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孔子也没有面对过的问题:不想学 [打印本页]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3 08:28
标题: 孔子也没有面对过的问题:不想学
这两天在看电视剧《孔子》,今天早上起来突然笑了,因为想起一个孔子也没有面对过的问题:不想学。
看到《孔子》里一心向求学的百姓,如海绵一样快速吸收孔子的所教,对比网上许多不爱学习的人,和自己小孩的情况,由此感叹并想孔子在世他会如何面对呢?孔子也没有面对过的问题:不想学。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1-23 08:30 编辑 ]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7-11-23 14:05
孔子没有面对过不想学吧,有人天生就是喜欢读书。

我不敢跟圣人比,但我小时候就酷爱读书,一直到现在,网络电视媒体这么发达,我还是喜欢看书,喜欢学习胜过一切。

所以对于不爱读书的孩子我真不知怎么引导,甚至无法理解。

但我总觉得不爱读书并不代表不爱学习,不爱读书也不代表没出息。我见过几位没什么高深的学问的人,但很会做生意,为人也敦厚,还经常给社会捐助。还有位计程车司机,他对乘客就象对待自己的家人,每天力所能及带给别人温暖快乐,他也没什么学问,但活得踏实。

相反,“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读书没读好,不如不读书。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3 14:18
哦哦哦,我表达有问题:因为想起一个孔子也没有面对过的问题:教育不想受教育的人。


呵呵,还有位计程车司机,他对乘客就象对待自己的家人,每天力所能及带给别人温暖快乐,但很会做生意,为人也敦厚,还经常给社会捐助。这些就是学问吧。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1-23 14:20 编辑 ]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7-11-23 14:30
孔子教育不想受教的人可参看易经蒙卦: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再三渎,渎则不告。

求学有求学的态度,谦虚诚恳。求学是主动求,非老师往而教,老师教了很多次,学生不认真听,这是对学问的亵渎,亵渎则不用教了。非老师不教,而是自己不想学,圣人也没办法。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3 14:34
是呀,我们要做的事情可能比圣人还难,因为小孩总是不能舍弃的,不想学的小孩也一样。

按理说每个人都是喜欢学习的,不喜欢学习是受外界扭曲所致,但不想学或讨厌学习的孩子确实存在,我们不能以“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再三渎,渎则不告。”简单地处理,需要再度开启小孩爱学之心,如何开呢?

抑或,我们教或要求小孩太多了所致。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1-23 14:44 编辑 ]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7-11-23 14:44
标题: 回复 #5 susan_1201 的帖子
圣人之学是成德之教,非知识性学问。德行总得自己来完成,自己不求,老师不会强来的,时机未到吧。我想有了德行才能谈学问,所以培养孩子的德行应该排在首位,让孩子懂得孝道,懂得如何做人,将来他自己喜欢学习了就会有责任地学,不喜欢读书而喜欢别的照样很好。

记得美国一个小故事:老师要孩子们谈理想,有个孩子说长大了要当小丑,老师说:希望你将来当了小丑,把欢乐带到全世界。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07-11-23 14:48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3 14:54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99898&extra=page%3D1还有许多相同情况的。

还有的小孩兴趣根本就不能固定,象猴子摘西瓜丢玉米一样,注意力不能集中,有点象未学经前的豆豆。

小孩子小,大家以为是机灵,小孩再大点继续如此就会生出许多的矛盾来。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3 14:58
我的小孩四岁已经有些让我担心的迹象了。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7-11-23 15:02
小孩子小,大家以为是机灵,小孩再大点继续如此就会生出许多的矛盾来。
======================
那帖没看,不过你这句话我赞成,家长总喜欢过早让孩子表现聪明,没教养乱来被看成活泼,插科打诨被看成机灵。其实我觉得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孩子是一张白纸,都被家长的急功近利涂抹得乱七八糟。家长不反省是没办法的。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7-11-23 15:05
标题: 回复 #8 susan_1201 的帖子
建议你和孩子一同学习弟子规,“大方广”有视频下载,你会有巨大收获。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3 15:05
是的,我在自省。
什么果都是有因的。
没教养乱来被看成活泼,插科打诨被看成机灵。以前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3 15:11
早上我看了一下hxm1125 链接的多闻动画<弟子规>,我感觉不错。

