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返回首页

hfchenchen的个人空间 http://www.xetjy.com/?98602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用智慧填满爱

已有 25 次阅读2013-8-28 15:42

今天学到了一个新的词——“构建”

我一直以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足够的“爱与自由”就够了,理解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选择,但是“构建”这个词告诉我,仅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我常常说要帮助宝宝形成独立的人格,但是如何帮助我却很迷茫,今天接受了“构建”使我豁然开朗。不过如何帮助构建需要家长的智慧,我恰恰在这方面缺少这样的智慧。通过实例来学习吧。

实例一:这是一个崇尚爱和自由的妈妈。妈妈带着两岁多的宝宝滑滑梯,坐到滑梯最高处,宝宝不愿意从滑梯上滑下来,并且一直说怕!妈妈暗示宝宝可以滑下来,宝宝还是不愿意。妈妈心里清楚宝宝不愿意滑下来是因为害怕,妈妈也清楚要接纳宝宝的感受,尊重宝宝的选择,所以,妈妈并没有勉强宝宝滑下来,只是说:哦,妈妈知道了,宝贝还是有一点害怕。那你去玩其他的吧!宝宝一咕噜爬起来,找自己喜欢的玩去了。
   
实例二:同一个地方,同意崇尚爱与自由的妈妈,同样给与孩子尊重与接纳的妈妈,带着两岁多的宝宝玩滑梯。凑巧,这个宝宝也不愿意从最高处滑下来,因为太高。宝宝坐在滑梯最高处不动,喊着:妈妈抱!妈妈回应:你可以滑下来!宝宝喊:怕!妈妈说:哦,看起来很高。你这样坐着滑下来会害怕对吗?宝宝点头。妈妈说:你试试看找一个不害怕的办法滑下来。宝宝不乐意,求助的看着妈妈。这个妈妈狠心一些,给孩子鼓励的眼神,继续坚定的说:宝贝,一定有一个让你不那么害怕的办法可以滑下来的。宝宝沉默了,坐在那里,妈妈站在一边耐心等待,不急不躁。大约过了一分钟不到,宝宝的身体突然翻身,脚朝下趴在滑梯上,还没有反应过来,哧溜一下,成功的滑下滑梯。这一瞬间宝宝的眼里流露出一丝不安和害怕,不过一闪而过立刻就笑了,估计自己也被吓了一跳。妈妈蹲到正在爬起的宝宝身边,并没有立刻抱起宝宝,而是投去赞赏的目光,说到:真好,宝贝自己想办法滑下那么高的滑梯了,妈妈真为你开心。宝宝轻叹了口气,仿佛如释重负,笑弯了眼睛,继续爬台阶,准备第二轮滑滑梯,用自己的方式。
   
从以上两个同样的实例中,我们看到了同样的场景、同样崇尚爱与自由的妈妈、同样遇到困难的宝宝,但是这两个实例其中也有不同。相信各位一定能够看出结果不同------第一个宝宝没有滑下滑梯,第二个宝宝克服恐惧自己想办法滑下滑梯。两个宝宝获得到不同的体验是:第一个宝宝因为害怕而放弃困难,他并没有获得来自于玩耍时候的满足感,甚至失去了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第二个宝宝在妈妈的引导下,经历了生理和心理的恐惧、纠结的过程,到最后自己想出趴着滑下来的办法,成功的使自己在玩耍中获得了一次圆满的成长,大大的提高了自我效能认知,提升了自信,也给自己的内心增多了一些力量。如此结果的不同让我们自然的关注到过程。
   
实例分析:
   
第一个妈妈爱自己的孩子?确定!给自己孩子自由了吗?确定!尊重孩子的选择了吗?确定!接纳孩子的感受和情绪了吗?确定!看起来很完美!当宝宝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了畏难的情绪,妈妈接纳这样的情绪,没有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时候畏难的行为不一定都要尊重!如果每一次宝宝有畏难情绪的时候我们都因为要给孩子爱和自由而接纳孩子的畏难的行为,那么遇到困难就退缩放弃就自然会成为孩子的行为模式。而这种行为模式给孩子带来的是不自信、自我效能认知低以及内心力量的匮乏。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跟家长们强调的,孩子所有的情绪家长都必须无条件接纳,但是并不是孩子所有的行为都必须接纳!
   
第二个妈妈爱自己的孩子?确定!给自己孩子自由了吗?确定!尊重孩子吗?确定!接纳孩子的感受和情绪了吗?确定!她只是比第一个妈妈多做了一点点,而就是这一点点,使他的孩子和第一个孩子有着完全不同的玩耍和成长体验!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妈妈做了什么------1、接纳宝宝情绪;2、同理宝宝的感受;3、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宝宝自己思考的能力;4、没有催促和着急,给与宝宝思考和缓冲的时间;5、当宝宝成功时,正确的对宝宝的行为作出评价。而且,我们需要看到的精华部分是,这位妈妈在看到自己的孩子成功滑下的时候并没有因为高兴而抱起孩子,并没有因为一时的喜悦冲昏头脑去破坏孩子和自己的界限,以及没有打断孩子可能需要继续的挑战。这是这位妈妈做的最精明的部分,我想如果当时抱起孩子,亲几口,在怀里揉几下,给孩子最有力的赞赏,或许孩子就不会再继续挑战滑梯了,而且,就算继续挑战,也未必单纯是为了挑战滑梯而工作。
      
我们可能会比较关注第二位妈妈多做的这一点点,那这一点点到底是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效果?这后面的多做的一点点,就是我们常和家长提起的,也是今晚我要向大家表达的,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构建!巴学园的办学任务中有一项核心的艰巨任务就是帮助孩子构建其内在的人格状态!当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若身边有类似于第二位妈妈那样的成人的引导,那么,孩子会时常经历自己克服困难的过程,而这些过程里,孩子所获得的一切能量和行为模式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孩子人格的一部分。当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他的内在有这样的力量驱使着他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去勇敢的坚持自己的信念,那是一件多么令人幸福的事情,而这样的人,也必将会很好的在这个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为孩子填满完整的爱,为孩子填满智慧的爱,用什么来填?构建?我想,最准确的答案是,用父母的智慧,父母帮助孩子构建成长的框架是一种行为,而这种行为的质量,必须也只有用父母的智慧来决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84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1 23:16 , Processed in 0.040116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