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返回首页

xiejiali的个人空间 http://www.xetjy.com/?83252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ZT小学生奥数学习心得

已有 402 次阅读2013-6-26 00:59 | 学习心得, 小学生

A有智慧

  第一,奥数不适合大多数孩子学习。
  孩子成长最需要接触自然,接触人。他有感性的认知做铺垫,理性的学习作指导,在此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升华。这是孩子成长到成才的的规律。孩子先开心,接下来是开动脑筋,然后才能开悟。孩子们的学习是为一生打基础。而在现实工作,学习,生活中,试问有万分之几的人能用上奥数的知识?如果让孩子做个选择,一玩,二学奥数。他愿意选择学奥数,我觉得有意义。如果不是,1将来孩子厌学的可能性很大。2.孩子很理性,容易缺少情感,缺乏灵感。(为什么年轻人离婚率上升,各有个的理)3.每个孩子都有天赋,他本能的优势没有时间去培养,时间被这些课程占用,很容易被扼杀了。学校教育是生产标准件的车间。孩子的天赋靠父母的发现,孩子的能力靠父母关注,孩子的未来靠父母的眼光。希望:想给孩子抱奥数班的家长朋友们,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靠父母啊!
  第二:我的体会分享给大家,相信会适合大多数孩子。
  我的教育理念是:在玩中学,在学中思(考),在思中创(新)
  我主张:小学用一半的精力学习,初中用6,7分精力,高中全力以赴才有后劲!
  我家孩子现在5年级,期末考试数学94,语文98。
  从3年级开始她自学奥数,从没上过奥数班。去年4月份希望杯奥数初赛102分。
  我认为做奥数题最重要的是:1、培养他思考过程,形成思考习惯;2、要有自信。
  跟大家学个真事:上学期放假前,我去接孩子的路上,孩子很兴奋地跟我学:老师留了一道题,几个好孩子(都在课外班学奥数)没做出来,相互使眼色,就去问老师。我就相信:我能做出来。等我让老师看的时候,老师说我:列式对,做错了。我说:我没做错。老师又说:刚摁完计算器。我肯定的说:我没错。老师没办法,又摁了一遍。结果怎样?你猜。我说:你对了。他非常兴奋。我发现:在我家孩子的眼里,没有难题的概念。拿过来,思考如何解决是最重要的。他会给自己暗示:我叫有灵感。我不会,别人也不会。我相信:我动脑筋,我就能做出来。
  说实话,只有通过这件事,才真的证实了:相信孩子能自学的决定是对的。这2年多我接触很多家长,职业技能培训的老师,企业经理人……我发现:因为补课,丧失了孩子的学习能力。他们依赖老师,依赖家长。脑袋越补课,越不好用了。等到参加工作只好听别人摆布了。挺悲哀的!
  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3年级开学,孩子回来跟我学,xxx上奥数课了,xxx也上了。等知道5个好学生都报班了。他跟我就提出:我也想学!我问她:你真的想学吗?她说:真的想学。我夸她:有自学习惯(没听过我女儿《我酷爱读书》的请跟我联系,我会在网上传给你。这是她4岁自学的成功诗篇的选段)。我跟她算比账:去上课,来回1个多小时,听课2个小时,写作业1个多小时,一周至少4个多小时没了。如果老师讲6个题型,你会4个,你的时间就浪费了。妈妈相信:你有自学能力,节省的时间可以干你喜欢干的事情。我们周六去买书。孩子答应了。我们最初选的“优等生”。里面有68个题型,每个题型4道题。3道跟例题类似,1道拔高。我们用洗脚的时间做。我建议她:先做习题,习题不会看例题,例题不会跟我研究。每天10分钟搞定。现在在在网上学习人教版的内容,有时也看初中的名师课堂,有奥数题不会,就问初,高中在线答疑老师。这几年我制定阶梯式的学习计划,让孩子和我都很轻松。
  我的原则:应试的学习只能占课外的一小半的时间,课外应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并与时俱进的学习社会知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孩子锻炼与人交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希望:你能相信你的孩子也有自学奥数的能力。就像当初他学会走路,学会说话一样地相信他。他现在最需要你的鼓励,我们培养他愿意思考,爱动脑筋,慢慢他又自学能力才是孩子未来的财富,而不是会背一些公式,会做几道题,能拿到奖状啊!孩子有问题,是在提醒你的方法要改进!希望我们家长定期交流心得,大家共同成长!

