但一点都不认可他们的苦闷;而大人的苦闷呢,小孩不长大就不会懂也不会认为那些是苦闷而且也永远不会因那些苦闷。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7 17:52 编辑 ]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7 17:49
标题: 回复 #31 susan_1201 的帖子
苏三说得好呀! 这么有头脑的妈妈!

不过我小时候有时候受了委曲,会觉得是不得了的呢,现在大了,反倒是有了挺大的难处,也都很快就释然了呢?这怎么回事?承受力增加了?

[ 本帖最后由 风中白杨 于 2007-12-7 17:52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7 18:09
呵呵,向圣人进化了,认为小孩的苦闷不值得苦闷了 ,可以问一下吗?你觉得你现在苦闷大还是你小时候的苦闷大呢?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7 18:11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7 18:21
网络上哪里可以找到英文版的中国电子地图呢?!同样的广西电子地图呢?
作者: 新新唐人    时间: 2007-12-7 18:35
小孩到大人,那是人生命的生长过程。

凡人到圣人,那是人生命的提升过程。

他们是不同的。

我们这里说的层次,不是年龄的层次,不是地域的区别,不是职业的不同,也不是智力技能的不同;我们这里讲的层次是生命的不同的境界层次。

人生命的生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时间可以塑造的过程,不需要我们人努力的学习而可以实现的。

而从凡人到圣人,是生命的提升过程,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艰苦的学习和长期的修身体悟才有可能达到的。

佛家认为人因有贪缜痴恨爱怨欲而生烦恼。烦恼是果,贪缜痴恨爱怨欲是因。有因就有果,没因就没果。

圣贤清净无为,修心寡欲,修掉了人的缜痴恨爱怨欲,何来人的烦恼呢?

当然圣贤上面还有圣贤,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啊。

这样说不知是否讲得明白一点了。

[ 本帖最后由 新新唐人 于 2007-12-7 18:39 编辑 ]
作者: 私塾张老师    时间: 2007-12-7 18:36
这个茶馆不错,祥云缭绕,
俺打老远就闻到碧罗春的香味。。。。。。
俺瞧着茶客多了,
阿庆嫂能否周旋得了!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7 18:52
标题: 回复 #35 新新唐人 的帖子
我理解你35楼的意思有两个:1、比喻与实际问题的几个不同点。2、圣贤是可以没有人的烦恼的。不知对否。


你前面说过圣贤是人非人,35楼说的应该是非人时,即他们非人时可以没有人的烦恼。

你也说了他们有他们层次的烦恼,他们层次的烦恼是他们是人时的烦恼呢还是非人的烦恼呢?

按你说的,理解为是他们非人时的烦恼比较合适,如果是的话,非人了还是有烦恼的,只是不是人的

烦恼了。那他们是人时,他们是什么样的呢?是人时还有没有人的烦恼呢?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7 19:23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7 20:53
从说层次不同到说圣贤是可以没有人的烦恼的,就是想避开真正的实质,其实圣贤是有许多苦恼的。为什么这么怕说其实圣贤是有许多苦恼的呢?
因为有一个意识:如果说许多苦恼就可能因此让人害怕或拒绝向圣贤靠近。
其实,苦恼多但他们的幸福感和经历也相应地多。
他们有他们的快乐,他们有他们喜欢的,因为那些他们宁可愿意承受相应的苦恼,或者说苦恼就是快乐之源,所谓的痛并快乐着。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7 20:54 编辑 ]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7-12-7 22:19
如果是我孩子问我这个问题,我会这么解释:
古人分为士、农、工、商,孟母想让孩子长大后最低成为一个士,也就是一个读书人,如果孩子天天和杀猪的在一起,这孩子就会学杀猪而不会认真读书了。不读书没有学问怎么能成为一个士呢?
至于为什么长大要当一个士而不当一个杀猪的?可以讲些古代聪明读书人的故事如给他听。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8 06:31
标题: 回复 #33 susan_1201 的帖子
我觉得我小时候的苦闷大,因为那时苦闷与否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不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无力排解。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8 06:32
标题: 回复 #35 新新唐人 的帖子
对我来说,这个修身的过程,就是能够排解苦闷的过程。不过我修得很不够哈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8 06:34
标题: 回复 #36 私塾张老师 的帖子
那就得请各位前辈帮忙了!好在各位都比我修为高,即使没有主人,这茶馆里,也不会乱了次序!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8 06:38
标题: 回复 #39 柳爸 的帖子
谢谢柳爸哈!老看见您的大名,这回终于打照面了! 真是人多力量大!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8 08:52
标题: 回复 #40 风中白杨 的帖子
谢谢,小孩的苦闷自己放不开,小孩的苦闷是别人制造的,而且大人的苦闷可能有时候自己可以放得开的,而有些苦闷是自找的。
作者: 新新唐人    时间: 2007-12-8 09:12
标题: 回复 #37 susan_1201 的帖子
谢谢susan君的提问,唐人的智慧有限,让各位前辈大德来回答吧。

