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导联助教育是减负的必然出路 |
舒德初 一、减负的困惑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沉重一直为举世瞩目。学生每天在文山题海中云游,学生玩得太少,运动不够,睡眠严重不足,戴眼镜的越来越多,体质越来越差,心理障碍越来越严重。 教育部每年都总是习惯性地颁布《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据统计,自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教育部门为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而颁布大约50次“金牌令”。可是,这些“努力”不但无济于事,而且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还在变本加厉,愈演愈烈。“徐力杀母”事件屡见不鲜,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而采取各种残不忍睹的方式自杀的现象司空见惯。 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沉重的问题为什么长期不能解决?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教育部门为什么仍然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这不是教育长官们尸位素餐,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 二、农村减负的启示 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我国农村改革的情况,可能会得到一些启示。在 “大跃进”的 “五风”之中,农民们每天都像牲口一样用皮鞭驱赶着到田间地头去劳动,常常在漆黑的夜晚也得吆喝到深更半夜。一年到头连春节也没有时间休息。但因为生产的粮食太少,他们每餐只能吃个三、四层饱。若是稍有违纪受罚,除了遭受毒打外,还可能一顿、甚至连续几顿挨俄。不知道有多少农民,在水深火热之中拼命挣扎后夭亡了。 “大跃进”后,农民稍微得到喘息。但“文革”的发起,农民又几乎重蹈覆辙、落入火坑。农村干部们天天喊:“以粮为纲”,“大干快上”。 农民长年累月汗流浃背的劳动,但始终不能解决口粮问题。还不到过年,许多农民家里就没有一粒粮食了。他们只得靠家菜、野菜和政府发放少量的“返销粮”来勉强维系辛劳奔波的生命。 打倒“四人帮”以后,我国面临的两大农村问题是:怎样减轻农民繁重的劳动负担?怎样减轻农民沉重的公粮上交负担? 党和政府并没有年年反复无休止地给农村干部下达减负命令,而是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因为根据当时那种粮食生产水平,农民即使不交一粒公粮,也完全不可能解决农民自己的吃饭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他们每年在田地里劳动的时间平均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 ,有的平均不到原来十分之一 。此时农业生产力水平并没有一下子提高多少,但每年生产的粮食猛然比原来增加四、五成,甚至更多。农民不再埋怨政府征收的公粮太多,而是责怪收得太少,因而连年出现了“卖粮难”。此后,尽管农村的田地不断减少,还有部分田地荒芜,我国吃饭的人口急增,农村的劳动力逐年减少,但我国的粮食仍然年年有余,农民“卖粮难”的问题长期存在。 为什么“联产承包责任制”就能够立竿见影地给农民彻底减负呢?我们为什么就永远不能给中小学生减负呢? 三、“自导联助”与轻松高效 我对女儿舒扬阳进行过较好的早期教育,因而入学前都夸她是神童。可是,她9岁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繁重的学习负担使她健壮的身体变得虚弱、心理憔悴,成为班上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破釜沉舟地把她接回家自己教。她在家每天用于学习功课的时间不到原来在校时的三分之二,但只有3年,她竟能够在全面迅速发展的基础上,轻松地学好小学五年级到高三共8年的全部课程,12岁就考上了大学。 后来我又辅导过一些厌学的差生或成绩较好的学生,普遍都能够迅速转化。有的能提前一年或者几年考上大学;有的还考上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学生的其他素质相对来说都比以前发展得更快更好些。 有人感到奇怪:广大学生每学期只学习一个学期的内容都痛苦不堪,你女儿等三年承受八年的重负,他们没有被压成像片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们比现在的在校学生都轻松许多。因为我采取的也是一种近似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叫做“自导联助”教学法。 什么是“自导联助”教学法呢?所谓“自导”,是“自我主导”的简称。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把现行的“教校”变成名副其实的“学校”;设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尽可能早地转让给学生;让学生尽快学会自主做人、自觉巧学、自愿奉献。“联助”则指“联合互助”。