不知道小孩会如何。

我还要更正身边家人的观念。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1-23 15:13 编辑 ]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7-11-23 15:14
看大方广的版本,尤其是蔡老师的讲解,讲解得非常好。弟子规是用来做的,不是用来背的,尤其家长自己要重新学习笃行。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7-11-23 15:17
标题: 回复 #12 susan_1201 的帖子
不要有更正别人的想法,自己做好了,自然会影响别人。

论语和弟子规都是用来提升自己人生品质的工具,不是用来抽打别人的鞭子。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3 15:18
不是规则也不是教条,是理解后自已的追求和约束。如何才能让小孩做到如此。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7-11-23 15:22
标题: 回复 #15 susan_1201 的帖子
先自己做到,孩子才能做到。弟子规使用很明确,每条都是规矩,但义理深刻,先做表面功夫,慢慢由表及里。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3 15:28
我个人不赞同“每条都是规矩”的说法。
先做表面功夫,只怕在表面功夫上就展开了拉扯战了。

我自己是从里及表的,从自己的成长经历来看。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7-11-23 15:31
标题: 回复 #17 susan_1201 的帖子
孩子还是由表及里的好。只做表面功夫不对,但由此抛弃表面功夫亦不对。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3 15:38
我还是坚持从里及表或表从其里,好东西是不允许有一丝的扭曲。

如同你说的:王财贵说读经可以让小孩聪明如此这样来吸引大家去读经,其实当前的快,就是以后的慢,而且也让自己的思想不能进一步的深入浅出,也让自己一直处于不能以理说服人的境地,在我看来是非常不可取的。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1-23 15:41 编辑 ]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7-11-23 15:55
学习是有过程的,尤其德行,不能躐等。但上根利智也有一步到位的(由里及里),此宿慧深厚。

你自己看着办,弯路也有走的必要,不然不会死心。此心一死,另外的心才能复活。南怀瑾云:若要人不死,除非死个人。这话是说:若要自己脱胎换骨,除非完全抛弃自己以前的意识形态。否定自己真的很难,但若真做到了,另一个生命才能腾空而起,活泼天真。所以老子云:圣人皆婴孩。干净纯洁。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7-11-23 16:06
至于至善,尧舜其尤病诸。我们只能与缺憾并存,并极力笃行之,先做好意识到的已经很不错了。颜渊还只是三月不违仁,好难。但“我欲仁,斯仁至矣”又好容易。操之我手罢了。我们共勉。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7-11-23 16:17
苏三还有问题吗?没有我就先走一步了。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5 10:02
谢谢果行育德,说实话我提不出问题来,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继续看《孔子》,看到老子对孔子的赠言,感觉非常对,孔子就是太排学问了导致他最后终生不被重用,论事行事必周礼,一副与人论理的样子,而不是与人共事的样子。
另外,是不是太不关心真正生活中交往人的心理了。
我想以后肯定会变的,继续看。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1-25 10:46 编辑 ]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7-11-25 11:48
标题: 回复 #23 susan_1201 的帖子
《孔子》我是早些年看的,拍得很好。

我跟你们不同,看孔子第一集我就哭得稀里哗啦,被孔子的母亲感动,孔子的母亲舍弃家财,含辛茹苦,尤其是让家财给孔子同父异母的哥哥。圣人的母亲本身就是圣人,博大的胸怀,非常识大体。而不是现今大多数母亲的痴爱、私爱、宠爱、溺爱,透着小家子气。

看到最后一集,年迈的孔子在遗憾的说出自己的理想:大同世界。我就不是啜泣,而是放声大哭,然后跑到阳台上对天三拜九叩,拜我心中的孔子。

我就是这么个疯狂的人,我的膝盖只对美好弯曲。

看孔子,你要置身于那个历史环境,体会他的选择,你才能感悟那颗圣人的胸襟。

看看孔子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再跟自己比一比吧。。。

孔子随时可以被重用的,只是他宁愿受尽艰苦磨难也不用理想与物质交换灵魂,这是心怀苍生百姓的疾苦一颗悲悯的心。怎是我们这等狭劣之心可以揣度的?

