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小记
热度 4已有 1680 次阅读2014-5-4 19:27
时间过的真快,回忆下这几个月的变化,小记下。吃饭的速度略有加快,每天早上我提醒他只有十分钟,顶多十五分钟的时间用来吃早饭,基本能按时完成,我颇欣慰。某一日放学接他,见额头贴了奖励贴纸,问为什么老师奖励你?回答叠被子比赛第一名。我被噎了下,再三确认后终于相信了,原来他也有快的一天啊,太稀奇了。采访了下获奖感言,牛头不对马嘴:我当时想的是要回家玩汽车。什么跟什么啊?再循循善诱让他回忆下当时为什么有比赛的冲劲?答:我一定要得到贴纸!这个答案还差不多。今年又开放了家长日,我特地坐前排观摩,我那傻孩子的表现真的跟常人不一样,别家的孩子看到家长来了很兴奋,一直朝家长区观望,他则是该干什么干什么,我没享受到他的热情。先是故事环节,看电视屏幕读图,老师提问孩子回答。说真心话这个形式很好,但是效果不佳,老师问的问题虽是启发性的,但是框定在正确答案范围内,进一步说就是要按照老师的思路去想,而不是任孩子发挥想像。前十几分钟我还能保持高度注意力,到后面阴阳顿挫我开始打瞌睡,声音一高我勉强提提神,一旦又低沉下去问些无聊的问题我又走神了。真的很难为这帮孩子,这么死板的教学方式要持续十几年,我太熟悉这样的教学模式了。然后开始观察孩子的反应,绝大部分孩子四处观望,手脚不停,做些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我家的一直很守规矩,不会乱动,眼睛只看着老师,偶尔被叫起来回答问题,声音虽小但是回答的也算到位。我那时想的幸好没给我丢脸(虚荣心作祟)。太了解这孩子,忒老实,不出挑,甚至不开窍,可以说是非常普通的孩子,唯一的好处是听话。接着老师问完问题了开始读故事,再教几个字,联系下故事最终的含义。其实我很吃惊,这种教法已经初具小学的教学模式了,看起来孩子们都很适应,不适应的是我。回去以后我不太服气,问妈妈讲的好还是老师讲的好?回答都好。好个屁,起码旁白和不同的角色对话我能捏着嗓子以示区分,我会投入感情去念,老师的一惊一诈只会让我醒了又睡睡了又醒,难受得紧。不太满意读图的方式,最后才连贯全文,我可以打赌大部分孩子肯定读图后,看了后面忘了前面,读图是要前后翻不停提出疑问,设想推理纠错才行的,每张图务必联系起来,而不是一图一读,前后连贯性不佳,如果是这样真不如先读一遍故事,再回头去读图了。好吧,吐槽至此,反正孩子没有觉得不适应,我不操心了。然后是手工,老师在台前示范后,要求了几点,我承认自己真的脑子不够用,怀疑孩子真的听懂了吗?能做到吗?实践部分我见识到了孩子的领悟能力,依旧是前丢后忘,细节处理方面很弱,老师的要求听了一半。这点我在家里训练孩子做思维练习和数学练习时已经体会到了。如果我不解释,只按照题目要求读给孩子听,他是无法理解的,理解不全,我解释了,孩子确认过要求后才会做题,我想这部分的训练只能依靠家长而不是学校,虽是中班,但是我已经有意识的开始幼小衔接了。放弃了四五快读一直想着用什么材料指读认字,声律启蒙和三字经放弃,那个是细水长流该做的,不能图快,于是想到手里的若干本儿歌童诗,既认字又能培养语感,符合他的心智,还能锻炼下他的记忆力,一举多得。他也喜欢这样的模式,主动要求学习,朗诵背诵,有时甚至背声律启蒙给我听,他总是不经意间给我惊喜。英语阅读跟他商量跟读,他很听话,愿意按我要求读个几遍,我又纠结美音和英音了,典范要求他跟读,我还给他录音,RAZ就不要求他读,听就行了,主要为扩充词汇量。动画片最近看的很少,主要听BBC和绘本音频,慢虽慢,能坚持下去就好了,时间总是不够用,无法兼顾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