即:德、智、体、美、能、情商等各育联合互助地发展;各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互相渗透和促进;教学的情境、设施、方法、时间和人体官能等有机协调。 所以,要让学生感到学习轻松愉快,关键在于。这就是要实行“自导联助”教学。 四、“自导联助”的减负作用 因此,我们要像减轻农民负担一样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要让每一个学生轻松地提高一倍甚至更高的学习效益,根本的出路在于进行教育改革,即改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和简练融会课本中的内容等。这就是要实行“自导联助”教育。这主要是因为“自导联助”教育主张: 1.要教学生学会自我主导 以前,农民们一年到头都像被皮鞭驱赶的牲口一样到田间地头去劳动,他们对种什么、怎样种等都没有丝毫的自主权。一个公社似乎只有党委书记一个人知道怎样种田。若要求每亩积肥200担,农民只得把有些根本不肥的河泥、塘泥、路面土等滥竽充数地灌到肥凼里。然后把正在长的绿肥割了当做作料参入凼内调味。农民就这样日日夜夜徒劳无意地瞎奔。 现在痛苦不堪的中小学生不正是像以前的农民一样吗?他们整天盲目被动地应付各科老师铺天盖地压来的无益作业和考试,有时还不得不任入宰割地接受罚作业。可是,一个数学题曾经罚抄过百遍,有的学生仍然不会做;一个字一学期抄过数十数百遍,有的孩子不说能够默写和写好,连认读也成问题。苦难和低效都是奴役似的教育造成的。 “自导联助”教育主张:要教学生学会自我主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有权决定学什么、怎样学、学多少等问题;让他们懂得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提高。这样,他们轻松学习一天的效率,就是各科“教师主导”教而痛苦学习两、三天的效率。 从我近些年的教学体会来看,只要我们的老师愿意“教学生学会自我主导”,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是可以很快地学会自主学习的。 2.应让学生学会“联助”巧学 “联助”教学与分科教学是针锋相对的。分科教学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对初中及以下的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很不利。分科教学不仅使教师素质退化、教育只是面向少部分学生、学生知识脱节和缺乏能力等,分科教学还是加重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分科教学在中小学也如此纤细发展的情况下,摆在学校面前的难题是:如何对各科教师的工作进行考绩呢?唯一的途径似乎就是:看各科教师所教班级在任教期内该科考试的总平均分数。教师的奖励、奖金、职称评定和工资升级等都得以此为依据。这样,大家都不甘后人,希望每一个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自己教的内容。于是,各科教师展开了拼命争夺学生学习精力的激烈竞争,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诸如: (1).设法抢占时间讲课。老师们似乎觉得:只有让学生听讲才是学习。这首先表现为满堂灌,使知识不能当堂消化。其次是屡禁不止的拖堂,让学生没有得到正常的课间休息,整天昏昏沉沉。三是抢占非应试科目和自习的时间上课。四是利用下班辅导抢占早晚自习的时间授课。 (2).竞相布置家庭作业。因为争抢上课时间总是有限的,老师们只好把课堂作业都放在课外去做。此外,还尽可能多的布置家庭作业,以多占课外时间。周末或假期则成为老师们竞相布置家庭作业最佳时期。于是,课外的练习册、达标训练和各类复习资料等就大有市场了。谁要是没有按时按量完成作业,至少要加倍处罚。 (3).考试频繁进行。因为考试不但要记分,还要按名次排队。某科马上就要考试了,处于压力,学生就不得不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应付该科目的复习上。因此,各科老师都喜欢利用考试这种催化剂。于是,一些科目三、五天一小考,十天半月一大考。由于科目较多,学生几乎每天都在紧张地应付各科考试,这使许多本来应该及时复习的知识没有得到适度巩固。考试做错了题,有的老师要罚抄10遍、20遍,甚至上100遍。 就像一只巧手的手指不能用刀分割开来使用一样,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必须由学生自己有机协调地支配。而老师们各自为政地竞相分抢,学生的精力必然寡不敌众;加上大量使人筋疲力尽的无用功作业,学生怎不痛苦连天、且学习效率低呢? “自导联助”教育提倡:在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统一协调地支配自己的学习精力;各育互助和各科知识与技能互促;强调学生因人而异地自主选择巧学方法和学习中各因素协调运作。因此,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根据各育本身的内在关系、学生学习的心理与生理发展规律和文化科学知识的特点等,“自导联助”教育主张:初中及以下不搞分科教学辅导,高中最多只按照文、理分科辅导,大学及以上才分科辅导。这样能够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可成倍地提高教学效益。 3.给学生适当的高考自主权 高考作为测评和选择人才的一种基本途径,是永远不可能取消的。关键在于国家能够有效的运用这一人才调节器来促进人才的开发和选拔。近几年来,尽管我国对高考制度作了一些改革,但实际上仍然是换汤不换药。