 

B学而思:

今天主要说的就是提高解题的规范性问题。

奥数的学习中肯定会有一些孩子思维很快,拿到题目瞬间就会有灵感,加之很好的心算功底,解题速度非一般人可及,我们很难要求他按照规范的解题过程去实施。但对多数人来说解题是一个稍感漫长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把这个过程分为三步:审题、分析和作答。
首先是审题,这是做题最为重要的一步。只有能够将题目中有用信息全部抽取出来,才能对题目做出完整解答。这里曹老师提第一个小建议:罗列条件,养成习惯。针对不同的题目具体方法有:画线段图,列表格,列数学式等。简单举例,比如这道题目:甲比乙多10块钱,甲给乙10块后他们的钱谁多?多了多少?

很多孩子一看题目觉得简单就直接作答:给完以后甲乙一样多。可如果我们针对题目画一下线段图,如下,就会很容易给出正确答案。给完后乙比甲多10块。这只是一个小例,很多题目只要把题目中的条件罗列出来,按照题目要求加以操作,答案就很接近了。

平时学习时多注意一些,无论难题简单题目都养成认真读题,将条件做优化罗列的习惯,孩子的解题能力会提高很多。而且在以后的各种理科学习中,这种习惯都会帮助孩子面对题目更得心应手,可以使孩子在面对任何题目时都不换乱,不觉得无处下手。

接下来是分析。其实从根本上讲,分析就是结合知识点的更深度的审题。这一环节主要是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是知识点的联想和思维的发散。所以在这一步的小建议就是对通过题目训练孩子联系知识点思考的能力。做大量题目对孩子来说负担太大,但是如果只是通过题目让孩子说出解题应该运用的核心知识点会节省很多时间。当然题目是要做一些的,凡是要做的题目就必须规范认真,过程要详尽,计算要正确。
最后是作答。作答就是将题目的思路以算式和文字的形式书写下来。要条里清晰,计算正确。解题的成败最终都要看计算的结果。这里建议家长带着孩子每天坚持练习口算,但是要要求孩子在做题时把计算过程清楚的写在演算纸上。为什么这么做呢?道理不难理解:笔算出错的几率比口算要小很多,而且更容易检查。而口算的能力提高会大大加快笔算的速度,这对解题速度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最后一点,希望家长帮助孩子做题保证草稿纸的整齐,每一题的条件,计算过程都清楚地写下来,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数学会事半功倍!希望更多的孩子在奥数的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靠自学奥数考出来的国际奥数金牌
    赖力,巴南区人,今年毕业于南开中学。在高二上期,他参加数学冬令营获得银牌,随即被确定保送清华大学。前几天,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国际奥数比赛中,18岁的他又获得了金奖。昨天,赖力回到了重庆。
    小学、初中都是自学奥数
    赖力的爸爸、妈妈在巴南区南泉打工,他小学是在南泉小学完成的。
    “我们大人没啥能力、文化,为了娃儿,也要打工!”妈妈何祥容是个实在人。当赖力小学三年级时,何祥容和老公就发现儿子对数学有着特殊的“感情”:老师讲的数学知识很容易就听懂了,要妈妈给他买数学书看。他要求买书,也是正当要求,爸爸妈妈就专程带他到解放碑新华书店选书。
    “儿子一直都是自学,我们也不知道有奥数比赛。上初中后,儿子也主要是买书自学,一直没有送他去奥数班。”妈妈何祥容说。
    对此,赖力在给记者发的短消息中这样说道:“从一种历史上数学家普遍拥有的自负角度来说,擅长数学主要是天生。当然,我们在公众面前,会更中庸与辩证地认为擅长数学主要来自刻苦且合适的学习(出于我个人的哲学观点,我更倾向于前者,当然,括号的内容是非正式的)。”
    数学很美,但不得偏科
    对于儿子的解释,妈妈并不理解。“放手让儿子自学奥数,是因为他比较能自我管理,该学习时学习,该玩耍时还是玩耍,也不怎么偏科,他喜欢数学,就让他自己去发挥。”妈妈说,“如果他因为奥数偏科了,我们肯定是要干涉的,那会影响到升学的!”