说实在的不是susan特别爱问,而是唐人智慧有限不善表达啊,唐人的智慧还不能圆融一切,所以每一句话都不能圆融,说的最多也是有缺陷的。就象每个珠子不是纯白,由此穿成的项链也不会是纯白的。

让我们带着疑问去读圣人的经典吧,圣人会告诉我们答案。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8 09:28
标题: 回复 #45 新新唐人 的帖子
这样的问题本无意义,不说也罢,竟惹出让你说智慧有限的话,甚是过意不去,我道歉,向你说声对不起。

让我们带着疑问去读圣人的经典吧,书要读多少才够呢?《大学》里有一句“止与至善”,知道“至善”就够了。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8 09:41 编辑 ]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8 09:40
标题: 回复 #46 susan_1201 的帖子
新唐人只是在如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你没必要道歉!我也希望哪位高人能来解释一下,我也好学习学习.

新唐人先生,是一个真正爱经典的人呀!

[ 本帖最后由 风中白杨 于 2007-12-8 09:41 编辑 ]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8 09:43
让我们带着疑问去读圣人的经典吧,书要读多少才够呢?《大学》里有一句“止与至善”,知道“至善”就够了。

所以要讲经啊!一部经讲通了,就都能圆融了,现在真是需要讲经的人呀!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8 10:06
首先申明我没有读过经典,就说说自己看“止于至善”这几个字的感受吧。

止与至善,首先要知道至善,然后相信至善,然后自己以至善为标准。
至善是什么呢?可能每个人境界不同而知道的至善有所不同,但许多是可以相同的。
相信呢?许多至善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到底选择相信还是不相信这两说的,有时候可以听人说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人,那就是不相信至善的,但他知道至善。还可以听到有人说你这个人真好,这是相信至善的,但他自己是不是按那个校准来做那不是一定的事情,但至少他相信至善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以为至善为标准那是难上加难了。

所以许多时候不是书读多少的问题,更是相信至善与否的问题,及是否以至善为标准的问题。

一旦相信至善,以至善为标准,真正做到止于至善,人是不是就可以很好了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8 10:33 编辑 ]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8 11:03
标题: 回复 #49 susan_1201 的帖子
我不得不一再承认苏三的好头脑!

蔡老师说,经典是用来做的,不是比谁背的多。也有点儿这个意思吧。

我刚才给孩子送水的路上(他今天学书法)突然想到:为什么西游记里唐僧取回真经以后就去做佛了呢?才讲了那么几天的经?他经过了那么多艰难险阻,讲起经来该是多么圆融啊!如果不去西天做佛,而在世间做一个踏实的讲经人,该是多么慈悲啊!

呵呵,一点感叹!

[ 本帖最后由 风中白杨 于 2007-12-8 11:04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8 11:45
皆知善,斯不善矣。皆知道德,斯不道德矣。皆知圣贤,斯不圣贤矣。。。。。
痛呀
深深地痛
诸位圣贤道德高尚而立世俗百姓于不道德之位,痛呀,深深地痛。
诸位圣贤道德高尚几千年就立世俗百姓于不道德之位几千年,痛呀,深深地痛。
知圣贤矣,圣贤不圣贤矣。。。。。。

对那些因圣贤而深深相信世俗百姓真的是不道德的而让他自己心灵倍受煎熬、愤世弃俗的人说几句:

看过去看圣贤,如同远处望山,可见那青山的高大、浓重、坚定和云雾环绕的美丽,确是胜景,如果就此被青山的高大、浓重、坚定和云雾环绕的美丽深深地迷住,而让自己掉进过去里,掉进圣贤里,最后变成愤世弃俗,我觉得可惜也不值得。因为其实远景走近了走进了,会是山不见山,如我们现在一样,因为自己现在就在某山里,所在的山可能比自己看过去看圣贤看到的山更高更美丽或是更别有风味。

对你们,我真希望世上从来没有过圣贤。没有他们就不会让你们的心境如此的可悲可叹。真的想告诉你们大多百姓都是很道德的很善的,但我知道你们是不会信的;真希望你们能够跳出来能够正确地看圣贤,但我知道你们也正想对我说这句话真希望我能够跳出来。。。。。。
我们只能是相互远远地望着对方心里默默送上祝福,至少我送上自己对你们的祝福,相信你们是快乐的或是痛并快乐着的。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8 12:29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8 12:33
我的承受力很差,上楼所说全是在安慰自己的心,让自己好受点,而现实中我也更愿相信身边的人是道德的,社会绝大多数人是道德。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8 14:01 编辑 ]
作者: 新新唐人    时间: 2007-12-8 13:00
原帖由 风中白杨 于 2007-12-8 11:03 发表
我不得不一再承认苏三的好头脑!

蔡老师说,经典是用来做的,不是比谁背的多。也有点儿这个意思吧。

我刚才给孩子送水的路上(他今天学书法)突然想到:为什么西游记里唐僧取回真经以后就去做佛了呢?才讲 ...



白杨真是有心人啊!白杨的确是用心在思考啊!

唐僧西天取经,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完成了他在人间的历史使命,终成正果圆满成佛。

释迦传法七七四十九年,他为何要涅磐啊?他一直活着讲法授徒多好啊?。。。。。。

人啊,没有达到神佛的思想境界,很难理解神佛啊。我们凡人有时候还是不去想的好。。。。。。。
作者: 私塾张老师    时间: 2007-12-8 14:07
TO 楼主:
SUSAN如果是男性,可以称其为苏山、苏三;
如果是女性,称其为苏珊更好些!

苏珊关于“至善”的说法很好!
在甲古文中,“孩子”的“子”是初生婴孩的模样。
称圣贤为“子”,是说他们保持了一尘不染的赤子之心,所以孔夫子被称为“孔子”,也就是说,真正的老师是具有赤子之心的、“至善”的。。。。。。

另外,作为茶客,俺说些题外话:

记得有位教授说过,教育孩子是很容易的!

从哲学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是没有错的,如果教育孩子的道路和方向正确,相比于缘木求鱼的家长而言,的确是容易的!

但即使是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整个教育过程,也是很难的,所以教师是一种专业,就象律师和医生,并非门外汉头脑一热,或者是什么人将什么读经理论背的滚瓜流利,就可以做好的!

教育,在我看来,是世界上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做了几十年的教师,我说话越来越谨慎,惟恐误导他人。
刚才在网上看到,越是外行,越是大言不惭,暗地里真的为那些家长捏把汗。。。。。。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8 14:31
谨慎
外行
私塾张老师,我们不辩内行外行,另你、我为别人担心也担心了,该自己放放心了,喝茶吧,请。。。

很抱歉,一句话三改五改的,真对不起。。。谨慎。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8 14:49 编辑 ]
作者: 私塾张老师    时间: 2007-12-8 15:43
谢谢
苏珊老茶客(注册时间居然早俺两年半)的忠告——
末谈国事!