不要看了几集电视就去评价圣人,让圣人清泉般的心来洗涤我们的污垢吧,暂时放下我们的思维习气,卑谦地承接这样的洗礼不好吗?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5 17:38
我的致命点可能就是在不果行吧,还在思考选择自己的人生路。
作者: 凯儿    时间: 2007-11-25 20:11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7-11-23 15:02 发表
小孩子小,大家以为是机灵,小孩再大点继续如此就会生出许多的矛盾来。
======================
那帖没看,不过你这句话我赞成,家长总喜欢过早让孩子表现聪明,没教养乱来被看成活泼,插科打诨被看成机灵。其 ...

同意!深有体会!
作者: 凯儿    时间: 2007-11-25 20:16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7-11-23 15:17 发表
不要有更正别人的想法,自己做好了,自然会影响别人。

论语和弟子规都是用来提升自己人生品质的工具,不是用来抽打别人的鞭子。

说得太对了!我也正以这两部经典自省!自修!与孩子一起学习进步!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6 09:07
看完13集,觉得孔子一直走的是一条不可能实现他自己愿望的人生路。他需要一个国家给他试验,有谁能够坦荡地给他一个国家试验呢?看鲁国君上贵为君上都形同虚设,他能够得到比君上更好的待遇,仅因为他的学问。

特别说一下,看到男子招见孔子,及以后他们之间的事,我觉得孔子不如男子,男子愿意歇尽全力的支持孔子,只因为觉得自己和孔子都是需要理解的人,而孔子却不能因此给予一点点理解。这如同他刚开始不愿意收乡下人一样,是他自己的偏见束缚他。男子在边上偷听说卫国君上与孔子的谈话,孔子说男子的不是,男子还是叫人带话说敬仰他,以后再见,但孔子却说世上唯小人和女人难处,近了会无理取闹,远了会怪罪疏远。他孔子真正近过吗?可能也因为孔子身边还有弟子还有民众,不被理解只是君上或说执权者,而男子却只有君上的肯定,不被理解、需要理解的程度不同。

为他哭泣,因为执着,因为不可能实现。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1-26 11:43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6 10:23
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7-11-26 10:45
标题: 回复 #28 susan_1201 的帖子
你高!

“为他哭泣,因为执着,因为不可能实现。”别动不动拿执着说事,你见过哪个人不执着的,佛家破我执的是八地以上的菩萨,破法执和最后一品无明才成佛。

我执着什么?你又执着什么?各问自心。

不说这些了,我肚子里这一点点东西是磕了无数个头,挨了老师和前辈无数的骂才有些许提升。没有诚恳和谦虚,你这样看十年孔子也不得受用。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6 11:25
我不知道我执着什么,如同25楼说的,我现在只是活着,活着就需要找点事来填充,或是外面吸引我,或是我自己去找。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1-26 11:28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6 16:40
16集全部看完,感慨,想了许多,词穷,无以表达感想,但思路却是可以说明的。

孔子人生主要三大色彩,一自己的求学,二教学,三为实现自己理想不断的寻求出仕机会。
他小时盟誓一生追求学问,他做到了,身体力行了。
教学和实现他自己理想是并行的,教学是成功的,出仕方面(这种说法不完全妥当,就当是如此吧)是失败的,他主要努力方向是出仕造福社会,教育是其次,但结果如同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样,教育成功了。
孔子是成功的伟大的,孔子也是失败的悲哀的。
孔子的成功伟大在于一生的学习,一生地追求待奉仁,不畏艰难险阻,不光执着而且还竭尽全力。
孔子的失败悲哀在于他走推行的路不得其法,徒劳无功,但为此消耗的人力物力时光最多。