    赖力也经常会“开导”父母:“你们放心嘛!我不得偏科!”在赖力看来,数学很美。
    直到儿子因为冬令营获得了清华大学数理基科班的保送资格后,何祥容这才放心了。
    曾用全英文做数学卷子
    高中时,不少同学都挑选了一门奥林匹克竞赛项目,赖力毫不犹豫地选了数学。高一参加奥数比赛,就获得全国奥数重庆赛区第一名。
    可能是“长年”安静地与数学打交道,赖力不免显得沉静、内向了些。其实,他自有自己的幽默模式。
    赖力高中的奥数教练黄亿君老师说,在一次月考阅卷中发现了一份特别的试卷:全英文答题。原来这是赖力的卷子。黄老师一边暗自开心,一边仔细评判,“这孩子很有意思。”
    原来,赖力果然不偏科,英语也特别棒,还看原版的英文教材。
    老师:他是沉默的聪明
    在老师们眼中,赖力是一个特别好学的学生。他对数学的兴趣,是学校的老师好多年都没有见到过的。
    黄老师说,这个学生很文雅,特别聪明,“沉默的聪明”,对数学的理解有天赋,看数学问题不遵循常规的思维方式,能很快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他也爱好广泛,电脑在行,爱打游戏、看小说,比较喜欢下棋、听音乐。
    不少同学很崇拜赖力的能力,并笑称他经常都不走寻常路。
    有兴趣有能力才适合学奥数
    一位曾经评阅过赖力竞赛试卷的教授说,这名学生是一个数学家的苗子。
    不过,黄亿君老师说,家长们要明白,对数学感兴趣,有这个能力去学,是学习奥数的必要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对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很大帮助。赖力认为,学习奥数,主要是学习一种方法,锻炼思维,如果仅仅为了功利的目的,那是无法坚持到最后

 

C小女生“自学成材” 拿下奥数大奖


曾获奖项:2008年中学生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2009年华罗庚杯数学竞赛南京赛区一等奖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数学领域一直是男孩子的天下,实际上,数学好的女生也不少,南京树人国际初二(14)班的卿倩倩就是其中一个,在今年华罗庚杯数学竞赛中,她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令人佩服的是,这个成绩并不是死揪出来的,卿倩倩的学习经验是以“本”为重,至于大家都热衷的奥数辅导班,她竟然三年级去了一年就没了兴趣,而后取得的一连串奥数大奖靠的都是“自学成材”。
学奥数不上教辅班
从接触数学开始,卿倩倩的成绩就一直不错。很多家长爱让孩子上这个补习班、那个补习班,卿倩倩却不热衷。“小学三年级上过一年,后来就一直自己自学。我挺喜欢自学的。”卿倩倩告诉记者,她学奥数,靠的竟也是自己看书。
“在补习班的一年,老师教了我们一些基础知识,然后我就觉得自己看也可以。于是就买来书本,自己在家学习。”卿倩倩介绍说,她并没有给自己定死每天要看多少内容,有空就看,这样的学习方式坚持到了现在。“在家学习的状态很松弛,只要自制力够好,学习的效率就挺高。”至于难度,卿倩倩说一般的内容都能看懂,实在遇到有难度的了,就请教老师或者父母。就这样,靠着自学,卿倩倩的数学成绩竟也一直名列前茅。
竞赛也该以“本”为重

课本上的数学很拿手,奥数也学得挺溜,卿倩倩却不热衷参加各类比赛。“老实说,比赛对我们学生来说很重要,但是参加多了也牵涉学校里学习的精力,所以我觉得参加比赛,拿下几个重要的就行。”卿倩倩口中的重要的比赛,就包括今年的华罗庚杯数学竞赛。
一场初赛、一场复赛,卿倩倩准备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她自己在摸索“捷径”:“在开始看教程前先整理出重点,真正复习起来效率就高了很多。另外,在历届试题里挑一些重要的来看也会省不少力。”卿倩倩还特别强调奥数比赛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看正统的复习教材。“我没有四处找题目练手,把一本教材吃透了,效果比乱做题要好很多。这也是我在平时的学习方法。”在比赛中气定神闲的状态,加上深厚的学习基础,卿倩倩顺利拿下一等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74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6:22 , Processed in 0.059608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