苏珊老茶客:
俺这两天在将俺闺女写的一篇科幻小说打字出来,这儿有地方挂吗?
再谢一次!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8 17:12
不明白你的意途,不知道如何建议,随便说说吧
如果意途是想小孩作品展示的话,好象这里没有一个专版是属于小孩作品展示类的。
如果意途是想与作为父母的大家一起分享品赏的话,我想附到这个帖里也不错呀,再挂到亲子阅读,那里喜欢看书的人多。

最好是找版主、超版问一下,听听他们的建议。
作者: 水瓶子    时间: 2007-12-8 18:28
这里热闹又和气.我进来晚,就当个听客吧!
作者: 私塾张老师    时间: 2007-12-8 19:38
我的女儿告诉我;有一个老巫婆,为了成为一个什么什么了不起的什么,要将全世界的孩子的梦想都收集起来,才能实现愿望。所以她用一切好玩、好吃的东西去和孩子交换梦想……所以现在的孩子梦想越来越少了,都同这个老巫婆有关。我的女儿(正读初二)要讲述一个几个男孩和女孩协力打败这个老巫婆的故事。

我想到时就贴在附近,以便获得有益的批评和建议。

谢谢苏珊老茶友!



谨代表个人欢迎水瓶子:
“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真诚和善意,营造新风尚。”



对不起,楼上各位,请继续杀猪……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9 09:52
本来不想说什么,个人说法和感受何至于说出惹人呢。但今天在网易居然看到洪金宝去世的消息,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而且又有武功的人英年早逝,武功本可以强身健体的,但如今一位有武功的人却英年早逝了,对我的打击非常大,无力的想的问还有什么可以保护身体。这种无奈的想法只是其中最清晰的,还有许多想法和感受想说却说不出,这种时候才觉得如果这时可以象大师那样直抒胸意,该是何等的痛快。。。。。

说不出,只能再想想昨天看的庄子“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只更觉得“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的高的难的可贵。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9 10:27 编辑 ]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9 11:13
标题: 回复 #51 susan_1201 的帖子
我感觉我的脑子跟着你绕了一圈儿又一圈儿,不过我这个主人当得不怎么样,不能为你排忧解难,只有说:喝茶,喝茶,请喝茶!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9 11:19
原帖由 私塾张老师 于 2007-12-8 14:07 发表
TO 楼主:
SUSAN如果是男性,可以称其为苏山、苏三;
如果是女性,称其为苏珊更好些!

苏珊关于“至善”的说法很好!
在甲古文中,“孩子”的“子”是初生婴孩的模样。
称圣贤为“子”,是说他们保持了一 ...

谢谢张老师指出我的大意处,确实应该称为苏珊呀!

早上猫儿还问我,孔子就叫孔子吗?他的名字是什么?我说孔子名丘字仲尼......人们因为尊敬他,所以称其为"子",象老子,孟子,庄子都是这个意思.现在才知道还有这么一层意思,张老师又给俺上了一课!

俺又得说谢谢了!

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好好地思考呀!所以我才得出那句:"对于看不到的东西,我不去追逐!"这样做,虽然也许会失去一些东西,但起码,能够少让孩子往错误的方向上走!而一旦走偏,后果是什么,就不敢想了.........

[ 本帖最后由 风中白杨 于 2007-12-9 11:22 编辑 ]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9 11:24
原帖由 水瓶子 于 2007-12-8 18:28 发表
这里热闹又和气.我进来晚,就当个听客吧!

欢迎欢迎!也欢迎随时发表意见.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9 11:27
原帖由 新新唐人 于 2007-12-8 13:00 发表



白杨真是有心人啊!白杨的确是用心在思考啊!

唐僧西天取经,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完成了他在人间的历史使命,终成正果圆满成佛。

释迦传法七七四十九年,他为何要涅磐啊?他一直活着讲法授徒多好啊? ...



我哪里是什么有心人,就算是有心,也绝非什么子的心,我只是一颗普通的妈妈心.

象我这样的心, 也只能理解到:还是讲经好呀........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9 11:31
原帖由 私塾张老师 于 2007-12-8 19:38 发表
我的女儿告诉我;有一个老巫婆,为了成为一个什么什么了不起的什么,要将全世界的孩子的梦想都收集起来,才能实现愿望。所以她用一切好玩、好吃的东西去和孩子交换梦想……所以现在的孩子梦想越来越少了,都同这 ...

张老师的女儿都上初二了?非常期待您将她的作品帖出来!这个故事真有意思!也真想听听张老师是如何教育女儿的!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9 11:32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9 09:52 发表
本来不想说什么,个人说法和感受何至于说出惹人呢。但今天在网易居然看到洪金宝去世的消息,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而且又有武功的人英年早逝,武功本可以强身健体的,但如今一位有武功的人却英年早逝了,对我的打击 ...