借他孔子自己的一句台词说:如果五十岁能够研读周易就不会犯那么多错了。
这话应该孔子的真实感触吧,不知道孔子的生命如果可以重新来过,他会如何选择如何走这人生路呢?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1-26 17:17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6 18:57
一腔的感想,却穷于言词憋着,难受,所以孔子说要学诗。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1-26 20:13
标题: 回复 #33 susan_1201 的帖子
苏三在线吗?是不是在网上看的《孔子》,能给个链接吗?谢谢!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6 21:29
http://so.youku.com/search_video ... A%E5%AD%94%E5%AD%90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7 09:08
还是一腔的感想穷于言词憋着,但我将选择不难受,选择放在心里发酵。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7-11-27 09:21
标题: 回复 #35 susan_1201 的帖子
收藏了,谢谢!待我慢慢看来.
作者: gumpswing    时间: 2007-11-27 20:32
谢谢两位的讨论,受益匪浅。
有空也去看看《孔子》。
作者: 小狗一只    时间: 2007-11-28 08:49
教育不想受教育的人

孔子应该曾面对过把,
我想他应该是秉着
有教无类
慢慢感化别人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7-11-28 12:56
标题: 回复 #39 小狗一只 的帖子
您说得对,但有教无类,是从“类”上说,不分阶层,只要自愿,夫子都会教授。

我前面说的是从求学者“心态”说的,自己不想学,圣人也没办法。

慢慢感化并不是圣人感化了他,主要是他本身愿意被感化,圣人不过是助缘。一切改变都来源自己,不能希求别人。

缘份最奇妙,有个小故事:

释迦牟尼佛遇到一个他度化不了的人,办法试尽还是不行。后来弟子阿难出面,结果一次谈话就度化成功。

人世间就是这样,有些人我们愿意被吸引,这是因为气质类型差不多,所以观点容易接受。还有些人我们本能不喜欢,这时我们就要提醒自己别主观判断,不能“以人废言”。历来东西方高人多半曲高和寡,真正有料的都会有点与世俗不同,就看自己有没有慧眼了。

以后会少来论坛,所以今天啰嗦了。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07-11-28 13:05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8 13:40
果行育德,看到你说以后会少来论坛,不知道会少到什么程度,先把预祝圣诞、元旦节快乐:victo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11-28 16:29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11-23 14:34 发表
是呀,我们要做的事情可能比圣人还难,因为小孩总是不能舍弃的,不想学的小孩也一样。

按理说每个人都是喜欢学习的,不喜欢学习是受外界扭曲所致,但不想学或讨厌学习的孩子确实存在,我们不能以“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再三渎,渎则不告。”简单地处理,需要再度开启小孩爱学之心,如何开呢?

抑或,我们教或要求小孩太多了所致。
...



正因为我们这三五代“做了太多不尊敬圣贤德行的事情”,所以才导致当前面临的难题:孩子普遍厌学。
我相信三百年前,也有小孩不愿意读书的,但没现在这么普遍,这么难以调伏。

正因为“普遍难以调伏”,就更凸现现状的恶劣。恶劣的关键在于:难就难在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同时更是家长和教育者自身的问题。

蒙卦不简单,简单的是自己的理解。这就是“家长和教育者自身的问题”之一。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8 17:18
看到鸟儿在线,不知道说什么,就只问个好吧。天高任鸟飞君好!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1-28 17:47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28 21:24
鸟儿先生,我看到你的回复,心里有很多感受和想法,不知从哪里说起,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迟钝和浑沌,很佩服你们头脑的反应快、语言的灵动。感觉把自己感受和想法说出来都需要花许多的力气。

再看上楼自己回复你的话,发现那样的话居然非常的不准确,有两个天差地别的意思:
1、我看到鸟儿在线,我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就只问个好吧,天高任鸟飞君好!
2、我看到鸟儿在线,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就只好问个好吧,天高任鸟飞君好!
我的意思是1,如果有让鸟儿误解了,对不起了,请鸟儿君原谅。

