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个朋友很烦恼,说她儿子一直就是这样,三分钟热度,没耐心,不能坚持,现在上学了,老师也批评他不能集中注意力,总是东张西望,回家做作业呢,也很磨蹭,本来半小时能完成的事儿,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看电视一会打/枪居然能折腾两个小时。如果从小做事情就没始没终,长大以后可能很难成器,并不一定是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即便完成再小的事,也需要一个认真投入和持之以恒的态度,而且,不能专注,就意味着工作、生活没有效率,三心二意虎头蛇尾,也让人感觉缺乏责任感。
(3)依赖性强,不爱思考,遇到问题就找妈妈。
这一点也是我家语心的习惯,总是妈妈妈妈不停。一个网友妈妈向我发来的求助,女孩5岁。她说,孩子的独立性很差,特别依赖妈妈,不仅仅是穿衣吃饭等自理能力,还有生活中其它方面,比如,画画的时候打不开彩笔盒,不会自己想办法,就是找妈妈;玩滑梯和小朋友发生冲突,不会自己面对,就是哭着要妈妈;看动画片里提出的问题,不会自己思考答案,就是问妈妈……
记得瑶瑶妈妈分享过一篇文章叫做:不要做孩子的手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从小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穿衣睡觉开始。这一点我做得不好。
独立,是一个人的良好习惯;爱思考,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习惯于依赖别人的人,心理上往往比较脆弱,不能承受风雨。
我们爱孩子,就要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我们能够拥有孩子多少年啊?有一种依恋,是为了分离!
所以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做会做该做的事情,这是为了孩子更好地生活!
不要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
我们继续看看怎么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习惯。也许我们一谈到孩子独立,就会想着孩子可以独立做大事。其实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完成日常的小事,给孩子在小事情上做主,独立完成的机会,孩子才会将来面对大事的时候有自己的主见。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得了的。当孩子还不满周岁的时候,她就会尝试着自己拿着饼干之类的东西自己啃,这时候的父母不要着急去喂,孩子开始学走路时,不要过度保护。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许多的选择,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选择,只是有的选择无关紧要,而有的却可以决定人的命运。
如何自己做出智慧的选择,有决断的能力呢?也是从小在小事上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你听到过孩子们渴望选择的请求吗?你能发现他们不同的需要吗?你给过他们选择的自由吗?你能尊重他们的选择吗?当孩子呱呱坠地,孱弱地躺在襁褓中时,家长恨不得把他含在嘴里装进心里,在此后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用柔柔的爱呵护着他,照顾着他,直到他长大成人。好像是习惯了这样一直对孩子照顾下去,好多父母没有意识到,在孩子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中,该逐渐放手,该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所以,孩子本可以自己走路了,爸爸依然抱着他;孩子本可以自己吃饭了,妈妈却依然每顿追着他喂;孩子本可以自己决定每天穿什么衣服了,奶奶依旧要日日将自己选择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孩子本可以自己出门买文具了,爷爷依旧要坚持做孩子的采购员;孩子已经可以独立往返于学校和家中了,可是家长还是要轮换着接送;孩子已经可以独立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了,父母还要一手包办,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孩子的意愿……
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有照顾和抚育孩子的义务,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提供给孩子,但是千万不可以代替本应由孩子去做的一切,如果那样就会限制孩子的成长,剥夺孩子生长的空间。孩子是要走向未来的,而未来社会是能力型社会,孩子的生存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自学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决定着他未来的发展。这诸多能力从哪里来?
从实践中来,从生活实践、交往实践、学习实践中才能获得。所以,当孩子一点点长大,我们要适时放手,让孩子去做他们该做、他们能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
今早晨,语心就帮我在厨房做早餐,火腿蛋炒饭,她要切火腿,搅拌鸡蛋,还要炒饭,我都给她做了,孩子做得还不错。问我切的火腿好不好,我说很好啊!孩子做事很慢,我们要耐心等待,记着我们在牵着一只小蜗牛散步。
让孩子自己决定,并不是让父母推卸责任,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意识,让孩子逐渐成熟起来。在生活中,不要让孩子一味地服从父母的决定,要让孩子用自己的意志选择或取舍事物;让他有自我决定的机会,并在决定事物的过程中,培养出肩负责任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选择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这个现代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家长要尽一切可能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因为有了选择权,孩子才会体验到被尊重的快乐,才会养成自己做主的意识。我们大人总是强调,要让孩子大胆表达自己,可是,我们却总是忘记给他们这个机会。
当然,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并不代表什么事都让孩子决定,什么事都顺从孩子的意思。如果你想让孩子看一本非常有益的书,但是孩子不一定乐意。此时,你让他选择看不看,他的拒绝一定会让你不知所措,何不让他选择什么时候看这本书呢?他一定会很乐意按照自己选择的时间去看。同样是选择,但选择的对象不同,结果完全不同。
读经典也是如此,很多孩子刚开始接触时不愿意读,我们父母不要想着征求孩子读不读,而是要孩子决定什么时候读。早起读,还是晚上读,跟读还是朗读,宝宝领读还是爸爸妈妈领读?
智慧的您,记住了吗?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广告自助中心
GMT+8, 2025-5-5 07:21 , Processed in 0.038906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