虽然不能帮您,但我一直在听!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9 12:19
我自己也是绕一圈绕一圈的,想绕个明白,但还是不明白,难受。。。

我比较混乱,看到张老师说他小孩写出东西了,很为高兴也很想知道到底写了些什么,但看到张老师写的简介,我心思已经在想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巫师呢?会是什么样的搏斗呢?他女儿为什么会写这些的呢?是她自己真切的感受呢?还是听别人说存在这么一个越来越没有理想的现象就认为是的呢?
最后只是盯着看,不知道该说什么。
看到你65楼写的,感觉就应该对张老师说那些,真的非常合适,但我没有看到之前说不出来。。。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9 19:22
又证明洪金宝去世的消息是假的,先这么说吧,过段时间真相自然出来了。
作者: 私塾张老师    时间: 2007-12-9 20:23



我较善于讲故事,在我女儿小时侯我几乎将世界上所有故事讲完了,所以非常好的培养了她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给她在中学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和便利!她的语文的作文和随笔从没低于良,美术课已经有几幅作品永久性的放在学校画廊里,黑板报的设计一直被评为学校最优秀。至于写小说,对她而言就是好玩,不用打草稿就能写。我的推测是:她将来若能有所成就,就靠比别人多点想象力。

多讲故事,每天睡觉前讲,养成习惯,这是我的建议!

可以参考我在“涂鸦成长”里的一篇文章。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00493&extra=page%3D1


作者: 水瓶子    时间: 2007-12-9 20:37
请教张老师,能否见教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你从孩子学前一直讲到现在中学吗?
我女儿也对我给她讲故事有一种情结.可是我除了给她念故事,就别无他法.
谢谢赐教!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10 12:32
我的记忆力很差,只有看的时候知道,丢了就忘了,所以讲不出什么故事
我小时很喜欢听故事,村里有几个会讲故事的老人,讲得绘声绘色的,晚饭后总有一群小孩围着听他们讲故事,那种气氛和感觉真的成为永久的美好。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10 14:52
标题: 回复,张老师,水瓶子,苏珊
我也只会念故事,不会讲故事,不过我会骗故事,猫儿就是在我的骗局中一步步学会自己阅读的.

三岁前,拼命念睡前故事,猫儿上瘾了,一天不念书睡不着了.好吧,那把这个题目给妈妈念下来,妈妈才往下讲,就几个字嘛,不会妈妈教你.

过一段时间,一个故事讲到一半,把这一句给妈妈念念,不然妈妈不讲了.

又过一段时间,一个故事讲到一半,把这一段给妈妈念念,不然妈妈不讲了.

再过一段时间,妈妈讲一段你讲一段,不然妈妈不讲了.

最后:你给妈妈讲一个,妈妈才给你讲一个,不然不讲了.

得,突然有一天,全会讲了.

还有一个小小的窍门,就是一递一个讲书的时候,我给猫儿讲故事,那就猫儿挑讲什么,但是猫儿给我讲的时候,得我挑,我说讲什么就讲什么.所以猫儿的阅读面也不得不在妈妈的骗局下大了起来.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10 16:00
严重批评,使用“骗”
作者: 私塾张老师    时间: 2007-12-10 20:44
每个家庭会根据自己的条件来确定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无论如何如何,我认为讲故事是一个可以通用于贫困和富裕家庭的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果一个孩子能拥有一个善于讲故事的妈妈,爸爸,爷爷,祖母, 那么这个孩子的一生将因此而有相当的提升.

要给孩子讲好故事,首先要备课,要自己先将故事看几便,在讲的时候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对语句作增减,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将故事呈现在孩子的眼前.(对不起!我居然使用了一本正经而非茶客的语言来表述.)


苏珊说:
严重批评,使用“骗 ……  

俺说:
猫儿妈情商不低嘛!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10 20:51
呵呵,知道了,需要备课。。。
作者: 橙橙圆    时间: 2007-12-11 09:14
杀猪太残忍!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学为好!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11 12:06
标题: 回复 #74 私塾张老师 的帖子
是啊,猫儿特别喜欢听我们讲我们小时候的故事,爱听故事真是孩子的天性,如果父母用心,不论贫富,我们均可以在故事中教给孩子知识,智慧,道德,甚至数学等等.