再把看你的帖回复一下。
历史我不懂,所以你发的感触我无以应,对不起了。
现状是不是恶劣,我也没有太多的关心,你这个感触我也无以应。
小孩的问题其实是父母的问题我是非常赞成的。
蒙卦我也不懂,我知道我自己和家人面对小孩的时候没有谦虚的心,只是高姿态的管教,而且是一付权威的样子,所以小孩也这样,知道一点东西就象知道全部一样。现在我意识到并要改变。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1-28 21:38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11-29 21:46
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解决“我们不懂的”,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彻底弄清“我们懂得的是什么”。

比如我们反感“传统文化的糟粕”,赞成“科学和逻辑”,这一般意味着:我们其实并不了解传统文化,我们以为我们懂得逻辑和科学。   那么,就彻底学习一下“逻辑”到底是什么,“科学”到底是什么。

学彻底了,就明白了。
无论科学也好,华夏文化也好,最高处都是相通的。

就怕科学也不懂,文化也不懂,两头失落
腹中空。
作者: 凯儿    时间: 2007-11-29 22:13
标题: 回复 #45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说得非常对!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30 08:06
我不懂如何有反感之情呢?如果不懂又偏偏反感那是不合逻辑的。

如果你觉得我有对传统文化有反感之情,那我只能说你感觉错了。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1-30 08:37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11-30 17:24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11-30 08:06 发表
不懂如何有反感之情呢?如果不懂又偏偏反感那是不合逻辑的。

如果你觉得我有对传统文化有反感之情,那我只能说你感觉错了。


我并不是特指你呀。
人就是这样,当他反感/反对某些事情时,他常常并未“意识到自己不懂”。

人的见识是非常有限的,生命过程90%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什么不懂”。
99%的人在99%的时间里,是感性的。而情感是没有逻辑的。你不可能经过推理,才愤怒/热爱/迷恋/欢乐/悲伤/郁闷。

理智才需要逻辑。
你愤怒/热爱/迷恋/欢乐/悲伤/郁闷,需要借口/理由来解释时,逻辑就来了----“因为你/环境,所以我才会如此,都是你/环境害的”。
只不过,面对情感,理智往往靠不住。
比如“我忍你好久了”之类的爆发,最终还是情绪战胜理智。

真正的理性,则是超逻辑的。
很多人经常把“理性”和“理智”混淆。
真正的理性,是暗藏在一些表象之后的。比如他也暗藏在“恻隐之心”的根源处。比如道德的根源就是理性,也即“妙明真心”。
逻辑,只有在“解说/理解”某一学问时,才有一定作用。
但是,华夏文化是生命的学问,这生命的学问,是靠整个生命去体认的,仅有逻辑,是无法承继这文化生命的智慧的。

你喜欢“使用”逻辑来点缀一切,那就推荐你深入学习一下逻辑是什么。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1-30 17:29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1-30 17:45
我现在在想我为什么需要上论坛呢?为什么有些东西就想说出来呢?
是因为不甘寂寞,还是是成长的需要?

我觉得你理解的逻辑涵盖量没有我理解的涵盖的大。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3-30 15:03
标题: 回复 #29 susan_1201 的帖子
呵呵,没事就翻旧帖,于是就认识你啦。

我的问题就是不想学,咋办呢?

勉强学来的,不如自然而然或者兴趣被激发的。

所以一直在找激发自己兴趣的法子呐。
作者: shwyyan    时间: 2012-3-30 16:41
没有孩子天生就不爱学习的。喜欢阅读和学习是孩子的天性,只有这两样东西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想学,一定为父母和老师者出了问题。
   《孔子》那部片子排的傻不拉几的,居然有人信。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12-3-30 16:49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3-30 15:03 发表
呵呵,没事就翻旧帖,于是就认识你啦。

我的问题就是不想学,咋办呢?

