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一个很老很俗套的话题,但是我们现在无法改变整个社会的考试形势的情况下,也就脱不了这个俗。
作为一名老师,哪怕你用再好再新颖的教学方法去教你的学生,但是学生没有学习动力,那么你的付出也就得不到回报,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呢?这也就回到了这样的话题,首先得要学生了解到学习的“有用”,当学生真正了解了什么是学习的“有用”时,那么他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但是往往又会有一种情况,当一个学生经过了努力之后,他不能从最直观的成绩上反映出他努力的效果时,那么渐渐的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个就是需要我们老师去解决的问题啦。
我认为我们老师应该从两点去处理这个问题。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给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关注,当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上有所进步或者退步,你都能第一时间给他关注,善意的表扬和批评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当学生自己体会到了随时都有人在关注着他的学习,那么无论从精神上和感情上都能给他以激励,促使他有学习的动力。
第二点,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天才是99%的努力+1%的天赋”,现在的学生除了天生有智力方面的缺陷,其实都是一样的,而他们学习成绩上的差距除了30%的临场发挥还有70%是来自于他们平时的学习方法和付出的努力。两个同样努力的学生,为什么成绩会有很大的差距,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来自于他们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这些却正是我们这些基础教育工作者所应该教给学生最重要的东西。
如果一名老师能让学生的努力做到有的放矢,那么不说这个老师的学生一定成绩很好,但至少不会有学生失去学习动力的现象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