关键,是要做父母的一颗心!

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上,用好了父母的这颗心,就尽到责任了!

张老师是一个用心的父亲!

另外,谢谢张老师夸奖!愧领了!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11 12:09
标题: 回复 #73 susan_1201 的帖子
苏珊,俺很会骗,那钢琴的省级金奖,也是俺一步步骗出来滴.......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11 12:09
原帖由 橙橙圆 于 2007-12-11 09:14 发表
杀猪太残忍!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学为好!

欢迎新朋友!常来喝茶哈!
作者: 私塾张老师    时间: 2007-12-11 19:49
原帖由 橙橙圆 于 2007-12-11 09:14 发表
杀猪太残忍!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学为好!





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个性……

我曾经遇到过两个屠夫:一个矮胖,厚嘴唇,给人愚昧的感觉;另一个精瘦,脸上没有肉,给人残忍的感觉……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11 22:13
语文和英语也可以这样教!


我有一位张姓朋友,可以说也是一位私塾老师,对中文和英文均有较深的造诣。

前段时间,他专门给孩子们讲文字,拿《弟子规》为教材,结合故事讲中国文字的起源,造字方法,文字的本义。这一门叫不出名的课受到了孩子们意想不到的欢迎,孩子们对中国的文字有这么有趣的故事和形象的内涵产生了空前的兴趣。通过讲文字,这些文字就活起来了,生动形象起来了。以前在孩子们眼里,文字是死的枯燥的,现在知道了文字的来龙去脉,这些文字就有了生命,就有了活力。中国智慧的古文造字的方法似乎很契合孩子们的心智,可以激活孩子们的心智。

文字是上天给我们人类的恩赐。我们人是上天的儿子。所以,还文字以真实的原本的面貌,文字就可以直接的自动的传达自己的内涵。

张老师也教孩子们英语,他的课叫科技英语。他并没有为了教英语而教英语,他通过生动有趣的科普自然知识来吸引孩子们,利用孩子们好奇好知好自然的心理,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英语学习就在不知不觉中的进行。张老师一改过去重语言轻内容的教学方法,改为重内容促语言的教学方式。张老师的科技英语也受到了孩子们意想不到的欢迎。孩子们似乎第一次发现原来英语课可以这么有趣。

我们一般的所谓儿童快乐英语,只是强调了教学手段的趣味性和好玩性,比如唱啊跳啊。但往往忽视了内容的生动趣味性,内容还是“这是一本书“之类的。“这是一本书“之类的提不起孩子们的兴趣,因为他早就知道了,何必反复让他说呢?而”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个神奇的王国“就这一句够把孩子们的兴趣调得很高了。《仲夏夜之类》本是这样一个很神奇有趣的故事,无奈老师不会教,只让孩子们死读,孩子们根本无法体会和感受那有趣的精灵们的故事。

新新唐人帖里提到的张老师是你吗?私塾张老师。
作者: 私塾张老师    时间: 2007-12-12 19:07
苏珊老茶友猜的没错!
不过,俺的 “世俗”(私塾) 是业余性质,开办在周末。
主要目的是补充当前学校教育中
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不足的部分.


世俗老糟头74楼的帖子里
“要给孩子讲好故事,首先要备课,要自己先将故事看几便……”,
这一句子中,
“看几遍”写成 “看几便”,
由此可见,
这家伙其实是一个标准的白字先生!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12 19:55
我是喜欢听故事的,可不可以讲些故事给我听捏?张老师。

我想大家也是喜欢的吧,喜欢的报名哦,开成真正的茶楼,那才是真正好耶!而且还可以边听边讲给小孩听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12 19:56 编辑 ]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13 13:12
标题: 回复 #82 私塾张老师 的帖子
原来如此!

和苏珊共同欢迎张老师讲故事!

俺这两天正愁孩子的英语教育呢,转来转去还在新概念第一册,又没有好的老师可求,水平又低,不知如何走下去.........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13 14:03
风中白杨,我去过你的个人空间了,发现里面有不少好东东耶 !