勉强学来的,不如自然而然或者兴趣被激发的。

所以一直在找激发自己兴趣的法子呐。

这么说,你还没有兴趣,在想办法引起自己的法子?找到了?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12-3-30 16:50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3-30 16:41 发表
没有孩子天生就不爱学习的。喜欢阅读和学习是孩子的天性,只有这两样东西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想学,一定为父母和老师者出了问题。
   《孔子》那部片子排的傻不拉几的,居然有人信。


你的意思是那部片子讲的是失真的?那真实应该是什么样的?
作者: 新叶    时间: 2012-3-30 17:05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3-30 15:03 发表
呵呵,没事就翻旧帖,于是就认识你啦。

我的问题就是不想学,咋办呢?

勉强学来的,不如自然而然或者兴趣被激发的。

所以一直在找激发自己兴趣的法子呐。


看你这个帖子觉得你真是蛮可爱的。
这句:我的问题就是不想学,咋办呢? 很俏皮的感觉!

你说我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古文训练的过程,有多少是自然而然或者兴趣的啊。

不过你又觉得必须得学,所以在寻找方法。

可问题在于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呀,更何况本身你就有抵触情绪!

所以现阶段你不想学,不如彻底放下,说不定某一天就突然有个触动的事情。
作者: 新叶    时间: 2012-3-30 19:59
这个帖子没有读过,刚读过一遍,学习了。
作者: shwyyan    时间: 2012-3-30 23:45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12-3-30 16:50 发表


你的意思是那部片子讲的是失真的?那真实应该是什么样的?


这部片子不是讴歌孔子,是在糟蹋孔子。
别的乌七八糟的不讲,颜回为了救书简淹死这段,就恶心死人了。瞎编也不是这个编法。
这哪是复圣颜回啊,这简直就是因救根木头牺牲的金华训烈士。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3-31 00:46
原帖由 新叶 于 2012-3-30 17:05 发表

不过你又觉得必须得学,所以在寻找方法。

可问题在于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呀,更何况本身你就有抵触情绪!

所以现阶段你不想学,不如彻底放下,说不定某一天就突然有个触动的事情。 ...


其实我自己倒不见得非学不可。
就我个人而言,更在意的不是古文、也不是英语学了多少,而纯粹只是想知道更多东西而已。
还好,还能找到一些适合我看的中文书,所以虽然英文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我的视野,但中文的衔接问题并不是很大。包括古文的部分,当我放下把经典当圣言去顶礼的心之后,反而变得容易亲近了。

我之所以想让孩子亲近国学,有我自己的特殊情况。
我比较担心的是,随着孩子英语进步一日千里,他的中文停滞不前——完全停滞当然也不会了,至少能很正常的说话,也能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
我常说孩子双语养育有利有弊,这就是明显的弊端了。孩子总会使用一种他自己觉得最方便的语言的。现在他觉得英语更方便,至少写起来更容易。他的剪贴簿里写的东西,以英文占绝大多数。老师并未强行要求,孩子完全可以选择写中文的。但他自动的选了对他最容易的,而这个容易的,是英文。
我的孩子英语为什么居然比中文更好?我觉得和缺乏优秀的中文童书、缺少经验交流有很大的关系。中文童书的图片本身已经不吸引人,至于观点就更不用提了。
所以我想在古文中找一些适合孩子的东西。

在这方面,我也颇多失落。
初到儿童英语版,看到的都是大家的分享、推荐,有理有据。狂下载之后就可以用上了。
在国学这里,除了我不感兴趣的那些古文经典,还是我不感兴趣的古文经典。大家打招呼的常用语恨不得都是:你们今天读了多少遍?
想看到一个适合孩子的东西,那么难。
还好最近出了个JT叔叔,否则我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劲去让孩子亲近国学了。

不过现在碰到一个养玉老师,至少理念有一致的地方,也许我自己不能做到的事,他的课程可以给一点有益的补充。——只需要有一个让他产生兴趣的切入点,我就有很多事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了。
作者: 新叶    时间: 2012-3-31 07:16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3-30 23:45 发表


这部片子不是讴歌孔子,是在糟蹋孔子。
别的乌七八糟的不讲,颜回为了救书简淹死这段,就恶心死人了。瞎编也不是这个编法。
这哪是复圣颜回啊,这简直就是因救根木头牺牲的金华训烈士。