以高考误导为主体的应试教育,是我国目前中小学生思想负担和学习负担过重的一个根本因素,也是导致我们的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这主要是因为: (1).一是强求一律的考试科目太多 在近几年里,起初的3+X考法为6门,即:语文、数学、外语加上文科生考历史、地理、政治,理科生考生物、物理、化学。现在X的范围大为扩大,即不管文科或理科高考生,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样要考外,一律要考大X,也即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教育部还允许各高校自出加考科目。 只要强求一律的高考科目不减少,加上教学方法不改革,学生的学习负担只会有增无减。那么大喊大叫“减负”,不但永远无济于事,反而还会越减越重。现在的每一个学生从入小学起直到高中,不管你是否适应学习其中的某些科目、或者是否喜欢学习其中的某些科目,一律不得不日日夜夜、长年累月地按照各科教师陈旧的教学方法为这9门大课而无穷受累。 (2).考试内容片面 全面发展的含义应当是德、智、体、美、能和情商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而高考笔试的九科内容只是智育方面的部分反映。因此,单独的学科知识考试而缺乏全方位的智力考核,尤其是缺乏德、体、美、能和情商等方面考查的高考,不仅使人辛劳不已,特别是不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开发有特长和多层次的人才。 (3).考试方法单调 因为高考只是片面地考试学科知识,又局限于笔头这样一种方式。这不仅不能引导学生在其他方面也充分协调地发展,还使学生整天忙于应付笔头作业和笔头考试。这样自然令人烦恼和辛苦。 “自导联助”教育的方略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要“各尽其能,各求所好” 。 众所周知,乌龟和兔子在潜水与跑步的能力方面有天壤之别,那么,二者在考试的要求上因能而异,不可一视同仁。不同的人因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学习条件和教育环境等千差万别,各人在每一个方面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会不尽相同。此外,即使在某方面能力相同的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各自的兴趣和爱好有极大的差异,从而在某方面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就人本身的精力来说,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全才,而只可能在一个或最多在几个方面有所擅长。只有扬长避短,才容易成功,从而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自导联助”教育倡导“各尽其能,各求所好” 的方略,就是要求根据各人不同的学习能力和爱好特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设法开发出每个人内在的发展潜能。在考评和选拔人才上,就不能搞强求一律的一刀切。而是既要保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又必须反对学习与考评上的绝对平均主义,提倡在某个方面或者某些方面学习能力强又兴趣浓厚的学生学得好些和多些,鼓励他们选择适合本身的范围和较高标的准来考测自己;同时允许学习能力较弱甚至特弱、又兴趣淡薄的学生学得少些和差些,激励他们自愿选择力所能及的考测范围和考核标准。这样,每一个人都不会在学习上感到有任何负担。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深广方向的发展,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选择方式和对人才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新生的选拔必然受到人才需求的影响。这表现在,一方面高等学校强调通识性人才,侧重于学生的素质水平;另一方面,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又希望侧重专业特点考查和选拔学生。高考历来都使用一个标准衡量学生,然而,不同专业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的要求不同,应该对评价标准提出结构性的差异。 事实上,中学提供的生源是多样的,高校需要的学生也是多种多样的。二者本来就有一个十分和谐的供需对应关系。然而,高考在其中,将中学生的不同性向和高等学校不同专业都对应到一张试卷上,良好的人才通道被高考弄成了堵塞交通的瓶颈。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素质本来不一样,用统一标准要求,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严重造成人才缺陷和造成浪费。 为此,“自导联助”教育主张:高考应该在扩大考试范围、制定多重考核标准和增加考试方式的基础上,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高考的内容范围、考核标准和考试方式。这样既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有利于各类人才的开发。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