你真是个好妈妈,我没有你的百分之一。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13 14:04 编辑 ]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13 14:13
标题: 回复 #85 susan_1201 的帖子
哪里哪里,谢谢夸奖,我虽然是个用心的妈妈,但我也是个盲从的妈妈,如果你顺着往前看,你就知道了.我正在努力变得理性.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13 14:28
是的,是的,我看到你越来越理性,而且越来越会操作,前途不可限量呀,恭喜祝贺!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13 14:38
标题: 回复 #87 susan_1201 的帖子


我说过,我虽做不到“闻过欣”,但我能做到“闻誉恐”,苏珊不要再夸我了!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13 14:45
实际话,实际话,是我的实际话,请允许我说我的实际话。如果你觉得我说不合你的实际请直言,我马上改。

其实,风中白杨你不需要“闻誉恐”,因为我说的是实际话。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14 08:07 编辑 ]
作者: 私塾张老师    时间: 2007-12-14 10:16


茶座的位子替俺留着,俺下星期二返回!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14 10:35
别等下星期二了,今天先个故事先呀。
作者: 私塾张老师    时间: 2007-12-18 17:19
标题: 茶还在……冷的还是热的?
茶还在……
冷的还是热的?




热诚的苏珊
四处寻找
心灵的茶馆
……
风中的白杨
绿叶飘舞
描绘着答案
……
白胡子老头
磨磨蹭蹭
打开了话匣
……
叮铃铃……
叮铃铃……
上课了!
开始讲故事了!

白胡子老爷爷:
……小朋友随便坐,不用把手放在身体背后,觉得怎样舒服就怎样坐……


今天要讲的是《玛丽和她的小猫》,这是一个很长、很好听的故事喔。

玛丽养了一只小猫。无论是谁,男女老少,一看到这只小猫,都会异口同声的说,这只小猫长的真……




1.奇特  2漂亮  3难看
各位小朋友,猜猜正确答案是什么?
简单说明理由。

(猜对的小朋友可以获得一张粘纸;十张粘纸可以换奖品。)



猫儿妈:
您对孩子教育的考虑之周全令人感动和钦佩,我挂出一篇以前写的文章,供您参考: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01957&extra=page%3D1


如果真能借您这块宝地办一个谈孩子、谈教育、谈文化、谈人生的茶馆,家长来都参与,谈自己切身感受,真实体悟,实在的经验,不谈理论,的确是个很好的想法!(苏珊似乎已经开了头……)
茶馆名我也想好了:“白杨茶馆”。





苏珊:
您的聪明、幽默、活跃的思维和深度思考的能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许多方面您可以做我的老师。我希望上面自己戏称故事的听众为“小朋友”不会让您生气!

听您的口音,我猜您是广东籍人士。您能猜出我的问题的正确答案吗?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18 17:37
标题: 回复 #92 私塾张老师 的帖子
对不起诸位茶客了,因为上周五突然发现孩子近视,所以很受了几天打击,现在才回过神儿来.

张老师关于英语学习的帖子我已看到,非常感谢!我在猫儿一岁多就开始教他学英语了,是用的洪恩gogo教材,我是哑巴英语,开口的那个难呢!我就学,跟着碟学,学了就在生活中应用,然后是歌曲,还有小乌龟学美语.....书面每天读点新概念一.现在猫儿的英文水平是能看懂gogo和小乌龟学美语这样的英文动画片,gogo里面的歌曲几乎全部朗朗上口的唱诵,还会唱一部分洪恩巴迪童谣,能听懂妈妈瘪脚的日常英语.

书面上新概念一能通读,前四十课非常流利地背诵.可是我感觉我也没有什么上升的空间了.接下来要做什么呢?实在为难.您的这个学英语的帖子真是及时雨.俺这里拱手再谢了!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2-18 17:41
标题: 又及
张老师讲的故事非常好听,引人入胜,我还是会选择"漂亮"!