此《孔子》非彼《孔子》也。
既然这个都弄错,楼主的帖子可见没看啊,就来发表一番评论。

鉴于电影《孔子》,更能反映出大家需要去学习经典了。

[ 本帖最后由 新叶 于 2012-3-31 07:21 编辑 ]
作者: 新叶    时间: 2012-3-31 07:20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3-31 00:46 发表


其实我自己倒不见得非学不可。
就我个人而言,更在意的不是古文、也不是英语学了多少,而纯粹只是想知道更多东西而已。
还好,还能找到一些适合我看的中文书,所以虽然英文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我的视野,但 ...


中文儿童童书确实比较缺乏。
上次paisley推荐了也不少了。
像西湖故事一套,我三岁多的儿子就很喜欢。
还有幼学启蒙一套20本。
似乎也不少呢。
倒是我没有给他读这些故事的时间。
西湖故事每本至少读过两遍以上了。

[ 本帖最后由 石榴木 于 2012-3-31 07:37 编辑 ]
作者: 石榴木    时间: 2012-3-31 07:44
原帖由 新叶 于 2012-3-31 07:20 发表


中文儿童童书确实比较缺乏。
上次paisley推荐了也不少了。
像西湖故事一套,我三岁多的儿子就很喜欢。
还有幼学启蒙一套20本。
似乎也不少呢。
倒是我没有给他读这些故事的时间。
西湖故事每本至少读 ...

不好意思本来想引用却误点了编辑,中文图书的匮乏现在的确是普遍现象,我有幸淘到我们当地一书店的90年代的图书的存货,估计这只是当时的冰山一角,边买我边感叹那时的儿童读物是何等的充足
作者: 新叶    时间: 2012-3-31 07:52
标题: 回复 #60 石榴木 的帖子
估计90年代后大家都去大胆忙着发财致富去了。

你淘书的书店是大书店还是小书店?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12-3-31 08:34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3-30 23:45 发表


这部片子不是讴歌孔子,是在糟蹋孔子。
别的乌七八糟的不讲,颜回为了救书简淹死这段,就恶心死人了。瞎编也不是这个编法。
这哪是复圣颜回啊,这简直就是因救根木头牺牲的金华训烈士。



你说的是电影《孔子》?我当初感叹的是电视剧《孔子》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12-3-31 08:41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3-31 00:46 发表


其实我自己倒不见得非学不可。
就我个人而言,更在意的不是古文、也不是英语学了多少,而纯粹只是想知道更多东西而已。
还好,还能找到一些适合我看的中文书,所以虽然英文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我的视野,但 ...

JT叔叔现在哪里了?我曾经看过他解的庄子,生动简单易懂,真是娓娓道来,看得很过瘾,因此非常喜欢JT叔叔,后来找过他,发现他的博客删了
作者: shwyyan    时间: 2012-3-31 09:12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12-3-31 08:34 发表



你说的是电影《孔子》?我当初感叹的是电视剧《孔子》


非常抱歉,没看清楚就乱说话了。请多海涵。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3-31 09:20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12-3-31 08:41 发表

JT叔叔现在哪里了?我曾经看过他解的庄子,生动简单易懂,真是娓娓道来,看得很过瘾,因此非常喜欢JT叔叔,后来找过他,发现他的博客删了


呵,是果行转过来的,前辈看帖不仔细吧,就在这个版的首页上呢,还飘红了呢

http://bbs.etjy.com/thread-249778-1-1.html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12-3-31 14:57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3-31 09:20 发表


呵,是果行转过来的,前辈看帖不仔细吧,就在这个版的首页上呢,还飘红了呢

http://bbs.etjy.com/thread-249778-1-1.html



经那个帖我下载了一个20.63M的JT叔叔的压缩包,里面有他讲的中医~
感谢~
作者: lyf_edu    时间: 2016-4-4 21:56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日本人写的孔子,感觉描述比较客观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