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打印本页]

作者: cavern0    时间: 2007-11-22 15:51
标题: 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1.适当的磨砺

  俗语说,吃一堑,长一智。家长应给孩子留一些小小的磨砺机会,让孩子在经受磨砺的过程中积累必要的生活经验。比如,下雪天路面比较滑,有的妈妈怕孩子摔着,不让孩子自己走,可父母不可能给孩子提供永远的“防滑鞋”。那么何不放开孩子的手,也许他会滑倒,但慢慢地他就知道如何保持身体平衡,怎样才能不摔跤了。因此,家长平时应注意有意识地让孩子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不要事无巨细都要赶在孩子的前面为他扫除一切障碍,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2.合理的引导

  许多家长只知道给孩子定下种种清规戒律,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却懒于对这些限制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孩子不能理解家长不允许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认识不到这样做的危害性,一旦成人不在身边时,在好奇心或逆反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危险的尝试,从而引起一些伤亡事故。为防患于未然,家长在向孩子提出一些安全规则时,应耐心地讲清原因,如喝水的时候要先摸摸冷热,以免烫着;吃饭的时候不要嬉闹,因为食物可能会误入气管。还可以结合电视或书刊杂志中报道的一些发生的真实案例,和孩子一起从中学习、吸取教训。比如,看了有关拐卖儿童的报道,就问问孩子他们为什么会被拐卖、怎样保护自己;如果孩子遇到了陌生人找他,他会怎么办等等,使孩子循序渐进地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3.适度的问题情境模拟

  安全知识不是卷面考试。我们不能让孩子由于“无知”而出现意外,更不能让孩子因“纸上谈兵”而当真正面对危险时却束手无策,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家长平时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自救技能。如:可人为地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如果迷路了,你该怎么办?”“如果你的手被划破了,你该怎么办?”引导孩子设想出各种自救方法并进行演习。在这样的活动中,既培养了孩子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品质,又增进了亲子关系。

  4、疏导情绪

  “水满了就要溢出来,负性情绪多了就要宣泄掉。”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孩子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这就要求家长不但要善于观察,乐于倾听,更要教给孩子释放消极情绪的方法。如,主动说给家长或者老师听;将心中的不满画下来;大哭一场等等。在适度的宣泄中缓解紧张,并进一步正确认识自我,增强信心。

  温室里长出来的苗苗是缺乏生命力的。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他们终将走向独立。因此,家长在细心爱护孩子的同时,更要注意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作者: AYUAN    时间: 2007-11-22 19:59
写的不错 帮顶下....
作者: greenmood    时间: 2007-11-22 20:11
是啊,应该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