非常欢迎大家都来白杨茶馆,做客带帮忙. 这茶馆的主人水平有点儿低,招待不周莫怪罪!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18 18:31
标题: 回复 #92 私塾张老师 的帖子
谢谢,说出我在寻求心灵的茶馆,感觉你说对了,感觉被识了,被识以后是什么心情把握不住也形容不出,只知道不是坏感觉,谢谢张老师!
“您的聪明、幽默、活跃的思维和深度思考的能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许多方面您可以做我的老师。”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感觉很复杂。聪明,幽默,活跃的思维和深度思考的能力这些词我都喜欢,但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所以看着高兴,但马上会意识到自己高兴得不对,我还没有定位自己的能力,经常不能认同别人说的,自己又没有水平去反驳,按自己的思维,只觉得不是,不知道自己是无知无畏的妄言还是真有几分道理;但可以肯定的因“小朋友”而生气这种可能绝对不存在的

我喜欢一直美美的听故事,而不要被问问题。

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我选“奇特”。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18 20:21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18 18:37
张老师,故事后可以移步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01767&extra=page%3D1
帮解解“致知格物”是什么意思好吗?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19 10:44
原帖由 私塾张老师 于 2007-12-18 17:19 发表
听您的口音,我猜您是广东籍人士。您能猜出我的问题的正确答案吗?

1.奇特  2漂亮  3难看

我选:奇特。

难看一般都不会选,难看好看会因人而异,而且一般都觉得难受也会用别的词来代替,不会这么直楞楞地用难受,除非是无所顾忌的直言,或者排除了感情色彩的直描。有难看的可能性,但我不想选。
漂亮,是个一般人都非常喜欢的词了,而且程度可以无限的想象,有时候可以漂亮得让人不敢接近,如果这个小姑娘有这个一只漂亮的猫,该用多少的美和善与之相配呢?我不敢想,心里有承受不了。
所以我还是选奇特吧。奇特可以配上漂亮的小姑娘,可以配上善,配上古怪,精灵,丑等等什么都可以,因为这些我也选奇特。

以上,看来我不是在猜你的答案,而是在看自己的喜好的

我猜一个你的答案
好象三个都可以继续讲出来非常美的故事,哪个会更美一点呢?从美的故事来讲可能首先排除的就是奇特这个词。难看可能比漂亮更曲折,更吸引人,所以我猜你的答案是难看



张老师公布你的答案吧。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19 10:54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19 10:57
三个答案都轮了一遍了,看来再怎么样也逃不出你、风中白杨和我的五指山了,哈哈哈。
作者: 私塾张老师    时间: 2007-12-19 13:57
原帖由 风中白杨 于 2007-12-18 17:37 发表
对不起诸位茶客了,因为上周五突然发现孩子近视,所以很受了几天打击,现在才回过神儿来.



猫儿妈:


生活有甜美的地方,但其本质是苦的.
人生道路上会遇上许多打击,

今天不来,明天会来,

相信您有白杨树的性格.

不妨让猫儿休息一段时间再观察观察.
另外,幼儿学英语最好不要用看电视的方法.

[ 本帖最后由 私塾张老师 于 2007-12-19 14:01 编辑 ]
作者: 私塾张老师    时间: 2007-12-19 13:58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18 18:37 发表
张老师,故事后可以移步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01767&extra=page%3D1
帮解解“致知格物”是什么意思好吗?




,究其本源,其实是天外来客,换句话说,人原来都是天使.
但来在人世间后,人就陷入红尘的名利场和情网之中.

”----可以解释为放下”,又因为放下的过程艰难,所以可以解释为格斗”,让人联想到人与野兽的格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格物”----可以理解为放下对名利情的执著”,又可以理解为与名缰利锁情丝的格斗”.

至知”----就是格物之后达到的一种具有天使性质的状态,可以用不同的词汇去形容,如知仁智慧道德佛性真善,等等等等.

另外, 知仁智慧道德佛性真善也有不同层次之分,圣人的善与普通人的善有很大的层次区别.举个例子,就象金子,同样都是金子,也有成色不同,有的18K,有的24K.

吴金铭先生的贴文非常好,他是从感通的角度理解格.有些农村的老人,没有读过经典,也不知什么是格物致知”,但他们身上却具有感人至深的天使性质,有的甚至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天人合一.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